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时分层作业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时分层作业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第1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时分层作业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第2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时分层作业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1~2题。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瘠薄
    2.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C 2.C [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化、风蚀作用强烈、植被稀疏、土壤贫瘠。第2题,挖掘“发菜”“甘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①③④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之间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位于我国(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华南地区D.青藏地区
    4.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示意图只反映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三大圈层
    B.气候只影响植被、水文,不会影响地貌
    C.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3.C 4.C [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石灰岩广布,自然植被生长茂盛。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青藏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华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涉及了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A、D错误;气候会影响地貌,如雅丹地貌的形成,B错误;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C正确。]
    下图中,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相互关系,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回答5~6题。
    5.左图中若a处形成化石,b处形成右图所示地理景观,则( )
    A.甲表示大气圈,乙表示生物圈
    B.乙表示生物圈,丙表示大气圈
    C.甲表示大气圈,乙表示岩石圈
    D.乙表示岩石圈,丙表示生物圈
    6.右图景观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有( )
    ①气候大陆性强,干旱、降水少 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③风力侵蚀显著,流水侵蚀微弱 ④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B 6.C [第5题,题中右图所示地理景观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所以b位于岩石圈和大气圈,a处形成化石,故a位于岩石圈和生物圈,结合a、b可知甲是岩石圈,乙是生物圈,丙是大气圈。第6题,题中右图所示的风蚀地貌景观分布区气候大陆性强,干旱、降水少;流水作用较弱,物理风化较强;风力侵蚀显著,流水侵蚀微弱;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某考察团在非洲考察时发现东非高原(图中甲地)生长着高大的猴面包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护生命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回答7~8题。
    7.猴面包树适应当地什么样的环境变化( )
    A.全年干旱少雨B.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C.干湿季明显D.全年高温少雨
    8.在考察时发现德班气温明显高于约翰内斯堡,是因为德班( )
    A.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白昼较长,太阳辐射量较大
    C.海拔较低,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D.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7.C 8.D [第7题,图中甲地为东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故猴面包树要适应干湿季明显的环境变化。第8题,德班位于沿海,其东部的海洋上有暖流流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读下图,回答9~10题。
    9.图中各自然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
    C.人类活动D.下垫面状况
    10.图示各要素及地理环境的演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特征B.复杂性特征
    C.整体性特征D.稳定性特征
    9.A 10.C [第9题,根据图示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地理环境各要素特征的根本原因是受季风影响,而季风是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第10题,图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11.读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右侧未被破坏的雨林中,物质可以________不止,森林资源得到不断________,注入土壤中的________增加。
    (2)森林被破坏后,可能造成森林退化、________侵蚀、 ________灭绝等严重问题。
    (3)从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看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________的,资源与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4)选择下列适当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位置(每项限用一次)。
    A.土地肥力下降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D.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 第(1)题,从物质的循环来看,物质和能源处于不断循环之中。第(2)题,森林破坏后流水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第(3)题,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体现自然资源的关联性。第(4)题,从整体性的角度考虑植被破坏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循环 更新 水分
    (2)土壤 物种
    (3)相互联系的整体 制约
    (4)①D ②B ③C ④A
    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12~13题。
    12.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比较,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 )
    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
    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
    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
    D.植被地域分异规律消失
    13.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
    C.区域性特征D.开放性特征
    12.C 13.A [第12题,通过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50年我国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说明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上移,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但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不会消失。第13题,气候变暖导致我国自然带发生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4~15题。
    14.(易错题)与现在相比,在青藏高原隆起前,下列关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被覆盖率大B.气候的海洋性强
    C.河湖水量增加D.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15.(易错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可能( )
    A.风力作用增强B.流水作用增强
    C.冰川作用增强D.变质作用增强
    14.D 15.A [不理解青藏高原隆起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第14题,读图可知,图中青藏高原隆起后,现在的风尘沉积通量比隆起前增大,说明现在干燥度增加,隆起前降水较多,海洋性强,植被覆盖率大,阴天多,太阳能资源不如现在丰富。第15题,读图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风尘沉积通量变大,说明气候越来越干燥,这样会导致风力作用增强。]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陇南位于西秦岭,西部向青藏高原过渡,也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过渡地带。因中药材种类多,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陇南海拔2 400~3 500米的深山峡谷的茂密竹林是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大熊猫从不冬眠、体态肥硕、憨态可掬,有黑白相间的外表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视力较差,但是听觉极为灵敏。
    材料二 下图为陇南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1)说明大熊猫的体貌特征与其栖息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分析陇南地区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的原因。
    (3)紫斑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耐旱耐寒,耐瘠薄,1亩(1亩≈666.7平方米)的综合效益可达万元,你是否赞成在陇南山区大力推广紫斑牡丹的种植?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大熊猫“体态肥硕”,主要是为了御寒;“有黑白相间的外表”主要是为了在雪地里隐藏;“发达有力的前后肢”便于爬山和爬树;“视力较差,但是听觉极为灵敏”是因为大熊猫的栖息地竹林茂密,视线容易被阻挡,视力退化而听力进化。第(2)题,陇南地区中药材种类多,主要是因为陇南地区位于三大自然区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第(3)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条件和影响角度分析回答,赞成与不赞成均可。如果赞成,主要从适合紫斑牡丹种植的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方面分析;如果不赞成,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从可能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方面分析。
    [答案] (1)栖息地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大熊猫体态肥硕可以御寒;冬季山上竹林多积雪,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其隐藏,躲避天敌;栖息地多山多树,发达有力的前后肢,便于其爬山和爬树;茂密的竹林,阻挡其视线,导致视力退化而听力灵敏。
    (2)陇南地区位于三大自然区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光照、气温、降水差异大;生物类型复杂多样,因而中药材种类多,有“天然药库”之称誉。
    (3)赞成:陇南地区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坡,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紫斑牡丹耐瘠薄,地区适应性强;经济收入高;可增加就业。或不赞成:大规模种植紫斑牡丹会导致土质疏松,植被单一,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大熊猫生存空间受到影响;山区地形起伏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相关试卷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不包括,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上淡水的主体是,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两昼夜内,该溪流流量特点是,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该河最可能位于我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①风带表示,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亚洲低压是图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