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课件14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58/0-171819924437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14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58/0-17181992444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14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58/0-171819924447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14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58/0-171819924452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14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58/0-171819924456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14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58/0-171819924459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14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58/0-171819924463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14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50658/0-171819924465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12 课件 0 次下载
-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13 课件 0 次下载
-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15 课件 2 次下载
-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16 课件 0 次下载
- 《石钟山记》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语文11 *种树郭橐驼传教课课件ppt
展开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第9课:《陈情表》/李密 《项脊轩志》/归有光 第10课:《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第11课:《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第12课:《石钟山记》/苏轼
①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即“至情至性”:②对选文的理解:本单元选取了从西晋到明中期的六篇经典散文,诸体皆备,分属“表”“志”“序”“辞”“传”“记”六种。六篇散文体式、内容、分格各异,呈现了我国古代散文的不同样貌,却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时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深入挖掘。③本单元的学习要点:重在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要反复诵读,涵咏品味,把握文意;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有的语言形式去抒发情志,形成独特的美感;还要做些梳理与评点,领会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条浩浩荡荡的文化长河中,无数的作品,就像一颗颗珍珠,品莹剔透;又像一只只贝壳,五彩缤纷。一条名为“传统文化”的大船,载着深邃的思想,装满了文化的琼浆,扬帆远航,或溯流而上,或顺流而下,一路沉思,一路歌唱,透过传统的隧道,来到绚丽多姿的新时代……这里有感人肺腑的真情,这里有发人深思的理趣,也有真的性情,美的追求…… 这些作品或骈或散,或叙或议,章法严密,文质兼美,思想深刻。 捧读经典佳作,就是与古人交流:倾听古人的心声,感受古人的情怀,领悟古人的哲思。与古人交流,可以愉悦身心,广博见闻,陶冶性情,提高修养之美。
无为与有为,彰显古老的吏治智慧 ——《种树郭橐驼传》
【专题解读】
《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让文惠君通过庖丁宰牛,悟到了养生之道。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天我们跟着柳宗元认识种树人郭橐驼,了解他的种树之道。 同时联读《灵丘丈人》,分析“种树之道”、“养蜂之术”和“为官之理”,理解无为而治、勤勉有为和尊重规律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古老的吏治智慧。
1. 熟读文本,自主翻译,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尤其注意古代人称代词的用法;2. 学习本文借寓言阐述的道理,学习这一由事明理的手法。3.学习文章对比映衬的写法及委婉含蓄的讽喻特点。4.理解古老的吏治智慧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柳宗元,字_______(7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________。十岁能文,二十一岁考取进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他和刘禹锡一同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晚年居官柳州(815-819年)刺史,也称_______,年仅47岁死于柳州任上。他提倡 , 之一。与韩愈齐名,并称“ ”。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认为的“道”应该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柳宗元的诗文俱佳,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有《河东先生集》。
种树:是文章主人公的职业。郭橐驼:是本文记述的主人公。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这在文中有具体交代。传:本文不同于一般的历史人物传记和文学类人物传记,但本文叙述的实际上是一篇寓言故事。
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两类: 一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 二是文学传记。它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记,有的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多。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寓言是先秦说理散文的一部分,诸子散文也保留了不少,后来才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4.疏通文意,落实字词句
“01”:自读课文,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请大家完成表格:
“02”:郭橐驼种树,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郭橐驼、他植者和官吏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根据下表的提示,在原文中勾画批注,完成信息的梳理概括。
害其长;耗其实;木之性日以离
植木之性;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木之性;为所当为;有所不为;无为、善为
根拳而土易;培土过或不及;爪肤验生枯;摇本观疏密
舒、平、故、密;勿动无虑,去不复顾
木之性日以离;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不通木性;粗糙而为;忧爱过甚;实为仇害;乱为
好烦其令;旦暮吏来而呼;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不懂百姓;爱之过甚;实为扰之;乱为
郭橐驼种树成功的原因不过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应树的本性即顺应自然,种树时在尊重树木本性的基础上精耕细作,“其莳也若子”;种后“其置也若弃”,看似什么也不做,其实是顺其自然生长,为所当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有好的结果。他植者种树时不通木性,粗糙而为;养树时违背规律,殷勤侍弄,急盼其成,“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自然不如郭橐驼。
“03”:阅读刘基的《灵丘丈人》,思考该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同桌交流探讨,完善表格内容。
灵丘之丈人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腊称之。于是,其富比封君焉。丈人卒,其子继之。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 陶朱公之齐,过而问焉,曰:"是何昔者之熇熇而今日凉凉也?"其邻之叟对曰:"以蜂。"请问其故,对曰:"昔者丈人之养蜂也,园有庐,庐有守。刳木以为蜂之宫,不罅不庮(yóu)。其置也,疏密有行,新旧有次。坐有方,牖有乡。五五为伍,一人司之。视其生息,调其暄寒,巩其架构,时其墐(jìn)发,蕃则从之析之,寡则与之裒之,
蜜蜂有的全窝飞去,他也顾不上。
不使有二王也。去其蛛蟊蚍蜉,弥其土蜂蝇豹,夏不烈日,冬不凝澌,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而不渍。其取蜜也,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于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户而收其利。今其子则不然矣。园庐不葺,污秽不治,燥湿不调,启闭无节,居处臲卼,出入障碍,而蜂不乐其居矣。及其久也,蛅蟖同其房而不知,蝼蚁钻其室而不禁,鹩掠之于白日,狐狸窃之于昏夜,莫之察也。取蜜而已。又焉得不凉凉也哉?" 陶朱公曰:"噫!二三子识之,为国有民者可以鉴矣!
