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陈情表》课件18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陈情表》课件18第1页
    《陈情表》课件18第2页
    《陈情表》课件18第3页
    《陈情表》课件18第4页
    《陈情表》课件18第5页
    《陈情表》课件18第6页
    《陈情表》课件18第7页
    《陈情表》课件18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陈情表,初读感悟,文意疏通,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和“表”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意蕴。(重点)3.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难点)4.背诵全文。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由其祖母刘氏抚养。师事谯周,长于《春秋左氏传》。历任蜀汉州从事、尚书郎等职。蜀亡后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李密44岁时,晋武帝立太子,征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他为此上《陈情表》。武帝览表感动,命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晋书·孝友列传》将他名列首位,誉之“以孝谨闻”。刘氏死后,李密服丧满,应征为太子洗马、尚书郎,出为河内温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内转,因不遂所愿而怀怨,被免官。
    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逼迫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史称晋武帝。他阴险狡诈;生性多疑,又野蛮残暴。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已经灭亡,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当时李密面临的困境:魏晋之际,改朝换代,“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 司马氏集团用残酷手段铲除异己,进献《陈情表》前,李密以“供养无主”为由婉辞征召,但被拒绝。面对晋武帝的猜忌,李密可谓出仕也忧,不出仕也忧。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向晋武帝上表“辞不就职”。
    知识补充:“孝廉”与“察举制度”
    “察”指的是“察举”,这是汉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由丞相、列侯、刺史、郡守、国相等高级官吏作为推荐人,向中央政府荐举品行端正的人去做官。又根据被荐举者的个人情况(品行、才能)分别给予各种科目的名称,如孝(孝子)、廉(廉洁)、贤良方正(品行端正)、贤良文学(才能优异)、秀才(在东汉避刘秀讳,茂才)等。这是西汉时期做官的一条重要途径。
    到了东汉时期,察举制度有了重大改革,首先规定被荐举的人一定要年满四十岁,二是被荐举的人要经过考试后才能做官,三是规定郡守和国相按二十万人口选举一人的比例,每年荐举孝廉(这时候两科合并了)若干人到朝廷参加考试,及格者方能授予官职。这已经有点像后来的科举制度了。到晋时,仍保留汉代的这种察举制,但办法和名额已不尽相同了。
    《陈情表》原名《陈情事表》,选自《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选编。
    表 ,即奏表,表文,是古代文体,属奏议类,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
    知识补充:关于“书”的文体知识
    表属于奏议类,是臣子给君主的书信。起自战国,当时称“书” 。秦初改“书”为“奏”。汉代开始把这类文字分为章、奏、表、议四类。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 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议。——《文心雕龙•章表》
    表: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作用: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其基本特征。格式特殊:开头“臣某言”——写明上奏人姓名,同当时的书信格式相同。结尾“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等等。如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
    险衅xìn 夙sù遭闵mǐn凶 愍mǐn 终鲜xiǎn兄弟 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 茕qióng茕孑jié立 床蓐rù除臣洗xiǎn马 猥wĕi 以微贱 陨yǔn首 逋bū慢 病日笃dǔ 不矜jīn名节 拔擢zhuó 盘桓huán优渥wò 日薄 bó 西山 气息奄yǎn奄 更 gēng 相为命
    臣密言:臣以①险衅②,夙③遭闵凶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⑤;行⑥年四岁,舅夺⑦母志。
    【注释】以:介词,因为。险衅:命运坎坷。险,坎坷。衅,祸患。 夙:早时,这里指幼年时。闵凶:忧伤不幸的事,形作名词。闵,通“悯”,忧愁、忧伤。凶,不幸。见背:见,代词,我。见背,离开我,即长辈去世,婉曲手法。(见笑、见谅、见教) 行:经历。 夺:强行改变。
    【译文】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变守节的志向。
    不幸之一:幼年失去恃怙hù(依仗,凭借),让人同情。
    祖母刘愍①臣孤弱 ,躬②亲抚养。臣少多疾病③ ,九岁不行④ ,零丁⑤孤苦 ,至于⑥成立⑦。
    【注释】愍:怜悯,怜惜。躬:亲自。疾病:生病,名作动。不行:古今异义,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至于:古今异义,古,直到。今,达到某一程度。 成立:古今异义,古,成人自立。今,形成,建立。
    【译文】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不幸之二:幼年多病,祖母抚养。
    既无叔伯 ,终鲜①兄弟 ,门衰祚薄②,晚有儿息③。外④无期功⑤强近之亲 ,内④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⑥ ,形影相吊⑦。
    【注释】终:又。鲜:少, 指“无、没有”。祚:福分(祚:帝位。践阼/祚:即位;登基)。薄:浅薄,少 。息:儿子。外:名作状,在家之外;内:名作状,在家里。期功:近亲。 茕茕孑立: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吊:安慰(吊民伐罪: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译文】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
    不幸之三: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期(jī)功: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小功服的亲族。服丧九个月为大功,服丧五个月为小功。
    古代丧服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则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
    一等斩衰(cuī )。衰,同“缞(cuī)”。“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衰。
    二等齐衰。齐,下衣的边。用粗麻布制作,断处缉边因称“齐衰”。孙男女为祖父母服一年,重孙男女为曾祖父母服五个月,玄孙男女为高祖父母服三个月。三等大功,亦称“大红”。用粗熟麻布制作。服期为九个月。凡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大功”丧服。
