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2024年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解析版)

    生物:2024年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解析版)第1页
    生物:2024年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解析版)第2页
    生物:2024年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解析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2024年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2024年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解析版),共26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细胞中的糖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纤维素组成的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细胞内的许多细胞器
    B. 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的乳糖指的就是乳汁中的葡萄糖
    C. 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又称为壳多糖,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
    D. 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摇匀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C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l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几丁质是一种从海洋甲壳类动物的壳中提取处理的多糖物质,因此又叫做壳多糖,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以及真菌的细胞壁中,利用几丁质可以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的原理,可以用几丁质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A错误;
    B、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的乳糖为二糖,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B错误;
    C、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又称为壳多糖,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以及真菌的细胞壁中,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C正确;
    D、鉴定还原糖时,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需要水浴加热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C。
    2. 细胞可通过蛋白酶体识别和水解需要降解的蛋白质,如错误折叠蛋白、变性蛋白和不再需要的结构正常蛋白等,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A. 蛋白酶体有可能水解结构正常的蛋白质
    B. 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该降解过程
    C. 泛素具有催化水解肽键的作用
    D. 该过程不利于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蛋白底物和泛素在酶的作用下结合,结合体被蛋白酶体识别,然后在ATP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肽段。
    【详解】A、据信息可知,细胞可通过蛋白酶体识别和水解需要降解的蛋白质,如不再需要的结构正常蛋白,A正确;
    B、该降解过程需要ATP供能,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该降解过程,B错误;
    C、分析图示过程,泛素标记蛋白质便于蛋白酶体识别,蛋白酶体具有催化水解肽键的作用,C错误;
    D、该过程降解的蛋白质是错误折叠蛋白、变性蛋白和不再需要的结构正常蛋白等,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D错误。
    故选A。
    3. 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处胰高血糖素浓度比④处低
    B. 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C. 若组织细胞为肾脏细胞,则①处尿素含量比④处高
    D. 若组织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答案】B
    【分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④均为血浆,但①处接近为静脉端、④处接近动脉端;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
    【详解】A、④处为动脉端,营养物质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①处为静脉端,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组织细胞的分泌物进入血液。若是胰岛细胞,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①处比④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高,A错误;
    B、若是骨骼肌细胞,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B可代表乳酸,B正确;
    C、在肝脏细胞中可发生蛋白质代谢,产生尿素,因此①处尿素含量比④处尿素含量高;而在肾脏细胞,则为①处尿素含量比④处尿素含量低,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而非甲状腺;甲状腺细胞接收来自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D错误。
    故选B。
    4. 绿叶海蜗牛能贮存绿藻类食物中的叶绿体,利用其光合产物作为食物来源,还能将绿藻细胞核基因转移到自身基因组中,以便调控叶绿体更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叶海蜗牛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是藻蓝素和叶绿素
    B. 绿藻细胞核基因需水解为脱氧核苷酸才能整合到绿叶海蜗牛的基因组中
    C. 绿叶海蜗牛与绿藻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绿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绿叶海蜗牛体内叶绿体的更新需要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参与
    【答案】D
    【分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绿藻是真核生物,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主要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绿叶海蜗牛将绿藻细胞核基因转移到自身基因组中,所以绿叶海蜗牛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A错误;
    B、绿藻细胞核基因不用水解就整合到绿叶海蜗牛的基因组中,B错误;
