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课后测评,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2·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阅读《陋室铭》完成各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一处不加标点)
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二)(2022·重庆綦江·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 ) 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 ) 可以调素琴(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了陋室之雅。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含有对比的意味,突出了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C.本文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读来颇具声韵和谐之美。
D.文章采用借物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陋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8.结合课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刘禹锡和孔子对居住之所的认识有何相同点。
[链接材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节选自《论语·子罕》)
(三)(2022·重庆渝北·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 )
(4)有龙则灵 (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读来颇具声韵和谐之美。
B.文章开篇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起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做了铺垫。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一心求仙问道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
D.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宅第,意在自慰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12.除了交往人物,文章还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方面具体分析。
二、对比阅读
(四)(2022·江苏南通·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君子亭记①(节选)
王守仁
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闻,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③,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也。”
【注】①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②蛰:惊蛰。出:春笋破土而出。③珊然:珮玉相击,音节舒级。
13.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1)惟 吾 德 馨
(2)雨 雪 晦 明 无 所 不 宜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翻译相关句子。
(1)【为】A.复为亭( ) B.又为活板( )(《活板》)
(2)【植】A.环植以竹( ) B.亭亭净植( )(《爱莲说》)
(3)【名】A.而名之曰“君子”( ) B.有仙则名( )(《陋室铭》)
(4)句子翻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自古以来,君子常将个人的志趣寄托与外物上,这种表现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小语根据甲、乙内容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补充相关内容。
16.虚词不虚,文言虚词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小语邀请你一起结合乙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妙处。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什名名,不愧于吾亭也。
(五)(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疫病中吟,悲忧愤吸,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评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 鸿: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形:___________
(3)或陈于前 陈:______________
(4)或至不得行 行: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9.甲,乙两文中的居室都是别具一格的,甲文作者自评自己的居室为________________,乙文作者笑称自己的居室为_________________。
20.甲文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
(六)(2022·江西南昌·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⑤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孔子弟子子夏。②益:长进。③赐:孔子弟子子贡;损:减损。④说:谈论。⑤视:看,比照。⑥化:融和。⑦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2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是 以 君 子 必 慎 其 所 与 处 者 焉
2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名( ) 惟( ) 谓( )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24.甲文写到了交友对象,乙文写到了交友原则,这些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七)(2022·安徽滁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①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③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⑤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作者曾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②上国:国都。③郁:阻滞④莳(shì):栽种。⑤信,通“伸”,伸张。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有名)B.予尝圃于丛棘之右(园子)
C.惟吾德馨(德行美好)D.因名之曰“何陋”(命名)
2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8.甲、乙两文作者人生态度有什么相似之处?两位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相似的人生态度?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及相关背景做简要分析。
(八)(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中)【甲】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受此厄于人( ) ②是与初见似小人(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3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伴以醋及他物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但恨其食后打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知人之厌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然见此物大异葱蒜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1.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2.【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九)(2022·河南新乡·七年级期末)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随室铭》)
【乙】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铭③,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⑤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节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喝。③铭:茶的通称。④仄:同“侧”,旁边。⑤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3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5.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甲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论是从句式上还是表意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36.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十)(2022·甘肃武威·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节选自《世说新语》)
3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 馨: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形:_____
3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9.【甲】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40.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请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物”之特点
“物”之象征
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象征着君子谦虚、通达的品行
(1)
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
《陋室铭》阅读真题
一、课内阅读
(一)(2022·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阅读《陋室铭》完成各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一处不加标点)
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答案】1. 德行美好 博学的人 2.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D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馨:德行美好;
(2)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博学的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扰乱;案牍,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调素琴”与“阅金经”为并列关系,均是在“陋室”中所做之事,应在“阅金经”前断开;即: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考查手法及内容理解。