    四等小功,亦称“上红”。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个月。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五等缌(sī)麻,“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凡为曾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
    而刘夙婴①疾病 ,常在床蓐②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③。
    【注释】婴:被……缠绕。蓐:草垫子。废离:停止侍奉而离开。废:停止。离:离开。
    【译文】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不幸之四:祖母重病,不能自理。
    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也作零丁孤苦。孤苦,孤单无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没有依靠。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形影相吊: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孤独。形,身体。吊,安慰。
    问题探究——研读第1段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2、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3、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作用是什么?
    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b.横的方面:(外、内)
    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铺垫。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陈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
    故不能“废远”(为下文埋下伏笔)让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逮①奉圣朝,沐浴②清化。前太守臣逵察③臣孝廉④;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⑤。臣以供养无主⑥,辞不赴命。
    【注释】逮:及、至。沐浴:古今异义。古,指承受恩泽。今,洗澡 。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古今异义。古,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今,明清两代生员的统称。主:主事的人。
    【译文】到了当今圣朝,(臣)浸润在清明的教化中。从前太守逵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荐臣为秀才。臣因为(一旦外出做官)供奉祖母之事没人来做,(所以)辞谢而未接受任命。
    沐浴清化之一: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诏书特下,拜③臣郎中①,寻②蒙国恩,除③臣洗马④。猥⑤以微贱⑥,当⑦侍东宫,非臣陨首⑧所能上报。
    【注释】郎中:古今异义,古,尚书省的属官。今,中医医生。寻:不久。拜、除:授予官职。洗马:太子的侍从官。猥:谦辞,辱。(猥自枉屈:谦辞,降低身份。)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当:任、充当。 陨首:头落地,指不惜性命。
    【译文】(陛下)特地颁下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臣为太子洗马。像臣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皇上的恩遇)实在不是臣用生命所能报答的。
    沐浴清化之二: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知识补充:古代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察】经考察后予以推举。例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例如: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辟】由中央和地方官署征聘,任以官职。例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拜】授予官职。例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授】授予官职。例如:(贾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红楼梦》)
    【起】举用,征聘。例如:废人而复起,殆。(《管子·法法》)【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例如: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封】指帝王将爵位、土地、名号赐人。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臣具①以表闻②,辞不就职。诏书切峻③,责臣逋慢④;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⑤星火⑥。
    【注释】具:详尽。闻:使上闻、报告。动词使动,使闻,使知道。切峻:急切严厉。切:急切。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逋:逃避;拖欠(如:逋租)。 慢:形容词作动词,怠慢、轻慢。于:介词,比。当:任、充当。 星火:流星。
    【译文】臣(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辞谢而不去就职。(不料)诏书(又下)急切严峻,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郡县长官逼迫,催臣上路;州官登门催促,急迫过于流星。
    “辞不就职”的后果:责臣逋慢,催臣上道。
    臣欲奉诏奔驰①,则刘病日②笃③,欲苟顺私情,则告诉④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⑤。
    【注释】奔驰:古今异义。古,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今,迅速奔跑。日:名作状,一天天地。笃:病重。告诉:古今异义,古,申诉。今,使人知道。狼狈:进退两难的窘状。
    【译文】臣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申诉(苦衷)不被许可:臣现下实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窘迫。
    急于星火:像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迫。也写作“急如星火”。
    问题探究——研读第2段
    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2、本段写屡次征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特点:按时间顺序:逮、前、后、寻,先郡,次州,后朝廷,征召的级别越来越高,显出朝廷征召之殷切。“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作用:加深了赴命上任与孝养祖母的矛盾,突出了自己两难的境地,为下文做铺垫。
    3、作者是如何叙述自己处境狼狈的?作者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表明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然“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情辞悲切,动人心肺。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诉矛盾之心,表感激之情,再博同情
