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六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六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第1页
    【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六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第2页
    【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六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六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六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下列对于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小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2.在 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
    碳的量③通入 CO ④恒容下充入 N ⑤恒压下充入 N ,上述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
    2
    2
    2
    施是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
    D.①②④
    3.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用如下模型表示“-”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 I 是放热过程
    B.过程 III 一定是吸热过程
    C.a 的总能量大于 d 的总能量
    D.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
    4.已知石墨和金刚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能量变化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卷第 1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A.1ml 石墨(s)比1ml 金刚石(s)的能量高
    B.断开1ml 石墨中的共价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断开1ml 金刚石中的共价键吸收的能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D.这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5.有 a、b、c、d 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装置
    装置


    实验装置


    置三
    b 极有气体产生, d 极溶解,c 极
    c 极无变化 有气体产生
    置四
    部分实验
    现象
    a 极质量减小,b
    电流从 a 极流
    向 d 极
    极质量增大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b>c>d>a
    C.d>a>b>c
    D.a>b>d>c
    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反应方程
    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 O 放入水中: Na O H2O 2NaOH O2 



    2
    2
    2
    2
    B. H O(g) 通过灼热铁粉:3H O 2Fe Fe2O3 3H2



    2
    2
    C.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中:Cu H2SO4 CuSO4 H2 



    D.SO 通入酸性 KMnO 溶液中:5SO 2H O 2MnO 5SO4



    4

    2

    4H 2Mn

    2
    2
    4
    2
    2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C.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
    B.硅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材料
    D.二氧化硅可用于生产玻璃
    试卷第 2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8.利用下图装置制备并收集气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装置 a 中药
    装置 b 中药
    选项 制备气体


    A
    B
    Cl2
    浓盐酸
    稀硫酸
    稀硫酸
    MnO2 固体
    CO2
    大理石
    C
    D
    H2
    锌粒
    SO2
    浓硫酸
    Na SO 固体
    2
    3
    A.A
    B.B
    C.C
    D.D
    9.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10.明代《徐光启手迹》记载了制备硝酸的方法,其主要流程(部分产物已省略)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卷第 3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A.FeSO4 的分解产物 X 为 FeO
    C.HNO 的沸点比 H SO 的低
    B.本流程涉及复分解反应
    D.制备使用的铁锅易损坏
    3
    2
    4
    11.下列物质的转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H2S  SO2
    N O  HNO
    3
    A.Cl2
    12.通常情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组是
    A.SO 、Cl 、H S B.O 、H 、SO
    2

    HClO B.
    C.
    HNO3  NO
    D.
    2
    5
    2
    2
    2
    2
    2
    C.O 、H 、NO
    D.HCl、CO、NH3
    2
    2
    13.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CO ,一种有CO 参加反应的新型全固态电池有望为火星探测
    2
    2
    器供电。该电池以金属钠为负极,碳纳米管为正极,放电时
    A.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阳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
    B.CO2 在正极上得电子
    D.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4.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气体 溶液
    A
    H2S
    HCl
    NO
    稀盐酸

    B
    稀氨水

    C
    稀 H2SO4

    D
    饱和 NaHCO3 溶
    CO2


    A.A
    B.B
    C.C
    D.D
    1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试卷第 4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A.Fe 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B.MnO2 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Cl2
    C.SO 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 ) SO D.室温下 Na 与空气中 O 反应制取 Na O
    2
    4 2
    3
    2
    2
    2

    16.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2NO2
    2NO+O2 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
    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l O2,同进生成 2n m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l O2,同进生成 2n ml NO
    ③用 NO 、NO、O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 2∶2∶1
    2
    2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A.①⑤
    B.①③⑤
    C.②④
    D.以上全部
    17.在四个不同容器中、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
    果判断,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H2)=0.01ml·L-1·s-1
    C.v(H2)=0.3ml·L-1·min-1
    B.v(NH3)=0.25ml·L-1·min-1
    D.v(N2)=0.1ml·L-1·min-1
    18.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
    g
    Br g
     
     
    2HBr g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A. H2
    2
    g 
     
    N2O4 g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B. 2NO2
    
     高 温
    C.CaCO s
    CO2
    g  
    CaO s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
    3
    持不变
    g
    3H2
    g 
    2NH g ,反应体系中
     
    3
    H
    N 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 3:1

    2
    D. N2
    2
    19.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气态 HCN(a)与 HNC(b)两种分子的互变反应过程能量变
    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NC 比 HCN 更稳定
    试卷第 5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  
    B. HCN g
     
    HNC g 为吸热反应且反应一定要加热
    C.1mlHCN(g)中的所有化学键全部断开需要吸收 186.5kJ 的热量
    D.由图可知, HCN g

    HNC g H  59.3kJml1
    20.某原电池的总反应是 Fe+Cu2+ =Fe2+ +Cu ,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A.
    B.
    C.
    D.
    21.下列实验事实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触摸试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是
    A
    B
    管外壁感觉变热
    放热反应
    酸雨试样中一定含 SO
    向某酸雨样品中加入 Ba(OH)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
    4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产生
    C
    D
    浓硫酸只有脱水性
    将某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 SO2
    D.D
    A.A
    B.B
    C.C
    2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SO2 能使某些色素褪色,可用作漂白剂
    B.金属钠导热性好,可用作传热介