D.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联系前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可知,作者意在表达居住在陋室中的人要像诸葛亮、杨雄、孔子那样具有美好的品德,陋室才能“不陋”;“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表述有误;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2022·重庆綦江·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 ) 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 ) 可以调素琴(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了陋室之雅。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含有对比的意味,突出了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C.本文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读来颇具声韵和谐之美。
D.文章采用借物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陋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8.结合课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刘禹锡和孔子对居住之所的认识有何相同点。
[链接材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节选自《论语·子罕》)
【答案】5. 出名 映入 博学的人 弹琴 6.(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7.D 8.他们都认为居住之所简陋与否,和居住者的品德修养有关,如果居住其中的人是个品德高尚的君子,那么居室就不简陋。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有了神仙就会出名。名:出名;(2)句意: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入:映入;(3)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鸿儒:博学的人;(4)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素琴:弹琴。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斯:这;是:表判断;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2)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耳:扰乱心境;形:形体、躯体。
7.D.根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作者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写自己的爱好高雅;多角度多方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而非“借物抒情”的手法;故选D。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链接材料】“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可知,孔子认为有君子去九夷住,也就不显得闭塞落后了;联系本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孔子和刘禹锡都认为居住的地方是否简陋,与居住的人的品德修养密切相关,有德行美好的君子居住,居室就不简陋。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闭塞落后了。”
(三)(2022·重庆渝北·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 )
(4)有龙则灵 (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读来颇具声韵和谐之美。
B.文章开篇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起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做了铺垫。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一心求仙问道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
D.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宅第,意在自慰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12.除了交往人物,文章还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方面具体分析。
【答案】9. 这 博学的人 调弄 神异 10.(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11.C 12.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绿”“青”二字,衬托陋室环境的清幽,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不受世俗的羁绊,以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不陋。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
(2)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博学的人。
(3)句意: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
(4)句意:有了龙就会神异。灵:神异。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绿:使……绿;入:映入;青:使……青;
(2)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案牍:指官府的文书;形:形体、躯体。
11.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思是: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神异。强调了“仙”“龙”对“山”“水”的意义;进而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类比(比兴)的手法,写作者虽身处陋室,但因自身品德美好,故而“陋室不陋”,是为了引出本文中心,点明作者志趣高雅、品德美好;本项对作者形象“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一心求仙问道的高人雅士形象”表述有误;
故选C。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意思是: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作者先从陋室的环境入手,“绿”“青”二字展现陋室环境清幽、偏僻,但“惟吾德馨”,因作者品德高尚,所以衬托的“陋室不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作者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展现作者交友之雅,衬托“陋室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作者的爱好高雅,不被世俗之物烦扰,情趣高雅衬托的“陋室不陋”;多角度多方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神异。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对比阅读
(四)(2022·江苏南通·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君子亭记①(节选)
王守仁
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闻,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③,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也。”
【注】①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②蛰:惊蛰。出:春笋破土而出。③珊然:珮玉相击,音节舒级。
13.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1)惟 吾 德 馨
(2)雨 雪 晦 明 无 所 不 宜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翻译相关句子。
(1)【为】A.复为亭( ) B.又为活板( )(《活板》)
(2)【植】A.环植以竹( ) B.亭亭净植( )(《爱莲说》)
(3)【名】A.而名之曰“君子”( ) B.有仙则名( )(《陋室铭》)
(4)句子翻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自古以来,君子常将个人的志趣寄托与外物上,这种表现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小语根据甲、乙内容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补充相关内容。
16.虚词不虚,文言虚词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小语邀请你一起结合乙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妙处。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什名名,不愧于吾亭也。
【答案】13.(1)惟/吾德馨(2)雨雪晦明/无所不宜 14.(1)A.建造,B.发明;(2)A.栽,种B.竖立;(3)A.取名,命名B.出名,有名;(4)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5.(1)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2)象征着君子志趣高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品格。(意对即可) 16.“也”加强语气;前者强调了竹子不愧为“君子”的称呼,表达对竹子有君子之风(即德、操、时、容等)的赞赏之情;后者强调亭因围种竹后不愧于“君子亭”的称呼,两者相得益彰,表达对亭子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依然保持君子之道的高尚人格。(意对即可)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1)句意思是:只是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惟”是状语,“吾德馨”为主谓句,中间断开,因此断句为:惟/吾德馨。
(2)句意思是:风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调节适应。“雨雪晦明”是“无所不宜”的条件,中间断开,因此断句为:雨雪晦明/无所不宜。
14.前三题考查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A.句意为:又盖了所亭子。为:建造。
B.句意为: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为:发明。
(2)A.句意为:在亭子四周种上翠竹。植:栽,种。
B.句意为: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
(3)A.句意为:取其名为“君子”。名:取名,命名。
B.句意为:有仙人居住就有名。名:出名,有名。
(4)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重点的词有:丝竹,奏乐的声音;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1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
“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意思是惊蛰时节,便破土而出,三伏夏天,便暂缓进长,风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调节适应,结合“有君子之时(具备君子的明睿)”可知,文章托物言志,借此象征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
16.本题考查赏析虚词的妙处。
