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协调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学案
展开一、区域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概念: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过程。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环境因素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
2.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都是影响产业转移的软环境。( )
3.在区域产业转移过程中最先转移的产业往往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
提示:1.× 经济是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往往会选择在利润较高的地区布局。
2.√ 软环境是指除生产销售以外影响企业收益的因素,包括区域的优惠政策、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等。产业迁入地如果具有与迁出地相近或相同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能够加速产业转移的进程。
3.× 在区域的产业转移过程中,首先转移的产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次是资源密集型,再就是资本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
[易错提醒] (1)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是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但主导因素因产业类型而异。
(2) 劳动力成本变化是国内产业转移最基本的动力,政策引导、市场拓展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3)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
1.1978~1994年的探索起飞阶段
(1)背景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抓住香港、台湾制造业转移和改革开放试点的有利条件。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相对廉价和丰富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2)表现
①主要承接香港和台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通过承接香港、台湾的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了新的产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2.1994~2003年的快速提升阶段
(1)背景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越来越小。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才多、技术高、设备先进、管理能力强的优势使得产业优化成为可能。
(2)表现
①由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承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②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电子信息制造等高科技制造业迅猛发展,工业经济素质和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3.2003年以来的调整、转型阶段
(1)背景
①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因素制约,生产成本快速上升。
(2)表现
①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企业陆续关闭,或向广东省内欠发达地区,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份,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迁移。
②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等高端产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发达国家或地区把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示:主要利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廉价的土地、优惠的政策等。
[易错提醒] (1)产业转移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产业转移方向一般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向劳动力数量多、工资水平低的地区转移。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一方面可以推动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变革;另一方面为承接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腾出了空间。
(2)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地区,其工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产业结构也得以优化升级。
2.促进产业布局优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珠江为界,东岸形成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基地,西岸形成电器产品制造业基地,优化了产业布局。
3.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了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与承接地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优势互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产业承接地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4.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珠江三角洲地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转出有利于地区环境污染的治理。
(2)承接地:大批产业转移工业园建立,改变了承接地原有的地理景观,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5.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1)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增加,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2)承接地:带来大量就业机会,缓解了承接地就业压力,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
近年来我国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对内地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提示: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减缓就业压力;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易错提醒] 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国际产业转移会带来双赢。对发达国家而言,产业转移使其企业生产不断延续,延长了企业的生命,使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快了其工业化进程,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当地经济实力得以迅速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等国家的一些企业将自己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珠三角”区域也有数千家企业外迁,其中一批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区域。
问题1 (综合思维)据图概括产业转移在空间上呈现的大致规律。
提示:部分海外产业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我国沿海部分产业和一些海外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问题2 (区域认知)简述相比“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突出优势有哪些?
提示:毗邻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有利于吸引外资。
问题3 (综合思维)分析“珠三角”区域产业迁出的主要原因和迁出产业的主要特点。
提示:原因: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上升以及环境的恶化。特点: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问题4 (综合思维)在此产业转移过程中,中西部承接的主要是哪一类产业?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提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有利条件: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充足,国家政策支持等。
1.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市场和政策是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3.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从产业转移的类型来看,资源密集型产业由接近能源地和原料产地,向靠近市场和交通优越地转移,如钢铁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严重污染产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
(2)从产业转移的顺序来看,一般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3)从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来看,由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入到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流入到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分析产业转移区位因素的思路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确定出主导因素
对比分析产业部门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
综合分析,确定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1.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出现制造业回流现象,跨国公司回流资金增加本地投资。同时,跨国公司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向我国转移的速度整体下降,但逐渐在我国增设大型物流中心。据此完成(1)~(3)题。
(1)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发展中国家贸易壁垒加强
B.运输成本上升
C.自动化及智能技术的应用
