![《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28/0-17181984667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2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28/0-17181984667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2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28/0-171819846679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2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28/0-171819846685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2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28/0-171819846691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2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28/0-17181984669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2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28/0-171819846697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2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28/0-171819846701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宇宙的边疆》课件5 课件 0 次下载
-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3 课件 0 次下载
-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四单元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说课ppt课件
展开1. 了解“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其之间有怎样的相互关系。2. 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领悟文章主旨。3. 领悟“浑盖之争”的本质,对文章中的一些观点进行探究性阅读。
1.梳理行文思路,感受科学发现背后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探索的历程。2.学习文中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恰当的表达方式,了解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之间的区别。3.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关增建,生于1956 年,1990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1995 年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 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学,侧重物理学史、计量史、科学思想史,兼顾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和通识教育研究。出版著作6 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著作《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系国内同类著作的首部。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这当然并非好事,只是人类为获得现代文明而被迫付出的代价罢了。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就已经受到热烈欢迎。 那时,萨顿正在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
本文选自《科学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略有删改。标题是对科学史上一个影响较大的事件的高度概括,“天文学”界定了争辩所属的科学领域,“旷世”言其历时久远。标题具有引起注意、激发兴趣的作用。
科学史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的研究。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总是那些被人“讲”出来的东西。每一种“历史叙述”的背后,都隐含着叙述者的一套历史“观念”。这套“观念”支配着历史叙述者和历史学家去选择讲什么、不讲什么,支配着他们如何讲、如何编排形形色色的历史“事实”。就科学史而言,这套观念首先和主要的是“科学”的观念,其次还有“历史观”;不同的“科学观”和“历史观”决定了科学史叙述的不同范围、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就将写出不同类型的科学史来。
以日心说与地心说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争论发端,引出浑盖之争,间接说明浑盖之争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天圆地方”说的特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特点:认为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缺点: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论述:引用孔子师徒关于“天圆地方”的言论,既支撑了上文“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的观点,也为本段下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
什么是“宣夜说”?请结合课文回答。
天的本质是虚空,所有的天体都自由悬浮在这个虚空之中。它们彼此没有联系,没有相互作用,因此彼此的运动也是相互独立,没有共同的规律可循。还认为宇宙是无限的。
“宣夜说”的特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特点:宣夜说认为天体是自由飘浮在虚空中的,它们彼此没有联系,没有相互作用,因此彼此的运动相互独立,没有共同的规律可循。缺点:没有与数学结合,不能用以编制历法,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认为天体的运动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无规律可循,杜绝了人们探寻自然规律的可能性。
什么是“盖天说”?请结合课文回答。
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行的轨道可分为七衡六间,每衡每间的距离,都可以用立竿测影的方法,运用勾股定理和其他数学方法推算出来。该学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
“盖天说”的特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特点: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行的轨道可分为七衡六间,每衡每间的距离,都可以用立竿测影的方法,运用勾股定理和其他数学方法推算出来。作用与意义: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平天平地说,并且找到了适合这种模型的数学方法,那就是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测算各种天文数据。该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该说构思的七衡六间,可以用来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为什么说盖天说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
①盖天说突破了人们在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平天平地说,并且能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测算各种天文数据。②盖天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③盖天说构思的七衡六间,可以用来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什么是“浑天说”?请结合课文回答。
所谓浑天,就是天是圆的意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一个圆球。这个说法接近我们现代地球的概念。天是个圆球,天在外,表里有水,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地在内,漂浮水上。浑天说在狭义的宇宙概念中具有一定意义,人们甚至发明了浑天仪,可以准确模拟天体运行的规律,可谓是最早的宇宙模型了。这都是因为浑天说的理论接近现代球面天文学的概念,有一定的正确性。
“浑天说”的特点是什么?与“盖天说”有什么不同?
特点: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修历过程中的争论。
中国古代重要的宇宙结构说
①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
②从观测角度到数理结构等八方面对盖天说做了批驳
③撰写《难盖天八事》,浑天说胜出
⑤针对王充责难,提出“横破镜”的事实依据
⑦从观测角度修补太阳从水中出没的问题
⑧对浑天说未起太大的作用
⑨从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角度反对盖天说
借助表格 梳理争议点和结果
归纳浑盖争论特点和意义
政治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
1. 特点:(1)延续时间长;(2)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3)成果丰富,影响深远;(4)讨论内容丰富,重视实际校验;(5)政治、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2. 意义:(1)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2)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
文章在梳理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有什么作用?
①参考文献是科普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而且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文章的信息量,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②参考文献注明了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反映了文章的真实科学依据。③引用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既表明学科的继承性和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为读者提供了鉴别文章价值水平的重要信息。④参考文献为读者和专家提供了与文章有关的文献题录,便于检索,以达到共享信息资源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
结合课文说一说天文学上的浑盖之争有哪些重大影响。
(1)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2)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浑盖之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3)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
本文是怎样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
作者从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争论,引出“浑盖之争”,总领全文。主体部分以时间先后为序,首先介绍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绘制了中国古代前期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清晰脉络;然后以“浑盖之争”为核心,介绍了盖天说与浑天说持续一千三四百年的学术争论;最后让读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演进与进步过程有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了解。
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拉卡托斯的话体现的是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是指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是指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的指导。
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一说“浑盖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浑盖之争”的本质是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学术之争和科学思想之争。①“浑盖之争”是围绕有关宇宙结构问题展开的,涉及宇宙结构的方方面面,比如,天是一个平面还是一个“圆球”,天地之间的关系是上下还是内外,等等。②“浑盖之争”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在争论中,人们重视通过实地天文观测,并使用仪器进行校验,来比较两种学说的优劣,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③“浑盖之争”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
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① 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晰。作者介绍“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以及浑盖之争,以时间先后为序,让读者对中国古代前期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层次清晰,行文有条理。② 援引文献资料,真实可信。文章引用文献资料对各种学说进行介绍,并在引文后用简明易懂的文字进行解释,使文章内容既真实可信,又通俗易懂。③ 有述有评,表述到位。作者对古代天文学说进行介绍的同时,辅以简单的评论,让读者对相关科学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语言表达准确精练。④ 详略有致,重点突出。主体部分,作者对“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的介绍简洁明了,将重点放在对浑盖之争的介绍上,使文章重点突出。
本文回顾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争,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的几种主要学说,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一场持续千余年之久的学术争论为话题,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向读者普及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203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课内容ppt课件</a>,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阅读,学习目标,文化典故,诵读鉴赏,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读音检测,积累词语,文章结构,文章主题,合作探究,课堂讨论,各抒己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示范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解读题目,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贰初读感悟,正字音,结构分析,郗萌记载者,司马迁,写作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