“也”属于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表示委婉的语气;表示强调的语气。
第一个“也”,结合“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可知,这里表强调,联系“中虚而静,通而有闻,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可知,表达对竹子有君子之风(即德、操、时、容等)的赞赏之情;
第二个“也”,结合“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可知,强调亭因围种竹后不愧于“君子亭”的称呼,两者相得益彰,表达对亭子的喜爱之情。结合【注】①“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可知,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依然保持君子之道的高尚人格。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乙】阳明子建起何陋轩后,又盖了所亭子,并在亭子四周种上翠竹,取其名为“君子”。说:“因为竹有君子的四种品质:其内部虚极静笃,互相通透而有间隔,具备君子的德性。其外部坚韧正直,无论春夏秋冬,均不改变颜色,具备君子的操守。惊蛰时节,便破土而出,三伏夏天,便暂缓进长,风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调节适应,具备君子的明睿。清风时来,则如玉佩珊珊声响,像好听的音乐,风停下来,便寂然无声,挺拔特立,不屈不挠,有着君子的仪容。竹子有这四个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是无愧于这个亭名的。
(五)(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疫病中吟,悲忧愤吸,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评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 鸿: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形:___________
(3)或陈于前 陈:______________
(4)或至不得行 行: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9.甲,乙两文中的居室都是别具一格的,甲文作者自评自己的居室为________________,乙文作者笑称自己的居室为_________________。
20.甲文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
【答案】17. 大 形体、躯体 陈列 行走、走 18.(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2)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9. 陋室 巢(书巢) 20.作者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鸿:大。(2)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3)句意为:有的书陈列在前面。陈:陈列。(4)句意为: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行:行走、走。
1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上(蔓延,长到)、入(映入)”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倒装;(2)句中的“非(不是)、谓(说)、巢(书窝)”几个词是赋分点。
19.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甲文“斯是陋室”的意思是“这是简陋的屋子”,由此可知,作者自评自己的居室为陋室。乙文“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意思是“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可知,乙文作者笑称自己的居室为巢(书巢)。
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分析作答。《陋室铭》一文通过具体描写“陋室”的恬静、雅致的环境、交往人物的高雅和生活情趣的清雅,接着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借用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做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表达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进而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
(六)(2022·江西南昌·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⑤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孔子弟子子夏。②益:长进。③赐:孔子弟子子贡;损:减损。④说:谈论。⑤视:看,比照。⑥化:融和。⑦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2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是 以 君 子 必 慎 其 所 与 处 者 焉
2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名( ) 惟( ) 谓( )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24.甲文写到了交友对象,乙文写到了交友原则,这些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2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2. 出名;有名 只 说 23.(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芝兰的香气,就已经与它融和了。 24.示例: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这样有利于自身修养的提高,所谓的近朱者赤。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文意分析判断。本句大意为: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断句为: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2.(1)句意为:有仙人居住就有名。名:出名,有名。(2)句意为: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3)句意为:为什么这么说呢?谓:说。
2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1)乱: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2)善人:品行高尚的人;居:在一起;芝兰之室:种植芝兰的屋子;化:融合。
24.本题考查文意理解。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这句话所展现的交友方式是:和有学问的人交往。乙文,丹之所藏者赤: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这句话的意思是:和品行好的人交往,自己也会受到好的影响,由此可知所展现的交友方式是:要和有好品行的人交往。这两句话的交友理念是:要和那些有学识、有德行的人交往。这启示我们,人总是不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有学识、有德行的朋友的影响下,自己会更好、更快的成长、进步,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宴会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
(七)(2022·安徽滁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①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③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⑤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作者曾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②上国:国都。③郁:阻滞④莳(shì):栽种。⑤信,通“伸”,伸张。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有名)B.予尝圃于丛棘之右(园子)
C.惟吾德馨(德行美好)D.因名之曰“何陋”(命名)
2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8.甲、乙两文作者人生态度有什么相似之处?两位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相似的人生态度?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及相关背景做简要分析。
【答案】25.B 26.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27.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②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28.刘禹锡、王守仁虽身居偏远的陋室,但是却过着远离世俗的高雅生活,体现了他们志趣高洁、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两篇文章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从注释①可知《陋室铭》写于刘禹锡被贬和州期间,从乙文可知《何陋轩》写于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期间。两篇文章作者虽在被贬的处境下,但仍以君子的品性要求自己,仍然保持高尚的节操,保持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从甲文“何陋之有"可看出刘禹锡以“君子”自居的意思,从乙文“以信孔子之言”看出王守仁命名何陋轩是要伸张孔子的话。
【解析】25.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B.予尝圃于丛棘之右(开辟园圃),故选B。
26.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故停顿是: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27.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丝竹,指世俗的乐曲。乱,使……扰乱。案牍,指官府文书。劳,使……劳累。形,形体、躯体。
(2)重难点词语有: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正确语序是“有何陋”。
28.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从甲文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和乙文的“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可以看出,刘禹锡、王守仁相似的人生态度是:虽身居偏远的陋室,但是却过着远离世俗的高雅生活,体现了他们志趣高洁、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根据注释①的“《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作者曾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和乙文的“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可知,两篇文章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从甲文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和乙文的“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可以看出,两篇文章作者虽在被贬的处境下,但仍以君子的品性要求自己,仍然保持高尚的节操,保持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点睛】甲文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文译文:
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一个月,却很安乐。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阴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八)(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中)【甲】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受此厄于人( ) ②是与初见似小人(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3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伴以醋及他物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但恨其食后打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知人之厌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然见此物大异葱蒜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1.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2.【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答案】29. 曾经 这 大 使……劳累 30.D 31.(1)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2)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2.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甲文划线句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乙文中的划线句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
【解析】2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我就曾经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尝:曾经;
②句意: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是:这;
③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
④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3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
A.都译作“用”,介词;
B.都译作“只”,副词;
C.都不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D.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不译/这样,代词。
故选D。
3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句中注意重点词语“虽(虽然)、微(小)、过(过错,缺点)、恕(原谅)、食(吃)”要正确理解;
②句中注意重点词语“上(长到)、入(映入)”要正确理解。
3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甲】文“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可知,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的共同点是,葱蒜生吃是臭的,熟吃就没有臭气;有的人一开始相识感觉像小人,但最终相处下来发现他是君子。两者都是通过了解才知道本质,将葱蒜的特性与初见小人实为君子的人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
结合【乙】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有仙的山与有龙的水与有吾德馨的陋室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了仙、有了龙,有了德馨,山就有名,水就有灵气,陋室就不陋;拥有美好的事物(品质)会让不高不深简陋的地方变得不一样,有名气。这是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把生萝卜切丝做小菜,拌上醋和其他调料,喝粥时吃最合适。只是不喜欢的是吃了它以后会打嗝,打嗝时一定会有臭气。我就曾经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知道我打嗝时别人同样会不喜欢,所以打算不再吃了。但是觉得萝卜跟葱、蒜不一样,生吃的时候会有臭气,煮熟吃就不会臭,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后来才知道是君子一样。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乙】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九)(2022·河南新乡·七年级期末)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随室铭》)
【乙】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铭③,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⑤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节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喝。③铭:茶的通称。④仄:同“侧”,旁边。⑤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3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5.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甲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论是从句式上还是表意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36.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33. 出名,有名 这 34.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5. 俗客不来 良朋辄至 36.都有安贫乐道的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陋室”,一个是“三间茅屋”,一个“何陋之有”,一个“适适然”。或在文中都表达了高洁的志趣,甘于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解析】3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名,出名,有名。
(2)句意:这是简陋的屋子。斯,这。
3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上,长上;绿,使……绿;入,映入;青,使……青。
35.考查筛选信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一个对偶句,交代了陋室主人的交往,都是博学之人,志同道合之人。乙文中的“俗客不来,良朋辄至”同样是一个对偶句,也交代了茅屋主人的交往,没有那些庸俗的人,来的都是志同道合的人。故此句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论是从句式上还是表意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36.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分析能力。从两篇文章来看,【甲】文刘禹锡居于“陋室”,【乙】文郑板桥住“三间茅屋”,但刘禹锡认为“何陋之有”,郑板桥“适适然”。可见刘禹锡与郑板桥在品格上都有高洁的志趣和安贫乐道、甘于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屋里种着幽香的兰花,从窗里能遥望山上幽竹,这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贫穷的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十)(2022·甘肃武威·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节选自《世说新语》)
3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 馨: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形:_____
3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9.【甲】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40.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请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37.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形体、躯体 38.(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2)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39.不陋。陋室环境清幽典雅,陋室主人交往的人物博学儒雅,陋室主人生活的情趣高雅。所以,“陋室”不陋。 40.示例:我们应重视品德修养。
【解析】37.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只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馨: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②句意为:没有文牍公务使身心劳累。形:形体、躯体。
38.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1)上,长到(蔓延);入,映入; 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2)鸿儒:渊博的大学;白丁:知识浅薄的人
39.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
首先要明确观点:不陋。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来解释不陋的原因。屋子破陋,可是如果住的人品德高尚,乐观豁达也就会“贫不改其乐”,所以就不会觉得屋子破陋,会觉得跟住在豪华的屋子里没什么两样。也就是说,从客观上看房子是陋室,但是因为住着高雅的人,因而陋室也变得不陋。
40.考查的是迁移理解。
【甲】文中刘禹锡虽身居陋室但因为“德馨”而使陋室不陋,【乙】文中王子猷曾经暂时寄居别人的空房里,虽然简陋但因为有竹子的陪伴所以也感到怡然自得。两个人都是品质高洁的人。这种品行对于现实中争名逐利的现象和行为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启示,看来其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品行。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王子猷曾经暂时住在别人家中,就下令仆人种一些竹子。有人问:“只是暂时住在这,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呢?”王子猷思考许久,指着竹子说:“怎么能一天没有它呢?”
“物”之特点
“物”之象征
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象征着君子谦虚、通达的品行
(1)
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0 《陋室铭》 (真题专练)(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10《陋室铭》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专题10《陋室铭》真题专练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三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演练03(原卷版+解析),共5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古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专题13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13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