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清华附中嘉兴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851034/0-17182141750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嘉兴市清华附中嘉兴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851034/0-17182141750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嘉兴市清华附中嘉兴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851034/0-1718214175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嘉兴市清华附中嘉兴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展开考生须知:
1.全卷共8页,有四大题,35小题。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七年级的同学们逐渐进入青春期,身体会有很多变化。下列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
A. 饭量增大B. 乳房发育C. 喉结突出D. 长出胡须
【答案】A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因此,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第二性征要在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刺激下才表现出来。在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作用下,男性表现为阴毛、腋毛、胡须的显著生长,肌肉的发达,骨骼的粗壮,喉头突出,声音变得低沉。在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作用下,女性则表现为乳房隆起,生长出阴毛、腋毛,骨盆宽度增加,皮下出现丰腴的脂肪。可见,“饭量增大”不属于第二性征,A符合题意。
故选A。
2. 如图是新生命诞生的图解。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是卵细胞,是由睾丸产生的
B. 丙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场所在④阴道
C. 甲是精子,是人体最大的细胞
D. 在子宫内发育的胚胎,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母体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答案】D
【解析】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①输卵管、②子宫、③卵巢、④阴道等。甲是精子、乙是卵细胞、丙是受精卵。
【详解】A.乙是卵细胞,是由卵巢产生的,A错误。
B.丙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场所在①输卵管中,B错误。
C.甲是精子,不是人体最大的细胞,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C错误。
D.胚胎是在子宫内发育的,胚胎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母体,D正确。
故选D。
3. 近期,浙江公布了一种淡水鱼类新物种——瓯江小鳔(bià)鮈(jū)。下列属于瓯江小鳔鮈生殖特征的是( )
A. 胎生哺乳B. 体内发育
C. 体外受精D. 无性生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
【详解】瓯江小鳔鮈属于鱼类,生殖发育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 科技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水平仪(如左下图)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用于水平和竖直校准。下列应用的光学原理与水平仪相同的是( )
A. 太阳灶B. 后视镜C. 摄像头D. 日晷仪
【答案】D
【解析】
【详解】光学水平仪是利用光在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制成的。
A.太阳灶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于一点,以提高会聚点的温度,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后视镜是利用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制成的,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折射工作的,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日晷仪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 现在果园里很多水果外面都套有一个袋子,如图所示。这些袋子既能够保证水果健康,也能保证水果质量。小科尝试做了如下实验:在开花前,完全剪掉桃花甲的雌蕊和桃花乙的雄蕊,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将甲、乙两朵桃花分别罩起来,并扎好袋口,可能出现的是( )
A. 甲能结果,乙不结果B. 甲不结果,乙能结果
C. 甲、乙均能结果D. 甲、乙均不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详解】桃花是虫媒花,雌蕊经异花传粉受精后,子房可发育成果实。然而在开花以前,完全剪去桃花甲的雄蕊和桃花乙的雌蕊,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将甲、乙两朵桃花分别罩起来,并扎好袋口,这样就隔断了花粉传出和传入的可能,而乙去掉了雄蕊无法进行授粉,甲只有雄蕊,无法发育成果实,所以甲和乙都不结果,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 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 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需要霉菌
C. 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D. 细菌和真菌都是微生物,它们的细胞结构也是一样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A.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霉菌,A错误。
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B正确。
C.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例如制醋离不开醋酸菌,制酸奶离不开乳酸菌,但是有些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例如有些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有些细菌能使伤口红肿化脓,C错误。
D.细菌和真菌都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它们在细胞基本结构上的区别是:细菌细胞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而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7.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根据右图中耳的结构图,听觉的形成与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有关。下列能正确表示听觉形成的是( )
A. ①→④→⑤→②→③→⑥
B. ①→③→④→⑤→②→⑥
C. ①→④→⑤→③→②→⑥
