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七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854050/0-1718270373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七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854050/0-17182703740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七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854050/0-171827037406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近年北京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集锦
【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七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七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未知,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B
C
D
太阳能集热
燃气燃烧
风力发电
手机电池工作
A.A
B.B
C.C
D.D
2.下列气体中,与酸雨密切相关的是
A.N2 B.CO2
3.下列物质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MgCl2 B.Na2O2 C.K2O
C.SO2
D.CO
D.H2O2
4.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
D.Ba(OH) ·8H O 晶体与 NH Cl 晶体的反应
2
2
4
5.反应 A(g)+3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v(A)=0.4ml/(L·s)
C.v(C)=0.5ml/(L·s)
B.v(B)=0.6ml/(L·s)
D.v(D)=0.15ml/(L·s)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O 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 NO 不是酸性氧化物
2
2
B.除去O 中混有的 NO ,可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将 NO 溶解
2
2
2
试卷第 1 页,共 13 页
{#{QQABIwCxuqwhgzwiZZ6AS8wzEgw8Vxpq5O0RaFeU+IPhlADKA=}#}
C.SiO2 与可与 NaOH 溶液反应
D.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或浓硫酸时会发生钝化
二、未知
7.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Na 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Fe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 H2 时,改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
C.在 K SO 与 BaCl 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2
4
2
D.Al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Al O ,将 Al 片改成 Al 粉
2
3
三、单选题
8.工业炼铁是在高炉中进行的,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①
高温
高温
2Fe 3CO
。该炼铁工艺中,对焦
2
2C 焦炭 O 空气
2CO
Fe2O3 3CO
;②
2
炭的实际使用量要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的量,且从高炉炉顶出来的气体中总
是含有没有利用的 CO。其主要原因是
A.CO 过量
B.CO 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
D.上述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C.炼铁高炉的高度不够
9.木炭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 X 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 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
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B.在 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D.在 Z 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10.把 a、b、c、d 四种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不同的原电
池,a、b 相连时,a 为负极;c、d 相连,d 上有气泡产生;a、c 相连时,a 质量减少;
b、d 相连时,b 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11.利用反应 2Fe3 Fe 3Fe2 设计一个原电池,下列装置示意图正确的是
试卷第 2 页,共 13 页
{#{QQABIwCxuqwhgzwiZZ6AS8wzEgw8Vxpq5O0RaFeU+IPhlADKA=}#}
A.
B.
C.
D.
12.自然界中时刻存在着氮气的转化。实现氮气按照一定方向转化一直是科学领域研究
的重要课题,如图为 N2 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N →NH ,NH →NO 均属于氮的固定
2
3
3
B.在催化剂 a 作用下,N2 发生了氧化反应
C.催化剂 a、b 表面均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
D.使用催化剂 a、b 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
1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
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下图为 N (g)和 O (g)反应生成 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 元素非金属性较强,故通常情况下 N2 不稳定,易发生化学反应
B.通常情况下,N (g)和 O (g)混合能直接生成 NO
2
2
试卷第 3 页,共 13 页
{#{QQABIwCxuqwhgzwiZZ6AS8wzEgw8Vxpq5O0RaFeU+IPhlADKA=}#}
C.1mlN (g)和 1mlO (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 2mlNO(g)具有的总能量
2
2
D.1mlN (g)和 1mlO (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 180kJ
2
2
2NO2
g ΔH>0
N2O4
(无色) (红棕色)
g
14.
。相同温度下,按初始物质不同进行两组实验,浓度
随时间的变化如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0
20
40
60
80
实验
4
a : c N O / ml 0.10 0.07 0.045 0.04 0.04
2
实验
4
b : c N O / ml
0.10
0.20
2
……
c NO / ml L
2
3
A.0 ~ 20s ,实验 a 中v NO2 =3 10 ml / (L s)
B.60 ~ 80s ,实验 a 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N O 的转化率为 60%
2
4
C.实验 b 中,反应向生成 NO2 的方向移动,直至达到平衡
D.实验 a、b 达到化学平衡后,提高温度,反应体系颜色均加深
15.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
充电
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 FeO +8H O
3Zn(OH) +2Fe(OH) +
2 3
2
4
2
放电
