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
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世界地理-极地地区 专题汇总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世界地理-极地地区 专题汇总,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00分,船时16, 【探究发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建成的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的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也是我国的第三座常年考察站。
(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____(纬线)以南,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南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用三个词概括南极地区独特的气候:____、____、____。
(2)我国南极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科考站是____,南极科考站中距离南极点最近的科考站是____。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____洲,该大洲也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3)秦岭站拥有海洋实验室,它主要观测和研究的大洋是____。
(4)秦岭站选择在2月7号开站,主要是因为____。
2.
2 . 今年2月7日,我国南极第五个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点亮了冰封大陆新坐标。秦岭站(74°56'S,163°42'E)新在“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先进”。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位于( )
2.关于秦岭站及蔬菜温室大棚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筑材料坚固防风,耐超低温②蔬菜温室大棚建筑形式利于通风防积雪堆堵③可以使用水能、太阳能④可以使用风能、太阳能
3.
3 .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74°56'S,163°42'E)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这里可以开展大气科学、冰川学等学科的观测与研究,填补了我国在太平洋扇区观测的空白。下图为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秦岭站位于图中( )
2.南极秦岭站建立的意义有( )
①评估生态环境②研究气候变化③加快资源开采④开发旅游资源
4.
4 . “雪龙2”号科考船在破冰前行,驾驶台导航系统的显示屏上显示“北纬89度59.00分,船时16:45”“北纬89度59.40分,船时16:50”“北纬90度,船时16:55”。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2”号科考船的前进方向是( )
2.我国此次科考船到达了( )
3.到达考查地点的时间应是( )
5. 【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北极海冰的变化
探究资料:
资料一:人类活动正在影响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该地区的变暖速度明显比全球其他地区快,导致北极海冰面积不断缩小。
资料二:按照目前北极海冰消逝的速率推算,截至21世纪中叶,普通商船在东北航道与西北航道均可实现通航。但与此同时也会造成北冰洋沿岸海平面上升、北极动物栖息地缩减等问题。
资料三:北极航道及海冰范围示意图。
探究思考:
(1)概括北极海冰显著减少的大致区域。
(2)推测海冰面积变化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列举一例造成此问题的人类活动。
(3)根据材料,简述海冰覆盖面积缩减的影响。
(4)针对海冰覆盖面积缩减带来的不利影响,请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
6.
6 .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该站位于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填补了中国在该区域的科考空白。读图“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秦岭站最合适的施工时间是( )
2.我国南极科考站中( )
3.我国在南极科考的主要目的是(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2月,南极西摩岛上测出新高温纪录,打破了1982年南极地区创下的最高气温纪录。气候变暖,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会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节能减排,加强温室气体吸收,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材料二南极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研究地球气候、宇宙以及地球空间的好地方。2020年11月10日,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预计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
材料三“雪龙2号”的第37次南极考察航行线路图(下图)。
(1)中山站位于____洲,该大洲属于____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____,生态环境脆弱。
(2)“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经澳大利亚霍巴特港到达中山站,依次经过____洋和____洋。
(3)试分析“雪龙2号”选择11月下旬到达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原因。
(4)分析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
8.
8 .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164°E,75°S)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在正式命名前被称为罗斯海新站。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南极地区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秦岭站开站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 )
3.秦岭新站六成能源来自新能源,光伏+风力发电。伴随着蔬菜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吃到新鲜蔬菜这一梦想已逐渐成为现实。关于南极科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9.
9 . 2024年2月7日上午,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其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的地理坐标大致是( )
2.秦岭站的能源系统中新能源占比超过60%,科考站冬季使用的新能源主要是( )
3.下列关于秦岭站叙述正确的是( )
10.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2021年),说一说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2)结合中东气候类型图(图2)和科威特城的气候统计图(图3),说说中东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
(3)你认为如何解决中东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中东地区严重缺水,沙特拉伯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尝试拖运南极地区的冰川。因技术上的困难,此类计划宣告失败。
(4)你认为拖运南极地区的冰川到中东是否可行,说说你的理由。
11.