    C. NaClO 溶液呈碱性,可用作消毒剂 D. Fe O 呈红色,可用作颜料
    2
    3
    2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试卷第 6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A.利用图甲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 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B.利用图乙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氢气
    C.利用图丙制备并收集少量的 NO2
    D.利用图丁制取碳酸氢钠
    24.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硫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可直接生成 c
    B.b 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
    C.可存在 a→d 的转化关系
    D.Al 与 d 的浓溶液不反应,可用铝制容器盛装 d 的浓溶液
    25.硫酸盐(含 SO
    2
    4

    、HSO )气溶胶是 PM 的成分之一。近期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
    4
    2.5

    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有 H2O 参与
    B.NO2 是生成硫酸盐的氧化剂
    试卷第 7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C.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
    D.该过程没有生成硫氧键
    二、解答题
    26.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 FeS ,还有少量 CuS、SiO 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绿矾晶体
    2
    2
    FeSO 7H O
    的工艺流程如下:
    4
    2
    (1)硫铁矿的主要成分 FeS2 中铁元素化合价为

    (2)“酸浸”过程,矿渣中的Fe O 与稀 H S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3
    2
    4
    (3)烟气中的SO2 会污染环境,可用足量氨水吸收,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检验滤液中阴离子的方法
    (5)铁粉还原过滤,滤渣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6)燃料细菌脱硫法是用氧化亚铁硫杆菌(T.f)对硫铁矿进行催化脱硫,同时得到 FeSO4 溶
    液。其过程如图所示:
    FeS2 +14Fe3+ +8H2O=2SO42- +15Fe2+ +16H
    +
    已知总反应为:
    。写出过程 II 反应的离子方程



    4
    27.氮氧化物是引起雾霾的重要物质,某化工企业为综合处理含 NH 废水和工业废气(主
    要含 NO、CO、CO 、SO 、N ,不考出其它成分),设计如图流程。
    2
    2
    2
    已知:NO+NO +2NaOH=2NaNO +H O
    2
    2
    2
    2NO +2NaOH=NaNO +NaNO +H O
    2
    3
    2
    2
    试卷第 8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 1”的主要成分有 Ca(OH)2、
    (填化学式)。
    (2)通入“适量空气”的目的是
    (3)NaNO2 属于 (填“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
    (4)过程 IV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每生成 3.36L (标准状况)无污染气体,理论上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l。

    (5)过程 V 捕获剂接获的气体是

    三、填空题
    28.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如下探究。
    (1)请填写有关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1
    锌棒逐渐溶解,表面有气体生成;铜棒表面无现象
    两锌棒逐渐溶解,表面均有气体生成;电流计指针不偏

    2
    试卷第 9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3
    铜棒表面的现象是
    ;电流计指针
    ①通过实验 2 和 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
    ②通过实验 1 和 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


    ③若将 3 装置中稀硫酸换成乙醇,电流计指针将不发生偏转,从而可得出原电池的形
    成条件是
    (2)分别写出实验 3 中 Zn 棒和 Cu 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Zn 棒:
    Cu 棒:


    (3)实验 3 反应过程中若有 0.4 ml 电子发生了转移,则 Zn 电极质量减少
    g。
    四、解答题
    29.某小组利用 H C O 溶液和酸性 KMnO 溶液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2
    2
    4
    4
    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mL
    0.2
    实验编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0.6
    ml/L
    /min
    ml/L
    H2
    O
    3 ml/L 稀
    KMn
    O4 溶

    H C O
    2 4
    硫酸
    2
    溶液
    4.
    0
    1
    2
    3.0
    3.0
    1.0
    2.0
    2.0
    2.0
    6.4
    5.2
    a
    试卷第 10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2.
    0
    3
    3.0
    3.0
    2.0
    4.0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利用实验 3 中数据计算,用 H C O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v(H C O )=

    ;其中 a 的值为


    2
    2
    4
    2
    2
    4
    (4)甲同学发现,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时,褪色总是先慢后快。
    ①该组乙同学根据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 1:反应放热;
    假设 2: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
    其用量/mL
    0.2
    0.6
    ml/
    L
    实验
    编号
    再向试管中加入
    少量固体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
    ml/L
    H2C2
    O4 溶

    H
    需时间/min
    3 ml/L
    KM
    nO4

    2
    稀硫酸
    O

    2
    .
    4
    3.0
    3.0
    2.0
    t
    0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 2 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④经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试卷第 11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根据反应机理图写出高锰酸钾溶液与锰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0.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
    I.实验一: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及方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
    KIO )
    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反应原
    3
    2IO3  5SO32  2H =I2 +5SO24- +H2O ,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

