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14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1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铜、铝用于制作导线D.汽油用于衣物除油
2.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对空气质量和 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废气必须处理达标后排放
B.大量发展轨道交通,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C.建设环城河景观带,增大绿化面积
D.建筑工地车辆未经冲洗直接进入路面
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用品,用合成材料制得的是( )
A.羊绒衫B.彩棉内衣C.尼龙绳D.真丝围巾
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收集氢气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碳酸钙、空气B.氢气、液态氮、大理石
C.甲烷、不锈钢、冰水D.金刚石、钛合金、石油
6.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
A.菜刀洗净晾干B.自行车水洗后立即涂防锈油
C.铁防盗门喷油漆D.门把手镀保护金属
7.人体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0.9~1.5B.胆汁7.1~7.3
C.血浆7.35~7.45D.尿液4.7~8.4
8.下列化学式所对应的物质名称正确的是( )
A.O3氧气B.MgCl2氯化镁
C.K2MnO4高锰酸钾D.Fe(OH)2氢氧化铁
9.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种类B.分子种类C.元素种类D.物质状态
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准确的是( )
A.某物质燃烧有H2O生成,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B.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一种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放热、吸热现象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
D.用KClO3制氧气时通常加入MnO2作催化剂,所以MnO2能作一切反应的催化剂
11.关于物质保存方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应密封保存——浓盐酸易挥发
B.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白磷着火点低
C.过氧化氢溶液密封避光(或盛放在棕色瓶中)保存——H2O2不稳定,易分解
D.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12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操作1和操作2均有错误的是( )
A.AB.BC.CD.D
13.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 g块状的碳酸钙,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 g粉末状的碳酸钙,下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4.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浓度也相等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金属都有剩余.过滤所得的溶液质量大的是( )
A.氯化亚铁溶液 B.氯化锌溶液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6分)
15.(2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两个氢离子 ;(2)生石灰 ;(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 。
16.(3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1℃时,溶解度的关系为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剂的质量关系为甲 乙;t3℃时,向一定量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0g水,将其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g。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1)实验Ⅰ中加热片刻后,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Ⅱ中C、D、E处均为白磷。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D处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能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现象是 。
18.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从微观角度看,B中每个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2)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是最大的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古篇中的化学。
(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练铜”的方法:“熬胆矾铁,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碳酸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 甲、乙、丙、丁为四种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其中甲为微溶性碱,乙属于难溶性盐,丙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发生反应,“→”表示
物质转化,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与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丁在生产生活的用途为 (写出一条即可)。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0分)
21.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物质用途。
(1)氢气做清洁燃料。
(2)用小苏打治疗胃酸(含盐酸)过多。
2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将浓NaOH溶液挤入盛有CO2的试管中,振荡,将止水夹K打开。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打开止水夹K后,观察到B中稀盐酸被倒吸入A中,分析产生此
现象的原因?
(3)写出此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3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CuSO4、FeSO4的混合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生,则溶液B中一定含有哪些金属离子? 。
(2)在实验时,某同学将铝片放入混合溶液中,发现有一种无色
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他猜想该气体可能为H2或CO2,
请说明不可能是CO2的原因 。
24.24.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先取样品溶于足量水,过滤,再按以下实验步骤去除可溶性杂质:①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④蒸发、结晶。
(1)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中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 (填“烧杯”“漏斗”或“玻璃棒”)。
(2)步骤②过滤后得到的固体有哪些物质?
(3)实验过程中产生气泡现象的是哪个步骤?
四.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25.(10分)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一些杰出化学家的贡献。
(1)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确定了质量守恒定律,而且通过“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和氧化汞分解的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上述拉瓦锡的实验中,可用红磷代替汞但不能用木炭代替汞,其原因是 。
(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①请从原子的角度解释(1)中其中一个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原因 。
②如图所示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什么?
(3)1860年,阿伏加德罗等提出的分子说得到了世界公认。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 。
(4)1869年,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原子核内含有质子数最多的元素是 ,相同质量的这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单质所含原子数最多
的是 。
(5)1942年,中国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少量含有氯化钠的碳酸钠样品,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选项
鉴别的物质
操作1
操作2
A
软水和硬水
滴加肥皂水
加热蒸发
B
一氧化碳和甲烷
滴加澄清石灰水
观察颜色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伸入燃着的木条
D
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滴加稀盐酸
灼烧
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N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多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多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课内填空,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