D.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升级
(2)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逐渐替代中国成为产业转入地的原因是( )
A.交通设施更完善 B.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C.技术水平较高D.劳动力成本较低
(3)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增设大型物流中心,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土地成本低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潜力大D.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1)C (2)D (3)C [第(1)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大多致力于加强国际经贸联系,引进技术和产业,降低贸易壁垒,A错误;随着大型船舶运输技术的发展,运输成本降低,B错误;自动化及智能技术的应用使生产成本降低,有利于产业回流,C正确;只有个别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升级,D错误。第(2)题,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相比,中国交通设施更完善、市场需求增长更快、技术水平更高,但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D正确。第(3)题,在我国增设大型物流中心,说明我国国内商品的储存和调运量增加,市场需求不断增长,C正确。土地成本、交通、信息技术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
皖江(长江安徽段)城市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苏、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之机,形成了纺织、家电、汽车产业基地。下图为皖江城市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从产业结构和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分析“腾笼换鸟”对苏、浙、沪等沿海地区的影响。
提示: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出,有利于苏、浙、沪等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使生产要素集中到高新技术等产业,抢占价值链的高端。
地理环境: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减轻资源压力。
问题2 (综合思维)产业转入对安徽皖江地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提示:有利影响: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量吸收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皖江地区劳动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不利影响: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入,会加大资源和环境压力。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2.位于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东部卡马河畔的切尔内市,是俄罗斯主要工业中心之一。2019年8月,我国H品牌洗衣机互联工厂在切尔内市工业园正式投产。2018年全球洗衣机市场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H品牌洗衣机第10次蝉联全球第一。该公司直接在俄罗斯境内开设互联工厂,将更好地服务俄罗斯全境约1.4亿消费者。据此完成(1)~(2)题。
(1)H品牌洗衣机互联工厂投资切尔内市,主要考虑的是切尔内市( )
A.产业基础较好B.邻近中亚各国
C.交通四通八达D.劳动力充足
(2)H品牌洗衣机互联工厂投产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
①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②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A (2)C [第(1)题,根据材料“位于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东部卡马河畔的切尔内市,是俄罗斯主要工业中心之一”可知,H品牌洗衣机互联工厂投资切尔内市主要看重的是其良好的产业基础。故选A。第(2)题,H品牌洗衣机的产业链较长,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可以推动物流、维修、商贸等第三产业发展,也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但在调整工业布局、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作用不大。]
题组1 区域产业转移
2020年7月17日,87家日企获日本700亿日元补贴,正式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出。其中30家企业将把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其他57家企业将搬往日本。迁往东南亚的企业,其产品涵盖航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化肥、医药和纸制品生产商。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影响87家日企正式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B.技术
C.政策D.劳动力
2.部分日企搬离中国,其短期内对中国的影响是( )
A.国家税收锐减B.抗风险能力减弱
C.环境质量下降D.失业人口增加
1.C 2.D [第1题,由材料“87家日企获日本700亿日元补贴,正式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出”可知,影响87家日企正式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出的主要因素是政策,故选C。第2题,部分日企搬离中国,其短期内对中国的影响是国家税收有所减少,失业人口增加;这些企业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会带来一定的污染,搬离中国后,我国环境质量会有所改善;对中国抗风险能力影响不大,故选D。]
题组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
珠三角城市群是推进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沿阵地,区域内各城市,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迫在眉睫,下图为2010~2020年珠三角部分城市部分产业占比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珠三角地区城市工业发展中( )
A.广州工业结构最合理
B.佛山工业化水平最高
C.东莞工业产值下降快
D.深圳新兴工业发展快
4.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资源严重不足B.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C.环境污染严重D.劳动力严重短缺
3.D 4.B [第3题,广州和东莞四种类型的工业占比变化都为负值,说明工业比重均下降,但无法判断产值下降的快慢,也不能说明工业结构是否合理,A、C错误;佛山四种类型的工业占比都为正,代表产业占比增大,但不意味着工业化水平高,B错误;深圳技术密集型企业占比增加幅度大,代表新兴工业发展快,D正确。第4题,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及资金密集型企业占比过大,后期经济增速放缓,只有依靠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来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B正确;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和劳动力严重短缺是劳动力及资金密集型工业发展后期以及城市化发展后期出现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具体表现,A、C、D错误。]
题组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双转移”战略是广东省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读图,完成5~6题。
双转移路线图
5.“双转移”战略给广东带来的影响是( )
A.珠三角地区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B.省内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增大
C.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
D.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潜力下降
6.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外转移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 )
A.转入地基础设施落后
B.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
C.转入地环境污染严重
D.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弱
5.C 6.A [第5题,珠三角地区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大小主要与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双转移”战略并不会导致珠三角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A错;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以及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区域间人员流动量更大,经济联系更为紧密,推动了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省内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减小,珠三角地区整体的发展潜力上升,B、D错,C对。第6题,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过程中,转入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是其在转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阻力,A对;珠三角地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地,随着多年的发展,其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协作能力较强(产业在向外转移的过程中,产业集聚效应和协作能力会有所减弱,但不是主要阻力),B、D错;转入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环境污染并不严重,C错。]
教材P81思考
提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高新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提升的表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要求。前海合作区建成后将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中心,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基地,因此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转型,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
教材P83活动
提示:1.