    朝廷征召之频繁,退很难
    伏惟①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②,犹蒙矜③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④郎署⑤,本图宦达,不矜⑥名节。
    【注释】伏惟:俯伏思量。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伏,俯伏。惟,想。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元老,旧臣。矜:怜悯。(伐功矜能:夸耀,骄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郎署:郎官的衙署。矜:看重,推崇。
    【译文】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元老旧臣,均受到怜惜养育,何况臣的孤苦,(情况)特别严重。再说臣年轻时曾在伪朝做官,历任郎官之职,本来就希图官位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①,宠命②优渥③,岂敢盘桓④,有所希冀⑤。
    【注释】拔擢:提拔,擢升。宠命:加恩特赐的任命。优渥:优厚。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希冀:非分的愿望。
    【译文】如今臣是卑贱的亡国之俘,极为卑微鄙陋,过分地受到提拔,荣宠优厚,怎么敢犹豫徘徊,另有所图呢?
    为“辞不就职”作进一步解释之一:做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仕途显达,此次推辞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节,打消皇帝疑虑。
    知识补充:古代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迁】一般指提升,也可指贬官。例如: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升】升官。例如:旋升宁夏道。(《谭嗣同传》)【加】加封,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例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陟】提拔,晋升。例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但以刘日薄①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②,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③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④为命,是以区区⑤不能废远⑥。
    【注释】薄:迫近。危浅:垂危。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更相:相互、互相。区区:形容自己的私情。(小;情意真挚;愚拙)废远: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译文】只因刘氏(已如)迫近西山的落日,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如果)没有祖母,就无从(长大)以至今日;祖母(如果)没有臣的照顾,就不能尽其余生。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就臣)内心(而言)不能够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为“辞不就职”作进一步解释之二:祖母病重,朝不虑夕,两人相依为命,不可分离。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朝不虑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也说“朝不保夕”。
    问题探究——研读第3段
    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① 找依据: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朝廷)② 释误会: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个人)③ 述苦衷: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祖母)
    解释误会,打消武帝疑虑,求得体恤
    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
    臣密今年四十有①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②臣尽节于③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④,愿乞终养⑤。
    【注释】有:同“又”。是:代词,这样。于:介词,引出动作引出的对象。乌鸟私情:乌鸦反哺,比喻人的孝心。乌鸟,乌鸦,常比喻孝亲之人。愿乞终养:希望求得奉养祖母以终其天年。
    【译文】臣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臣在陛下面前尽忠的时日(还)很长,(而)报答奉养刘氏的时日(却)很短了。(臣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
    臣之辛苦①,非独②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③所见④明知,皇天后土⑤实所共鉴⑥。
    【注释】辛苦:古今异义。古,辛酸悲苦。今,身心劳苦。独:唯独,只有。牧伯:称州郡长官,伯,长。见:表被动。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土,指地。鉴:照察,审辨。
    【译文】臣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人士和梁州、益州的长官明白知晓,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通过对比,表明“报国恩”与“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从长远来看就没有矛盾。并进一步强调自己的难处,天地人神,皆可明见,以求得皇帝的成全。
    愿陛下矜悯①愚诚②,听③臣微志。庶④刘侥幸,保卒⑤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⑥。臣不胜⑦犬马⑧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矜愍:怜恤。诚:形容词作名词,诚意、衷情。听:任从,这里指应许、成全。庶:希望。卒:终,使动,使终了。结草:代指报恩。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见成语“结草衔环”。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臣子谦卑的话,用犬马自比。 不胜: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译文】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准许臣(实现)卑微的志愿,使刘氏能侥幸(因此)安尽余年。臣生时应当献身,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怀着像犬马对(主人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谨地上奏章以达天听。
    文章最后从“陈情”转向“恳求”,以最谦恭最虔诚的口吻,促使皇帝彻底动情并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赤诚。
    结草衔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乌鸟私情:比喻人子对父母长辈的孝顺之情。
    问题探究——研读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用语有什么特点?作者直到此时也不忘了以情动人,其表现是什么?
