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试卷及答案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855854/0-17183334729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试卷及答案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855854/0-17183334729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试卷及答案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855854/0-171833347296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后练习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不属于排泄的是( )的排除
A.二氧化碳B.水C.尿素D.粪便
【答案】D
【解析】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ABC属于排泄。
排遗: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D属于排遗。
故选D。
2.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会大量出汗,为保持和补充体内水分,最好饮用( )
A.纯净水B.生理盐水C.浓茶水D.鲜果汁
【答案】B
【解析】皮肤中的汗腺能够分泌汗液,汗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氯化钠)等物质。皮肤是排泄的重要途径。运动员经比赛时会大量出汗,丢失体内的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需要及时得到补充,运动后最好是饮用生理盐水,不仅可以补充体内水分的不足,而且可以补充体内电解质的不足,有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水盐代谢。
故选B。
3.人体的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小囊等部分组成,其中肾小球的作用是( )
A.过滤作用B.重吸收作用C.贮存尿液D.输送尿液
【答案】A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肾小球的作用是过滤作用。
故选A。
4.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乙是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
C.丙结构内的液体叫原尿
D.丁能暂时储存尿液,故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答案】C
【解析】AB.乙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与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过程,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AB正确。
C.丙是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功能,故丙输尿管内的液体叫尿液,C错误。
D.丁为膀胱,肾脏形成尿液后,肾盂把所有形成的尿液集中起来,由输尿管把尿液输送到膀胱,暂时储存,最后排除体外,故尿的排出是间歇的,D正确。
故选C。
5.将人体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成分进行分析,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尿素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解析】血浆含有葡萄糖,也含有许多蛋白质,还含有无机盐和尿素。原尿中含有葡萄糖,且葡萄糖含量最高,也含有微量的蛋白质,据此可推断甲为蛋白质。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蛋白质,且尿素含量最高,据此可推断乙为葡萄糖,丁为尿素,则丙为无机盐。
故选D。
6.如图是尿液的形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④是一个毛细血管球B.③内液体为原尿
C.⑤能重吸收大部分尿素D.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⑤发生病变
【答案】C
【解析】A.④表示肾小球,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互相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A不符合题意。
B.③表示肾小囊,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物质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B不符合题意。
C.⑤表示肾小管,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C符合题意。
D.⑤表示肾小管,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全部的葡萄糖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围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因此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葡萄糖,若出现了,可能是⑤肾小管发生病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医生检测出某人尿液中长期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判断出现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管B.肾小球C.肾小囊D.输尿管
【答案】B
【解析】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因而在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故选B。
8.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尿液的形成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B.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C.肾小体是由③肾小球和④肾小管组成D.①②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答案】C
【解析】A.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A正确。
B.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B正确。
C.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③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④肾小囊,C错误。
D.血液由①流入肾小球,所以①是入球小动脉,内流的血液是动脉血,②出球小动脉也是流动脉血,因为肾小球处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只有过滤作用,D正确。
故选C。
9.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有,“-”表示无),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
A.葡萄糖、蛋白质、尿素B.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C.尿素、蛋白质、葡萄糖D.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答案】D
【解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即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即尿液的成分是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所以原尿、尿液中都不含有蛋白质,血浆才含有蛋白质;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血浆、原尿、尿液中均有的是尿素。
故选D。
10.以下关于人的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出汗时少量无机盐排出体外
B.呼吸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C.芹菜中的纤维素不被人消化,随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D.细胞内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
【答案】C
【解析】A.由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属于排泄,不符合题意。
B.通过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属于排泄,不符合题意。
C.芹菜中的纤维素不被人消化,随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属于排遗,符合题意。
D.细胞内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属于排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正常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有的成分是( )
