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相》课件19 课件 0 次下载
- 《蜀相》课件24 课件 0 次下载
- 《蜀相》课件26 课件 0 次下载
-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授课课件ppt
展开看对联,猜名人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我们今天来学习杜甫怀念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4.总结怀古诗的内容特点,体味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甫,字 ,诗中常自称 ,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 他本人也被称为 ,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 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分别是: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知识链接——诸葛亮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听朗诵,请同学们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X一XX一XX一X和XX一XX一X一XX。
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明确: “寻”字。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能表达这种感情。 “泪”字。因为全诗表达的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把握诗歌情感基调——悲凉、伤感。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蜀相作者: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写景,写谒武侯庙之所见
抒情,写谒武侯庙之所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1)首联能把“丞相”换成“蜀相”吗?明确:丞相是属于国家的,蜀相仅仅属于一个小地方。丞相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2)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祠堂”写起,有何用意? 柏森森有什么深意?明确: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柏森森”总写环境,令人肃然起敬。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译文: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3)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明确:不能。“自”意为“自当”,“空”意为“白白的”,二字互文。这句诗的意思是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含无人欣赏、倾听之意,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的高兴的心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译文: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4)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诸葛亮的功绩?明确:上联的“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映衬。下联的“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指辅佐刘禅继位。这表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仰。落脚点在“天下计”和“老臣心”。“天下计”说明他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说明他忠心耿耿,无私报国。 诗人借这两句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慕之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5)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明确: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当然也包括杜甫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因为许多人与诸葛亮经历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别人的份,因此必然会“泪满襟”。
(6)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7.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怀古诗啊?它们在内容上有哪些特点呢?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8.结合《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探究杜甫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 “沉郁”指诗歌的情思特点:“沉”,深沉,沉厚。“郁”,郁陶,即许多的情感、忧愤蓄积于胸中。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表现国家安危,关心民生疾苦的主题。“顿挫”指诗的结构与语言声律等表现形式。它是为表现“沉郁”服务的,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顿挫”即抑扬,这里不仅指语言声调的停顿、转折,有轻重、徐急之美,而且还能指感情表现的曲折跌宕,回肠九转,含蓄深厚,反复低回,感情深沉阔大。
1. 对下列句中加红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映阶碧草自春色(映:遮蔽) B.隔叶黄鹂空好音(好:好听、美妙)C.出师未捷身先死(捷:快速) D.长使英雄泪满襟(长:长久) 【解析】捷:成功。
2.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解析】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说法错误,“两朝”指刘备和刘禅两代。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解析】颔联由远及近,说法有误,应为由近及远。
1.背诵《蜀相》。2.《蜀相》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啊?结合你对诸葛亮的了解写一篇文章,表达一定的情感,不少于300字。
春望[ 唐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拓展延伸——杜甫的诗歌
赏析: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登高[ 唐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赏析: 此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也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地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优秀课件ppt,共60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评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葛亮,唐诗介绍,律诗介绍,咏史怀古诗,品读赏析,诵读感知,整体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132《蜀相》课件pptx、132《蜀相》教学设计docx、132《蜀相》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