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慢》课件6 课件 0 次下载
- 《扬州慢》课件7 课件 0 次下载
- 《扬州慢》课件9 课件 0 次下载
- 《扬州慢》课件10 课件 0 次下载
- 《扬州慢》课件11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1. 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2. 掌握词中对比、衬托等写作方法。3. 体味词中感慨今昔的“黍离之悲”及“清冷”的意境。
1、体会词中“黍离之悲”。2、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写法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书法、音乐、诗词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多是咏物、写景、言情之作,风格清高典雅,讲求音律,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
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为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其内,歌楼舞榭,林立其间。及宋南渡,与金隔淮相守,于是昔日繁华都会一变而为边城。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宋王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日,姜夔经过扬州,目睹城里萧条荒凉的景况,缅想它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之悲油然而生,就写了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篇幅都比较长。
扬州慢姜夔 〔宋代〕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人进入扬州城,分别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明确: 看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听到——清角吹寒想到——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明确: 内容上:由上片尾句的“空”引出“惊”,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结构上:连缀全词,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虚实结合在这首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用典诗句,情景交融。
这首词中,“清角吹寒”与“冷月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明确:“清角吹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作者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听觉写触觉,把所闻所感交织在一起,使“黍离之悲”更为具体。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但姜夔借助通感,用触觉感受之“冷”与听觉感受之“无声”来展示视觉所见之“月”,移人情于物象,似乎明月也有情,为昔盛今衰之扬州而感伤,而沉默!作者借月这一意象,营造了凄清、感伤的氛围,寄托了自己的悲怆之情。
《扬州慢》的词眼是什么?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空”字是词眼。上阕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下阕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些句子都密切地照应“空”字。词人通过这个“空”字和这些句子写出了金人南侵给扬州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抒发了词人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表达了对金人的谴责和对扬州人民的同情。
思考探究:赏析“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表达作用。
这三句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清角吹寒”四字, “寒”字用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词人不言天寒,却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寒”产生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所闻是清角悲吟,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三者交织在一起, “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同时在景物描写上赋予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来突出“黍离之悲”。
思考探究:请赏析《扬州慢》上阕中的“寒”和下阕中的“冷”。
“清角吹寒”四字,“寒”字用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词人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冷月无声”,让触觉感受“冷”与让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这里的“冷月”“无声”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思考探究:《扬州慢》一词中描写到的扬州景象是什么样子的?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所见的景象——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走在过去十分繁华的扬州长街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的野生麦子。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城美景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了。日落黄昏,清越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的下阕,写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凄冷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
思考探究:本词在写景抒情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是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扬州昔盛今衰的境况。上片用昔日“名都”反衬今日“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反衬今日风流云散和深情难赋,以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以“波心荡”的动,映衬“冷月无声”的静等。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词中通过对战后的扬州萧条破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以及对昔日扬州繁华景象的怀念,更抒发了词人对国计民生的忧虑之情。
思考探究:《扬州慢》这首词多处化用晚唐诗人杜牧描写扬州的诗句,借以表达今昔之感、黍离之悲。请结合词作内容加以分析。
此词中多处化用了杜牧的诗句,用杜诗中的意象及其中所蕴含的赞赏之意,来与今日在扬州的见闻、感受形成对比、衬托关系,很好地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如化用“春风十里扬州路”,是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兴盛与如今的“尽荠麦青青”相对照,抒发感时伤乱、今不如昔的感慨;化用“豆蔻梢头二月初”和“赢得青楼薄幸名”两句,是为了说明面对如今疮痍满目的扬州,纵是杜牧风流俊赏,才情过人也难有风流情怀,从而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此刻难言的忧伤;化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两句,进一步抒写景物依旧、风光不再的哀痛。化用这些诗句,借用它的意境,起到了以昔衬今、今昔对照的作用,词人的故国之思、今日之痛,也由此曲折地表达出来。
思考探究:反复使用对比手法,是《扬州慢》的艺术特色之一,请对此试作分析。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扬州慢》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阕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景象。下阕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思考探究:在《扬州慢》中,词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
《扬州慢》的虚景是昔日的扬州,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眼前的扬州,“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1.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其一)]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和深情难赋;以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借“杜郎”之史实,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
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是仰观之景,但月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的萧条。
2.巧于用典,活于用典(1)巧于用典,隐为对比,在对比中述悲愤。“竹西”表明地点是扬州,“竹西佳处”与“淮左名都”对举成文,并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隐为兴旺与荒凉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侵略战争的怨愤之情。此词作于冬至,“春风十里”是虚拟之笔,巧用杜牧的诗句,尽写扬州往日的无限风光,与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形成对比。“二十四桥”句则化用杜牧对美好的古扬州的深切怀念之情,从“桥”“水”“月”三个方面说明今昔的不同,更好地表现了“黍离之悲”。
(2)活于用典,化为衬托,在衬托中抒胸臆。“杜郎俊赏”一句,是借杜牧歌颂扬州生活时留下的优秀诗章,从侧面说明了扬州的兴衰变化,假设杜牧重游旧地,也会惊讶不已。这是作者从虚处着笔,以虚衬实,用杜牧的惊讶来衬托自己的悲哀情怀。 “纵豆蔻词工”一句中化用杜牧的诗的典故,说纵然有杜牧这样锦心绣口的才华,也无法表达此时蕴藏在内心深处的“黍离之悲”,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悲愤和怨恨。
这首词写词人自己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B. 慢词是篇幅较长、配乐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扬州慢》都属于慢词。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99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授课课件ppt</a>,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瘦西湖瘦西湖,扬州慢,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名都”,繁华热闹,破败荒凉,昔盛今衰的感伤,借景抒情,“空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99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堂教学ppt课件</a>,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荒凉萧条,名都佳处,繁华热闹,胡马窥江去后,自由鉴赏品评名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说课ppt课件,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