    C、绿藻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叶绿体含有蛋白质等物质,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参与,D正确。
    故选D。
    5.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B. 细胞凋亡由遗传物质控制,不同细胞凋亡速率不同
    C. 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必须借助于核移植技术才能体现出来
    D. 细胞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物质和结构的收缩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植物细胞一分为二。衰老细胞的细胞核变化是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凋亡是细胞内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在此过程中由于涉及多种酶的参与,所以不同细胞凋亡速率不同。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个体的潜能。
    【详解】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的细胞质随机分裂为两部分,A错误;
    B、细胞凋亡由遗传物质控制,也称为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因为酶活性有区别,所以不同细胞凋亡速率不同,B正确;
    C、些动物的生殖细胞全能性可直接体现出来,如蜜蜂的未受精的卵细胞可直接发育为雄蜂,C错误;
    D、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细胞核体积变大,故衰老过程中染色质会出现收缩现象,D错误。
    故选B。
    6. 近日《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设计出了可检测活生物体中肿瘤DNA是否存在的细菌。将该细菌作为生物传感器部署在肠道内,可检测结直肠肿瘤细胞释放的DN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的DNA上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B. 细菌DNA在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
    C. 肿瘤细胞释放的DNA可能被细菌吸收并与细菌的DNA形成杂交分子
    D. 设计检测肿瘤DNA的细菌的过程中需使细菌的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B
    【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
    【详解】A、细菌的DNA为环状DNA,因此其DNA上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基团,A正确;
    B、细菌DNA在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B错误;
    C、肿瘤细胞释放的DNA可能被细菌吸收并与细菌的DNA形成杂交分子,据此可检测细菌DNA的存在,C正确;
    D、将该细菌作为生物传感器部署在肠道内,可检测结直肠肿瘤细胞释放的DNA。设计检测肿瘤DNA的细菌的过程中需使细菌的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并据此做出判断,D正确。
    故选B。
    7.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下列哪些行为使有性生殖子代产生多种可能的基因型和表型( )
    ①减数分裂Ⅰ纺锤体的形成
    ②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③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④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和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进而让子代存多种基因型和表型。
    【详解】①减数分裂Ⅰ纺锤体的形成,不会引起基因重组而使子代产生多种可能的基因型和表型,不符合题意,①错误;
    ②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会使子代产生多种可能的基因型和表型,符合题意,②正确;
    ③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不会使子代产生多种可能的基因型和表型,不符合题意,③错误;
    ④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会使子代产生多种可能的基因型和表型,符合题意,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③错误,②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 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黑藻叶直接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B. 用雌雄异花的玉米做杂交实验时,过程中可不去雄,但雌花成熟后必须套袋
    C. 若用同位素标记的烟草花叶病毒做侵染细菌实验,也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用大蒜根尖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可观察到染色体动态变化的过程
    【答案】A
    【分析】洋葱是比较好的实验材料: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②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③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肉细胞做细胞质流动实验。
    【详解】A、黑藻的叶片较薄,可直接制作装片,黑藻的叶肉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叶绿体,有利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因此黑藻叶直接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A正确;
    B、用雌雄异花的玉米做杂交实验时,过程中可不去雄,但需在雌花成熟前对其套袋处理,防止其它花粉为其授粉,B错误;
    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因此若用同位素标记的烟草花叶病毒做侵染细菌实验,可证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用大蒜根尖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时,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后以及在制作装片过程中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可观察到染色体动态变化的过程,D错误。
    故选A。
    9. 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
    B. 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 若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3与表型正常男子结婚,所生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2/459
    D. 若需判断乙病遗传方式,可选择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设计的探针与I2、Ⅱ3个体进行核酸杂交
    【答案】D