    主旨:愿乞终养。核心词: “尽节”、“报养”——忠与孝难以两全用语:“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无比恳切表现:“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忠孝难以两全,李密提出如何解决?
    3、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后尽忠: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明确态度,示之以忠,打动武帝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试分析其语言特色。
    1.骈散结合,言辞恳切: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四字骈句,“四字密而不促”,整齐、紧凑而不紧迫的节奏,读来典雅有气势,强化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四字可以在骈散切换,让文章在整齐节奏中具备流转自如的美感。表达灵活,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2.对仗工整,简洁凝练。“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3.比喻形象,恭敬得体,富有感染力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3.比喻形象,恭敬得体,富有感染力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本文反复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祖母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实情,陈述自己对朝廷感恩戴德的心情,说明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全文围绕“孝”字凄切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参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孝三年。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五帝之一的舜帝,是瞽瞍[gǔsǒu]老汉的儿子(瞽瞍[gǔsǒu],盲人也)。天生就懂得大孝。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lái]子,非常孝顺。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周朝时有个人叫剡[yǎn]子,天性非常孝顺。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剡子[yǎn]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
      周朝的仲由,表字子路。(他是孔子的学生,他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吃嫩藜叶和野藿叶等野菜做的饭,他把自己的俸米从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家给双亲吃。后来,双亲死了,子路当了大官,他到南方的楚地游学时,护卫车队达到一百辆,家里积攒的粮食上万钟(钟,一种容器,铁铸,容积约30斤),坐的时候座位上铺着几层厚厚的坐垫,吃饭时面前摆着各种食器和餐具。面对此景,子路放下筷子叹息:“虽然如此,我宁愿还吃嫩藜叶和野藿叶等野菜做的饭,继续为双亲从百里外背米回家供养,可惜再也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侍奉母亲极其孝敬。(家贫,经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又进山砍柴去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子回来,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口疼痛,便赶紧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母亲为什么召唤他。母亲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
      春秋时期鲁国的闵[mǐn]损,字子骞(孔子的弟子,以德孝著称),幼年时母亲就死了。父亲续娶了后妻,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冬天)继母给两个亲儿子穿着用棉花填絮做的冬衣,因为厌弃闵损,给他穿用芦花填絮的“绵衣”。一天,父亲出门让闵损驾御马车,闵损因身体寒冷发抖,将缰绳坠落地上(因此被父亲鞭打,打破棉衣发现芦花)。父亲得知闵损受到虐待后,要休掉后妻。闵损求父亲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孩子受冷;赶走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继母听说,立即悔恨知错,从此改过。
      汉代第三个皇帝是汉文帝(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子,最初被封为代王。文帝的生母是薄太后。他即帝位后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常年生病,一病就是三年,文帝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地亲自照顾,给母亲服用的汤药,他要没有亲口尝过就不让母亲服用。他(在位重德治)以仁孝之名闻天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郭巨,晋代隆虑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姜诗,东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江革,东汉时齐国,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三国末魏国营陵(今山东昌乐)人王裒[póu],侍侯母亲极其孝敬。其母在世时,生性怕雷。后来死了,安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空中传来雷声,王裒就立即跑到母亲墓园,跪拜在坟哭着告慰说:“裒[póu]儿在这里陪您,母亲不要害怕啊。”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孝”的观念产生较早。“孝”字,古作?,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康殷说;“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
    东汉许慎则解释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清段玉裁注:“《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
    “孝”是儒学伦理道德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和流传。
      这些解释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是意思完全一样,都认为“孝”是尊敬长辈,侍老奉亲。《礼记•礼运》也说;“何为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因此,“孝”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是处理家庭中长辈和儿女间关系的准则。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孝”被封建帝王利用来为他们的统治服务。这样,“孝”就由道德范畴扩展到了政治范畴。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演示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宋代大学士苏轼曾说,陈情表,再读题目感知思路,研读文本,第一段,陈身世之不幸,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第二段,陈忠孝两难之狼狈,先叙朝廷征召之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9(陈情表 *项脊轩志)9.1 陈情表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9(陈情表 *项脊轩志)9.1 陈情表示范课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陈情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解读,课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