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慢》课件17 课件 0 次下载
- 《扬州慢》课件19 课件 0 次下载
- 《扬州慢》课件25 课件 0 次下载
- 《阿Q正传》《边城》联读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阿Q正传(节选)》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本诗写: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苗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
扬州慢 -姜夔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二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十里扬州 ,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宋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隋代开凿大运河后,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商贾往来,人文荟萃。到了唐代扬州更加繁盛,甚至有“扬一益二”的说法。然而到了南宋,金兵屡屡南侵,扬州因处于南北交通之地,而屡受兵灾,建炎三年(1129)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元年(1163)扬州均被攻破。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仅20出头的姜夔路过扬州,放眼望去昔日繁华无比的都市如今却是破败不堪,感概往昔,便做《扬州慢》。
解题:慢词的名称是从“慢曲子”而来的,指的是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重抒情,篇幅一般较长。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
知人论世 姜夔(kuí)(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 他的词多写:个人孤高的襟抱,其中隐含着身世国家之恨;艺术上不仅结构完整、音节响亮、字句灵动,还能运用想象,以比兴手法显出神韵;张炎评其词风为:“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疏通诗意,理解词人抒发的“黍离之悲”。2.掌握词中古今对比、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3.在理解全词的基础上,背诵全词。
问题导学:1.思考:①上阙中哪两个词最能概括扬州的前世今生?②词人笔下扬州城的前世今生分别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描绘的?(手法)2.本词中多处化用杜牧描写扬州的诗句,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dōu)在空城。
杜牧诗 《 题扬州禅智寺 》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亭,在扬州北门外
被战争破坏而未恢复的城池,古老高大的乔木
杜牧诗 《赠别 》(其一)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联总不如”。指原来十分繁华的扬州大街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牧曾经快意游裳扬州
《遣怀》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即使杜牧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杜牧诗 《赠别 》(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吴家砖桥)名称由来:①古有24位美人在此吹箫②扬州在唐朝时十分富庶,著名的桥有24座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
荠麦青青 池边乔木 清角吹寒
虚实相生、今昔对比、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点拨运用①上阙中哪两个词最能概括扬州的前世今生?②词人笔下扬州城的前世今生分别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描绘的?(手法)
2.本词中多处化用杜牧描写扬州的诗句,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联总不如”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昔日扬州繁盛,如今“荠麦青青”前虚后实,两相对照,感时伤世
纵使是才情过人,风流俊赏的杜牧,面对当下满目疮痍的扬州,也难有风流情怀,凸显词人此刻难以掩饰的忧伤
桥还是那二十四桥,月夜还是那月夜,但是往日的繁华风光不在了,流露出强烈的物是人非之感
【总结作用】用杜诗中的意象及其中所蕴含的赞赏之意,来与今日在扬州的见闻、感受形成对比、衬托关系,起到了今昔对照、以昔衬今的作用,很好地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
实景: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
虚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虚景: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实景:冷月无声,桥边红药
1.《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消的诗句是:2.《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3.《扬州慢》中描写杜牧无法用优美诗句抒发对扬州深情的诗句是4.“月”在古代诗文中是经常被描写到的形象,如姜夔《扬州慢》中的5.《扬州慢》中的“ , ”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衬荒凉衰败。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选做题)请赏析: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句中“寒” 妙在何处?
1、“寒”是寒冷的意思。(析字义)2、在这里是一语双关,不仅指号角声的凄清,还指天气寒冷,更指作者内心的寒冷。(析句义+明手法)3、再用“空城”极写扬州惨遭破坏的现状,作者巧妙地寓情于景,在交融的情与景中饱含着对外敌入侵的控诉。(表情感)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99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堂教学ppt课件</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作者,背景介绍,课文解析,写作特色,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99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评课ppt课件</a>,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类按字数,宋词的发展脉络,学习目标,背景介绍,读小序,扬州慢,《望海潮》柳永,着重体现一个“空”,着重体现一个“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99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学演示ppt课件</a>,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序解读,序言在文中有何作用,黍离之悲,国破家亡之痛,整体把握,尝试背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