2.产业移出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产业移入区:严格控制移入产业的类型和规模,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
教材P85思考
提示:1.①地理位置优越,曹妃甸临海,为深水良港、海运便利。②矿产资源丰富,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资源。③曹妃甸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④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对北京:有利于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北京城区空气质量的改善;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
对曹妃甸:带动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教材P85~86作业题
提示: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
2.(1)优势:位置适中,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良,市场广阔。
不足:技术水平低,营商软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2)措施:一方面不断优化营商的软环境,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制鞋技术和工艺流程,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推进产业升级。
影响: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了人口外流,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不会。理由:柬埔寨工资水平低,厂房租赁成本低,生产的服装产品享有对欧盟免税出口的优惠待遇,生产成本远低于中国。
或会。理由:柬埔寨劳动力成本上涨,发电量不足,基础设施短缺,法律和土地制度不完备,企业发展受制约;工人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技能不高,生产的服装质量难以达到规定标准,和中国相比,综合优势并不明显。
课时分层作业(七)
新疆在承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上将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目前,新疆出口的家具主要销往中亚,并在中亚建立家具加工厂和物流中心。据此完成1~2题。
1.新疆家具企业在中亚建立加工厂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劳动力 D.技术
2.在中亚建立家具加工厂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是( )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⑤提高科技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1.B 2.A [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目前,新疆出口的家具主要销往中亚,说明中亚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新疆家具企业在中亚建立家具加工厂和物流中心是为了占领市场。第2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会使得转入地的生态环境变差;家具厂是市场导向型产业不是技术导向型产业,不能提高科技水平。]
近年来,位于南亚的孟加拉国经济发展迅速,部分中国服装企业将成衣制造厂逐渐转移至该国。目前,该国拥有6 000多家成衣制造厂,所需原材料、辅料、机械设备等多从中国进口,产品面向欧美市场,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值的80%以上。据此完成3~4题。
3.孟加拉国吸引中国服装企业投资建设成衣制造厂的主导因素是( )
A.人工成本B.矿产资源
C.研发技术D.基础设施
4.部分中国服装企业将成衣制造厂转移至孟加拉国的主要目的是( )
A.接近原材料产地B.带动当地就业
C.提高产品竞争力D.分散投资风险
3.A 4.C [第3题,服装制造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孟加拉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众多,用工成本低,成衣制造厂转移至孟加拉国有利于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利润,故A正确。第4题,由上题可知,成衣制造厂转移至孟加拉国有利于企业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C正确;由材料“所需原材料、辅料、机械设备等多从中国进口”可知,接近原材料产地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带动当地就业和分散投资风险不是主要目的,B、D错误。]
读我国产业转移路线图,回答5~6题。
5.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区位优势的是( )
A.劳动力素质高
B.地价低廉
C.濒临港澳,靠近东南亚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6.近年来,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外资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因素不包括( )
A.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基础处于劣势
B.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
C.靠近原料供应和能源基地
D.扩大市场范围
5.A 6.C [第5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劳动力素质并不高。第6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原料、能源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样都缺乏。]
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
A.较低经营成本
B.淘汰落后产业
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D.政府的优惠政策
8.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B 8.B [第7题,从图中可知,淘汰落后产业不是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第8题,产业转入中西部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但不能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下图为我国制造业中部分行业对美国出口需求拉动的产出比例和研发投入强度示意图,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造成部分行业向东南亚转移。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最可能转移到东南亚的产业是( )
A.计算机、电气设备B.交运设备、食品饮料
C.木材加工、纺织服装D.食品饮料、纺织服装
10.(易错题)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我国并未进行大规模对外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我国( )
①劳动力成本较低 ②科技实力较强 ③内需旺盛 ④产业配套设施完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9.C 10.D [第9题,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我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于我国,所以最可能转移到东南亚的行业应该是科技投入强度小、劳动力需求大以及对美国出口需求拉动的产出比例大的行业(受贸易摩擦影响大)。由图可知,木材加工和纺织服装最符合条件。第10题,不理解中美两国国情是该题易错的原因。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我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会受到影响,但是我国依靠科技实力提升产品的利润,利用国内原有的产业配套设施保持生产上的优势,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内需旺盛,产品在国内生产、消费的空间仍然很大。]