    【分析】遗传系谱图分析,Ⅱ1和Ⅱ2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4和Ⅱ5患乙病,而Ⅲ4正常,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可知,乙病为显性遗传病,根据男患母女患可判断乙病极有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详解】A、Ⅱ1和Ⅱ2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Ⅱ4和Ⅱ5患乙病,而Ⅲ4正常,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可知,乙病为显性遗传病,根据男患母女患可判断乙病极有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也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正确;
    C、若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3个体的基因型为BB或Bb,二者比例为1∶2,关于甲病Ⅲ5患甲病,双亲不患病,因此,Ⅲ3的基因型为AA或Aa,二者的比例为1∶2,又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则a的基因频率为1/50,则正常人群中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1/50×49/50÷(1-1/2500)=2/51,则Ⅲ3个体与一个表型正常(A_bb)的男子结婚,所生的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2/51×2/3×1/4×(1/3+2/3×1/2)=2/459,C正确;
    D、若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I2的基因型是Bb,若乙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则I2的基因型是。因此如果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设计的探针与I2、Ⅱ3个体进行核酸杂交,结果无法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D错误。
    故选D。
    10. 牙齿再生术的难点在于牙髓再生和牙周组织再生。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金岩教授率领团队经历多年潜心努力,从患者脱落的乳牙中获取牙髓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将形成的干细胞聚合体植入患者牙髓腔里,使得牙齿神经、血管再生,完全恢复牙齿原有功能。针对以上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技术的原理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相同
    B. 此技术需要适宜的温度(36.5℃)和pH(6.8—7.8)
    C. 牙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都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甚至产生个体
    D. 对于牙髓干细胞的培养过程需要经历原代培养,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再用离心法收集悬液中的细胞进行传代
    【答案】D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哺乳动物多以36.5℃为宜,最适pH为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该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培养,原理是细胞增殖,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两者不同,A错误;
    B、此技术即动物细胞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36.5±0.5℃)和pH(7.2-7.4),B错误;
    C、由于技术条件等的制约,目前不能将动物体细胞培养为完整个体,且牙髓干细胞属于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不能分为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C错误;
    D、对于牙髓干细胞的培养过程需要经历原代培养(分瓶前的培养过程),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再用离心法收集悬液中的细胞进行传代,D正确。
    故选D。
    11. 图为某基因结构示意图,长度以千碱基对( kb)表示,但未按比例画出。基因长度共8kb,转录直接生成的mRNA中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包含2.0和5.2位点本身)会被加工切除,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成熟mRNA的长度是3100个碱基
    B. 转录起点位于基因上游,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部位
    C. 能编码蛋白质的mRNA长度为900个碱基,可编码299个氨基酸
    D. mRNA上某一特定位点需要的氨基酸由特定的tRNA将它转运到核糖体上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转录形成的mRNA的长度为7.5-1.2=6.3kb,但形成成熟的mRNA时,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因此成熟的mRNA的长度为= (7.5-1.2) - (5.2-2.0)=3.1kb。
    【详解】A、mRNA 是转录的产物,由 RNA 聚合酶与 DNA 上的转录起点结合开始到转录终点结束,基 因 1.2kb 到 7.5kb 是包含了 1.2 和 7.5 这两个点的,也就是有 6301 个碱基对,所以转录直 接生成的 mRNA 长度为 6301 个碱基,但要形成成熟的 mRNA 需要切除 d(3201 个)对应 的区段,因此实际长度为 3100 个碱基,A 正确;
    B、启动子位于基因编码区的上游,紧挨转录起始位点, 是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B错误;
    C、能翻译的 mRNA 的长度为 900 个 碱基,由于一个密码子由相邻 3 个碱基构成,且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因此该酶是由 900÷3−1=299 个氨基酸组成,C 正确;
    D、mRNA 上某一特定位点需要的氨基酸密码子 确定,需要特定的 tRNA 将它转运到核糖体上,D 正确。
    故选B。
    12. 下图表示人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过程的完成往往伴随着H2O和CO2或乳酸的生成
    B. 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
    C. 细胞内b、c过程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D. 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c过程相联系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a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甲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可能是水和二氧化碳或者是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乙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丙是ADP和磷酸,b是ATP的合成,c是ATP的水解过程。