A.水、尿素、葡萄糖B.水、尿素、无机盐
C.无机盐、尿素、氨基酸D.尿素、无机盐、葡萄糖
【答案】B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水、无机盐、尿素。
故选B。
12.人的心脏和肾脏分别属于下列哪个系统( )
A.循环系统、泌尿系统B.循环系统、生殖系统
C.消化系统、泌尿系统D.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
【答案】A
【解析】
肾脏是泌尿系统主要器官,泌尿系统主要功能是泌尿和排尿,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主要功能是运送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故选A。
13.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会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下列器官中,不参与排泄的是( )
A.肾脏B.皮肤C.肺D.肛门
【答案】D
【解析】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有肺参与);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有肾脏参与)。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它从肛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
故选D。
14.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其原因是( )
A.大部分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呼气排出
B.大部分水通过汗液排出
C.大部分水通过粪便排出
D.大部分水在肾小管处重吸收回血液
【答案】D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也就是说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其原因是大部分水在肾小管处重吸收回血液。
故选D。
15.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
B.③结构内的液体是原尿
C.①结构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在②处被重吸收
【答案】A
【解析】A.①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与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过程,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排出体外,A正确。
B.③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结构内的液体是尿液,B错误。
C.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①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除了肾脏之外,还有呼吸系统和皮肤等,也可以排出废物的作用,C错误。
D.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在肾小管处重吸收,D错误。
故选A。
16.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 )
A.排尿B.出汗C.呼出气体D.以上三种
【答案】D
【解析】高等动物和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故选D。
17.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C.正常人②中通常含有少量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④可以把所有葡萄糖重新吸收回①
【答案】C
【解析】AB.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管组成的,AB正确。
C.图中③是肾小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②肾小囊中不能检测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C错误。
D.图中④是肾小管,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①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D正确。
故选C。
18.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答案】A
【解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故选A。
19.肾脏就像一台精密的过滤器,其中起过滤作用的结构是( )
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B.肾小管 C.入球小动脉 D.出球小动脉
【答案】A
【解析】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故选A。
20.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 )
A.肾小囊B.肾单位C.肾小球D.肾小管
【答案】B
【解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
故选B。
21.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但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请问与此有关的结构是如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A.①是肾脏,肾脏的作用是形成尿液,A不符合题意。
B.②是输尿管,输尿管的作用是输送尿液,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形成尿液的过程是连续的,而尿液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③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C符合题意。
D.④是尿道,尿道的作用是排除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水,这主要是有利于( )
A.废物及时随尿液排出B.补充皮肤水分
C.对维生素的吸收D.稀释血液
【答案】A
【解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A正确。
故选A。
23.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成肾单位的结构不包括( )
A.肾小球B.肾静脉C.肾小囊D.肾小管
【答案】B
【解析】人体有两个肾脏,每个肾脏都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24.下列有关肾小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肾小球是个血管球B.肾小球中的液体呈暗红色
C.肾小球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D.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缠绕而成
【答案】B
【解析】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体内流都是鲜红的动脉血,故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25.下图所示的是进入和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是( )
A.肺B.肾C.小肠D.骨骼肌
【答案】B
【解析】A.血液流经肺时,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流出的血液中氧气会增加,二氧化碳会减少,所以是流入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少,流出的氧气含量多,A错误。
B.血液流经肾时,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然后排出,尿素的含量应降低,所以尿素的含量进入多,离开时少,同时肾组织细胞消耗氧气、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
C.血液流经小肠时,小肠吸收的养料会进入血液,流出的血液中养料如葡萄糖会增加,所以是流入血液的葡萄糖含量少,离开时葡萄糖含量多,C错误。
D.当血液流经骨骼肌时,血液中的氧气、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进入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进入血液,所以流入的血液尿素含量少,出来多,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如图为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由图中的_________三个部分构成。
(2).图中的血液经过A过程形成原尿,则A表示滤过作用(过程),原尿经过B过程形成尿液,则B表示______(过程)。
(3).由⑤流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较,主要的区别是尿液中不含有_____________。