1 . 2024年1月8日,“雪龙2号”上的考察队员在磷虾分布密度最大的海域扇区下放潜标并进行长周期探测,南极磷虾因其体量大、繁殖快、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下图示意南极磷虾平均密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考察队员下放潜标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2.图中,最不适宜下放潜标的海域扇区是( )
3.为保护南极海洋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12.
2 . 2024年2月,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正式开战。读我国南极科考站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南极科考站中( )
2.“秦岭站”的命名源于我国最著名的山脉----秦岭,该山脉( )
13.
3 .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有5个科学考察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直线距离最接近800千米的两个科学考察站是( )
2.在南极科考期间面临的恶劣条件是( )
①狂风②暴雨③严寒④极昼
14.
4 . 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8个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图为北极地区北极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北冰洋沿岸的北美洲国家有____、____。下列位于北冰洋沿岸的欧洲国家为____。
A.法国 B.德国 C.挪威 D.意大利
(2)分析恶劣的极地气候环境对船舶在北冰洋航行可能造成的困难。
(3)中国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这对中国的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5.
5 . 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秦岭站主体延用了底层架空的建筑方式,内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系统。图1是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图2是秦岭站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地球地图+极地地区】
1.秦岭站的经纬度位置大约是( )
2.秦岭站采用底层局部架空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 )
3.秦岭站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有( )
①天然气②太阳能③风能④水能⑤潮汐能
16.
6 . 《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提出北极地区或将出现“无冰之夏”。科学界对北极地区“无冰”的定义是指海洋中的冰面积小于100万平方公里,此时剩余的冰雪将主要集中在北极群岛区域。读“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 )
2.“无冰之夏”( )
17. 极地科考振国力。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标志着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左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南极地区气候统计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
(1)我国的长城站位于泰山站的______方向,左图中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______。秦岭站濒临的大洋是______。
(2)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房屋下面多为立柱,通常高出地面1-2米,这样设计是为了( )
(3)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相对适宜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
【技术推动科考站建设】
秦岭站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为减少现场作业量,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技术。很多模块都是在国内加工完成,在现场直接拼装。
依托秦岭站,研究人员将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生物生态等多圈层、多学科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开展罗斯海海洋保护区生态监测,与周边其他国家科考站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及保障的国际合作,为保护南极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4)分析秦岭站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技术的益处________________
(5)简述秦岭站建成将产生的积极影响___________
18.
8 .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其濒临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是极地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图为中国南极秦岭站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主体建筑架空的设计是为了( )
2.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有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环境的行为是( )
19. 南极秦岭站建成,关注南极科考,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位于上海的国内基地码头出发,奔赴南极;2023年12月7日,考察队抵达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开始了新站的建设工作。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
材料二:考察期间“雪龙2”多次停靠新西兰利特尔顿港进行物资补给。1月28日,“雪龙2”号在特尔顿港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在活动欢迎仪式上表示,南极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影响。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和新西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南极考察、学术研究以及后勤物流保障等合作,期待双方在保护和利用南极方面深化交流与合作。
(1)读材料一,雪龙号从上海港出发,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是中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中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结合长三角地区图,分析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位置优势。
(2)读材料二,地处南半球的新西兰由南北二岛组成,粮食不能自给,畜牧业发达,请结合下图信息,说明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
(3)材料二中“雪龙2”号对新西兰民众开放,进行科研交流活动等,其意义是____。
(4)读南极洲地区图,南极科考站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最可能是____站,主要原因是____。
(5)南极考察队建站队员克服极端艰苦环境的挑战和影响,建成秦岭站。推测南极秦岭站建站队员合理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材料三:1月23日,英国南极考察人员发现,一块1550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块,崩塌脱落,变成一座巨大的浮动冰山,和伦敦市面积接近;之前曾有巨大冰山脱落,面积达1270平方公里,脱离的巨型冰山并不会对航行造成危险,但仍然引起人们对未来的担忧。
(6)引起南极巨大冰块脱落的原因是____,“脱离的巨型冰山并不会对航行造成危险,但仍然引起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哪些措施有利于缓解这种担忧____?
20.
10 . 2023年11月1日上午,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科学考察。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我国第三个常年考察站——罗斯海新站(164°E,75°S)。下图示意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罗斯海新站说法正确的是( )
2.我国在南极的五个科学考察站中,暖季最长的是( )
3.长城站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 )
21.