    【详解】A、a过程表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在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a过程的完成往往伴随着H2O和CO2或乳酸的生成,A正确;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的是乳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产生H2O和CO2,因此,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CO2产生的场所只是线粒体基质,B正确;
    C、细胞内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即b、c过程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正确;
    D、b过程是ATP的合成,c过程是ATP的水解,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即c过程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即b过程相联系,D错误。
    故选D。
    13. 在寒冷甚至下雪的冬天,总能看到一群群冬泳勇士跳入冰冷的松花江中劈波斩浪,俨然成为了哈尔滨全民健身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冬泳同时也是一项有风险的运动,如果游泳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身体发抖、头晕、走路不稳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冬泳人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但胃肠和消化腺的活动减弱
    B. 冬泳人在游泳的过程中,肝糖原会迅速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会氧化分解
    C. 冬泳时间过长出现的症状可能与体温失调、血糖过低有关
    D. 坚持冬泳的人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长期冬泳能提高人体对寒冷环境的抵抗能力
    【答案】B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交感神经使作用器官组织兴奋,而副交感神经使器官组织平静,因此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一般是相反的。
    【详解】A、冬泳人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和消化腺的活动减弱,A正确;
    B、冬泳人在游泳的过程中,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会转化为血糖,但肌细胞中的肌糖原也会氧化分解,为肌细胞提供能量,B错误;
    C、冬泳时间过长出现的身体发抖是体温失调产生低温症的表现,头晕、走路不稳是血糖过低导致脑细胞供能不足所致,C正确;
    D、冬泳能促进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血管弹性增大,肺活量增大,说明长期冬泳能提高人体对寒冷环境的抵抗能力,D正确。
    故选B。
    14.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产生的细菌外毒素,由于其较强的神经阻滞等作用,已被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在皮肤美容领域,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是近年来常见的微创治疗手段。肉毒毒素可以作用在骨骼肌的神经肌接头处,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止神经冲动传入肌肉纤维,不能发生收缩,从而使肌肉麻痹,达到美容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抑制乙酰胆碱酶活性类的药物与肉毒毒素作用结果相同
    B. 适宜刺激相关神经末梢可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C. 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的扩散、与受体结合过程不消耗能量
    D. 长期注射肉毒毒素的人,神经对面部肌肉收缩的控制下降
    【答案】A
    【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抑制乙酰胆碱酶活性类的药物会导致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肌肉收缩,可见其作用效果与肉毒毒素不同,A错误;
    B、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征,因此,适宜刺激相关神经末梢可发生静息电位向动作电位的转变,进而通过传导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B正确;
    C、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的扩散、与受体结合过程均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长期注射肉毒毒素的人,由于肌肉麻痹,不能收缩,因而会导致神经对面部肌肉收缩的控制下降,D正确。
    故选A。
    15. 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甲神经纤维和图乙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处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别刺激b、c处时,指针都偏转2次
    B. 分别刺激a、d处时,指针都偏转1次
    C. 神经递质在释放过程中消耗ATP
    D. 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1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处时
    【答案】B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在b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首先传到a处右边接点,灵敏电流计偏转一次,接着兴奋传导到a处左边接点,灵敏电流计再偏转一次;在c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传导到c处左边接点,灵敏电流计偏转一次,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到d处右边接点,灵敏电流计再偏转一次,A正确;
    B、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在a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同时传导到a处左右两个接点,没有电位差,灵敏电流计不偏转;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只能传导到d处右边接点,灵敏电流计偏转一次,B错误;
    C、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需要消耗ATP,C正确;
    D、根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可知,刺激a点时指针不偏转;刺激b点时,因为兴奋传至两接点所需时间不同,所以指针会出现2次偏转;根据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可知,刺激c点时,两接点均会出现电位变化,但时间不同,所以出现2次偏转;刺激d点时,只有右侧接点出现电位变化,故指针偏转1次,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质如下:处于特定生长期的R型细菌分泌感受态因子诱导自身产生细胞壁自溶素,从而使自身细胞壁局部缺失而呈感受态(一种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S型细菌中控制多糖荚膜合成的相关基因进入R型细菌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分子上进而表达。随着细菌的繁殖,后代出现S型细菌和R型细菌两种类型的细菌后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R型细菌分泌的细胞壁自溶素可用于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B. 将R型细菌的DNA与S型细菌混合,不能产生R型细菌和S型细菌两种细菌后代
