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3章第3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54864/0-17182730848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3章第3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54864/0-17182730848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3章第3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54864/0-17182730848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设计
展开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1)概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目的:保护珍贵的、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
2.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及意义
①分类:自然保护区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
②意义: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是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与信息交流的基础,是保护区管理体制的核心。它明确了保护区的地位及重要性;有助于从宏观上统计和比较保护区数据,指导国家乃至国际的保护区工作。
(2)三类自然保护区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自然遗迹不是自然保护区。( )
2.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不再设为自然保护区。( )
3.野生生物类保护区全部以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
4.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发展旅游业。( )
提示:1.× 按照保护区的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三类。
2.× 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可设为自然保护区。
3.×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4.√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可以发展生态旅游。
二、我国的自然保护地
1.含义:我国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
2.分类
(1)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
(2)自然保护区: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
(3)自然公园: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
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为自然保护区提供日常管理和资源保护的资金来源,增强自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可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取经济利益,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生态旅游活动可提高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扩大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影响力等。
三、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1.生态安全
(1)概念:生态安全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2)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功能是否健全;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2.生态保护红线
(1)概念: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2)意义: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重大支撑,对于完善和优化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作用。
3.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生态安全的意义
(1)保护自然本底。
(2)贮备物种。
(3)保护生物多样性。
(4)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5)自然保护区是科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
[特别提醒]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原始森林的生态意义是什么?
提示:原始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巨大。森林能阻止雨水直接冲刷土地,减缓地表径流及雨水下渗速度;森林土壤疏松,林内枯枝落叶又能保水;森林还能吸收有毒气体、杀菌和阻滞粉尘,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新疆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位于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英巴扎—喀尔曲尕段是塔里木盆地内陆干旱区中以胡杨林荒漠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40°55′~41°15′,东经84°15′~85°30′。东西长109.7千米,南北宽47.1千米,总面积为395 420公顷。
保护区有野生动植物132种,脊椎动物203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有34种。由于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的栖息地,又分布有塔里木马鹿、塔里木兔、塔里木环颈雉、塔里木裂腹鱼、野生双峰驼、白背啄木鸟、褐背地鸦、罗布麻甘草等特有的动植物物种,是内陆干旱区天然基因库。
问题1 (综合思维)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哪种类型?
提示:自然生态系统类。
问题2 (地理实践力)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也是人类善待地球、珍爱自然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行动。
我国自然保护地的类型
1.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
A.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B.发展当地的旅游业
C.保护当地古建筑
D.只是保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
A [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各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也是人类善待地球、珍爱自然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行动。]
2.我国陆续建立了数百个自然保护区,下列不是其建立意义的是( )
A.保护自然本底
B.贮备物种
C.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D.仅仅为了旅游和提供野生生物
D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自然保护区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属于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藏羚羊、雪豹、兰科植物等。保护区初步划定25处核心区,其中有8个湿地类型核心区、10个森林类型核心区、2个高寒草甸类型核心区、5个珍稀野生动物核心区。以保护和恢复植被为核心,将自然恢复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强草原、森林、荒漠、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
问题1 (区域认知)分析三江源成为世界高海拔地区生态最敏感地区的原因。
提示:位于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铁路从此经过,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问题2 (人地协调观)列举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应采取的措施。
提示:退耕还草(林),休耕轮牧,恢复草原植被;保护沼泽湿地;全面禁猎;禁采沙金;实施天然林(草)保护工程;鼠害综合防治等。
问题3 (综合思维)分析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提示: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江河源头生态系统,保护好高原湿地,为高原特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有利于促进源头地区和中下游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一般由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三部分组成,具体分布特点和生态保护标准见下表:
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3.北部湾湛蓝的大海中,有一个心形小岛——涠洲岛(下图)。它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全民票选的最美海岛。涠洲岛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珊瑚分布的北界。近年来,热带核心区的石珊瑚分布有向亚热带迁移的态势。科学家们在涠洲岛海域进行着人工繁育珊瑚的多项实验,此岛因而成为珊瑚生存实验的天然场地。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热带核心区的石珊瑚分布向亚热带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质量不断改善
B.石珊瑚基因突变
C.全球气候变暖
D.人工培育了优良品种
(2)涠洲岛海域成为人工繁育珊瑚实验场地的条件有( )
①水温适宜 ②海水洁净 ③深度适宜,阳光充足 ④繁育技术先进 ⑤珊瑚养殖历史悠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④
(3)在发展海岛旅游过程中,下列保护珊瑚生态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清除垃圾,治理污水 ②禁止采挖砂石和珊瑚礁 ③加强监测,完善相关法规 ④限制客流 ⑤加强宣传教育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C (2)A (3)D [第(1)题,据材料可知,涠洲岛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珊瑚分布的北界,近年来,热带核心区的石珊瑚分布有向亚热带迁移的态势。说明热带范围扩大,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使得适合珊瑚生长的范围向高纬度扩展。第(2)题,据图可知,该岛外围海域深度适宜,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同时纬度位置适宜,水温适宜珊瑚的生长,且海水洁净,受污染小,因此成为人工繁育珊瑚实验场地。第(3)题,在发展海岛旅游过程中,保护珊瑚生态环境的措施应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考虑。各选项均可以作为保护珊瑚生态环境的可行性措施。]
题组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
1.下列不是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对象划分的是( )
A.资源管理保护区 B.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C.生物物种保护区D.自然遗迹保护区
A [按照保护区的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三类。]
2.图中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该动物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神农架自然保护区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C.青海湖自然保护区D.卧龙自然保护区
D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四川的卧龙、王朗、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大熊猫等生物(金丝猴、藏雪鸡、牛羚、白唇鹿、珙桐、水青树、连香树),D正确。]
题组2 我国的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认知,正确的是 ( )
A.采取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C.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D.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没有其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4.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内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围区一般为基本农田保护地带
B.核心区内禁止个人单独活动,主要是防止动物受伤害
C.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D.实验区内,不得建设道路、桥梁、通信等基础设施
3.B 4.C [第3题,采取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不一定是自然保护区,如军事重地、危险区域等,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之一,B正确;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C错误;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会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物种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D错误。第4题,自然保护区一般由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三部分组成,没有基本农田保护地带,A错误;核心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这样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B错误;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只能从事科学研究、观测等活动,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等,C正确;外围区即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和其他项目,D错误。]
题组3 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地处长江口的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属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是( )
A.净化水质 B.调蓄洪水
C.涵养水源 D.发展航运
6.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5.A 6.A [第5题,长江口及以上河段沿岸工业、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具有净化水质功能,有利于保护长江口生态环境;图中显示,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地区,不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因其为浅滩地区,有可能不利于洪水排泄;因九段沙湿地位于河口地区,涵养水源的意义不大;发展航运不属于生态功能,且九段沙湿地水浅,不利于发展航运。第6题,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取决于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取决于河水流量的大小;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入海径流量最小,长江口水位最低,海水容易侵入长兴岛,导致盐度最高;4月为春季,长江流域气温回升,与北方的寒冷气流经常形成锋面雨,对流雨也开始增多,长江入海径流量增加,长江口水位上升,长兴岛盐附近水域度有所降低;夏秋季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入海流量大,水位高,高盐度海水很难靠近长兴岛,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降低。]
教材P93思考
3个类别9个类型,可结合教材表3-3-1分析。
教材P96阅读(下)
在国家层面,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尽快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二是积极推动立法工作,在自然保护地立法的大框架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进行全面修订;三是严格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和执法;四是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五是科学合理划分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六是强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七是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机制;八是完善自然保护区划定、晋升方式。
教材P97思考
在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分区,不仅能保护生物资源,而且可以使保护区成为教育、科研、生产、旅游等多种目的相结合的场所,为社会创造财富。
教材P97~98活动
加强污染防治,恢复渔业资源,切实保护水深20米以内浅海域重要海洋生物繁育场,促进渔业水域环境改善和渔业资源恢复。
教材P98~99阅读
首先,生态安全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生态安全就是维护人类生命支撑系统的安全。其次,生态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守护好生态环境底线,转变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第三,生态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坚固基石。第四,生态安全是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P99~100活动
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材P100思考
可以培养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教材P100~101阅读
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必须是以保护为前提、以宣传自然生态和教育公众为宗旨、以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以带动地方经济、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质为己任的生态旅游,应严格规范生态旅游中的基本建设、宣传方式、旅游接待和服务。
