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2023北京八十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854031/0-17182703405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化学】2023北京八十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854031/0-17182703406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化学】2023北京八十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854031/0-17182703407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近年北京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集锦
【高一化学】2023北京八十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八十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的车身选用高强㓞性的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碳化硅
(SiC )属于
A.共价晶体
B.分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金属晶体
2.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有机材料的是
A.中国天眼传输信息 B.2022 年冬奥会聚 C.能屏蔽电磁波的 D.“玉兔二号”钛
的石英光纤材料
氨酯速滑服
B.B
碳包覆银纳米线
C.C
合金筛网轮
D.D
A.A
3.下列有机化合物存在顺反异构的是
A.CH2
CH2
B.
CCl2 CHCH3
C CHCH2CH3
C. CH
D.CH3CH CHCH3
3
2
4.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A.HClO 的电子式:
CH3COOCH
B.乙酸甲酯的结构简式:
3
试卷第 1 页,共 10 页
{#{QQABAwC8zuqwhBzwiJZ6Ay/QyAqw8pRxr5OFRaNeQ+IfgtADJA=}#}
C.乙烯的分子结构模型:
D.基态 S 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5.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熔点:CO2 SiO2
B.酸性:
H SO H PO
2 4 3 4
C.金属性: Na Mg
D.稳定性:
H O H S
2 2
6.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CO2 和 人工合成了淀粉,使淀粉的生产方式从农业种植转为
H
2
工业制造成为可能,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 分子中σ 键和 键个数比为 1∶1
π
2
B.甲醇沸点高于甲醛,是因为甲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甲醇分子和二羟基丙酮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均为sp
3
D.二羟基丙酮与乳酸(
)互为同分异构体
7.有 3 种烃的碳骨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代表 2-甲基丙烷
B.b、c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内
C.b、c 互为同分异构体
D.一定条件下,a、b、c 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苯(苯酚):溴水,过滤
B.溴苯(溴):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C.乙烯(二氧化硫):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D.乙酸乙酯(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9.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基团间存在影响的是
A.氯乙酸的酸性强于乙酸
试卷第 2 页,共 10 页
{#{QQABAwC8zuqwhBzwiJZ6Ay/QyAqw8pRxr5OFRaNeQ+IfgtADJA=}#}
B.苯酚能和溴水反应而苯不能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
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10.维生素 C 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是 C H O
6
6
8
B.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其水溶性较好
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醚键 3 种官能团
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1.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不正确的是
A.元素的电负性:Cl>S>Na
B.羧酸的酸性:CH ClCOOH>CCl COOH
2
3
C.卤素单质的熔点:I >Br >Cl >F
2
2
2
2
D.相同条件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C H OH>CH (CH ) OH
2
5
3
2 4
12.常温下,乙酰苯胺是一种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白色晶体,20℃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为 36.9g,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注:氯化钠可分散在醇中形成胶体)
温度/℃
25
50
80
100
溶解度/g
0.56 0.84 3.5 5.5
某种乙酰苯胺样品中混入了少量氯化钠杂质,下列提纯乙酰苯胺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水溶解后分液
B.用乙醇溶解后过滤
C.用水作溶剂进行重结晶
D.用乙醇作溶剂进行重结晶
13.用 KMnO 氧化甲苯制备苯甲酸。实验方法:将甲苯和 KMnO 溶液在 100℃反应一