D. ①→②→④→⑤→③→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①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④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⑤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②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若要进一步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应选用的字母模型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A、T、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C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列实验或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一组是(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 甲、乙、丁B. 甲、乙、丙C. 乙、丙、丁D. 甲、丙、丁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如图为某湖面上桥在水中的倒影,若河水深为2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倒影是倒立的实像B.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D. 倒影离水面一定为2米
【答案】B
【解析】
【详解】ABC.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倒影与岸上景物一样大,故B正确,AC错误;
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倒影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桥离水面的距离,与水的深度无关,因不知桥离水面的距离,所以不能确定倒影离水面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B。
11. 绘制概念图是构建知识网络的一种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科学习笔记中概念图的一部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1)子房是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又包括珠被、卵细胞、极核等。
(2)动物生殖就是一种动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基本类型。无性生殖包括裂殖、芽殖,断裂生殖和孤雌生殖等,有性生殖包括结合生殖和配子生殖。低等动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高等动物一般进行有性生殖。
【详解】A.声音的三要素包括声调、响度、音色,A不符合题意。
B.耳的结构包括内耳、中耳、外耳,B不符合题意。
C.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C符合题意。
D.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比如克隆猴,克隆羊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小科记录了酵母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如图所示。当温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
A. 先增加后减少B. 减少
C. 先减少后增加D. 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
【详解】分析图中的曲线可知:当温度由0℃逐渐升高到30℃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增多。在30~45℃之间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基本不变,当温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减少,B正确。
故选B。
13. 在学习声音相关知识时,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听到铁块在水中的敲击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B. 乙:随着空气被抽出,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电铃振动变弱
C. 丙:未拉紧棉绳导致听不到声音,说明棉绳不能传播声音
D. 丁: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变短,拨动钢尺时音调变高,说明钢尺振动变慢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中铁块相互敲击声,先从水传入空气,然后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所以可以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A正确;
B.在玻璃罩中放入闹钟,抽出的空气越多,听到的声音越小,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未拉紧棉绳导致听不到声音,说明棉绳拉直时比松软时传播声音的效果好,故C错误;
D.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D错误。
故选A。
14. 小科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盒高h=10cm,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个凸透镜,通过凸透镜可以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观察器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B. 眼睛观察到昆虫标本的像是实像
C. 要使观察到的昆虫的像变大一些,应该降低盒子的高度h
D. 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答案】D
【解析】
【详解】ABD.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物距应小于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故D正确,AB错误;
C.由于物距应小于焦距,所以,逐渐降低盒子的高度h,眼睛观察到的虚像,逐渐缩小,故C错误。
故选D。
15. 研究光的反射现象时,小科根据正确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关于“反射角-入射角”的图像,横轴和纵轴单位长度相同,下图中符合科学规律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横轴表示入射角,纵轴表示反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从图像上看,就是直角的平分线,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简答题(本题有10小题,23空格,每空格2分,共46分)
16. 国家实施“全面三孩”政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1)在人的各个生长时期中,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是___________,该时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2)有些中学生长青春痘是体内性激素分泌失调,这与图中___________(填器官名称)的功能有关。
【答案】 ①. 青春期 ②. 卵巢
【解析】
【分析】(1)人的一生经历两次快速生长的时期,第一个就是婴儿期,第二个是青春期;
(2)在图中,甲是输卵管,乙是子宫,丙是阴道,丁是卵巢。
【详解】(1)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胚发育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发育期、青年期几个阶段。在人的各个生长时期中,第一个快速生长时期是婴儿期,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是青春期,该时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2)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可见,有些中学生长青春痘是体内的性激素分泌失调,这与图中卵巢的功能有关。
17. 细菌中的乳酸菌、真菌中的酵母菌和青霉菌都属于微生物,它们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1)乳酸菌用于制泡菜、酸奶,酵母菌用于发面、酿酒,这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
(2)小科利用乳酸菌发酵鲜牛奶制成的酸奶略带酒味,猜测酸奶被杂菌污染,于是取样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发现该杂菌结构中含有芽体,由此判断污染酸奶的是___________菌。