    +
    理是
    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实验出现蓝
    0.01
    0.01 ml L1 KIO3 酸性 ml L1
    实验
    水的体积 实验温度 出现蓝色的时
    Na SO 溶
    溶液(含淀粉)的体积
    2
    3
    序号
    /mL
    /℃
    间/s
    液的体积
    /mL
    /mL
    5
    5
    5
    5
    V
    0

    1

    5
    40
    25
    25
    V2
    35

    (1)则 V

    mL,
    V2 
    mL。
    1
    Ⅱ.实验二:探究 KI 和 FeCl 混合时生成 KCl、I 和 FeCl 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3
    2
    2
    实验原理:
    2I

     2Fe3  I2  2Fe2

    实验步骤:向 5mL 0.1 ml L1 KI 溶液中滴加 5~6 滴 0.1 ml L1
    FeCl
    溶液,充分反应
    3
    后,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丙三等份。
    (2)向甲中滴加CCl ,充分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出现紫红色,说明有 I 生成;向乙中
    4
    2
    滴加试剂
    ,若现象为
    ,则说明该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试卷第 12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Ⅲ.800℃时 A、B、C 三种气体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时的浓度变化如图,分析图像回
    答问题: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min 内,用 C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5)在其他条件下,测得 A 的反应速率为 0.05 ml L1  min1 ,此时的反应与 800℃时相
    比, (填字母)。


    A.比 800℃时快 B.比 800℃时慢 C.和 800℃时速率一样
    31.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在浓硝酸中加入铜片,开始反应时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反应停止后,仍有铜剩余,加入 20%的稀硫酸,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稀硫
    酸的作用是
    (填字母)。
    B.氧化剂
    A.还原剂
    C.酸化
    D.提供热能
    (2)实验小组用稀硝酸和铜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
    去)。
    ①甲组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确
    定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 NO ,因为集气瓶中无色气体的来源可能是

    ②乙组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a.关闭活塞 K ,打开活塞 K ,将过量稀硝酸加入石灰石中。该操作的目的是


    1
    2
    b.待石灰石反应完全后,将铜丝插入过量稀硝酸中。
    c.一段时间后,欲证明圆底烧瓶中收集列的无色气体是 NO ,应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3)某些资料认为 NO 不能与 Na O 反应。某同学提出质疑,他认为 NO 易与O 发生反应,
    2
    2
    2
    试卷第 13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Na2O
    应该更容易被
    氧化。
    2
    2NO  Na O  2NaNO

    2
    查阅资料:a.
    2
    2
    6NaNO +3H SO 稀  3 Na SO +2HNO +4NO↑+2H O
     
    b.
    c.酸性条件下, NO 能被 MnO4
    该同学在乙组实验的基础上,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 NO 与
    2
    2
    4
    2
    4
    3
    2

    氧化生成 NO 。
    3

    Na2O
    的反成。
    2
    ①C 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F 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充分反应后,检验 D 装置中是否发生反应 a 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32.氮的氧化物( N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 将
    x
    3
    NO
    N
    还原生成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
    NO
    与 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x
    x
    2
    3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按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 NH3 充入注射器 X 中,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
    NO
    K
    K 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2
    少量催化剂,充入
    两端用夹子

    2
    1
    试卷第 14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 K1 ,推动注射器活塞,使 X 中的气体缓
    慢通入 Y 管中
    Y 管中红棕色气体
    ①反应的化学方
    慢慢变浅
    程式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
    室温
    生成的气态水凝

    Y 管中有少量水珠
    打开 K


    2
    试卷第 15 页,共 15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参考答案:
    1.D
    【详解】A.Zn 比 Cu 活泼,Zn 为原电池负极,Cu 是正极,A 项错误;
    2H+ +2e- =H2  ,铜片质量不变,B 项错误;
    B.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C.电流经导线从正极(铜电极)流向负极(锌电极),C 项错误;
    D.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铜片)得到电子而被还原为 H2,D 项正确;
    答案选 D。
    2.C
    【详解】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②碳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
    ③通入 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④恒容下充入 N2,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⑤恒压下充入 N2,容器容积增大,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选 C。
    3.C
    【详解】A.过程Ⅰ分子化学键断裂形成原子,属于吸热过程,故 A 错误;
    B.过程Ⅲ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 B 错误;
    C.氢气燃烧放热,则 a 的总能量大于 d 的总能量,故 C 正确;
    D.该反应可通过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不一定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故
    D 错误;
    故选 C。
    4.D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1ml 石墨的能量比 1ml 金刚石的能量低,故 A 错误;
    B.由于 1ml 石墨的能量比 1ml 金刚石的能量低,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断开 1ml 石
    墨中的共价键吸收的能量大于断开 1ml 金刚石中的共价键吸收的能量,故 B 错误;
    C.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物质,由石墨制备金刚石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 C
    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石墨和金刚石燃烧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所以这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 D。
    答案第 1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5.C
    【详解】装置一:形成原电池,a 极质量减小,b 极质量增加,a 极为负极,b 极为正极,所
    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a>b;
    装置二:未形成原电池,b 极有气体产生,c 极无变化,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c;
    装置三:形成原电池,d 极溶解,所以 d 是负极,c 极有气体产生,所以 c 是正极,所以金
    属的活动性顺序 d>c;
    装置四:形成原电池,电流从 a 极流向 d 极,a 极为正极,d 极为负极,所以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 d>a;
    所以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d>a>b>c;
    故选:C。
    6.D
    【详解】A.
    Na2O
    放入水中化学方程式应该是:
    2Na O  2H O  4NaOH  O 
    ,A 选项
    2
    2
    2
    2
    2
    中氧元素不守恒,A 错误;
    B. H2O(g) 通过灼热铁粉应高温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B 错误;
    C.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中生成的气体不是氢气,应是二氧化硫,C 错误;
    D.SO 通入酸性 KMnO 溶液中,SO 被 MnO
    -
    4
    氧化为SO24 - , MnO
    -
    4
    被SO2 还原为 Mn2+
    ,再
    2
    4
    2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
    5SO  2H O  2MnO