1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一部分纺织服装企业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目前到越南、柬埔寨等投资建厂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已有近千家,这些企业通过加快国际化布局和跨国资源配置来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服装产业国内转移示意图。
材料三 传统的产业转移通常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近几年产业转移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出现了所谓的“反方向转移”。一些服装企业将自己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公司总部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甚至发达国家转移。我国承接这种转移比较集中的大型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这些大型城市通信发达,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完善的金融、物流、营销等现代服务体系。
(1)根据材料分析近年来我国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我国服装产业国内转移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3)简述材料三中产业“反方向转移”的目的。
[解析] 第(1)题,近年来,我国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的原因可从其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价格以及规避贸易壁垒等方面分析。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我国服装产业国内转移的特点为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原因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不同。第(3)题,由材料三可知,产业“反方向转移”是将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转移到大城市,主要是为了利用大城市先进的通信技术、雄厚的科研力量以及完善的金融、物流、营销等现代服务体系。
[答案] (1)东南亚地区相对于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劳动力价格也较低,且可规避贸易壁垒,由此可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较高利润。
(2)特点:由东到西、由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主要原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而西部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低。
(3)企业将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转移到发达地区(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利用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先进的通信技术、雄厚的科研力量以及完善的金融、物流、营销等现代服务体系。
20世纪80年代,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13.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技术和环保B.交通和劳动力
C.市场和政策D.动力和原材料
12.B 13.C [第12题,读图可知,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使企业回流,进而促进了劳动力的被动回流,A错;近年来,服装企业陆续回迁M镇,企业的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B对;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服装企业回迁,产生了第二波回流,C错;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M镇就业机会增加、生产条件改善,更多劳动力主动回流,D错。第13题,服装企业对技术要求不高,环境污染也较小,A错。服装产品质量轻,交通运输成本较低,动力消耗也较少,B、D错。20世纪80年代,W市是该服装企业的主要销售市场,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主要是为了靠近市场;近年来,服装企业在政策的作用下又陆续迁回,C对。]
下图为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布局及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东部地区原料聚集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陆交通便利B.本地原料丰富
C.加工技术先进D.国家政策支持
15.大豆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扩大产品国际市场
B.降低转出地的重工业比重
C.降低原料运输成本
D.缓解转入地的人口老龄化
14.A 15.D [第14题,图中显示,东部地区原料聚集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当地水陆交通便利,大豆加工企业多,利于大豆原料在此聚集,A项符合题意。图中大豆原料聚集区气候湿润,光照弱,大豆生长周期短,品质较差,产量较少,因此这些大豆原料聚集区形成不是因为本地原料丰富,排除B项。大豆加工技术要求不高,因此加工技术先进不是原料聚集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对该产业的国家政策支持地区差别不大,因此不是形成聚集区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第15题,大豆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工业还在国内,因此对扩大产品国际市场影响不大,A错误。大豆加工业为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属于轻工业,因此大豆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不会降低转出地的重工业比重,B错误。图中的中西部地区不是大豆原料的主产区,因此不会降低原料运输成本,C错误。大豆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使得当地就业岗位增多,向外迁移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从而缓解转入地的人口老龄化,D正确。]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70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总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成就了一批知名品牌;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地发展与升级,美国逐步把IC(集成电路,也称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并将制造业转移。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我国台湾转移,造就了一批大型厂商。
材料二 半导体产业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飞速的发展。我国正在承接第三次转移,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部分国外半导体分装、制造等业务。随着全球电子化进程的开展,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发展兴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
材料三 下图为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
(1)简析美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第一次产业转移的原因。