4
4
段时间后停止反应,过滤,将含有苯甲酸钾(C H COOK)和甲苯的滤液按如下流程分离
6
5
苯甲酸并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Ⅰ的名称为分液,操作Ⅱ的名称为蒸馏
试卷第 3 页,共 10 页
{#{QQABAwC8zuqwhBzwiJZ6Ay/QyAqw8pRxr5OFRaNeQ+IfgtADJA=}#}
B.加入浓盐酸酸化的目的是为了将苯甲酸钾转化为产物
C.无色液体 A 是甲苯,白色固体 B 是苯甲酸
D.为了得到更多的白色固体 B,冷却结晶时温度越低越好
14.将链状烷烃进行如下图所示转化是近年来发现的石油绿色裂解方法,反应温度更低,
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产物是同系物
B.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戊烷、丁烷、丙烷
C.正丁烷的二氯取代物有 6 种
D.该裂解方法所需温度低于常规裂解温度是由于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焓变
15.下表中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项
A
鉴别苯和甲苯
分别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将溴乙烷与 NaOH 溶液混合加热,静置,待溶液分
B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层后,取上层清液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 AgNO3 溶
液
分离甲醇(沸点 65℃)、正丙 将混合溶液放入蒸馏烧瓶进行加热,分别收集相应
醇(沸点 97℃) 的馏分
C
D
比较乙酸、碳酸、苯酚的酸 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乙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
性强弱
钠溶液中
A.A
B.B
C.C
D.D
16.“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
合物,应用在许多药物的创新合成中,如:
试卷第 4 页,共 10 页
{#{QQABAwC8zuqwhBzwiJZ6Ay/QyAqw8pRxr5OFRaNeQ+IfgtADJA=}#}
H3C C CH
资料:有机物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
的键线式为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互为同分异构体
B.①②均含有三种官能团
C.1ml①最多能与 3ml H2 发生加成反应
D.①②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二、填空题
17.利用“杯酚”从 C 和 C 的混合物中纯化 C 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60
70
70
(1)“杯酚”的官能团是
。
(2)“杯酚”分子内官能团之间通过
(3)对叔丁基苯酚[
(填作用力类型)形成“杯底”。
]与 HCHO 反应,生成“杯酚”和一种无机物。
①该无机物是
②关于对叔丁基苯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4O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为sp
。
(填序号)。
2
杂化
c.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d.1ml 对叔丁基苯酚最多能与 1ml Br2 发生反应
(4)C 不溶于氯仿(化学式为CHCl ),“杯酚”溶于氯仿,可能的原因是
。
60
3
三、解答题
试卷第 5 页,共 10 页
{#{QQABAwC8zuqwhBzwiJZ6Ay/QyAqw8pRxr5OFRaNeQ+IfgtADJA=}#}
18.ZnS、CdSe 均为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可应用于生物标记和荧光显示领域,并在光电
器件、生物传感和激光材料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基态 Zn 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34Se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3)S 与 P 在周期表中是相邻元素,两者的第一电离能:S
释其原因
(4)CdSe 的一种晶体为闪锌矿型结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
。
P(填“>”、“ NH > CH
2
3
4
(3)
4
氧原子电负性最大,成键时不易给出孤对电子
高压氧舱增大氧气的浓
度,使平衡逆移,释放出 CO,可用于治疗 CO 中毒
(4)B
(5)0~5aml
【详解】(1)Zr 原子序数为 40 ,价电子排布式为 4d25s2,最高能层为 5 ,位于周期表第
5 周期,价电子数为 4 ,位于第 4 纵列,所以位于第 ⅣB 族,即 Zr 位于周期表第 5
周期 ⅣB 族,在周期表中属于 d 区;
(2)NH 和 H O 分子间均存在氢键,氢键: H O> NH ,CH 分子间是范德华力,简单氢化
3
2
2
3
4
答案第 8 页,共 14 页
{#{QQABAwC8zuqwhBzwiJZ6Ay/QyAqw8pRxr5OFRaNeQ+IfgtADJA=}#}
物的沸点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H O> NH > CH ,故答案为: H O> NH > CH ;
2
3
4
2
3
4
(3)①基态 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d6,未成对电子数为 4,故答案为: 4;
②在 CO、NO 结构中,C、N、O 原子均含有孤电子对,与 Fe2+配位时,配位原子均不是 O
原子,理由是氧原子电负性最大,成键时不易给出孤对电子,故答案为:氧原子电负性最大,
成键时不易给出孤对电子;
③高压氧舱可用于治疗 CO 中毒,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高压氧舱增大氧气的浓度,
使平衡逆移,释放出 CO,可用于治疗 CO 中毒,故答案为:高压氧舱增大氧气的浓度,使平
衡逆移,释放出 CO,可用于治疗 CO 中毒;
(4)A.O 为非金属单质,只含有非极性键,为非极性分子;CO 中含有极性键,为直线
2
2
形分子,结构对称,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为非极性分子;H2O 为 V 形结构,含有极
性键,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电荷分布不均匀,为极性分子,选项 A 错误;