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Zn-2e-+2OH-=Zn(OH)2
2-
4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FeO +4H O+3e-=Fe(OH) +5OH-
2
3
C.放电时每转移 3 ml 电子,正极有 1 ml K FeO 被氧化
2
4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6.对于可逆反应 mA(g)+nB(s)
pC(g)+qD(g),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时,产
物 D 的物质的量分数 D%与温度 T 或压强 p 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卷第 4 页,共 13 页
{#{QQABIwCxuqwhgzwiZZ6AS8wzEgw8Vxpq5O0RaFeU+IPhlADKA=}#}
A.降温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平衡时 D%有所增加
m n p q
C.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
D.B 的颗粒越小,正反应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
2
4
4
2
4
17.某废水中存在大量的 Na+、Cl-、NH 、SO ,欲除去其中的 NH 和 SO ,设计
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4
A.NaOH 的作用是除去 NH
B.Na CO 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 Ba2+
2
3
C.试剂 a 为 H SO 溶液
2
4
D.NaOH 改在过滤后加入可达到相同目的
18.如图所示的装置,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 a,打开弹簧夹 c,将滴管中的液体 b 挤入
烧瓶内,烧杯中的液体 d 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 a 和 b 分别是
a(干燥气
b(液体)
体)
A
B
NO2
CO2
水
饱和
试卷第 5 页,共 13 页
{#{QQABIwCxuqwhgzwiZZ6AS8wzEgw8Vxpq5O0RaFeU+IPhlADKA=}#}
NaHCO3
溶液
C
D
NO
水
NaOH 溶
SO2
液
A.A
B.B
C.C
D.D
19.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一组是
选
实验
现象
结论
项
该溶液中可能含
有SO24
BaCl2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
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
沉淀不溶解
A
向5mL 0.1mlL1 FeCl3 溶
液中滴入0.1ml L KI 溶液
1
3
与
I
的反应
Fe
B
溶液变红
5~6 滴,加 2mL CCl4 振荡,
有一定限度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
向等体积 5%的
H2O
溶液中
2
产生气泡速率均加快,但滴入
3
对 H O 分解
2 2
Fe
的催化效果比
Cu2
分别滴入 4 滴0.1ml/L 的
C
FeCl3 溶液的试管内产生气泡
FeCl
溶液、4 滴
0.1ml/L
的
3
的速率更快
好
CuSO
溶液
4
NaNO3 是催化剂,
可增大 Cu 与稀
向盛有 Cu 片的试管中加入
稀 H SO ,无明显现象,再
Cu 片逐渐溶解,产生气泡,溶
D
2
4
H2SO
液变蓝
反应的化
4
加入 NaNO3 固体
学反应速率
A.A
B.B
C.C
D.D
20.某小组同学探究浓硫酸的性质,向试管①、②中加入等量的 98%的浓硫酸,实验
试卷第 6 页,共 13 页
{#{QQABIwCxuqwhgzwiZZ6AS8wzEgw8Vxpq5O0RaFeU+IPhlADKA=}#}
如下。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装
置
溶液变黄;把湿润的品红
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褪
色
溶液变深紫色(经
检验溶液含单质
碘)
现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把蘸浓氨水
象 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实验 1 中,白烟是 NH4Cl
B.根据实验 1 和实验 2 判断还原性:Br->Cl-
C.根据实验 3 判断还原性:I->Br-
D.上述实验体现了浓 H SO 的强氧化性、难挥发性等性质
2
4
四、填空题
21.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
(1)关于下图所示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流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c. 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Cu2 2e Cu d. 溶液中的 H 向 Cu 片移动
(2)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
(填序号)。
点燃
CH4 2O2
CO 2H O
CaO H2O Ca(OH)2
③
② Fe Cu
2
Cu Fe2
①
2
2
(3)某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所示,X、Y 均为惰性电极,假设使用的“燃料”是
氢气(
H )
2
H
,则通入 的电极是
(填
“a”或“b”)电极,电极反应式是
。
2
试卷第 7 页,共 13 页
{#{QQABIwCxuqwhgzwiZZ6AS8wzEgw8Vxpq5O0RaFeU+IPhlADKA=}#}
2Zn O2 4H 2Zn
2H2O 为基础设计一种原电池,移入人体
2
(4)有人以化学反应:
O
2
内作为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它们靠人体内血液中溶有一定浓度的 、 H 、 Zn 进行工
2
作。则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2.地球上的氮元素对动植物有重要作用,氨的合成与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1) NH3 的电子式为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备 NH3 并研究其
性质。写出甲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H
。
,a、b 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下列关于
性质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3
A. 装置乙中,b 先变蓝,a 后变蓝 B. 装置丙中,产生大量白烟
C. 装置丁中,试剂可以是水 D. 装置丁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
(2)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LDH),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氨,其
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下)。
,该反应中每转移6ml e ,生成 NH3
(3)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制备少量硝酸,设计的流程如图。
试卷第 8 页,共 13 页
{#{QQABIwCxuqwhgzwiZZ6AS8wzEgw8Vxpq5O0RaFeU+IPhlADKA=}#}
实验时先用酒精喷灯预热催化剂,然后通入反应气体,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灯,
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温度可超过 700℃,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 NaClO 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 NO 的去除率。其它条件相同,NO 转化
为 NO 的转化率随 NaClO 溶液初始 pH(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溶液中