(3)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绿色的孢子,孢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②. 酵母 ③. 繁殖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详解】(1)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乳酸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酵母菌属于真菌,能出芽,由芽体形成新个体,能进行出芽生殖,酵母菌还能进行酒精发酵。因此酸奶被杂菌污染,于是取样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发现该杂菌结构中含有芽体,由此判断污染酸奶的是酵母菌。
(3)潮湿久放的桔子上常常会长出一些“小绒毛”,这些“小绒毛”是青霉菌菌丝,青霉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它是用来繁殖后代的。
18. 下图为植物繁殖的几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为了大量培植优质水果,果农采用了嫁接的方法,如图②所示。接穗插进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绳或塑料条捆扎好,目的是使它们的___________紧贴,这是嫁接成活的关键。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①②③ ②. 形成层 ③. 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优良性状
【解析】
【分析】图①为植物的组织培养;图②为植物的嫁接;图③为植物的压条;图④为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详解】(1)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等。故上图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①②③。
(2)嫁接是指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成活的关键是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相吻合,为了大量培植优质水果,果农采用了嫁接的方法,如图②所示。接穗插进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绳或塑料条捆扎好,目的是使它们的形成层(或分生组织)紧贴,这是嫁接成活的关键。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
19. 汉语言博大精深,有许多成语蕴含关于声音科学知识。请回答:
(1)“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意思是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说明可以通过声音的____这一特性来判断是谁发出的。
(2)“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科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答案】 ①. 音色 ②. 产生
【解析】
【详解】(1)[1]每个人发音的音色不同,故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人。
(2)[2]“掩耳盗铃”是在人耳处减弱声音。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
20.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拴五色线等。
(1)裹粽子时用到的糯米,其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种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
(2)能看到五色线中的红色,是因为红线___________了红光进入人眼。
【答案】 ①. 胚乳 ②. 反射
【解析】
【分析】(1)一般,单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在胚乳中,而双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在子叶中。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详解】(1)一般,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胚乳,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糯米是单子叶植物,它的营养物质来自于胚乳。
(2)因为可见光(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组成的,红色物体吸收了除红色以外的光,红光反射到我们得眼睛里,能看到五色线中的红色,是因为红线反射了红光进入人眼。
21. 如图所示是射水鱼向水面上的昆虫快速喷出水柱击落昆虫获取食物的情景。射水鱼看到的昆虫是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下图中能解释虚像形成原理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折射 ②. 丙
【解析】
【详解】[1][2]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昆虫,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到水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丙符合题意,甲乙丁不符合题意。
故选丙。
22. 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形成如图甲所示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
(1)烧杯内充以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___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
(2)在烧杯底和手电筒的聚光圈之间放一块透镜,观察到如图乙和丙所示的现象,其中能说明该透镜为凸透镜的是图___________。(填“乙”或“丙”)
【答案】 ①. 漫反射 ②. 乙
【解析】
【详解】(1)[1]烧杯内充以烟雾,烟尘微粒对光的漫反射,可以用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
(2)[2]根据图乙可知,进入烧杯后光柱变细了,即光线会聚了,因此放入的透镜为凸透镜。丙中的光柱变粗了,即光线发散了,因此放入的透镜为凹透镜。
23. 如图甲所示,小科靠近自动玻璃门进入商场,她在玻璃门中看到了自己的像,当她靠近自动门时,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乙所示,当自动门打开时,左侧玻璃门中所成的像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随左侧移门一起移动。
【答案】 ①. 不变 ②. 不会
【解析】
【详解】[1]当他靠近自动门时,由于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变。
[2]当自动门打开时,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左侧玻璃门中所成的像不会随左侧移门一起向左移动。
24. “小眼镜”成为全社会的“大关切”,近期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
(1)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调节___________的曲度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2)如图为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___________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
【答案】 ①. 晶状体 ②. 凹
【解析】
【详解】(1)[1]正常人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清晰,就是根据晶状体的曲度能自动调节焦距的原理,使像能成在视网膜上。
(2)[2]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凹透镜,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5. 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其原理如下: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有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膜,经过凸透镜照射下面的硅片,会使硅片上出现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电路图案。