    4
     5SO24  4H  2Mn2 ,D 正确;

    2
    2
    故选 D。
    7.A
    【详解】A.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二氧化硅、硅酸盐形式存在,自然界没有游离态的硅,A
    错误;
    B. 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材
    料,B 正确;
    C.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C 正确;
    D. 二氧化硅、纯碱和石灰石可用于生产玻璃,D 正确;
    答案选 A。
    8.D
    答案第 2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详解】A.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需要加热,A 错误;
    B.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了反应进行,B 错误;
    C.锌和稀硫酸生成氢气,尾气不需要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处理,C 错误;
    D.浓硫酸和亚硫酸钠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且有毒,故干燥后用向上排空
    气法收集后尾气用氢氧化钠吸收处理,D 正确;
    故选 D。
    9.C
    【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
    B.根据示意图分析;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
    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详解】A. 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 正确;
    B. 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B 正确;
    C. NH3 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 错误;
    D.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
    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 正确。答案选 C。
    【点睛】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
    易错点。本题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
    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
    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10.A
    【详解】A.据图可知 FeSO 分解时生成 SO 和 SO ,部分 S 元素被还原,则 Fe 元素应被
    4
    2
    3
    氧化,X 为 Fe O ,A 错误;
    2
    3
    B.H SO 与 KNO 在蒸馏条件下生成 HNO 和 K SO ,为复分解反应,B 正确;
    2
    4
    3
    3
    2
    4
    C.H SO 与 KNO 混合后,蒸馏过程中生成 HNO ,说明 HNO 的沸点比 H SO 的低,C
    2
    4
    3
    3
    3
    2
    4
    正确;
    D.硫酸、硝酸均可以和铁反应,所以制备使用的铁锅易损坏,D 正确;
    答案第 3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综上所述答案为 A。
    11.D
    【分析】必须加入适当还原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中某元素
    的化合价降低,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Cl 和 H O 反应可生成 HClO,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 Cl ,不需要加入还原剂,
    2
    2
    2
    故 A 不选;
    B.H S→SO ,S 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 B 不选;
    2
    2
    C.N O →HNO 中 N 元素化合价都是+5 价,化合价不变,说明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需
    2
    5
    3
    要加入氧化剂,故 C 不选;
    D.HNO3→NO,N 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 D 选;
    故选:D。
    12.B
    【详解】A.H S 与 SO 、Cl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H S+SO =3S+2H O、
    2
    2
    2
    2
    2
    2
    H S+Cl =S+2HCl,不能大量共存,而且 H S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2
    2
    2
    B.O 、H 、SO 在通常情况下反应,可以大量共存,而且都不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可以用
    2
    2
    2
    浓硫酸干燥;
    C.NO 和 O 能发生反应生成 NO ,不能大量共存;
    2
    2
    D.HCl、NH 会发生反应产生 NH Cl,不能大量共存,而且 NH 与浓硫酸会发生反应,因
    3
    4
    3
    此不能使用浓硫酸干燥;
    故选 B。
    13.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放电时总反应为 4Na+3CO =2Na CO +C。
    2
    2
    3
    A.放电时负极上 Na 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生成 Na+,故 A 错误;
    B.放电时正极为 CO2 得到电子生成 C,故 B 正确;
    C.放电时阳离子移向还原电极,即阳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故 C 错误;
    D.放电时装置为原电池,能量转化关系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等,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为 B 项,故答案为 B。
    14.B
    【分析】能够发生喷泉实验,需要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产生压强差可以通过气体溶
    于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发生反应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据此分析。
    答案第 4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详解】A.由于硫化氢气体和盐酸不发生反应且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烧瓶内外压
    强差变化不大,不会出现喷泉现象,A 错误;
    B.氯化氢可以和稀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
    泉实验,B 正确;
    C.一氧化氮不与硫酸发生反应且不溶于水,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现象,
    C 错误;
    D.二氧化碳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实验,
    D 错误;
    故选 B。
    15.C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 Fe 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D.钠的还原性强,其与氧气反应,温度不同,产物也不同;
    【详解】A.常温下,Fe 在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故 A 错误;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故 B 错误;
    C.二氧化硫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故 C 正确;
    D.常温下,Na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 Na O;加热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 Na O ,故
    2
    2
    2
    D 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
    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所以在描述化学反应时应注意反应的条件。
    16.A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l O ,同进生成 2n ml NO ,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
    2
    2
    应达到平衡;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l O2,同进生成 2n ml NO,描述的都是正反应,不能说明反应已达
    平衡;
    ③化学反应速率之比=计量数之比,用 NO 、NO、O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2
    2
    之比始终为 2∶2∶1,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答案第 5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④容器体积和气体质量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
    衡;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 NO2 浓度不变,反应已达平衡;
    综上所述,可作为平衡标志的有①⑤,A 正确;
    选 A。
    17.A
    【分析】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先把不
    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选项,注意单位是否相同。