3
氢离子浓度越高,pH 越小)
①在酸性 NaClO 溶液中,HClO 可把 NO 氧化成
NO3
,其离子方程式为
。
②NaClO 溶液的初始 pH 越小,NO 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
。
(5)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铵态氮肥,是水体中铵态氮元素的来源之一,检验某氮肥样品
中是否存在 NH 的实验方法是
。
4
五、解答题
23.用活性炭还原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 2NO(g)
(1)写出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在 2L 恒容密闭器中加入足量 C 与 NO 发生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
N (g) CO (g) 。
2
2
。
起始时 NO 的物质的量
平衡时 的物质的量
N
2
实验编号 温度/℃
/ml
/ml
0.09
0.08
1
2
700
800
0.40
0.24
①结合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正向是
②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
A. 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理由是
。
。
B. 容器内各气体浓度恒定
C. 容器内压强恒定
D. 2v正 NO =v逆 N2
试卷第 9 页,共 13 页
{#{QQABIwCxuqwhgzwiZZ6AS8wzEgw8Vxpq5O0RaFeU+IPhlADKA=}#}
E. 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3)700℃时,若向 2L 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N 和CO 发生反应:
2
2
N (g) CO (g) C(s) 2NO(g)
N
2
;其中
、NO 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2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0~10min 内的
②图中 A 点 v
正
CO
平均反应速率 v=
。
2
v
(填“>”、“b;
c、d 相连时 d 上有气泡,可知 d 上发生反应:2H++2e-=H2↑,d 为正极,是较活泼金属,因
此活泼性 c>d;a、c 相连时 a 的质量减少,a 为负极,是活泼金属,因此活泼性 a>c;b、d
相连时 b 为正极,则 b 为较活泼金属,d 为负极,是活泼金属,因此活泼性 d>b,则这四种
金属活动性顺序 a>c>d>b,故 B 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根据反应 2Fe3 Fe 3Fe2 ,铁单质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原电池负极,铁离
子化合价降低,在正极材料上得到电子变为亚铁离子,而正极材料是活泼性比铁弱的金属或
则石墨电极,溶液中电解质是含铁离子的盐溶液,比如氯化铁或硫酸铁,故 C 符合题意。
答案第 3 页,共 12 页
{#{QQABIwCxuqwhgzwiZZ6AS8wzEgw8Vxpq5O0RaFeU+IPhlADKA=}#}
综上所述,答案为 C。
12.D
【详解】A.氮的固定是指氮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N →NH 的反应为氮的固定,但
2
3
NH3→NO 的反应没有氮气参与,不属于氮的固定,故 A 错误;
B.由示意图可知,在催化剂 a 作用下,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氮气发生还原反应,故
B 错误;
C.由示意图可知,催化剂 a 的表面只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没有发生极性共价键的
断裂,故 C 错误;
D.使用催化剂 a、b 可加快反应速率,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故 D 正确;
故选 D。
13.C
【详解】A.N 元素非金属性较强,但是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故通常情况下 N2 很稳定,
不易发生化学反应,A 错误;
B.通常情况下,N (g)和 O (g)混合不能能直接生成 NO,需要放电或高温,B 错误;
2
2
C.根据示意图可知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是 946kJ+498kJ=1444kJ,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是 632kJ×2=1264kJ,反应吸热,所以 1mlN (g)和 1mlO (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 2mlNO(g)
2
2
具有的总能量,C 正确;
D.1mlN (g)和 1mlO (g)反应吸收的能量为 1444kJ-1264kJ=180kJ,D 错误;
2
2
答案选 C。
14.C
【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0~20s △c(N O )=0.03ml/L,根据方程式,则
2
4
0.06ml/L
△c(NO )=2△c(N O )=0.06ml/L,因此
v NO
2
3103 ml / (Ls),A 正确;
=
2
2
4
20s
B.60 ~ 80s ,实验 a 中 N O 的浓度不再改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 N O 的浓度为
2
4
2
4
0.1-0.04
0.1
100%=60% ,B 正确;
0.04ml/L,则转化率为
0.12
2
C.根据实验 a 可知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
0.36 ,实验 b 中,投入 N O 和 NO
2 4 2
0.04
0.2
2
的浓度分别为 0.1ml/L 和 0.2ml/L,此时Qc
动,直至达到平衡,C 错误;
0.4>K ,则平衡向生成 N O 的方向移
2 4
0.1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实验 a、b 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反应均朝着正反应方
答案第 4 页,共 12 页
{#{QQABIwCxuqwhgzwiZZ6AS8wzEgw8Vxpq5O0RaFeU+IPhlADKA=}#}
向(即生成 NO2 的方向)进行,反应体系的颜色均加深,D 正确;
答案选 C。
15.C
【详解】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Zn-2e-+2OH-=Zn(OH)2,A 正确;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FeO42- +4H O+3e-=Fe(OH) +5OH-,B 正确;
2
3
C.放电时,K FeO 作氧化剂,每转移 3ml 电子,正极有 1ml K FeO 被还原,C 错误;
2
4
2
4
D.放电时,正极附近生成 OH-,则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D 正确;
故选 C。
16.A
T T
【详解】A.根据图 1,“先拐先平”,所以
项 A 正确;
,降低温度
1
D%增大,平衡正向移动,选
2
B.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D%不变,选项 B 错误;
C.根据图 2,“先拐先平”,所以 P P1 ,增大压强 D%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化学计量数
2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零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2页。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七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6页。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一六一中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30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