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854559/0-17182719942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OK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854559/0-171827199432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OK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854559/0-17182719943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二)2024.6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854559/1-171827199614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二)2024.6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854559/1-1718271996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二)2024.6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5854559/1-17182719962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潍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OK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docx、高一历史月考试题二20246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将世界史分成六个时段(时代),下图是其中“第一个时段(时代)”的目录。由此可见其内容侧重于
A.突出西方文明地位B.世界史的整体发展
C.跨区域与全球互动D.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2.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在更早诞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神的需求、性格和行为与人类相似,但神是只可感受而无法看见的。据此可以说明
A.生产力差异影响思想观念B.苏美尔已经出现人文精神
C.古埃及借助神权维护专制D.苏美尔和古埃及缺乏联系
3.12、13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批新式的圣徒传记。这些传主不是古典晚期基督教会所推崇的殉道者,僧侣、主教等教会精英,而是生活在繁华市井中的俗人;传记塑造了一种以慈善工作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并与社会日常生活有高度融合的俗家信徒成圣模式。这表明
A.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深远B.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变化
C.精英势力已经不被重视D.资本主义萌芽初步发展
4.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文化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B.阿拉伯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化
C.阿拉伯帝国是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D.东学西传都是由阿拉伯文字完成
5.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6.印度西海岸城市果阿为深水良港,也是印度西海岸的贸易中心和北上麦加朝圣的出发点。后来罗马教廷在果阿成立主教区,其辖区从好望角一直延伸到日本的广大地区。耶稣会也在果阿建立了传教中心。当时的果阿被称“东方的罗马”。果阿的变迁折射出
A.印度人口结构的重大改变B.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
C.天主教在印度的全面流行D.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
7.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故事,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递的思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表明欧洲社会
A.宗教改革后新教影响巨大B.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盛行
C.世俗势力与神权激烈斗争D.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
8.1700—1820年,英国议会陆续出台条例,规定位于教区的敞田和公田、草地和牧场以及荒芜和公有土地可以分割、分配和围圈。此类条例在18世纪初有10个,1721—1749年达到106个,1750年至1760年达到156个,之后到19世纪初,又出台了642个。这些条例
A.体现出议会权力日益增长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反映出社会矛盾趋于激化D.推动了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9.19世纪中期,当法国主动和英国商量共同占领埃及的时候,英国首相表示:“我们并不想要埃及,就像一个脑子正常的人,并不希望拥有沿途客栈一样。他所要的只不过是这些客栈对他开放,当他来到时,客栈会提供羊排、晚餐和驿马,如此而已。”这是因为英国
A.无意扩大在埃及的权益B.殖民霸权逐步衰落
C.经济扩张方式转变D.认识到埃及人民的反抗力量
10.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这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对此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说明了巴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 B.指出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
C.揭示出巴黎公社革命缺乏有利客观环境 D.反映了巴黎公社未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
11.下表是德国学术界域外区域研究机构一览表。这些机构的成立主要是基于
A.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文化发展B.海外殖民地重要性的不断增长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冻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2.下图为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1921年12月发表的漫画《华盛顿们(“我们用我们的小斧子砍的”)》。作者意在
A.期冀大国真心缓和远东局势B.表达对亚太国际秩序的不满
C.揭示新秩序不可能带来和平D.讽喻列强间复杂的利益纷争
13.下表是苏联工业两大部类生产比例表。这突出说明,二战后的苏联
A.基本沿袭斯大林模式B.工业化策略符合国情
C.重视工业的国际循环D.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14.一战后,被殖民地区一批受过教育的杰出人物拥护这样一种思想,即每个民族都应当有自己独立的国家。但是,这个时期民族主义运动只是在它们能够得到人民广泛支持的国家里才能对殖民者构成严重的挑战。这反映出
A.民族自决的原则得到了确认B.帝国主义的削弱冲击了殖民体系
C.民族解放运动缺乏群众基础D.一战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5.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后,批评法国之声固然有之,但赞美之声也不少。达拉第自慕尼黑返回时曾受到鲜花和掌声的欢迎,社会党领袖勃鲁姆在10月1日出版的《人民报》上写道:“在法国,没有一个男人,也没有一个女人会拒绝对张伯伦先生和爱德华·达拉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现在人们又可以享受到秋日阳光之美了!”材料反映了