(4).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经常口渴,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
【答案】(1).③④⑤
(2).重吸收
(3).葡萄糖
(4).⑤肾小管
【解析】(1).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③肾小囊和④肾小球。所以肾单位由图中的③④⑤三个部分构成。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和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终尿。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4).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⑤肾小管,其不能重吸收大量水分。
27.下图一、图二分别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却是间断的,这是因为图一中[ ]__________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2).每个肾脏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主要包括图二中的__________(填标号)。
(3).尿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过程,用图二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尿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4).用图二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血液流经肾脏的过程__________,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减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答2个即可)。
(5).若某人多次检测到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判断此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图二中的__________。
【答案】(1).[丙]膀胱
(2).①②⑥
(3).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③→②→①→⑥→⑦
(4).③→②→④→⑤ ;尿素、氧气、营养物质
(5).肾小球
【解析】(1).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通常成人的膀胱容量平均为350~500毫升。所以,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却是间断的,这是因为图一中[丙]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所以,图中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⑥肾小管所组成的结构称为肾单位。
(3).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过程: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尿液经过肾小管、集合管、输尿管流动到膀胱暂时储存。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所以,用图二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尿的形成过程是:③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①肾小囊→⑥肾小管→⑦集合管。
(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能用图二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血液流经肾脏的过程是③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④出球小动脉→⑤肾静脉。肾脏作为一个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营养物质,故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营养物质都会减少;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减少。所以,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减少的成分是氧气、营养物质和尿素等代谢废物。
(5).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若某人多次检测到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判断此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图二中的肾小球。
28.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和肾小囊内壁起__________作用,血浆中的部分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⑤]时发生了________作用,剩余的物质形成了尿液。若某人排出来的尿液发现是红色的,可能是[ ]_________发生病变。
(3).正常情况下,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_______________,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________。
【答案】(1).肾单位
(2).过滤;重吸收;④肾小球
(3).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解析】(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神小囊组成,图中表示的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可能是因为此人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发生病变。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也能过滤到原尿中,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因此尿液出现红色。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因此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原尿中的区别葡萄糖。
29.李阿姨最近腰痛乏力,腿部浮肿,到医院检查发现尿液中含有蛋白质,进一步做了血常规化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李阿姨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_所代表的结构,发生了病变,影响了该结构的___________作用。
(2).分析血常规化验结果,数量明显偏高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该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运输氧气 B.运载血细胞 C.止血和加速凝血 D.防御和保护机体
(3).李阿姨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显示,其可能患有___________,应在在饮食中增加了含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答案】(1) .a;滤过(过滤)
(2) .白细胞;D
(3).贫血;铁;蛋白质
【解析】(1).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肾小球。结合分析可知,发生了病变,影响了该结构的过滤(或滤过)作用。
(2).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所以,根据血常规化验单中的数值,通过与正常值的比较,可以看到白细胞的测量值于正常值,可以说明李阿姨体内有炎症。白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是防御和保护机体。故选D。(3).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根据血常规化验单中的数值,通过与正常值的比较,可以看到李阿姨红细胞、血红蛋白少于正常值,可能患有贫血。她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含铁丰富的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肾脏的控制作用
C.膀胱的暂时贮存作用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答案】C
【解析】人体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的,是由于膀胱的暂时贮存作用。
故选C。
2.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形成原尿和尿液的场所依次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③肾小球是原尿形成的场所,④肾小管是尿形成的场所。故选D。
3.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下列结构中不属于肾单位组成的是( )
A.肾动脉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