B.在 N 中,两个 N 原子之间共用三对电子,其中含有 1 个σ 键,2 个 键,选项 B 正确;
π
2
C.H O 中存在氢键,常温下为液态,沸点最高,N 为非极性分子,CO 为极性分子,两者
2
2
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均为分子晶体,极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较强,沸点 CO> N2,故沸点大
H2O CO N
小顺序为
答案选 B;
(5)若汽车尾气中含有的
全部为CO、 NO 且按 1:1 时则无需要耗氧,发生反应 2CO +2 NO =2CO +N ,若全部为
,选项 错误;
C
2
C3H
CO NO
总物质的量为aml
、
、
,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若
C3H8
,故所需 的物质的量范围为
8
2
2
8
O
则耗氧量最大,所需 的物质的量为
(3+ )aml=5aml
O
2
2
4
0~5aml。
20.(1)
(2)6
2,3-二甲基戊烷
2,4-二甲基-2-戊烯
(3)CH3OH
(4)⑥⑦
(5)⑥为羧酸,含有羧基能与 H O 形成分子间氢键,而⑦为酯类物质,不能与 H O 之间形
2
2
成氢键
(6)
4
HCOO C(CH )
3 3
答案第 9 页,共 14 页
{#{QQABAwC8zuqwhBzwiJZ6Ay/QyAqw8pRxr5OFRaNeQ+IfgtADJA=}#}
(7)
+3NaOH
CH3COONa+
+2H2O
【详解】(1)根据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可知,①
的名称为:
的名称为:
2,3-二甲基戊烷,根据烯烃的系统命名法可知,②
2,4-二甲基-2-戊烯;故答案为:2,3-二甲基戊烷;2,4-二甲基-2-戊烯;
(2)由题干信息分子②
中含有碳碳双键,则碳碳双键连接的 5
个碳原子一定共平面,另外两个碳原子最多一个与之共面,故最多有 6 个碳原子共平面,故
答案为:6;
(3)由题干信息可知,与⑤
互为同系物即饱和一元醇,且碳原子
数最少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CH OH,故答案为:CH OH;
3
3
(4)由题干信息⑤
;⑥
;⑦
CH CH COOCH CH
;⑧
3
可知⑤~⑧中,⑥⑦分子式相同结
为羧酸,含有羧基能与 H2O 形成分子间
3
2
2
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⑥⑦;
(5)由题干信息可知,⑥
CH CH COOCH CH
为酯类物质,不能与
3
H2O
之间形成氢键,导致在水中的溶
氢键,而⑦
3
2
2
解度⑥大于⑦,故答案为:⑥为羧酸,含有羧基能与 H2O 形成分子间氢键,而⑦为酯类物
质,不能与 H2O 之间形成氢键;
(6)与⑦即
CH CH COOCH CH
含有相同官能团即含有酯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即为甲
3 2 2 3
答案第 10 页,共 14 页
{#{QQABAwC8zuqwhBzwiJZ6Ay/QyAqw8pRxr5OFRaNeQ+IfgtADJA=}#}
酸酯,同分异构体有:HCOOR,R为丁基,丁基有4种即-CH CH CH CH 、-CH(CH )CH CH 、
2
2
2
3
3
2
3
-CH CH(CH ) 、-C(CH ) ,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有 4 种,其中含有 3 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
2
3 2
3 3
的结构简式为 HCOOC(CH ) ,故答案为:4;HCOOC(CH ) ;
3 3
3 3
(7)1ml⑧即
其中酯基和酚羟基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故与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aOH
CH3COONa+
+2H2O,故答案为:
+3NaOH
CH3COONa+
+2H2O。
21.(1)CH =CH +Br BrCH CH Br
2
2
2
2
2
(2)NaOH 溶液
(3)加聚反应
(4)
CH3CH=CHCOOH
催
化
剂
(5)
+nCH3OH
+nCH3COOCH3
Δ
H
O
O
CH3COOH
催化剂,Δ
O
(6)CH2=CH2
CH CH OH
2
CH3CHO
2
2
3
2
催化剂
Cu,Δ
(7)步骤少或原子利用率高等
【分析】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CH =CH 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2
2
BrCH CH Br,则 A 为 BrCH CH Br;BrCH CH Br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2
2
2
2
2
2
HOCH CH OH,在浓硫酸作用下 HOCH CH OH 与 CH COOH 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2
2
2
2
3
CH COOCH CH OH,CH COOCH CH OH 在浓硫酸作用下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3
2
2
3
2
2
CH COOCH=CH ,一定条件下 CH COOCH=CH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催
3
2
3
2
化剂作用下
与甲醇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
答案第 11 页,共 14 页
{#{QQABAwC8zuqwhBzwiJZ6Ay/QyAqw8pRxr5OFRaNeQ+IfgtADJA=}#}
【详解】(1)由分析可知,反应①为 CH =CH 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2
2
BrCH CH 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CH +Br BrCH CH Br,故答案为:
2
2
2
2
2
2
2
CH =CH +Br BrCH CH Br;
2
2
2
2
2
(2)由分析可知,试剂 a 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NaOH 溶液;
(3)由分析可知,反应②为一定条件下 CH COOCH=CH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3
2
,故答案为:加聚反应;
(4)乙酸乙烯酯的同分异构体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说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