A.法西斯国家放弃了侵略扩张政策B.人们追求和平与安全的愿望已经实现
C.民众没有认识到绥靖政策的弊端D.法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16.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在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居世界第一,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进入70至80年代,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贸易上矛盾尖锐,西欧积极扩大对美商品出口,一举扭转对美贸易长期逆差地位。实质反映
A.国际件大宗商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B.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的经济霸权
C.国际贸易已成为美日欧经济的主要支柱
D.“贸易赤字”加深了美欧矛盾
17.下表内容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图。这一变化说明
A.越南战争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B.石油危机导致三次滞胀
C.福利主义盛行与宏观调控失据D.盛行盲目的超前消费
18.下图为苏联1965-1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单位:卢布),其变化发展的趋势
A.源自苏联模式的优势B.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果
C.反映出贫富分化的弊端D.表明民众生活水平提升
19.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0.下面漫画摘自于《中国日报》,画中国旗从左至右分别象征着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该漫画寓在表达金砖国家
A.构建合作共赢新机制
B.推动贸易全球化发展
C.开创世界经济新秩序
D.促进区域集团化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0分)
时空中的历史: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对世界的了解”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2.(14分)
一花一世界:由棉花部落到棉花帝国
材料一 公元前1000年左右,亚非等地就已经形成多个独立的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称“棉花部落”。1497年,达伽马抵达印度,对这片土地开始了暴力掠夺。后来棉纺织品成为东印度公司重要的贸易货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强国在美洲侵占大量土地,靠着掠夺的财富,再到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作为“殖民商品”的棉花开始在欧洲大陆全面蔓延开来。
——摘编自张弛《长在树上的羊毛——细数棉花往事》
材料二
材料三 从其原料生产来看,种植棉花在拉美地区、埃及、英属印度以及后来的美国南部,而在棉花的采摘上,雇佣的是廉价的、甚至是无偿的非洲黑人奴隶,它们为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地区供应原棉。
材料四 下表为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1820-1860年)
——以上皆根据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760-1860)》整理
(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航路开辟前后棉花贸易的不同。(4分)
(2)“不产棉花的英国却成为棉花帝国。”结合材料说明理由。(10分)
23.(16分)
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是指建筑群与机器、工场和工厂、矿山与处理提炼、能源、交通等具有历史、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遗址。它起源于1950年代英国的“工业考古”。 1975 年,欧美等国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1995年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以下为截止到2010年世界工业遗产的统计情况。
材料一 世界工业遗产登录时间分布图
材料二 世界工业遗产各洲产业分布表
——摘编自崔卫华《世界工业遗产的地理、产业分布及价值特征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工业遗产的时空及产业分布特征,并分别分析其原因。(16分)
第一个时段/ 时代:技术与环境的变迁
(约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600年)
核心概念1.1大地理与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和定居
核心概念1.2新石器时代的革命与早期的农业社会
核心概念1.3早期农业、游牧和城市社会的形成与互动
序号
材料内容描述
材料出处
①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②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③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887年
东方语言学院在柏林大学成立
1891年
“德国殖民委员会”成立
1898年
德国农业、贸易和工商业殖民学校建立
1900年
汉堡“航海病和热带病研究所”成立
画面中自左至右三个人物分别代表英国、日本和美国,他们携手砍倒了代表“海军军备”(NAVY COMPETITION)和“太平洋竞争”(PACIFIC RIVALRY)的树木
年份
为生产而生产(“甲”类)
为消费而生产(“乙”类)
两部类产值比
1928
1
1
1
1940
10
4.2
2.4
1965
106
18
5.9
1970
159
27
5.9
1975
232
38
6.1
1976
245
39
6.3
年份
城市职工
集体农庄庄员
月均收入(含补贴)
月均货币工资
月均收入
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
1965
129.2
96.5
51.5
53.4%
1970
164.5
122
74.8
61.3%
1975
198.9
145.8
92
63.1%
1980
232.7
168.9
118.5
70.2%
1985
268
190.1
153.4
80.7%
17世纪以前
英国的纺织业主要以毛纺织为主,人们很少知道棉布。
17世纪晚期
印度棉织品大量涌入英国,严重损害了英国国内毛纺织业制造商利益。
1700 年
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这使英国的工匠开始加大了对棉纺织品的仿造以便获取财富。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1785年
建成了第一个瓦特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鲁滨逊纱厂。
19世纪30年代
英国拥有全世界棉纺锭总量的五分之三,是棉纺织业最强有力的主宰者。
棉布(100万磅)
1820
1830
1840
1850
1860
欧洲(除土耳其外)
127.7
137.4
200.4
222.1
200.5
土耳其
9.5
40.0
74.6
193.9
357.8
美洲(除美国)
56.0
140.8
278.6
360.4
527.1
美国
23.8
49.3
32.1
104.2
226.8
英属东印度
33.9
77.1
145.1
314.4
825.1
爪哇等
29.9
104.3
324.2
其它各国
29.9
58.9
214.7
合计
265.1
501.5
790.6
1358.2
2676.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高一历史试题docx、答案docx、高一历史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山东省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教师版docx、山东省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