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 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35.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牛奶B. 冰水混合物C. 果汁D. 洁净的空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详解】A.牛奶是由水、奶等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
B.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果汁中含有水、果汁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点睛】
2.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火上浇油B. 木已成舟C. 铁杵磨针D. 滴水成冰
【答案】A
【解析】
【详解】A、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杵磨针,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滴水成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3.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氮C. 二氧化硫D. 细颗粒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为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会引起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细颗粒物会引起雾霾,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部分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全面禁烟。下图所示的图标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易燃气体,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 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硒,硒有防癌抗癌作用。这里的“硒”指的是
A. 分子B. 原子C. 元素D. 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硒,硒有防癌抗癌作用。这里的“硒”指的是元素,与元素的具体存在形式无关。
故选:C。
6.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加热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倾倒液态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读取液体体积时,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7.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二氧化碳B. 汞C. 氮气D. 氯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汞是由汞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8.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态氧是无色的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
C. 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D.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液态氧气是淡蓝色的,说法错误;
B、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说法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做助燃剂应用于航天,说法正确;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C。
9. 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安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B. 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电话
C. 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答案】A
【解析】
【详解】A、档案资料着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防止造成图书破坏,符合题意;
B、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火花,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C、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稀释煤气的浓度,不符合题意;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点时容器内氮气的体积分数为85%B. 红磷燃烧过程中,该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一直在减小
C. 红磷熄灭后氧气有剩余D. 红磷熄灭后密闭容器内只剩氮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a点时容器内除了氮气、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85%,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红磷燃烧过程中,该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不是一直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氧气浓度的图像可知,红磷熄灭后密闭容器内氧气有剩余,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熄灭后密闭容器内不是只剩氮气,还含有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1. 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受伤倒地后,医生会用含有氯乙烷(化学式为C2H5Cl)的药水对球员的伤口喷射,便于运动员快速投入比赛。下列关于氯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氯乙烷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B. 氯乙烷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一个氯乙烷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D. 氯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5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乙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
B、氯乙烷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2=2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5=5,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5.5,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选项说不正确;
C、氯乙烷是由氯乙烷分子构成的,一个氯乙烷分子是由8个原子构成的,故C选项说法正确;
D、氯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5)=24:5,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科学思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B. 科学态度与责任:禁止向燃者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呼气,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D. 化学观念: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也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和水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故说法正确;
B、酒精具有可燃性,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故说法正确;
C、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可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说法正确;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3. 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的变化,下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球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B. 反应物是化合物
C. 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前是2个分子,反应后是3个分子,所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故A说法正确;
B、反应物的一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B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反应物为,生成物为和,故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C说法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白酒具有乙醇的气味,白醋具有醋酸的气味,可以通过闻气味区分两种物质,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C、木炭和二氧化锰均为黑色固体,不能通过看颜色鉴别,不符合题意;
D、加热二氧化锰中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会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除去高锰酸钾的同时,引入新的杂质锰酸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C.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D.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A、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无色酚酞溶液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
B、分别伸入燃烧的木条,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火焰熄灭,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说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空气低,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示中溶液的种类和温度均不同,根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应该从长管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该装置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短管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气体已满,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37分)
16. 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
(1)亚运会火炬“薪火”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料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2)亚运场馆霓虹灯闪烁,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_________;该气体的化学性质________(选填“活泼”或“不活泼”)。
(3)小林带的牛肉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牛肉的作用是___________,小林吃的牛肉在体内消化的过程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
(4)小林携带的软面包包装袋中填充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将该气体通入包装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6. 隔离可燃物
17. ①. 稀有气体 ②. 不活泼
18. ①. 防止食物与空气接触##防止食物与氧气反应 ②. 是
19. ①. 氮气 ②. 分子间的间隔
【解析】
【小问1详解】
采用关闭燃料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小问2详解】
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稀有气体的这个性质,可以制作各种电光源;
稀有气体一般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性质不活泼;
【小问3详解】
真空包装牛肉,目的是防止牛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氧化,同时氧气的存在,也会加速微生物繁殖,使牛肉腐败变质;
牛肉在人体内的消化,主要是蛋白质先水解成氨基酸,部分氨基酸再与氧气在酶的催化下反应,释放出能量供机体需要,这是一个有氧气参与的缓慢氧化过程;
【小问4详解】
软面包包装袋中填充气体,主要目的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这种气体要求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无害、价格低廉,满足这些要求的气体有氮气等(合理即可);
将该气体通入包装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17. 碲化镉发电玻璃是在玻璃衬底上依次沉积5层半导体薄膜,使玻璃从绝缘体变成导体,并且具有发电功能。下图所示是碲(T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碲属于___(选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碲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
(2)碲元素与图乙中的______(填元素名称)的化学性质相似。
(3)硅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4)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5)碳元素和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
【答案】(1) ①. 非金属 ②. 52
(2)氧元素 (3)14
(4)30.974 (5)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碲元素名称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②碲原子的质子数是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碲的原子序数为52,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碲原子的质子数为52。
【小问2详解】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6,因此碲元素和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小问3详解】
硅原子核外电子数于原子序数相等,故为14。
【小问4详解】
有图可得,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4。
【小问5详解】
碳元素和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18.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氮原子___________。
②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
④标出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
①SO3 ②Fe3+ ③3H2 ④3Na
【答案】18. ①. 2N ②. ③. Al ④.