(2)第二次转移,美国开始主动将生产线外迁,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判断此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生产特点。
(3)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为规模转移。简述我国承接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
(4)简述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1)题,美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第一次产 业转移,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主要原因是半导体加工产业利润降低,美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日本劳动力较美国廉价。第(2)题,第二次转移,美国开始主动将生产线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与升级,美国逐步把IC(集成电路,也称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并将制造业转移。此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生产特点是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与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美国本土仍然掌握着利润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第(3)题,我国承接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等因素考虑。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发展兴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经济增长快,资金充裕。第(4)题,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市场、产业升级、就业、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考虑。增加我国半导体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等。
[答案] (1)美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半导体加工产业利润降低;日本劳动力较美国廉价。
(2)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与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掌握利润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
(3)劳动力成本较低;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资金充裕。
(4)有利于增加我国半导体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有利于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等。
专题强化练(四)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一、选择题
英国首都伦敦东部、港口附近地区,曾是一个拥挤的贫民区,拥有服装、制鞋、家具、印刷、卷烟、食品等传统工业。2010年政府颁布了一项支持“迷你硅谷”发展计划,将伦敦东部建造成高科技产业中心,命名为“东伦敦科技城”。据此完成1~2题。
1.2010年以前,伦敦东部传统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B.市场
C.交通D.劳动力
2.推动该区域产业转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政策扶持 ②交通完善 ③技术引领 ④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D 2.A [第1题,根据材料“拥有服装、制鞋、家具、印刷、卷烟、食品等传统工业”可知,2010年以前,伦敦东部传统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居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D正确。第2题,根据材料“2010年政府颁布了一项支持‘迷你硅谷’发展计划”可知,有政府政策的支持,①正确;交通完善从材料中无法判断,②错误;根据材料“将伦敦东部建造成高科技产业中心”可知,建高科技产业中心应有技术引领,③正确;根据材料“曾是一个拥挤的贫民区”可知,劳动力素质不高,④错误。]
美国T企业是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跑者,掌握着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T企业在本土拥有两座核心工厂,并计划在全球每个大洲建设一座超级工厂,上海超级工厂是该企业的首个海外核心工厂。据此完成3~4题。
3.T企业选择在中国建超级工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
A.政策支持B.劳动力价格低
C.技术先进D.市场广阔
4.引入T企业对我国汽车产业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A.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B.加快传统汽车产业淘汰退出
C.压制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发展
D.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3.D 4.D [第3题,政策支持是辅助因素,新能源汽车生产属于高端制造业,对劳动力价格不敏感,美国的技术更先进,A、B、C错误;T企业在中国建超级工厂,主要是为了占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D正确。第4题,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属于对汽车产业的影响,A错误;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趋势,传统汽车产业仍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B错误;压制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发展不属于有利影响,C错误;T企业的引入会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国内造车新势力发展,D正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开始,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严峻挑战。下图示意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路径。据此完成5~7题。
注:亚洲“四小龙”指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和新加坡。
5.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东部沿海承接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关键条件是( )
A.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B.广阔的消费市场
C.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
D.临近产业转出地
6.第四次产业转移( )
①存在中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 ②转出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 ③使我国东部沿海完全成为产业转出区 ④使我国制造业受到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第四次产业转移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产业升级B.降低生产成本
C.增加就业岗位D.扩大销售市场