羧基,同分异构体可以视作丙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羧基取代所得结构,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
为 CH =CHCH COOH、CH CH=CHCOOH、
,故答案为:
2
2
3
CH3CH=CHCOOH;
;
(5)由分析可知,反应③为催化剂作用下
与甲醇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
+nCH3OH
成
和乙酸甲酯,反应为的化学方程式
催
化
剂
+nCH COOCH ,故答案为:
+nCH3OH
3
3
Δ
催
化
剂
+nCH COOCH ;
3
3
Δ
(6)由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步骤为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在铜做
催化剂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催化剂作用下,乙醛与氧气
H
O
O
2
Cu,Δ
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酸,合成路线为 CH2=CH2
CH CH OH
2
3
2
催化剂
O
H
O
O
CH3CHO
CH3CHO
2
CH COOH,故答案为:CH =CH
CH CH OH
2
2
3
2
2
3
2
催化剂,Δ
催化剂
Cu,Δ
O
2
CH3COOH;
催化剂,Δ
(7)由方程式可知,工业上制备乙酸乙烯酯的反应为加成反应,与题给制备乙酸乙烯酯的
流程相比具有步骤少、原子利用率高等优点,故答案为:步骤少或原子利用率高等。
答案第 12 页,共 14 页
{#{QQABAwC8zuqwhBzwiJZ6Ay/QyAqw8pRxr5OFRaNeQ+IfgtADJA=}#}
Fe3+ +3H O FeOH +3H
+
22.(1)
2
3
(2)Fe3+
(3)
四面体
氧原子
(4)作对比实验,排除稀释使溶液颜色变化的干扰
(5)加入盐酸,Fe3+和 Cl-发生络合反应使 c(Fe3+)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Fe(SCN)3]减小,使
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
4
(6)FeCl 和 Fe(SCN)
3
(7)取 1mL 0.005 ml∙L−1FeCl3 溶液,加入 1mL 蒸馏水,与实验③加入的 1mL KSCN 相对应
的体积,再加入 5 滴 1.5 ml∙L−1 H SO 溶液,最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实验③中溶液呈浅
2
4
黄色是 Fe(SCN)3
【详解】(1)FeCl3 中 Fe3+水解,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剩余氢离子,导致氢离子浓
Fe3+ +3H O FeOH +3H
,
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因此显酸性,Fe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2
3
Fe3+ +3H O FeOH +3H
+
答案为:
;
2
3
(2)甲同学认为加入酸后,会抑制铁离子水解,铁离子浓度增大,会使
FeSCN 体系中 Fe3+浓度增大,导致该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
Fe3 3SCN
3
答案为:Fe3+;
(3)SO42 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是 4,空间构型为四面体,SO42 中硫原子没有孤电子对,
所以形成配位键的是氧原子,答案为:四面体,氧原子;
(4)实验①的目的是作对比实验,排除稀释使溶液颜色变化的干扰,答案为:作对比实验,
排除稀释使溶液颜色变化的干扰;
(5)根据实验①和实验②的结果,在 Fe3++3SCN-⇌Fe(SCN)3 平衡体系中加入盐酸,Fe3+和
Cl-发生络合反应使 c(Fe3+)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Fe(SCN)3]减小,使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
答案为:加入盐酸,Fe3+和 Cl-发生络合反应使 c(Fe3+)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Fe(SCN)3]减
小,使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
(6)根据题中信息,氯化铁中加入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再加入稀硫酸,由于信息中
[Fe(SO4)2]-是无色,根据溶液中的离子与实验③可推测现象 b 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可
答案第 13 页,共 14 页
{#{QQABAwC8zuqwhBzwiJZ6Ay/QyAqw8pRxr5OFRaNeQ+IfgtADJA=}#}
4
能有两种,分别是 FeCl 和 Fe(SCN) ;
3
(7)乙同学进一步补充了实验④,确证了现象 b 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只是(5)中的一种,
取 1mL 0.005ml∙L−1 FeCl3 溶液,加入 1mL 蒸馏水,与实验③加入的 1mL KSCN 相对应的
体积,再加入 5 滴 1.5ml∙L−1 H SO 溶液,分析溶液是否发生变化,最后得到无色溶液,说
2
4
明实验③中溶液呈浅黄色是 Fe(SCN) ,答案为:取 1mL 0.005ml∙L−1 FeCl 溶液,加入 1mL
3
3
蒸馏水,与实验③加入的 1mL KSCN 相对应的体积,再加入 5 滴 1.5 ml∙L−1 H SO 溶液,
2
4
最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实验③中溶液呈浅黄色是 Fe(SCN)3。
答案第 14 页,共 14 页
{#{QQABAwC8zuqwhBzwiJZ6Ay/QyAqw8pRxr5OFRaNeQ+IfgtADJ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七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未知,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六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七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