    C. 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其后代也是S型
    D. 题干中细菌后代中的S型细菌主要来源于R型细菌的转化
    【答案】AD
    【分析】S型肺炎链球菌表面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型菌不会使人或小鼠患病,无致病性。当存在S型的完整DNA和活的R型菌时,可发生基因重组,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而具有致病性。
    【详解】A、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R型细菌分泌的细胞壁自溶素不能用于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A错误;
    B、由于只有处于特定生长期的R型细菌能够分泌细胞壁自溶素,而S型细菌不能分泌细胞壁自溶素,故将R型细菌的DNA与S型细菌混合,不能产生R型细菌和S型细菌两种细菌后代,B正确;
    C、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其变异可遗传,故其后代也是S型,C正确;
    D、由于转化过程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概率低,故题干中细菌后代中的S型细菌主要来源于S型细菌的增殖,D错误。
    故选AD。
    17. 化妆品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下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呈递细胞除图中的细胞②外还有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B. 过敏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能力异常导致
    C. 初次接触过敏原时,细胞②的活化除需要过敏原与细胞①提供信号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D. 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结合在细胞⑥表面,而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答案】ACD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详解】A、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呈递细胞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图中细胞②是B细胞,A正确;
    B、过敏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能力异常导致,免疫自稳能力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B错误;
    C、初次接触过敏原时,B细胞的活化除需要过敏原与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
    D、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附着在肥大细胞表面,而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D正确。
    故选ACD。
    18. 某研究小组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倍后的计数结果如下图(单位:×107个/m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盖上盖玻片后在其边缘滴加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多余培养液后立即观察计数
    B. 根据20℃、24h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推算每个中方格中的平均数量为20个
    C. 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稳定
    D. 温度对酵母菌种群的影响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AC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条件下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规 律,结合题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酵母数量。
    【详解】A、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技术室底部后,再进行计数,A错误;
    B、设 20℃、24h 时酵母菌在每个中格中的平均数为x个,则 x×25×104x10=5×107,计算出x=20,B 正确;
    C、分析柱状图可知,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后减少,但没有趋于稳定,由此可知,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
    D、温度对酵母菌种群的影响与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无关,即温度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故选ACD。
    19. 图甲为一株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乙为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扦插枝条后生根的情况(其中浓度为0的是对照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幼苗根尖产生的生长素需消耗能量通过极性运输从分生区到伸长区
    B. 图甲ab、dc的结果都能说明生长素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
    C. 图乙所示实验的对照组表明扦插枝条不受植物激素的作用时也能生根
    D. 图乙表明12ppm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就是生根的最适浓度
    【答案】A
    【分析】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3)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详解】A、根尖合成的生长素能够从根尖向基部极性运输,即从分生区到伸长区,极性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在重力作用下,图甲中的根尖、茎尖处的生长素浓度a大于b,c大于d,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而茎不敏感,故在根处体现了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现象,茎处都表现为促进,B错误;
    C、图乙所示实验的对照组,扦插枝条也能生根,是自身内源激素的作用,不能说明扦插枝条生根不受植物激素的作用,C错误;
    D、图乙所示实验中生长调节剂浓度为12ppm的不定根数目最多,但不能就此说明此浓度就是促使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D错误。
    故选A。
    20. 物种的研究者对能表达黄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进行了定向的演化培养,并在不同的演化压力下对其加以筛选。其中,S表示的是强自然选择,W表示的是弱自然选择,而N则是不做自然选择。黄色荧光蛋白频率与演化压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是N组,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演化压力