【答案】A
【解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又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连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如图所示:
故选A。
4.下列不属于排泄途径的是( )
A.消化系统排出食物残渣
B.呼吸系统以气体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C.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D.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
【答案】A
【解析】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选A。
5.下列关于排尿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排出细胞代谢的所有废物B.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
C.调节体内水的含量D.调节体内无机盐的含量
【答案】A
【解析】A.排尿并不能排出细胞代谢的所有废物,A错误。
BCD.人体排出尿液,不仅起到排出尿素等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BCD正确。
故选A。
6.图是人体某器官内的血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该器官是肱二头肌,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B.如果该器官是肺,a内的血液可能是动脉血
C.如果该器官是肝脏,a和c都可能是静脉血
D.如果该器官是肾,a和c内都可能是动脉血
【答案】A
【解析】A.如果该器官是肱二头肌,a是静脉血管,内流静脉血;c是动脉血管,内流动脉血,A错误。
B.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如果该器官是肺,a是肺静脉血管的分支,血管内的血液是动脉血,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肝脏具有两套静脉系统,门静脉内流静脉血,由肝门进入肝脏;肝静脉收集肝脏的血液,内流静脉血,流出肝脏后汇集到心脏的下腔静脉。所以题图中,如果该器官是肝脏,a可以是静脉血管,内流静脉血;c也可以是静脉血管,内流静脉血,C正确。
D.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所以,如果该器官是肾,a可以是出球小动脉、c可以是入球小动脉,两血管内都是动脉血,D正确。
故选A。
7.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a、b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a、b分别是( )
A.尿素、葡萄糖
B.水、尿素
C.葡萄糖、尿素
D.蛋白质、无机盐
【答案】A
【解析】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将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分,导致尿素浓度大大提升。正常情况下原尿不存在蛋白质。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下,水的含量降低,葡萄糖是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葡萄糖含量更是降低到0。所以a是尿素,b是葡萄糖。
故选A。
8.水是生命之源。欧盟建议9~13岁孩子,每天喝水1.68升;14~18岁少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升。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参与人体的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重要生理活动
B.人体内的水分通过泌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
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
D.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答案】B
【解析】A.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人体通过出汗调节体温,正确。
B.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内的水还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错误。
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像尿素等含氮物质,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正确。
D.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人体会大量出汗,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因此人在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淡盐水,正确。
故选B。
9.环境温度较高或运动时,人会出汗。汗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是( )
①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
②汗腺周围的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旺盛,产生许多代谢废物。
③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进入导管形成汗液,并通过分泌部排出体外。
④血液中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进入分泌部形成汗液,并通过导管排出体外。
⑤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进入分泌部形成汗液,并通过导管排出体外。
⑥血液中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进入导管形成汗液,并通过分泌部排出体外。
A.①④B.②③C.①⑥D.②⑤
【答案】A
【解析】人的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汗液分泌排出部分代谢废物。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分泌部由盘曲成团的细管构成,它的周围有毛细血管。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形成了汗液。汗液通过导管到达体表被排出。
可见①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和④血液中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进入分泌部形成汗液,并通过导管排出体外,是符合汗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故选A。
10.小明发现自己的小便发红,去医院检查发现尿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据此推断小明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
A.肾小球B.膀胱C.肾小管D.输尿管
【答案】A
【解析】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小明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和红细胞,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故选A。
11.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内排出的液体是尿液B.5的作用是使尿液间歇排出体外
C.3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D.在4处会发生重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A.2是血管,内流的是血液,不是尿液,A错误。
B.5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能够使尿液间歇排出体外,B正确。
C.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C错误。
D.4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不能发生重吸收作用,D错误。
故选B。
12.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
①膀胱;②大肠;③肺;④小肠;⑤皮肤;⑥肾脏
A.①③⑤B.②③⑥C.③⑤⑥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血液流经肺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经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
故选C。
13.下表为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表,通过数据分析,样品甲为( )
A.原尿B.尿液C.血浆D.血液
【答案】A
【解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原尿中不含有蛋白质,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为原尿,因为其中含有葡萄糖但不含有蛋白质;乙为血浆,因为其中含有蛋白质、葡萄糖;丙为尿液,因为其中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