(1)紫外线属于___________(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人看到硅片上的电路图案,视觉的形成部位在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光刻机工作过程中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C.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D.缩图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答案】 ①. 不可见光 ②. 大脑皮层 ③. D
【解析】
【详解】(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可见光是那些在我们的日常视觉范围内无法直接感知到的光,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2)[2]根据视觉形成原理可知,人看到硅片上的电路图案,视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
(3)[3]AC.由题意可知,在硅片上的像是经过凸透镜照射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错误;
B.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外两倍焦距内,故B错误;
D.缩图透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2分,共42分)
26. 开封后的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还能喝吗?小科查阅资料发现微生物的活动会将乳糖分解为乳酸,当牛奶中的乳酸含量在0.12%~0.18%时为正常,超过0.18%为变质。为探究开封后牛奶变质的影响因素,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甲、乙两瓶牛奶,打开。
②将甲瓶牛奶放置在20℃的恒温箱中,将乙瓶牛奶放置在4℃的恒温箱中。
③间隔一定时间同时从甲、乙两瓶牛奶中取样,并测量样品中的乳酸含量。
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1)本实验中除了用到测量乳酸含量的仪器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
(2)开封久置24小时后,甲瓶和乙瓶牛奶中乳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___________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开封后放置一段时间的牛奶到底能不能喝?请根据表中数据,提供合理建议。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并结合生活经验,下列关于牛奶的储存和饮用习惯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低温储存B.密封保存C.避免微生物污染D.注意保质期
【答案】 ①. 秒表、温度计 ②. 温度 ③. 开封后的牛奶需要在24小时内喝完 ④. ABCD
【解析】
【分析】(1)探究过程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本实验中除了测量乳酸含量的仪器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秒表计算时间,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牛奶。
(2)开封久置后,甲瓶和乙瓶牛奶中乳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因为微生物 可以分解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其中包括乳糖。在常温下 (20°C),微生物的活动较强,可以将乳糖分解为乳酸;而在低温下(4°C),微生物的活动较弱,无法完全分解乳糖,因此乳酸含量较低。主要受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定时间内 ,甲、乙两瓶牛奶中的乳酸含量都达到了正常范围(0.12%~0.18%)。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24小时以后,两瓶牛奶中的乳酸含量都开始上升,超过了正常范围。因此,建议大家购买新鲜的牛奶并在24小时以内尽快饮用完,避免开封后长时间放置而导致变质。
(4)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因此牛奶的保存和饮用要注意:①低温保存;②密封保存;③避免微生物污染;④注意保质期。因此ABCD符合题意,故选ABCD。
27. 如图所示,小科利用以下器材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一个带支架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张白纸,一盒火柴,一把刻度尺。
(1)将玻璃板向蜡烛B一侧倾斜,蜡烛A的像会___________(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保持不动”);
(2)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可确定像的位置。若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小科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做完实验后,小科同学联想到商场里如图所示的试衣镜高度比人的身高要低一些,则人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答案】 ①. 向下移动 ②. 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像说明是虚像 ③. 能
【解析】
【详解】(1)[1]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将玻璃板上端向蜡烛B一侧倾斜,蜡烛A的像会向下移动。
(2)[2]为了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可以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在B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若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3]物体在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所以,无论平面镜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像,只是有时我们看不到完整的像。
28.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定居”在人胃黏膜表面,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的细菌(如图1所示)。为研究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按下表进行处理(“+”表示进行,“-”表示未进行)。几个月后检测
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高,说明炎症程度严重),结果如图2所示。
(1)对比___________两组实验,可以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
(2)对比1组和2组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够严谨,应该增加一组实验(即表中第4组),请说明该同学补充此组实验的理由___________。
【答案】 ①. 2和3 ②. 幽门螺旋杆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③. 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黏膜炎症因子产生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
【详解】(1)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通过2组和3组结果对比,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
(2)通过1组和2组结果对比,说明幽门螺旋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3)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为使实验具有可靠性,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够严谨,应该增加一组实验(即表中第4组),该同学补充此组实验的理由是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黏膜炎症因子产生。