1 . 罗斯海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在罗斯海沿岸建成开站,可容纳暖季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秦岭站采用了特殊建造材料。下图是南极地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采用特殊材料建造是为了( )
2.秦岭站可以开展的科考领域( )
22.
2 . 2024年2月7日,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 )
2.我国南极科考站多建设在沿海地区的原因是( )
23.
3 .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第五站秦岭站建成开站。下图示意南极地区和秦岭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位于( )
2.施工人员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 )
3.秦岭站的建设和运行践行了低碳环保理念,这里可全年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24. 【双龙探两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科考队乘坐“雪龙2”号在2021年7月至9月圆满完成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2022年10月,中国科考队携带1000多吨物资乘“雪龙”号、“雪龙2”号赴南极进行第39次科考,于次年4月凯旋。
【时间有奥妙】
(1)分别说出南、北极科考的时间段,并说明选择在此时段科考的原因。
【万里送补给】
(2)从生活和科考角度,你认为“雪龙”号会携带哪些补给品?
【极地添绿色】新鲜蔬菜曾是科考队员心中的“奢侈品”,如今利用温室大棚等技术,中国在南极成功种植出蔬菜。
(3)在南极极昼期,温室蔬菜大棚可以利用哪些新能源?
【助力碳中和】我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为减缓极地冰川融化贡献中国力量。
(4)为助力“碳中和”,请列举两种低碳生活方式。
25.
5 .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A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当A点出现阳光直射现象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6.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均比较独特,是旅游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目的地。读下图并完成相关问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是____;南极大陆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因此南极大陆素有“____”之称。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洲,B____洋。
(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的原因是____;图中所示我国五个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
(4)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____,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7.
7 .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征,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随科考队一起出发的,还有专门为罗斯海新站量身定做的装配式钢结构件,现场拼装后即可“拎包入住”。图为南极洲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罗斯海新站的建设材料必须具备的功能是( )
2.科考队在南极考察期间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科考队凯旋时,将会在上海看到的景观是( )
28. 我国加入《南极条约》后,在南极建了多个科考站,做了大量的科学考察工作,也为保护南极的自然环境做出了贡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⑦_____⑧_____⑨_____⑩_____⑪_____⑫_____⑬_____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3年5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6颗导航卫星,该卫星的发射将进一步提升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性能,也可以更好地为科学考察保驾护航。
(1)全球定位系统最少需要24颗卫星覆盖全球以获取世界各地的数据信息,覆盖全球的面积是①____,第56颗北斗全球卫星成功发射之日,澳大利亚正处于②____。
①: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
②: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2023年4月6日,随着“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顺利回国,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的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任务。考察队员翻看考察记录,发现在某处通过随身携带的北斗定位接收机,该地的经纬度是80°S、175°E,该科考队的位置是③____。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主要是由于④____,我国南极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⑤____。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南极半岛监测到大量雪藻群落(如图),南极半岛雪藻群落主要分布在⑥____。科学家到南极半岛勘查雪藻群落的最佳时间是⑦____。
③:A. B. C. D.