5.A 6.B 7.C [第5题,读图可知,第三次产业转移主要从亚洲“四小龙”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关键条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东部沿海获得了优先发展,A正确。第6题,第四次产业转移主要是从我国东部沿海转移到东南亚、非洲,同时还转移到美国、日本、德国;从转移到东南亚、非洲可知,这些区域经济落后,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同样较为落后,且距离东部近,所以存在中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①正确;从转移特点看,该产业同样向发达国家转移,转出的不一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②错误;从我国东部沿海转出的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但我国东部沿海不可能完全成为产业转出区,③错误;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东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依托低要素成本,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局面,④正确。第7题,该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低,不利于产业升级,A错误;美国等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制造业回流会增加生产成本,B错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失业人数增多,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来增加就业岗位,C正确;产品是面向世界市场,制造业回流后,不会扩大销售市场,D错误。]
纺织工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民生产业。在我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纺织产业集群地区。2010年,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对纺织产业的迁移做出了引导方向,纺织产业迁移过程必须国内、国外齐头并进。东、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转型升级方面是互换联动、相互促进的。下图示意我国纺织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8~10题。
8.近年来在我国纺织产业转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的是( )
A.土地资源B.科学技术
C.交通运输D.政策导向
9.影响我国纺织产业转移路径的重要因素是( )
A.因地制宜B.因时制宜
C.因变制宜D.因事制宜
10.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转移上要特别注意( )
A.中、西部新原料的生产
B.中、西部新技术的投入
C.东部产业链的延伸
D.东部劳动力的成本
8.D 9.A 10.C [第8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2010年,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对纺织产业的迁移做出了引导方向,纺织产业迁移过程必须国内、国外齐头并进,说明政策导向在我国纺织产业转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D正确;土地资源、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对产业转移影响较小,A、B、C错误。第9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因地制宜”是纺织产业迁移路径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整合并汇总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优势,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纺织业的定位,要结合本地区在区位、原材料资源、劳动力、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选择差别化的错位发展战略,A正确。第10题,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产业及新建企业、园区的过程中,不能盲目扩建,中、西部地区产业园区要与东部地区产业集群进行对接,要为企业和园区创造一个交流平台,因此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要特别注意东部产业链的延伸,C正确;纺织产业不需要新的原料,A错误;承接东部地区的纺织产业转移,对新技术的投入要求较低,B错误;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对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影响,D错误。]
有关专家表示:“温州与台湾的合作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合作的趋势是生产型服务企业,它是介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2.5产业。”温台产业合作趋势是围绕半导体、健康医药等领域打造2.5产业,包括设计、研发、贸易等,合作对象还是以民营企业为主。据此完成11~12题。
11.温州承接台湾生产型服务产业的主要优势有( )
①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营产业基础好 ②科技、教育水平高 ③工业产业集群聚集,集约发展优势凸显 ④邻近台湾,温台经济合作活力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2.在与台湾的合作中,温州最应注重( )
A.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
B.推动传统制造业产业链的完善
C.促进廉价劳动力的就业
D.缩短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升级时间
11.C 12.A [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温州和台湾合作生产型服务产业,主要原因是温州民营企业发达,众多工业产业集聚于此,规模较大,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且与台湾邻近,交通便利,合作更加容易,①③④正确;由于温州大多是民营企业,与台湾相比,科技力量相对薄弱,②错误,选C。第12题,材料中显示,温台产业合作趋势是围绕半导体、健康医药等领域打造2.5产业,包括设计、研发、贸易等,合作对象以民营企业为主,因此在与台湾的合作中,温州最应该注重的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科技优势,A正确;温州传统制造业产业链较为完善,且有较好的经验和基础,B错误;材料中显示,其合作领域是设计、研发等,需要的是技术人才,C、D错误。]
下图示意我国某家具企业的发展历程。据此完成13~14题。
13.除政策优惠外,影响该家具企业在东莞建厂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B.劳动力 C.动力 D.原料
14.(易错题)与东莞相比,该家具企业在浙江嘉善建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A.劳动力素质高B.国内市场更为广阔
C.品牌优势明显D.交通便捷程度更高
13.B 14.D [第13题,家具制造技术含量低,对技术要求不高,且东莞技术方面并不具有优势,A项错误;家具制造所需劳动力较多,东莞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B项正确;东莞能源资源不足,且家具制造所需动力较小,C项错误;东莞森林植被较少,以农田为主,D项错误。第14题,不能从图中获取信息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由材料可知,浙江嘉善位于上海港附近,相比于东莞,其交通更加便捷;东莞虽位于珠江口,但距离港口较远,D项正确。]
二、综合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越南是新兴市场的重要一员,也是和中国有着历史地理紧密联系的国家。越南人口密度大,国内没有完整工业链,急需国外投资来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我国T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自1997年创立以来,一直从事外贸服装产业。2008年该公司率先在越南投资建立纺纱和成衣制作工厂,所需原材料大部分从国内进口。近年来越南给予外资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企业扎堆越南。2020年年底,T公司又将工厂从越南迁到四川省某县,该县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推出的各种优惠政策,开展“工厂下乡、车间到村、 岗位到人”的扶贫项目。下图为T公司工厂分布位置变化示意图。