29. 大豆种子有2片子叶,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小科认为: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于是他进行如下探究:
(1)【实验设计】
(2)【实验结论】
多次重复实验后,小科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于是得出结论: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
(3)【评价交流】
其他同学对小科的实验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该实验还不足以支持小科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请设计简要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
【答案】 ①. AB两组种子大部分萌发且萌发率基本相同 ②. 另取两组与相同的大豆种子,经充分浸泡后,除去一片子叶,再将剩余的一片子叶除去、后,重复上述实验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2)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要进行重复实验,多次重复实验后,小科发现A、B两组种子大部分都萌发且萌发率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结论: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
(3)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他同学认为该实验还是不足以支持小科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请设计实验方案:另取两组与A、B两组相同的大豆种子,经充分浸泡后,一组不作处理,另一组除去一片子叶,再将剩余的一片子叶除去1/3、2/3后,重复上述实验。
30. 小科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烛焰和纸筒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慢慢远离小孔,在此过程中应观察___________;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光屏上像的亮度 ②. 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③. 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解析】
【详解】(1)[1] 若要探究成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形状不变,改变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应固定蜡烛和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注意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2]若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形状,而图乙中改变孔的形状时,同时改变了孔的大小,所以,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3)[3]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31. 老年人“老花”后需佩戴老花镜进行矫正。随着老花进一步加剧,看不同距离时需佩戴不同度数的老花镜,使用很不方便。双光老花镜(如图甲)是利用一副眼镜的镜片上下部分度数不同,同时解决看远处和看近处的问题。小科想比较镜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镜片度数大小,查阅了资料,并进行了模拟实验。
【查阅资料】
双光老花镜上下部分均为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度数越高。
水透镜可通过注水或者抽水改变焦距大小。
【模拟实验】
步骤1:调整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步骤2:将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70厘米处,光屏固定在90厘米处,移动蜡烛,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图乙),记录此时物距,并在老师帮助下计算出水透镜的焦距;
步骤3:保持水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到30厘米处,通过抽注水,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计算水透镜的焦距;
步骤4:多次改变蜡烛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保持水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是模拟眼球成像时晶状体和_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不变;
(2)步骤2中观察到___________的实像(写出两点特征);
(3)小科在实验中发现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以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上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4)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比较双光老花镜上下部分的度数大小___________,并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
【答案】 ①. 视网膜 ②. 倒立、缩小 ③. BC ④. 下部分眼镜的度数高 ⑤.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人眼球的成像时,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所以,实验中保持水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是模拟眼球成像时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距离不变。
(2)[2]根据图乙所示数据知道,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3]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 侧,原因是小明没有使它们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实像和蜡烛的移动方向恰好相反;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侧,为了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上调节光屏或向上调节蜡烛,故B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4)[4][5]根据表中数据知道,当像距一定时,物距越大,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双光老花镜上部分用于开车、走路,此时物距较大,说明双光老花镜上部分焦距较大;双光老花镜下部分用于读数、看报,此时物距较小,说明双光老花镜下部分焦距较小,由于凸透镜眼镜的度数越高,焦距越小,所以下部分眼镜的度数高。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第32-34题各6分,35题9分,共计27分)
32. 豌豆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深受百姓的喜爱。
(1)图甲为豌豆花,授粉时,花冠形成了一个闭合空间,雄蕊的花粉落到柱头上完成授粉,由此可知豌豆的传粉方式称为___________传粉。(选填“自花”或“异花”)
(2)图乙为豌豆的豆荚,整个豆荚是由图甲中的①___________发育而来。高产豌豆豆荚内有6粒种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自花 ②. 子房 ③. 子房内有6个胚珠
【解析】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营养繁殖。
(2)果实是由显花植物的子房在开花授粉后发育而来的,主要的功能为保护种子及协助种子的传播。一般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极核和卵核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图中的①是子房,②是胚珠。