④:A.纬度高 B.海拔高 C.冰层厚 D.降水少
⑤:A.泰山站 B.长城站 C.昆仑站 D.罗斯海站
⑥:A.南极圈以北的半岛东侧 B.南极圈以北的半岛西侧
C.南极圈以南的半岛东侧 D.南极圈以南的半岛西侧
⑦:A.4~5月 B.6~8月 C.9~10月 D.11月-次年2月
(3)2022年5月4日,“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本次珠峰测量,完全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国产测绘装备,圆满完成了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在8800米处架设全球海拔最高气象站以及冰雪采样等任务。科考队登顶时,测得气温最低的自动气象站是⑧____。高海拔珠峰对测绘仪器精度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⑨____。对比测量数据发现,近年来珠峰海拔仍在升高,其原因是⑩____。
⑧:A.①站 B.②站 C.③站 D.④站
⑨:A.风力 B.缺氧 C.低温 D.陡坡
⑩: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
30. 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北冰洋和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陆和南极洲濒临的大洋。 A.甲
B.乙
C.丙
D.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正北
B.正南
C.正东
D.正西
A.南极点
B.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点
A.1月
B.6月
C.9月
D.12月
A.3月~5月
B.6月~8月
C.9月~11月
D.12月~次年2月
A.昆仑站最接近南极点
B.中山站无极昼极夜
C.长城站在泰山站东北方
D.秦岭站濒临大西洋
A.开发冰雪资源
B.刺激旅游业发展
C.研究气候变化
D.保护当地动植物
A.地球运转在公转轨道①②之间
B.泰安的农民伯伯在农田里忙着播种小麦
C.哈尔滨正处在旅游淡季
D.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A.东南
B.正南
C.东北
D.正北
A.秦岭站宿舍斜面式设计是为了减小风力的影响和获得更多阳光
B.中山站建立的光伏发电站可以常年发电
C.科考期间需要克服的困难有狂风和酷寒
D.科考队员通过温室大棚栽培新鲜蔬菜,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热量不足问题
A.(77°N,165°E)
B.(77°S,165°E)
C.(77°N,165°W)
D.(77°S,165°W)
A.水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地热能
A.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
B.濒临大西洋
C.我国各考察站中纬度最高
D.有极昼极夜现象
A.广西昼长夜短
B.广西昼短夜长
C.广西物影最长
D.广西物影最短
A.甲
B.乙
C.丙
D.丁
A.磷虾繁殖快可以无限制捕捞
B.绝对禁止开发南极海洋资源
C.控制捕捞数实现可持续发展
D.提高捕捞技术实现世界第一
A.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西北方
B.中山站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C.昆仑站极昼极夜时间最长
D.秦岭站位于大西洋沿岸
A.东西走向
B.以南为旱地
C.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
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
A.长城站与中山站
B.秦岭站与长城站
C.泰山站与昆仑站
D.中山站与秦岭站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164°E,75°S)
B.(164°W,75°S)
C.(164°E,75°N)
D.(164°W,75°N)
A.保暖采光
B.防动物侵袭
C.通风散热
D.防积雪掩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A.以陆地为中心
B.缺乏矿产资源
C.甲是格陵兰岛
D.较南极地区更冷
A.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下降
B.由人类过渡捕杀极地动物导致
C.指夏季北极地区的冰全部融化
D.可延长北极地区海运通航时间
A.防寒保暖
B.防御动物侵袭
C.防御积雪融水淹没
D.防御积雪掩埋
A.隔绝寒冷空气
B.防止被积雪淹埋
C.便于北极熊活动
D.节省建筑材料
A.建材全部就地取材
B.掩埋施工建设垃圾
C.使用风能和太阳能
D.废弃物品就地焚烧
A.东半球,南半球
B.中纬度地区
C.昆仑站的东北方向
D.濒临北冰洋
A.罗斯海新站
B.昆仑站
C.长城站
D.中山站
A.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B.华北平原正值麦子收获时
C.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A.耐极寒
B.抗风沙
C.防虫蚁
D.防曝晒
A.地形河流
B.海洋气候
C.植被动物
D.土壤岩石
A.濒临大西洋
B.地处昆仑站的东北方向
C.无法观测到极昼极夜现象
D.气候寒冷,降水稀少,淡水资源匮乏
A.风力较小
B.保护企鹅栖息地
C.矿产资源丰富
D.方便物资补给
A.北极圈以内
B.昆仑站的西北方向
C.太平洋西岸
D.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A.酷寒、干燥与烈风
B.台风、干旱与洪涝
C.海啸、地震与火山
D.暴雨、低温与极夜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位于热带、低纬度
C.无极昼、极夜现象
D.A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地理坐标为(23°S,5°W)
A.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机
B.华北平原正处小麦播种季节
C.中国东部地区河流进入枯水期
D.北京比武汉白昼时间长
A.抗低温
B.挡烈日
C.观赏性
D.防暴雨
A.黑夜漫长而寒冷
B.极光时常发生
C.冰层逐渐增厚
D.太阳一直悬于空中
A.白雪皑皑
B.夏日炎炎
C.落叶飘零
D.鸟语花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世界地理-资源与环境问题 专题汇总,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中国地理-从世界看中国 专题汇总,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7万标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践探究】, 阅读并回答问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 专题汇总,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7万标箱, 【实践探究】, 利用材料完成问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并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