    B. 实验组黄色荧光蛋白频率大小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强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对黄色荧光蛋白基因频率的影响更小
    D.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基因型,进而改变生物的基因频率
    【答案】C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A、对照组是N组,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演化压力(自然选择强度),A正确;
    B、实验组黄色荧光蛋白频率大小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强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对黄色荧光蛋白基因频率的影响更大,C错误;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表型,D错误。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材料一:马铃薯植株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通过筛管主要运向块茎贮藏。图1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图2是蔗糖进入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一种模型。
    材料二:科研人员以Q9、NB1、G2三个品种的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在24h昼夜周期中对马铃薯幼苗分别进行16h(长日照)、12h(中日照)、8h(短日照)三种光照时间处理,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长日照组叶绿素含量最高,但只有中日照和短日照组有块茎生成,结果如图3。
    (1)图1所示的代谢过程中,需要光反应产物参与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编号)。为马铃薯叶片提供C18O2,块茎中会出现18O的淀粉,请描述18O转移的路径______(填下列编号并排序)。
    ①C5 ②C3 ③C18O2 ④18O ⑤淀粉 ⑥碳酸丙糖 ⑦蔗糖
    (2)研究发现,叶绿体中淀粉的大量积累可能会导致______(填下列编号)结构被破坏,进而直接影响光反应。保卫细胞中淀粉含量增加会降低气孔导度,使______,进而抑制暗反应。
    ①类囊体 ②线粒体 ③叶绿体 ④细胞质膜
    (3)图2中乙(SUT1)是一种蔗糖转运蛋白,在成功导入蔗糖转运蛋白反义基因的马铃薯植株中SUT1的表达水平降低,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总量______,最终导致块茎产量______。
    (4)图3实验结果表明,单位时间内光周期影响平均单株块茎产量增量最高的实验组是______。
    (5)进一步研究表明,在16h光照下,G2无匍匐茎生成,Q9和NB1仅有部分植株产生匍匐茎。下列关于16h光照下没有生成马铃薯块茎的原因可能有______。
    A. 长日照导致暗反应时间不足,光合速率低
    B. 马铃薯匍匐茎是块茎形成的必要条件
    C. 长日照导致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D. 长日照不利于有机物向块茎运输
    【答案】(1)①. ② ②. ③②⑥⑦⑤
    (2)①. CO2吸收减少 ②. ①
    (3)①. 升高 ②. 降低
    (4)NB1中日照组
    (5)BD
    【分析】分析图1: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阶段,②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其产物磷酸丙糖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也可以被运出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蔗糖可以进入液泡暂 时储存起来;蔗糖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被运至茎块细胞,在茎块细胞内合成淀粉;
    分析图2:结构甲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同时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把H+运出细胞,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属于主动运输;结构乙能够依靠细胞膜两侧的H+浓度差把H+运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同时把蔗糖分子也运入细胞;
    分析图3:实验自变量为不同品种、不同光周期处理,因变量检测生长周期种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单株产量,检测时间以15d为单位,同品种同条件下60d的平均单株产量与45d的平均单株产量差值即为该品种该条件下的平均单株产量增量。
    【小问1详解】在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NADPH,需要ATP和NADPH功能以及需要NADPH提供还原剂,故选②;为马铃薯叶片提供C18O2, 块茎中的淀粉会含18O,由图可知,元素18O转移的路径:C18O2→C3 →磷酸丙糖→蔗糖→淀粉,故18O转移的路径③②⑥⑦⑤。
    【小问2详解】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因此叶绿体中淀粉的积累会导致类囊体y①膜结构被破坏,进而直接影响光反应。保卫细胞中淀粉含量增加会降低气孔导度,即气孔的开放程度下降,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即CO2吸收量下降,进而暗反应速率下降,光合速率下降。
    【小问3详解】成功导入蔗糖转运蛋白反义基因的马铃薯植株中SUTl的表达水平降低,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蔗糖转运蛋白乙含量减少,叶肉细胞中蔗糖分子通过结构乙转运出叶肉细胞的量减少,叶肉细胞中蔗糖积累,可溶性糖和淀粉总量上升,抑制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块茎产量降低。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对三个不同品种分别进行12h的中日照组和8h短日照处理,对NB1品种进行12h的中日照组,在处理45~60d期间差值最大即单株产量增量最高。
    【小问5详解】 相比于中日照与短日照,三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在长日照下匍匐茎都生长异常,具有生长异常的匍匐茎的植株均没有块茎生成,因此推测关于16h光照下没有生成马铃薯块茎的原因可能有马铃薯匍匐茎是块茎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长日照不利于有机物向块茎运输。
    故选BD。
    22. 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号培养基为___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图中③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
    (2)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蛋白质,实现污染物资源化。为评价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___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___。
    (3)根据下图结果,计算每克土壤样品约含细菌___个。

    (4)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用的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似的有___。