    【详解】发生反应:N2+3H2
    2NH3,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


    v H
    0.01ml·L1·s1 0.6ml·L1·min1
    A.v(N2)=
    B.v(N2)=
    C.v(N2)=
    2
    =
    =
    =0.2ml•L-1•min-1;
    3
    3
    3


    v NH2
    0.25ml·L1·min1
    2
    =
    =0.125ml•L-1•min-1;
    2


    v H
    3
    0.3ml·L1·min1
    3
    2
    =
    =0.1ml•L-1•min-1;
    D.v(N2)=0.1ml·L-1·min-1;
    反应速率 A>B>C=D;
    答案选 A。
    18.D
    【详解】A.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溴蒸气的物质的量不断变化,体系中气
    体的颜色不断变化,故恒温恒容下,体系内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 正
    确;
    B.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恒温恒容条件下随着反应进行,体系内气体的压
    强不断变化,现体系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 正确;
    C.该反应中只有二氧化碳是气体,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不断变化,恒温恒
    容条件下体系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 正确;
    D.若 N 和 H 的初始投料比为 1:3,则不管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反应体系中 H 和 N 的物
    2
    2
    2
    2
    质的量之比保持为 3:1,D 错误;
    故答案选 D。
    19.D
    【详解】A.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根据图象可知,气态 HCN 的能量低于气态 HNC 的能
    答案第 6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量,因此气态 HCN 稳定,故 A 错误;
    B.气态 HCN 的能量低于气态 HNC 的能量,因此 HCN(g)→HNC(g)为吸热反应,反应时不
    一定要加热,故 B 错误;
    C.根据图象可知,HCN(g)吸收 186.5kJ 的热量,只断裂 H-C 键,故 C 错误;
    D.HCN(g)→HNC(g)为吸热反应,ΔH=(186.5-127.2)kJ·ml-1=+59.3kJ·ml-1,即
    HCN(g)→HNC(g) ΔH=+59.3kJ·ml-1,故 D 正确;
    答案为 D。
    20.C
    【分析】由题干某原电池的总反应为 Fe  Cu2  Fe2  Cu 可知,Fe 在反应中由 0 价转化为+2
    价,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 Fe 作负极,Cu2+在反应中化合价由+2 价降低为 0 价,
    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在正极上发生该反应,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于 Zn 比 Cu 活泼,故 Zn 作负极,Cu 为正极,电解质中的 Cu2+被还原,A
    项错误;
    B.装置中没有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 项错误;
    C.由于 Fe 比 Cu 活泼,故 Fe 作负极,Cu 为正极,电解质中的 Cu2+被还原,C 项正确;
    D.装置中没有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项错误;
    答案选 C。
    21.A
    【详解】A. 试管外壁感觉变热是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反应引起的,故能说明镁条
    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A 正确;
    B. 向某酸雨样品中加入 Ba(OH)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亚硫
    2
    4
    酸钡等,故不能说明酸雨试样中一定含 SO , 错误;
    B
    C.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是体现浓硫酸脱水性,但体积膨胀,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产生,是碳与浓硫酸在受热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引
    起,体现浓硫酸强氧化性,故 C 错误;
    D. 将某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还原剂,气体可能是二氧
    化硫,D 错误;
    答案选 A。
    22.C
    答案第 7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详解】A.SO2 具有漂白性,能使某些色素褪色,选项 A 正确;
    B.钠导热性好,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选项 B 正确;
    C.NaClO 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并不是由于其具有碱性,而是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选项
    C 不正确;
    D.Fe O 的颜色是红色,可用作红色颜料,选项 D 正确;
    2
    3
    答案选 C。
    23.A
    【详解】A.图甲中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转化为碳,碳和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可
    以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品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可以验证 SO2 具有
    漂白性、还原性,A 正确;
    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 错误;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 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应该使用防倒吸装置,D 错误;
    故选 A。
    24.C
    【分析】根据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a 为 H S、b 为 SO 、c 为 SO 、d 为 H SO 、e
    2
    2
    3
    2
    4
    为硫酸盐。
    【详解】A. 硫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 SO ,不能直接生成 SO ,故 A 错误;
    2
    3
    B. b 为 SO 能使酸性 KMnO 溶液褪色,体现其还原性,故 B 错误;
    2
    4
    C. -2 价的硫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可直接氧化为硫酸,可存在 a→d 的转化关系,故 C 正确;
    D. Al 与冷浓硫酸发生钝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
    金属继续反应,可用铝制容器盛装 d 的浓溶液,故 D 错误;
    故选 C。
    25.D
    【详解】A.根据图示中各微粒的构造可知,该过程有 H2O 参与,故 A 正确;
    B.根据图示的转化过程,NO 转化为 HNO ,N 元素的化合价由+4 价变为+3 价,化合价降
    2
    2
    低,得电子被还原,做氧化剂,则 NO2 的是生成硫酸盐的氧化剂,故 B 正确;
    C.硫酸盐(含 SO
    2
    4