覆盖那些土蜂蝇虫的滋生地
(nièwù)动摇不安定貌
(zhānsī)一种毛虫,背毛蜇人
(liá)鸟类的一种
勤于管理;布局合理;保持内部和谐;消除外在祸患;取之有度
不出户而收其利;富比封君
园 有 庐, 庐 有守 …… 其 取 蜜也,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
掌握习性;勤于管理;适度取用;有为、善为
园庐不葺,污秽不治……莫之察也。取蜜而已
一父一子虽同为养蜂,然一成一败。灵丘丈人养蜂之所以富可敌国,是因其对待蜂简直已经到了爱蜂如子、侍蜂如父的程度。他首先为蜜蜂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专人管理;关心蜜蜂的生活,根据蜜蜂的习性,调节气温;依据一群一王的特点,保持内部和谐;消除外患,取蜜有度,实在是“有为”“善为”之典范。而其子却“园庐不葺,污秽不治,燥湿不调,启闭无节,居处臲卼”,但在其看来却是顺其自然,由“蛅蟖同其房而不知,蝼蚁钻其室而不禁”中的“不知”“不禁”等可见其养蜂既不懂规律,又懒惰不为,导致最后“凉凉”。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结论:种树需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做官也一样,需要顺民之性“以蕃吾生而安吾性”。
养树时,他植者“勤为”,失败了;郭橐驼“不为”,成功了。灵丘丈人“勤为”,成功了;其子“不为”,失败了。那吏治到底是“勤为”更好,还是“不为”更好?
安史乱后,政局长期不稳,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繁政扰民如勤忧害树。 作者意图以此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才能中兴唐室。 写作目的:传其事以为官戒。作者设事明理,将目标引向为政、施政。根据文本,政令的内容没有问题,关键是政令制定后,官员应该如何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实施的问题。
对比与类比,婉约而多讽
《种树郭橐驼传》中倡导不扰民是不是代表什么都不做呢?联系刘基的《灵丘丈人》,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为官之道,用 50 字左右的文字写出你所理解的为官之道,同学之间做好交流。
【示例】丈人之子不打扰,最后凉凉;灵丘丈人勤谨,最后富可敌国。联系种树之道、养蜂之术,可见真正好的吏治既不是他植者的“勤为”,也不是丈人之子的“不为”,而是能把握时机分清对象,顺民天性而为,即道家的“无为”。可见,真正的无为不是不为,其实质是有所作为的,是“善为”,这也是为官的智慧。
不止于种树——以子之道,移之他理,可乎? 柳宗元借为郭橐驼立传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惜永贞革新以失败告终。柳宗元因此被贬。但是作者从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事例中得出的道理却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能否将这个道理推及到其他方面?
高中人教统编版11 *种树郭橐驼传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1 *种树郭橐驼传评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题解读,翻译文本壹,翻译文本贰,以为业名词意动,翻译文本叁,翻译文本肆,翻译下列句子,课前检测,学习目标,情景设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图文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题解读,翻译文本壹,翻译文本贰,以为业名词意动,翻译文本叁,翻译文本肆,翻译下列句子,课前检测,学习目标,情景设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配套ppt课件,共1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