教材P102思考
1.措施:一是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对三个园区所涉及的4个县进行部门改革,实现了集中统一和高效管理;二是重点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保护监测设施、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大数据中心等23个支撑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项目,构建“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三是充分调动当地牧民群众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设立了“一户一岗”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广大农牧民由过去的自然索取者转向自然守护者;四是坚持开放建园理念,与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广泛合作交流,为他们参与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各种有效、畅通的渠道,形成共建国家公园的合力。
2.意义: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未来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方向。
教材P102~103作业题
1.图中动物是藏羚羊。可可西里海拔5 000 m左右,气候干燥寒冷,冰川和多年冻土广布,严重缺氧和缺淡水,紫外线强烈,环境险恶,生态环境脆弱。夏季气温高虽然是适合旅游的季节,但是这里恶劣的环境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不适合自驾游穿越可可西里;自驾游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和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2.(1)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中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2)湿地面积减少。
(3)拆除保护区内的非法建筑,收回被非法侵占的土地,引水灌溉恢复湿地。
(4)注意保护湿地资源及其他生物资源,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在青铜峡库区湿地开发旅游资源,应以保护为前提,在保护库区湿地自然本底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湿地资源、生物资源,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
3.(1)我国自然保护区出现了下列问题:在自然保护区内采矿(石)、采砂、设立码头、开办工矿企业、挤占河(湖)岸、侵占湿地以及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从事旅游开发、水电开发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威胁我国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开展“绿盾”行动已势在必行。
(2)保护区开发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做到保护和开发相结合,以保护为主;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项目符合自然客观规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以牺牲环境质量和自然生物资源为代价;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协调好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类型及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2.结合实例,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及意义。(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类别
含义
自然生态系统类
自然保护区
是将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野生生物类
自然保护区
是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自然遗迹类
自然保护区
是以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地的类型
国家
公园
概念
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
特点
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管控
原则
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
自然
保护
区
概念
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
目的
保护珍贵的、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
分类
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
管控
原则
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
自然
公园
概念
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
目的
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的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范围
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
管控
原则
按一般控制区管理,限制人为活动
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组成
位置
生态保护标准
核心区
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缓冲区
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
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实验区
(外围
区)
位于缓冲区的周围
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作用
内容
保护自
然本底
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原始状态及演进过程,从而成为极为宝贵的自然本底;是今后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也为评价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了准则
贮备
物种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最佳庇护所,并为物种的生存和自然进化提供场所
保护生物
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物种个体、种群和群落,保证了物种正常发育与进化,还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许多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而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巨大。森林能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土地,减缓地表径流及雨水下渗速度;森林土壤疏松,林内枯枝落叶又能保水;森林同时有吸收有毒气体、杀菌和阻滞粉尘的作用
是科学
研究理
想的天
然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为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种群和物种的演变与发展以及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为维护生态安全具体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依据
1.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2.我国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哪三类?
3.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的意义有哪些?
4.我国的自然保护地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5.设立生态保护红线的意义有哪些?
6.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生态安全的意义有哪些?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9095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设计</a>,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国际环境保护,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908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三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学案</a>,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908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设计</a>,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中国耕地资源,中国耕地的开发利用现状,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