    、HSO )气溶胶中含有 HSO ,转化过程有水参与,则 HSO 在水中可
    4 4 4



    答案第 8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2
    4
    电离生成 H+和 SO ,则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故 正确;
    C
    D.根据图示转化过程中,由 SO
    2
    3

    转化为 HSO ,根据图示对照,有硫氧键生成,故 D 错
    4

    误;
    答案选 D。
    26.(1)+2
    (2) Fe O +6H
    =2Fe3+ +3H2O
    +
    2
    3
    SO +2NH H O  2NH
    +
    4
    +SO32- +H2O
    (3)
    2
    3
    2
    (4)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再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硫酸根
    离子
    (5)Fe、Cu、SiO2
    (6)8Fe3+ +S2O32- +5H2O=2SO24- +8Fe2+ +10H
    +
    【分析】硫铁矿焙烧,FeS 转化为 Fe O 和 SO ,CuS 焙烧生成 CuO 和 SO ,SiO 焙烧无变
    2
    2
    3
    2
    2
    2
    化,矿渣进行酸浸,生成铁离子、铜离子,加入足量铁粉还原,Fe 与铁离子、铜离子反应
    生成亚铁离子和铜,过滤滤渣为铜、过量的铁和 SiO2,滤液中为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溶液
    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等得到绿矾晶体。
    【详解】(1)FeS2 中 Fe 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2)酸浸过程中,Fe O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2
    3
    Fe O +6H
    +
    =2Fe3+ +3H2O 。
    2
    3
    (3)烟气中的 SO2 会污染环境,可用足量氨水吸收,两者反应生成亚硫酸铵,离子方程式
    SO +2NH H O  2NH
    +
    4
    +SO32- +H2O 。

    2
    3
    2
    (4)滤液中的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
    BaCl
    稀盐酸,再加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
    2
    (5)铁粉能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铜单质,同时酸浸过程中 SiO2 不溶于酸形成沉淀,因此滤渣
    的主要成分为 SiO2、Cu 和剩余的 Fe。
    (6)从图中可知,过程Ⅱ为 Fe3+与S2O32 反应生成SO42 和 H+,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第 9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8Fe3+ +S2O32- +5H2O=2SO24- +8Fe2+ +10H
    +

    27.(1)CaCO3、CaSO3

    3

    4
    (2)若氧气过量,最终会将 NO 氧化生成 NO ,无法与 NH 发生反应
    (3)强电解质

    4

    2
    (4)
    NH +NO =N +2H O;
    0.45
    2
    2
    (5)CO
    【分析】工业废气(主要含 NO、CO、CO 、SO 、N ,加入过量的石灰乳,吸收 CO 、SO
    2
    2
    2
    2
    2
    生成碳酸钙和亚硫酸钙固体,“气体 I”为 NO、CO、N ,通适量的空气,NO 转化为 NO ,NO
    2
    2

    4
    和 NO 可以被氢氧化钠吸收生成 NaNO ,“气体 3”主要为 CO、N 。NaNO 与 NH 发生反
    2
    2
    2
    2
    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 N2。
    【详解】(1)工业废气中 CO 、SO 可被石灰水吸收,固体Ⅰ为 CaCO 、CaSO 及过量
    2
    2
    3
    3
    Ca(OH) ,故答案为:CaCO 、CaSO ;
    2
    3
    3

    3

    4
    (2)若氧气过量,最终会将 NO 氧化生成 NO ,无法与 NH 发生反应,故气体 1 转化为

    气体 2 时空气不能过量,故答案为:若氧气过量,最终会将 NO 氧化生成 NO ,无法与 NH
    3

    4
    发生反应;
    (3)NaNO2 属于盐,属于强电解质,故答案为:强电解质;