故选A。
14.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 )
A.葡萄糖、无机盐和水B.水、尿素和无机盐
C.水、无机盐和葡萄糖D.水、尿素和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血液中的大分子的物质如血细胞、蛋白质外,其余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过滤形成原尿;然后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部分水还有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那么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会形成尿液,所以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水、尿素和无机盐。故选B。
15.人体产生和排出尿液的途径是( )
A.输尿管→膀胱→肾脏→尿道B.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D.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答案】C
【解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最后由尿道排出尿液,因此,通过泌尿系统产生和排除尿液的途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正确。
16.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 )
A.动脉血B.静脉血C.原尿D.尿液
【答案】A
【解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故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动脉血。故选A。
17.在泌尿系统中,能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 )
A.膀胱B.输尿管C.尿道D.肾
【答案】A
【解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故选A。
18.健康人尿液成分中不含有( )
A.尿素、尿酸B.水C.无机盐D.葡萄糖
【答案】D
【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为:血浆和原尿的区别在于原尿没有大分子的蛋白质;而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在于尿液没有葡萄糖。因此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中不会有葡萄糖,故选D。
19.下列有关肾小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成的一个血管球
B.肾小球若发生病变,会引起血尿
C.入球小血管和出球小血管均是小动脉
D.入球小血管是小动脉,出球小血管是小静脉
【答案】D
【解析】A.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A正确。
B.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血细胞滤过到原尿中,而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血细胞,因此血细胞随尿排出,导致血尿,B正确。
C.连接肾小球的血管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C正确。
D.入球小血管是小动脉,出球小血管,内流动脉血,二者均是小动脉,D错误。
故选D。
20.下列对皮肤功能的叙述,哪项是有错误的?( )
A.通过汗腺分泌及皮肤血管的收缩与舒张,起调节体温的作用
B.具有弹性、韧性,起保护作用
C.接受冷、热、触、痛等感觉,起感觉作用
D.通过汗液和皮脂腺的分泌,起排泄作用
【答案】D
【解析】A.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A正确。
B.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具有弹性、韧性,起保护作用,B正确。
C.真皮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接受冷、热、触、痛等感觉,感受外界刺激,起感觉作用,C正确。
D.皮肤通过汗腺分泌和排出汗液,所以具有排泄功能;而皮脂腺分泌物的排出不属于排泄,D错误。
故选D。
21.表中有三种取自人体的不明液体的成分分析结果,从成分来看A、B、C依次是( )
A.血浆、尿液、原尿
B.原尿、尿液、血浆
C.血浆、原尿、尿液
D.尿液、血浆、原尿
【答案】B
【解析】由表可知,液体A中有水、微量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因此是原尿;液体B中有水、无机盐、大量的尿素,因此是尿液;液体C中含有水、大量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因此是血浆。
故选B。
22.下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构成入体的泌尿系统B.甲处可形成尿液
C.甲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D.丙的作用是排出尿液
【答案】B
【解析】A.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A错误。
B.甲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与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过程,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排出体外,B正确。
C.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①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②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③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甲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除了肾脏之外,还有呼吸系统和皮肤等,也可以排出废物的作用,C错误。
D.丙是膀胱,膀胱是人体的储尿、排尿器官,有储尿、排尿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23.每个肾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静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因此,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故选C。
24.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其中形成尿液和贮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 )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故选D。
25.右表是医生对三名成年男子的尿检和血检的部分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患有糖尿病,可以检验血糖进一步确诊
B.从检验结果分析乙、丙泌尿系统均存在问题
C.乙可能患有肾炎,肾脏发炎的部位主要是肾小球
D.丙患者应注意多食用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答案】B
【解析】A.正常人尿液中没有葡萄糖,甲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说明甲可能患有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等方法进行治疗,A不符合题意。
B.乙尿液中红细胞较多,很可能肾脏的肾小球发生病变,使不能透过的红细胞过滤到肾小囊腔中,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乙很可能患有肾炎,肾脏发炎的部位主要是肾小球。丙尿检正常,泌尿系统没有问题。可见,从检验结果分析乙泌尿系统存在问题,B符合题意。
C.正常人尿液中没有红细胞,乙尿液中红细胞较多,很可能肾脏的肾小球发生病变,使不能透过的红细胞过滤到肾小囊腔中,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乙很可能患有肾炎,肾脏发炎的部位主要是肾小球,C不符合题意。
D.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都属于贫血。丙患者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属于贫血症,贫血症患者应多食用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下图为人体肾单位结构结构示意图,表格是人体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液体中主要物质的浓度比较。
(1).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是___________。
(2).表中丙液是图中[ ]___________中的液体,该液体是血液流经[ ]___________时,通过过程[A]___________形成的。