【详解】(1)植物传粉的方式分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就是自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就是异花传粉。豌豆花授粉时,花冠形成了一个闭合空间,雄蕊的花粉落到柱头上完成授粉,由此可知豌豆的传粉方式称为自花传粉。
(2)当植物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豆荚属于果实,是由图甲中的①子房发育而来的,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高产豌豆豆荚内有6粒种子,其原因是子房内有6个胚珠。
33. 在如图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经过O作垂直于入射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34. 图中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A,A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经过B点。请作出光源A在镜中的像A′,并作出经平面镜反射后过B点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先作出发光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A的像点,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O为A发出光经反射后能过B点光路的入射点,连接OB为反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35. 如图所示:其中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由图知,其中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过焦点;另一条是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36. 红火蚁(图甲)是蚂蚁的一种,每年的生殖期许多有翅的雄蚁和蚁后飞往空中交配,完成受精,它的发育与家蚕相似。
(1)红火蚁这种受精方式属于___________。(选填“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
(2)图乙是昆虫发育模型图。若D表示红火蚁的受精卵,则红火蚁的发育过程为D→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红火蚁是全世界最危险的蚂蚁,有很强的攻击性。红火蚁咬伤后局部会有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者要去医院进行治疗。生活中防治红火蚁的措施有___________。
【答案】 ①. 体内受精 ②. A→B→C ③. 破坏其生活环境或药物防治等
【解析】
【分析】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详解】(1)红火蚁是昆虫的一种,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它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
(2)由图乙可知,红火蚁是完全变态发育,若D表示红火蚁的受精卵,则红火蚁的发育过程为: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
(3)生活中可以通过破坏其生活环境或药物防治等防治红火蚁。如通过物理防治:向蚁巢内直接灌入沸水,化学防治:向蚁巢内施化学农药进行灭杀等。
37. 为了节能减排,某科学兴趣小组为学校地下球馆补充采光项目设计了方案。
(1)【项目设计】为保证篮球场有充足的光照,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方案,该方案主要依据反射定律,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对反射定律的研究,老师给出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该装置将纸板倾斜放置,让光线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设计改进】在后续的讨论中,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图甲方案中镜面反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会造成眩晕。因此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先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后,让光线斜射到球场顶端,再经过漫反射后照射到篮球场,如图丙所示。图丙中漫反射区域的墙面除了要求粗糙以外还应该是___________,以便能反射所有色光;
(3)【设计优化】为使设计更加完善,现向同学们征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地下球馆补充采光项目改进方案征集表》
(4)【迭代更新】使用专门的光导纤维,将太阳光引导到地下室。这些光导纤维可以是玻璃或塑料材料制成,具有高度透明性,以确保光线有效地传输到地下球馆。
【答案】 ①. 不能 ②. 在 ③. 白色 ④. 太阳光的入射角度会随时间不断变化; ⑤. 设计自动装置,使平面镜随太阳光的角度而转动
【解析】
【详解】(1)[1][2]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的ON不是法线,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只是纸板B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
(2)[3]为了使光射墙面上时发生漫反射,以便观众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墙面上的像,所以,墙面除了要求粗糙以外还应该是白色的,这样粗糙的且白色墙面能反射所有色光。
(3)[4][5]根据反射定律知道,待改进的细则有:太阳光的入射角度会随时间不断变化;改进方法有:设计自动装置,使平面镜随太阳光的角度而转动。时间/小时
组别
0
8
16
24
40
80
甲(20℃)
0.15%
0.15%
0.15%
0.15%
0.19%
0.32%
乙(4℃)
0.15%
0.15%
0.15%
0.15%
0.16%
0.22%
组别
处理方式
1组
2组
3组
4组
灌胃乳酸菌
-
-
+
___________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旋杆菌
-
+
+
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①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洁净培养皿,分别标为A、B;选取▲的大豆种子40颗,经充分浸泡后,随机平均分成A、B两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②A组大豆种子不做处理,B组每粒大豆种子均除去一片子叶后,分别平铺在A、B培养皿中。
设置对照实验
③将A、B两个培养皿放置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每天同时浇适量且等量的水。
控制实验条件
④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和记录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序号
像距/厘米
物距/厘米
焦距/厘米
1
20
50
14.3
2
20
40
13.3
3
20
30
12
4
20
20
10
存在问题
改进方法
雨水可能通过采光井进入地下球场。
在井口安装透光玻璃
环境光线较弱时,室内补光不足。
增加平面镜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3,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83,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 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 现有CH4和C2H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1,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81,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嘉兴市一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一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析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