(1)分析越南吸引中国纺织企业投资建厂的区位条件。
(2)简述2008年至2019年T公司在越南发展期间可能遇到的挑战。
(3)简述2020年T公司迁到四川省后对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 第(1)题,该题要求分析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从越南毗邻中国的位置优势、海运的交通优势、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以及关税等角度分析回答。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企业扎堆越南”可知,企业扎堆严重导致竞争压力大;该企业需要从我国运输原料,受外力影响大,增加了运输成本;越南经济落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国内员工难以适应当地生活环境;中国和越南关系的不稳定导致营商环境不稳定。第(3)题,产业转移的影响可以从社会、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考虑。
[答案] (1)越南毗邻中国,距离近,具有地缘优势,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土地租金相对较低,生产成本低;政府政策支持,税收优惠。
(2)企业扎堆越南导致竞争增加;原料来自中国,受外部限制较大;原料运输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基础设施落后,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国内员工在越南生活不适应;越南营商环境不稳定。
(3)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利于贫困地区脱贫;促进城市化进程。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皖江城市带地理位置与范围略图。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情况
(1)指出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及有利影响。
(2)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指出产业转移对皖江城市带发展带来的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二可知,长江三角洲从传统手工业不断转化为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设备制造,说明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污染程度小,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好、产品利润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第(2)题,承接转移的区位优势结合材料从位置、交通、工业基础、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影响类问题一般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结合材料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影响就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特点: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影响:提高环境质量;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邻近长江三角洲地区;境内有长江航道,水运便利;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低。
(3)有利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加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综合思维)
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综合思维)
3.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生产要素成本变化
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时,产业会发生区域间的转移现象
产品的市场条件变化
导致产品销售成本的变化,促使产业转移的发生
软环境变化
产业迁入地如果具有与迁出地相近或相同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能够加速产业转移的进程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移出区
原主导产业(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移入区
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
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分为哪几个阶段?
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地区
影响
移入区
移出区
有利影响
①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移出的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升级;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
①促进移出国家或地区在区域产业中占据有利地位;②改善移出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减轻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
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移入加大了当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就业机会减少,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阶段
产业转移方向
产业转移类型
产业转移原因
1978~1994年探索起飞阶段
由香港、台湾转移至珠江三角洲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廉价、丰富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改革开放试点的国家政策
1994~2003年快速提升阶段
由日本、韩国、欧美转移至珠江三角洲地区
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越来越小;人才多、技术高、设备先进、管理能力强的优势使产业优化成为可能
2003年以来调整、转型阶段
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至广东省内欠发达地区、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其他省份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劳动密集型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成本上升
时间
主要产业
20世纪70年代
传统手工业
20世纪80年代
轻纺工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家用电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化学工业
21世纪
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设备制造
中图版 (2019)第二节 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a href="/dl/tb_c400905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二节 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学案及答案</a>,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洋流的分类,世界洋流的分布,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446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我的问题,必~~~填内容!,征集中,欢迎投稿,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海—气相互作用,厄尔尼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