(3).表中甲液是图中[ ]___________末端流出的液体。该液体将通过输尿管流至___________暂时储存,通过尿道排出体外。如果在此液体中检出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病变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____(填数字)。
【答案】(1).③④⑤
(2).①肾小囊 ④肾小球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3).②肾小管 膀胱 ④
【解析】(1).图中③入球小动脉、④肾小球、⑤出球小动脉流动脉血;⑦小静脉流静脉血。
(2).表中丙液是原尿,不含蛋白质含有葡萄糖。在泌尿系统中,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3).表中甲液是尿液,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②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当④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患者不仅尿量增加,而且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27.下图为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肾单位是由图中标号④、[ ]___________和⑥所示结构组成。
(2).结构①中血液是___________;结构②中的血液是______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箭头A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箭头B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
(4).图二中甲、乙曲线表示尿素、葡萄糖在肾单位中的不同浓度变化,甲曲线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Ⅲ表示的部位是___________。
【答案】(1).⑤肾小囊
(2).动脉血;静脉血
(3).过滤(滤过);重吸收
(4).葡萄糖 ;肾小管
【解析】(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⑥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④肾小球和⑤肾小囊组成。
(2).肾小球的结构特点: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一端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另一端为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当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管周围形成毛细血管网时,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重吸收进入血液,而未被吸收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在此发生交换,变成了静脉血,然后汇集到肾静脉流出肾脏。
(3).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箭头A表示的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箭头B表示的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
(4).当血液流④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⑤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⑥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肾小管末端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因此甲是葡萄糖;Ⅲ肾小管重吸收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明显升高,因此乙是尿素。Ⅲ表示的部位是肾小管。
28.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表格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取自肾脏的不同部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__________,主要是由图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的。
(2).图中[5]内的皿股与[4]的血液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尿酸__________等。
(3).分析表中二种欣体成分与含量的变化,你认为液体乙取自图中的[ ]__________腔内,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肾单位 1、2、3
(2).尿素
(3) .2肾小囊 含有葡萄糖,蛋白质最大量减少
【解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所以,图中1肾小管,2肾小囊,3肾小球组成肾单位。
(2).从4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5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因此在[5]内的血液比[4]内的血液成分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尿酸、尿素等。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表中乙是原尿,取自于图中的2肾小囊。依据是乙含有葡萄糖,蛋白质最大量减少。
29.图一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物质,d、e表示不同液体;图二表示某物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图一中如果d中的液体成分与血液的成分相同,则可能与____________结构发生病变有关系。健康人体内的液体e与d相比,液体e不含有____________。
(3).图二表示液体e形成过程中尿素的变化曲线,横轴表示肾单位的组成结构,那么AB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4).尿液形成要经过过滤和____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氨基酸
(2).肾小球和肾小囊壁 葡萄糖等小分子有机物
(3).肾小管
(4) .重吸收 膀胱有暂时贮存尿的作用
【解析】(1).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d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e尿液。因此e液与d液相比,e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某人d原尿中的液体成分与血液的成分相同,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
(3).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当肾动脉血浆中的尿素随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此过程是在肾小管内完成的。图中纵轴代表尿素的含量的变化,AB段尿素的含量在不断增加,所以AB段表示肾小管。
(4).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膀胱有暂时贮存尿的作用。成分
血浆(g/100ml)
原尿(g/100ml)
尿液(g/100ml)
甲
8
0.03
0
乙
0.1
0.1
0
丙
0.72
0.72
1.1
丁
0.03
0.03
1.8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甲
+
-
乙
+
+
-
丙
+
+
+
单位
项目
参考值
结果
红细胞
3.0
男:4-5.5女:3.5-5.0
×1012个/升
白细胞
13.2
4-10
×109个/升
血小板
2.7
1-3
×1011个/升
血红蛋白
80
男:120-160女:110-150
克/升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样品甲
99
0.00
0.10
0.72
0.03
样品乙
90
7.00
0.10
0.72
0.03
样品丙
95
0.00
0.00
0.50
2.00
A
(克/100ml)
B
(克/100ml)
C
(克/100ml)
水
98
96
90
蛋白质
0.03
0
8
葡萄糖
0.1
0
0.1
无机盐
0.72
1.1
0.72
尿素
0.03
1.8
0.03
样品
项目
甲
乙
丙
尿检
葡萄糖
1.8
0
0
蛋白质
微量
1
0
红细胞
0
较多
0
血检
血红蛋白
14
14
8
甲液(克/100毫升)
乙液(克/100毫升)
丙液(克/100毫升)
蛋白质
0
8
0
葡萄糖
0
0.1
0.1
无机盐
1.25
0.72
0.75
尿素
1.8
0.03
0.03
尿酸
0.05
0.004
0.004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90
8
0.1
0.03
0.72
乙
98
0.03
0.1
0.03
0.72
丙
96
0
0
1.8
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优秀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漳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试卷(含答案),共7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