19. ①. ② ②.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③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Al;
④二氧化锰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小问2详解】
①SO3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②Fe3+中的“3”表示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③3H2中的“3”表示3个氢分子;④3Na中的“3”表示3个钠原子,故填:②;③。
19. 下图是在实验室完成的铁丝、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进行实验甲时,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_,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乙中,木炭分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向木炭燃烧后的集气瓶M中倾倒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引燃铁丝 ②. 防止铁丝燃烧时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③.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 ①. 氧气含量不同 ②. 验证木炭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丝燃烧实验中,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利用火柴燃烧可引燃铁丝;
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水,可防止铁丝燃烧时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则木炭分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倾倒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验证木炭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
20. 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4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物质间能相互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C和D是黑色固体,B是暗紫色固体。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B→A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A→C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A一D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1)KMnO4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化合反应 (4) ①. 碳十氧气二氧化碳 ②. 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解析】
【分析】B是暗紫色固体,为高锰酸钾;C和D是黑色固体,D能与A反应,B能转化为B,A能转化为A,高锰酸钾能制取氧气,黑色的碳能与氧气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则A为氧气、C为四氧化三铁、D为碳。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B的化学式为KMnO4。
【小问2详解】
B→A的反应为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A→C的反应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4详解】
A一D的反应为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中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如图Ⅰ);②将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其化学性质和红磷相似。
(1)白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对比实验①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3)实验②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②. 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解析】
【小问1详解】
白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②将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问3详解】
实验②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说明试管内氧气已经消耗完;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即补充了氧气,白磷又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氧气。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3小题,计27分)
22.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如何改进装置A:___________,能用装置E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__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氧气收集满的标志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如果利用装置F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选填“m”或“n”)端通入。
【答案】(1)铁架台 (2) ①. ②. 气密性
(3) ①.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②. 不易溶于水 ③. 集气瓶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 ④.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4) ①. B ②. m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置E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氧气收集满的标志是集气瓶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小问4详解】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如果利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导管口m端通入。
23.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拓展学习与探究。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物(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小组交流】(1)实验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比如蜡烛的燃烧。小林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你举例说明: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小组同学为了解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查得资料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___(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燃烧时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答案】 ①. 漏斗内壁出现水雾 ②. 水##H2O 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⑤. 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⑥. 沸点 ⑦. 有
【解析】
【详解】①将一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小烧杯内壁有水雾,由此,可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
②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小烧杯内壁变浑浊即可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小组交流:步骤①中发生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2)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拓展延伸: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物质达到沸点汽化成气体,根据表格分析得出:只有物质沸点低于燃烧时温度,物质燃烧时,才能产生火焰;
钠的沸点低于燃烧温度,燃烧时有火焰产生。
24. 小宸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的双氧水,他联想到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他高兴地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为验证该瓶双氧水是否失效,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组交流】
(1)步骤①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3)由上述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以下是小组同学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
(4)通过对比实验___________可知,双氧水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快。
(5)通过对比实验③④可知,双氧水分解速率还与___________有关。
【反思评价】
(6)二氧化锰催化分解双氧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1)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太慢
(2)冷凝水蒸气 (3)该瓶双氧水没有失效
(4)①② (5)温度
(6) ①. 过氧化氢水+氧气 ②. 质量 ③. 化学性质
【解析】
小问1详解】
步骤①试管中只加入双氧水,带火星木条没有复燃,是因为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很慢。
【小问2详解】
水蒸气遇冷液化,则步骤③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冷凝氧气中的水蒸气。
【小问3详解】
通过以上操作,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复燃,则说明有氧气生成,即该瓶双氧水没有失效。
【小问4详解】
若想比较双氧水浓度,则变量只有双氧水浓度,则对比实验①②,实验②中双氧水浓度更大,收集等体积的气体需要的时间更短,则分解速率越快。
【小问5详解】
对比实验③④可知,只有温度不同,且温度不同,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不同,则说明双氧水分解速率还与温度有关。
【小问6详解】
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②③该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四、计算与分析题
25. 木糖醇(化学式为C5H12O5)是一种天然甜味剂,食用时有清凉感,因其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可作为蔗糖替代品供糖尿病患者食用。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木糖醇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一个木糖醇分子由___________个原子构成。木糖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计算76 g木糖醇中氧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
【答案】25. ①. 不属于 ②. 22 ③. 5:1
26.
76 g木糖醇中氧元素的质量:
答:76 g木糖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0g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木糖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由化学式可知,一个木糖醇分子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共22个原子构成;
木糖醇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C
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D
除去二氧化锰中的高锰酸钾
加热固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点燃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漏斗
___________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___________
②同时将产物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___________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是否产生火焰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是
铁
1535
2750
约1800
否
钠
97.8
883
约1400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该双氧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步骤①中的试管加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③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序号
双氧水浓度/%
双氧水体积/mL
温度/℃
二氧化锰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①
5
1
20
0.1
4
16.75
②
15
1
20
0.1
4
6.04
③
30
5
35
0
2
49.21
④
30
5
55
0
2
10.7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分为第一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劳动开创未来,人间最美三月天,春花烂漫展新颜,来处理已有的二氧化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