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讲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讲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筛查,知识巩固,整合构建,真题剖析,训练突破,常考图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
知识点1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2.原理示意
3.特点与传统实地调查等信息获取手段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2023年6月17日,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第1~2题。1.要在第一时间掌握整个地震灾区的建筑毁坏情况,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A.光学或电子设备B.卫星系统C.地面装置D.信号发射设备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要在第一时间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毁坏情况,即宏观上大范围对灾区进行监测,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遥感技术。第2题,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光学或电子设备,因为它能通过接收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来获取信息并传输到地面接收站。
知识点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概念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2.组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3.特点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4.主要功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读车载导航系统监控原理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图中M表示( )A.制作导航接收机B.分析交通状况C.生成电子地图D.计算三维坐标2.车载导航系统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A.车载导航系统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B.车载导航系统所在地的地理坐标C.车载导航系统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D.车载导航系统规划的导航路线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纸质地图信息数字化并录入地名、坐标信息,即生成电子地图,将该电子地图输入车载导航系统,则可进行定位、路线规划和导航。第2题,车载导航系统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反映其所在位置,即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知识点3 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应用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为各项工作提供依据。
读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完成第1~2题。1.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全球定位系统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第2题,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能力形成点1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
1.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
2.地理信息技术的联系
(2020江苏卷,19~20)(双选)研究人员在调查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时,利用遥感技术获得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上1 000多个湖泊面积的年际变化数据。下图为青藏高原色林错地区1984年和2015年同期卫星影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地中,地势较低平的两地是( )A.①B.②C.③D.④(2)青藏高原环境调查应用遥感技术的优势有( )A.遥感光学成像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B.能够获取地面调查人员难以到达地区的信息C.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影像信息D.可以取代研究人员的地面调查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遥感技术的应用。第(1)题,两幅图对比,左图中的①②两点在右图中已经被湖水淹没,说明两地地势较低平,而③④两点未被淹没,则说明地势较高。第(2)题,遥感光学成像会受到天气状况如云量的影响;利用卫星、飞机等搭载相机可以获得地面人员难以抵达地区的信息;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实时地获取地面的影像信息;遥感技术的精度尚不足以支撑其获取和地面调查同样详细的信息,因此不能取代地面调查。尝试解答:(1)AB (2)BC
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人类活动较多B.位于沿海地区C.森林覆盖率高D.地处荒漠边缘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传统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适合对遥感技术发现的区域进行详尽的具体发掘考古,这是目前遥感技术无法取代的;遥感技术只能确定地表事物的状态,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时代,其具体的时代需要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检测;遥感技术能够发现遗迹位置和形态,但是无法分析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联系。第2题,突尼斯中南部以荒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
能力形成点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技术的应用(1)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2)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3)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1)、距今5 000年(图2)和距今500年(图3)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图1、图2、图3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解题思路:尝试解答:D
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读图,完成下题。
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显示为( )答案:D解析:注意河流和城镇两个图层的比例尺不同,河流图层的比例尺是城镇图层比例尺的两倍,根据图中十字星与河流和城镇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将两个图层叠加得到的新地图,D项符合实际。
能力形成点3 地理信息技术的选取
地理信息技术的选取方法(1)“点”与“面”判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在地理信息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果是“面”则选用遥感技术或地理信息系统。
(2)“想”与“看”区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分析,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遥感技术。(3)关键词判断地理信息技术。①遥感技术:“获取”空间信息。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导航”“精确”“精准”等。③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查询”“输入”等。
(2020浙江卷,16)下图为某地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评价过程中,可以( )①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植被覆盖信息 ②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③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图层管理 ④通过遥感技术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主要是获取“面”的信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获取地理位置——“点”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可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图层管理,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故选B项。尝试解答:B
从整体统计数据来看,1979—2019年全球海冰面积已经减少约40%,如果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率继续居高不下,那么很可能到2030年北极冰川就融化完了。据此完成第1~2题。1.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2.要想预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人们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从高空“看”冰川变化,利用的是遥感技术。第2题,预测冰川面积的变化趋势,是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需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叠加示意图的判读常见图形
判读方法(1)读图层,明要素: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这些专题地图是由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在计算机中生成的,它们分别反映了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上图中的叠加图层分别有水系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居民点分布图、地形图和土壤分布图。(2)定原理,析联系:根据图层中的地理要素,分析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回归相关的地理原理规律,确定图层要素综合后的指向。如上图中的地形、土壤、水系、土地利用图层都指向耕地分类与评价。
(3)叠图层,得功能:图层叠加可生成多个地理要素综合后的新生(应用)主体,具体如下表所示。
典型例题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部分图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解题思路:农业生产主要考虑的是地形、土壤、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因素,所以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②③④⑥;一般不考虑居民点和岩层。尝试解答:C
对点训练进行交通规划时,需要分析区域的地质地形条件,地基承载力越大、地形坡度越小,车辆的通行能力越强。(叠加分析车辆通行能力的基本方法:平坦+岩石=容易;平坦+砂土=容易;中等+黏土=一般;中等+砂土=困难;中等+岩石=困难;陡峻+岩石=困难;陡峻+砂土=困难;陡峻+黏土=困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车辆通行能力图,正确的是( )2.可以对区域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并对路网规划进行预测的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1.B 2.C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筛查,知识巩固,整合构建,服务业区位因素,真题剖析,训练突破,素养对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筛查,知识点1河谷的演变,河谷的演变,知识巩固,整合构建,真题剖析,训练突破,常考图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筛查,知识点1地域差异,知识巩固,整合构建,真题剖析,解题思路,训练突破,素养对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