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后作业题
展开下图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
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D.针叶林
2.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 )
A.植被高度变化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C.纬度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
1.D 2.C [读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亚寒带针叶林。]
下图是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地方性分异
4.该区域植被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3.B 4.C [第3题,由图可知,从沿海到内陆,植被呈现出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变化,体现了陆地干湿度地带性。第4题,陆地干湿度地带性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
下图是甲、乙两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甲 乙
5.在甲山的半山腰地带,同一高度上出现了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的不同景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南坡光照强B.北坡光照强
C.南坡降水多D.北坡降水多
6.有关乙山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南半球 B.在东半球
C.在中低纬度D.在大陆西岸
5.D 6.C [第5题,半山腰地带,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森林与草地主要在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半山腰地带,是地形雨最多的地带。第6题,读图可知,南坡基带高,是阳坡,南坡为阳坡的是北半球;常绿阔叶林是中低纬度大陆东岸的植被。]
下图示意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澳大利亚大陆B.亚欧大陆
C.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
8.图中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 )
A.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地方性分异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7.B 8.B [第7题,图示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亚欧大陆。第8题,图中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纬度地带性。]
读图,回答9~10题。
9.与植被②→③→④更替相似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⑥→⑤→④D.①→⑤→④
10.下列各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
A.③④两地B.①④两地
C.⑤⑥两地D.①⑥两地
9.C 10.D [第9题,图中的②③④分别表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图中的⑥→⑤→④,降水量也逐渐减少,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这种分异与②→③→④植被更替相似。第10题,①地位于赤道附近,应该形成热带雨林带,但由于该地处于东非高原,海拔高,导致气温较低,大气对流也不显著,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对应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⑥地位于回归线附近,由于它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暖流影响,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带,故这两地都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
11.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A、B、C自然带的名称。
(2)甲—A—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分析C自然带狭长的原因。
(4)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甲地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哪种分异规律?
(5)说出D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解析] 图中自然带甲、乙为热带雨林带,A为热带草原带,B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为热带荒漠带。C由于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和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自然带非常狭长,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乙地纬度本应该为热带草原带,但由于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带。D处由于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形成了温带荒漠带。
[答案] (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2)纬度地带性 热量
(3)沿岸秘鲁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原因: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5)名称:温带荒漠带。原因:其处在安第斯山脉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地带,降水量少,出现焚风效应,形成了温带荒漠景观。
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要素分布范围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易错题)图中年均温分布范围最大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B.草原
C.阔叶林D.针叶林
13.图中植被分布能体现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的是( )
A.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
B.热带雨林、阔叶林、草原
C.阔叶林、草原、荒漠
D.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12.B 13.C [不能从图中读出正确信息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第12题,年均温分布范围大的植被南北跨越范围大,读图可知,草原年均温分布范围最大。第13题,产生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体现这一规律变化的是阔叶林(降水量较大)、草原(降水量较少)、荒漠(降水量最少)。]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21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4~15题。
14.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15.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14.B 15.A [第14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拍摄当日”为3月25日,“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当地杂树不可能是常绿树种,而是落叶阔叶树种。第15题,考查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常绿灌木生长条件介于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之间,其分布主要受制于气温高低。]
16.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1)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题,雪线在副热带地区分布高度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第(2)题,自然带谱差异可以从自然带数目多少、山麓自然带(基带)、相同自然带分布海拔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可知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第(3)题,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答案] (1)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2)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
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测试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自然带为,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带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精练: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精练,共8页。
地理中图版 (2019)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中图版 (2019)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图中甲自然带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