    4

    4

    2
    (4)NaNO 和 NH 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为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NO
    2
    =N +2H O,铵根离子中的 N 化合价由-3 升高为 0 价,每生成 1ml 氮气,转移 3ml 电子,
    2
    2
    3.36L

    0.15ml ,理论上转移电子
    每生成 3.36L(标准状况)无污染气体 N2,物质的量为
    的物质的量为 0.15ml3=0.45ml,
    22.4L / ml

    4

    2
    故答案为:NH +NO =N +2H O;0.45;
    2
    2

    4
    (5)气体 3 含有 CO、N ,NaNO 与含有 NH 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气,
    2
    2
    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 CO,故答案为:CO。
    28.
    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形成闭合回路
    有气泡产生
    偏转

    电解质溶液
    Zn-2e-=Zn2+
    2H++2e-=H2↑
    13.0
    答案第 10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详解】实验 1 和实验 2 均没有构成原电池,实验 3 中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失电子,锌
    棒逐渐溶解,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则铜棒表面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且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1)①实验 2 和 3 相比电极不一样,因此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
    极;
    ②实验 1 和 3 相比实验 3 中构成闭合回路,由此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形成闭合回路;
    ③若将 3 装置中硫酸换成乙醇,电流计指针将不发生偏转,由于乙醇是非电解质,硫酸是
    电解质,因此可得出原电池形成条件是有电解质溶液;
    (2)锌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则 Zn 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
    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则 Cu 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
    (3)实验 3 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则电流是从 Cu 棒流出,反应过程中若有 0.4ml 电子发
    生了转移,根据 Zn-2e- =Zn2+可知消耗 0.2ml 锌,则 Zn 电极质量减轻 0.2ml×65g/ml=
    13.0g。
    29.(1) 5H C O +2MnO
    -
    4
    +

    +6H =10CO2 +2Mn2+ +8H2O
    2
    2
    4
    (2)
    (3)3.75×10-2 ml/(L•min)
    (4) 生成物中的 MnSO4 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 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与实验 3 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t)小于 4min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 KMnO4 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3.0
    MnSO4


    2

    2
    4


    3
    MnO4 Mn
    =MnO
    Mn
    【详解】(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H C O 和
    KMn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2
    2
    4
    5H C O +2MnO
    -
    4
    +6H
    +
    =10CO2  +2Mn2+ +8H2O ;
    KMnO
    2
    2
    4
    (2)根据表格数据,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
    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探究某一条件对反
    4
    应速率的影响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在此溶液中保证溶液的总体积为10mL ,所以
    a=3.0mL ;
    0.20.003
    ml/L
    5H C O  2MnO
    (3)根据
    -
    4

    0.01
    4 min

    v(KMnO4 )

     0.015mlL-1 min-1
    2
    2
    4
    v(H C O )=2.5v(KMnO )  0.152.5  3.75102 mlL1 min1

    2
    2
    4
    4
    答案第 11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4)①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时,褪色总是先慢后快,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放热,
    MnSO
    或者生成物中的
    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4
    MnSO
    ②要验证是不是催化剂的作用,在对照实验中加入

    4
    ③若是催化剂影响的反应速率,该实验数据与实验 3 相同,所以与实验 3 相比,溶液褪色
    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t)小于 4min ;
    ④根据图像信息,高锰酸钾溶液与锰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
    4

     Mn

    3
    MnO4 Mn
    =MnO
    40
    KSCN 溶液
    30.(1)
    10
    (2)
    溶液变红

    2B+C 或 2A g
          
    (3) 2A
    2B g +C g
    (4)0.05 mlL-1 min-1
    (5)B
    【详解】(1)从表中可知,①②两组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需要控制反
    应物浓度相同,V1=40mL。②③两组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保证溶液的
    总体积相同,V2=10mL。
    (2)要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则只要证明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即可,用 CCl4 溶液
    萃取 I2,检验了碘单质的存在,只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铁离子即可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
    度,检验铁离子选用 KSCN 溶液,向乙中滴加试剂 KSCN,若溶液变血红色,说明溶液中
    存在铁离子,即可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
    (3)从图中可知,A 为反应物,B、C 为生成物,0-2min 内,A、B、C 三种物质的浓度变
    化量为 0.2ml/L、0.2ml/L 和 0.1ml/L,根据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
          
    2A g
    2B g +C g

    化学方程式为
    0.1ml / L
    2 min

    0.05ml L
     1min1

    (4)2min 内 C 的浓度变化量为 0.1ml/L,则 v(C)=

    (5)800℃时,v(A)=0.1ml·L-1·min-1,其他条件下测得 A 的反应速率为 0.05ml·L-1·min-1,
    故此时的反应比 800℃时慢,故答案选 B。