    A. 制作果酒B. 制作果醋
    C. 制作酸奶D. 生产青霉素
    【答案】(1)①. 固体 ②. 稀释涂布平板法
    (2)①. B ②. 与菌株A比较,B菌株增殖速度快,蛋白产量高,降解脂肪能力强,净化效果好
    (3)1.7×109
    (4)BC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因此需要配制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即图中1号是选择培养基,且需要培养出单菌落,因此1号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应为固体培养基;图中③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小问2详解】根据曲线图可知,与菌株A比较,菌株B的增殖速度快,单细胞蛋白产量高,有利于实现污染物资源化。而且其降解脂肪能力强,则净化效果好,因此应选择菌株B进行后续相关研究。
    【小问3详解】5号试管中稀释倍数为106, 计算每克土壤样品约含细菌个数=C÷V×M=(168+167+175)÷3÷0.1×106个=1.7×109个。
    【小问4详解】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果酒发酵用的是酵母菌是真核,果醋发酵用的是醋酸菌是原核细胞,酸奶用的是乳酸菌是原核细胞,生产青霉素用的是青霉菌是真核,AD不符合题意,BC符合题意。
    故选BC。
    23. 染色体工程也叫染色体操作,是按照人们的需求对生物的染色体进行操作,添加、削弱或替代染色体,从而达到定向育种或创造人工新物种的目的。分析以下操作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科学家成功将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融合成为1条染色体,并将这条染色体移植到去核的酿酒酵母细胞中,得到仅含1条线型染色体的酿酒酵母菌株SY14,SY14能够存活且表现出相应的生命特性,这项研究开启了人类“设计、再造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元。获得SY14运用的可遗传变异原理是__________,SY14的染色体DNA上有__________(填“16”或“多于16”)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2)珍珠贝(2n)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精子入卵后,刺激卵母细胞继续完成第二次分裂并排出第二极体。若用细胞松弛素阻滞第二极体排出,可获得三倍体珍珠贝;若阻滞正常珍珠贝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则可获得__________倍体珍珠贝;其中__________倍体珍珠贝具有控制珍珠贝过度繁殖和防止对天然资源的干扰等优点。
    (3)二倍体大麦(♀)×二倍体球茎大麦(♂),在受精卵发育形成幼胚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球茎大麦的染色体逐渐消失,最后形成只具有大麦染色体的植株甲。植株甲的体细胞中最多含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与二倍体大麦植株相比,植株甲的特点是__________。
    (4)下图表示我国科学家培育成功导入了长穗偃麦草(2n=14)抗病、高产等基因的小麦(6n=42)二体附加系的一种途径,其中W表示普通小麦的染色体,E表示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E染色体组随机进入细胞一极。图中F1是__________倍体;植株丁自交所得子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及比例是__________。
    【答案】(1)①. 染色体变异 ②. 多于16
    (2)①. 四 ②. 三
    (3)①. 2##两 ②. 植株矮小、高度不育
    (4)①. 四##异源四 ②. (42W+2E)∶(42W+1E)∶42W=1∶2∶1
    【分析】1、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当细胞中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时,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产生可育配子,因而无法产生后代,例如利用二倍体的花粉培育的单倍体高度不育,植株矮小。
    3、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是异源四倍体, 其通过过程产生的甲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①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子一代的幼苗, 甲是异源八倍体;普通小麦与甲杂交产生的乙是异源七倍体,其再与普通小麦杂交,产生的丙含有的染色体为42W+0~7E,丙自交选育其中的丁为单体附加,丁再自交获得戊为二体附加。
    【小问1详解】16条染色体融合成为1条染色体,该过程发生染色体结构上的拼接,属于染色体变异;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到相应结合位点后启动基因的转录,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位于基因首端,因为SY14的染色体是由16条染色体融合而成,因此融合后的染色体DNA上含有的基因数多于16,可知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也多于16个。
    【小问2详解】当用细胞松弛素阻滞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时, 导致着丝粒(点)分裂后,染色体数加倍但未分离,会形成四倍体;三倍体珍珠贝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正常产生可育配子,不能产生后代,因而具有控制珍珠贝过度繁殖和防止对天然资源的干扰等优点。
    【小问3详解】二倍体大麦和二倍体球茎大麦分别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配子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在受精卵发育形成幼胚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球茎大麦的染色体逐渐消失,最后形成只具有大麦染色体的植株甲,因此植株甲的体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植株矮小,在减数分裂时,由于细胞内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甲植株无法产生正常配子,因而高度不育;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加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小问4详解】F1是普通小麦(6n=42) 与长穗偃麦草(2n=14) 杂交得到的,含有3+1=4个染色体组, 因此F1是(异源)四倍体;丁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2W+1E,自交后代中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仍为42W;因为丁体细胞只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2∶1,因此植株丁自交所得子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及比例是(42W+2E)∶(42W+1E)∶42W=1∶2∶1。
    24. 边缘效应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或重叠区域,往往分布着比其中一个生态系统内部动植物种类更为丰富的现象。边缘效应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根据边缘效应理论推测,在高山—草甸的重叠区域的物种丰富度通常会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草甸群落,该区域的植物群落存在明显的镶嵌分布,其______结构明显比草甸群落复杂。草甸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