    31.(1)
    Cu+4H
    +
    +2NO
    -
    3
    =Cu2+ +2NO2 +2H2O
    C
    答案第 12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2)
    如果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会和水反应生成 NO
    生成二氧
    化碳,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红棕色
    打开 K1,用气囊鼓入空气
    圆底烧瓶内的无色气体变成
    (3)
    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5NO+3MnO4
    置中产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且遇空气变为红棕色,则反应
    2NO  Na O  2NaNO
    -
    +4H
    +
    =5NO3
    -
    +3Mn2+ +2H2O
    取 D 装
    发生,若气体不变色,则该反应未发生
    2
    2
    2
    【详解】(1)在浓硝酸中加入铜片,开始反应时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4H
    +
    +2NO
    -
    3
    =Cu2+ +2NO  +2H O ,反应停止后,仍有铜剩余,加入 20%的稀硫酸,铜片
    2
    2
    上又有气泡产生,是因为剩余的硝酸根会在酸性条件下再和铜反应,
    3Cu+8H
    Cu+4H
    +
    +2NO
    -
    3
    =3Cu2+ +2NO  +4H2O ,所以稀硫酸的作用是酸化,故答案为:
    +
    +2NO
    -
    3
    =Cu2+ +2NO  +2H O ;C;
    2
    2
    (2)①铜和浓硝酸如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会和水反应生成 NO,也会看到无
    色气体;②用稀硝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后续实验,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水,圆底烧瓶中收集 NO,欲证明圆底烧瓶中收集
    到的无色气体是 NO,根据无色的 NO 会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所以打开 K1,
    用气囊鼓入空气,若发生 2NO+O =2NO ,可观察到圆底烧瓶内的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的现
    2
    2
    象,氢氧化钠为尾气吸收装置。故答案为:如果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二氧化氮
    会和水反应生成 NO;生成二氧化碳,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打开 K1,用气囊鼓入空气;圆
    底烧瓶内的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3)石灰石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 NO,二氧化碳会将装置中
    的空气排出,硝酸易挥发,制取的混合气体中会含有硝酸,用装置 B 中的水洗去铜和稀硝
    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中的硝酸分子,装置 C 中盛放碱石灰,用碱石灰除去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D 装置中的过氧化钠用于探究 NO 与过氧化钠的反应,E 中的碱石灰是
    防止 F 中水蒸气进 D 装置,F 装置中盛有高锰酸钾溶液,酸性条件下,NO 能被 MnO 氧化

    4
    生成 NO3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5NO+3MnO4
    -
    +4H
    +
    =5NO3
    -
    +3Mn2+ +2H2O
    ;检验 D 装置中是否
    2NO  Na O  2NaNO
    ,可以利用资料中的反应 ,检验是否生成亚硝酸钠,所
    2
    发生反应
    b
    2
    2
    答案第 13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以实验操作是:取 D 装置中产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且遇空气
    变为红棕色,则反应 a 发生,若气体不变色,则该反应未发生;故答案为:除去水蒸气、二
    氧化碳;
    5NO+3MnO
    -
    4
    +4H
    +
    =5NO
    -
    3
    +3Mn2+ +2H2O ;取 D 装置中产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
    2NO  Na O  2NaNO
    发生,若气
    2
    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且遇空气变为红棕色,则反应
    2
    2
    体不变色,则该反应未发生。
    Δ



    2NH3 +CaCl +2H O (或 B
    2 2
    32.(1)
    A(或 B)
    2NH Cl+Ca OH
    4
    2
    Δ
    NH H O NH  +H O )
    d→c→f→e→i
    3
    2
    3
    2
    催化剂
    (2)
    8NH3 +6NO2
    7N +12H O
    Z 中 NaOH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反应后
    2
    2
    一定温度
    气体分子数减少,Y 管中压强小于外压
    【详解】(1)①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也可用
    加热浓氨水的方式制取氨气,故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A 或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
    Δ
    Δ


      
    2NH3 +CaCl +2H O ( B NH H O NH3 +H2O )
    或 。
    2 2 3 2
    2NH Cl+Ca OH
    别为
    4
    2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生成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需要先干燥,故先连接 d,氨气密度
    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 c 连接 f,剩余的氨气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氨气极易
    溶于水需进行防倒吸处理,则 e 连接 i,故连接顺序为 d→c→f→e→i。
    (2)X 中的 NH 缓慢通入 Y 中,在催化剂作用下与 NO 反应生成 N 和 H O,导致 Y 管中
    3
    2
    2
    2
    催化剂
    8NH3 +6NO2
    7N +12H O
    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化学方程式为

    2
    2
    一定温度
    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随着反应进行,Y 中压强减小,打开 K2,Z
    中的 NaOH 溶液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导管中,产生倒吸现象。
    答案第 14 页,共 14 页
    {#{QQABY0I5zuqYlBzwiB4aVSNszgqw0IRwrg5OUQYQeQWhvxtIDIA=}#}

    相关试卷

    【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零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零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2页。

    【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七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七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6页。

    【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六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六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3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