    (2)农业上,为了比较施用氮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将一块土地划分为十个不同的实验区,进行相同的管理。每一个实验区的周边部分与中央部分的作物,在株高、粒数和病虫害的危害等方面______(填“是”或“否”)会出现差异,原因是______(回答一条)。为了科学评估氮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在实验结果的处理上______。
    【答案】(1)①. 大于 ②. 水平 ③. 物种组成
    (2)①. 是 ②. 每一植物个体所占空间的不同、相连试验区的影响、试验区内小气候的差异等 ③. 去除边缘部分,不予计算
    【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而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小问1详解】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分析题意可知,边缘效应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或重叠区域,往往分布着比其中一个生态系统内部动植物种类更为丰富的现象,由此可知,在高山—草甸的重叠区域的物种丰富度通常会大于草甸群落;该区域的植物群落存在明显的镶嵌分布,其水平结构明显比卓甸群落复杂。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故草甸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小问2详解】由于边缘效应的存在,与中央部分相比,周边物种丰富度高,每一植物个体所占空间的不同、相连试验区的影响、试验区内小气候的差异等原因使此每一个实验区的周边部分与中央部分的作物,在株高、粒数和病虫害的危害等方面是会出现差异。为了科学评估氮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在实验结果的处理上去除边缘部分,不予计算。
    25. 醛固酮(ALD)是重要的盐皮质激素,具有保钠排钾及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的作用。其保钠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______(填“增加”或“减少”)。醛固酮对血钠平衡的调节过程存在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2)醛固酮一般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原因是______。结合下图,推测醛固酮与相关受体结合后,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______,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促进细胞呼吸为______提供更多能量,进而促进Na+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到达细胞外液。
    (3)醛固酮会引起心肌纤维化(MF)。为探究氧化苦参碱(OMT)对醛固酮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某研究小组选取40只生理状态一致的健康雄鼠并将其均分为4组,每天进行相关处理,连续4周。相关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方案b是指______。
    (4)该研究小组对4周时大鼠心肌细胞中的信号蛋白(Jagged-1和Ntch-1)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图:
    据图推测,OMT缓解心肌纤维化的机理是______。
    【答案】(1)①. 增加 ②. 负
    (2)①.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有醛固酮的特异性受体 ②. Na+通道蛋白数量增多 ③. 钠钾泵
    (3)皮下注射含适量 ALD 和 50mg/kg OMT 的生理盐水,服用高钠盐水
    (4)降低了心肌细胞中 Jagged-1 和 Ntch-1 蛋白的表达水平
    【分析】醛固酮是肾上腺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在肾脏,增加钠的重吸收,促进钾的排出,是体内维持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激素。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微量和高效,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
    【小问1详解】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对钾离子的排放。当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当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故醛固酮对血钠平衡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
    【小问2详解】 醛固酮一般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这是因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有醛固酮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图可知,醛固酮与相关受体结合后,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使Na+通道蛋白数量增多、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大,从而促进它从原尿中重吸收Na+;同时促进其细胞呼吸,产生更多的能量,提高其膜上钠钾泵的活性,进而促进Na+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到达细胞外液。
    【小问3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化苦参碱(OMT)对醛固酮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处理实验鼠,因此,与模型组相比,a是指皮下注射含适量ALD和25mg/kgOMT的生理盐水,高钠盐饮水,b是指皮下注射含适量 ALD 和 50mg/kgOMT 的生理盐水,高钠盐饮水。
    【小问4详解】结合表格和柱形图可知,模型组心肌细胞纤维化严重,且Jagged-1和N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上升,而OMT低剂量组症状缓解,Jagged-1和N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由此可见,OMT缓解心肌纤维化的机理是降低了心肌细胞中Jagged-1和N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
    组别
    对照组
    模型组
    低剂量(25mg/kg)OMT组
    高剂量(50mg/kg)OMT组
    处理方案
    不作处理
    皮下注射含适量ALD的生理盐水,服用高钠盐水
    a
    b
    实验结果
    心肌纤维正常
    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溶解坏死
    症状减轻
    症状略微减轻

    相关试卷

    生物:2024年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2024年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解析版),共27页。

    2024年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文件包含2024届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模拟生物试题pdf、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