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的月球土壤样品需在氮气环境中存储,主要是因为氮气( )
A.无色无味B.沸点较低C.化学性质不活泼D.在空气中含量多
2.巩义“河洛古国”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历史。下列过程和化学变化关系不大的是( )
A.玉器打磨B.高粱酿酒C.铜矿炼铜D.粘土制陶
3.下列科学家与所作出的贡献对应错误的是( )
A.拉瓦锡——原子论和分子学说B.张青莲——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C.侯德榜——联合制碱法D.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4.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氯化钠B.干冰C.金刚石D.氢气
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未涉及到( )
A.+7B.+6C.+4D.0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B.量取液体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的pH
7.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下图是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硒是一种金属元素B.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
C.硒离子的符号为D.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
8.下列学习化学的思路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化合与分解的角度认识水的组成
B.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学习金属、酸、碱、盐的性质
C.从物质的存在、性质、用途及制备的角度学习氧气
D.从气体体积变化的角度来判定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发生
9.据《本草纲目》记载,千金藤可通肺、解气、败毒。中药千金藤素提取于千金藤。下列有关千金藤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化合物B.由83个原子构成
C.相对分子质量为606D.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鉴别、检验、除杂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鉴别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检验CO中是否含有;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除去中混有的少量;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除去固体中少量的KCl;加适量的水,过滤
11.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为称量、量取、溶解
B.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不会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2.某同学绘制了含铁元素的部分物质转化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
A.铁丝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实现转化①
B.转化②可通过与CO在常温下反应实现
C.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是实现转化③的主要条件
D.通过Fe与溶液反应可实现转化④
13.下列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或事实的是( )
A.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C.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14.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个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将8g氧化铜放入左边烧杯,右边放入8.2g铜和锌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混合物中铜和锌的质量比为( )
A.65:17B.17:65C.17:130D.65:34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我国书法和绘画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在宣纸制作中,有一道工序是用竹帘从纸浆中捞纸。该操作与实验中的______相似。
(2)《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水墨画,保存完好的原因是______。
(3)竹子不仅可以用于制作毛笔笔杆,还可以加工成竹炭,用于除去冰箱、衣柜、汽车等内部循环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______性。
16.近年流行的“自热火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某品牌“自热火锅”的部分说明如图。
(1)料包中的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自热”原理是______。
(3)“自热锅”的包装聚丙烯塑料属于______(填“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17.向盛有一定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与加入稀盐酸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把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换为等质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该实验,则测得的pH曲线可能经过______(填“a”“b”或“c”)点。
18.氯化钠和碳酸钠是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中两种重要的物质,如图所示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图。
(1)时,将40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想要提纯碳酸钠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提纯物质还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如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而除去。粗盐中含有、、等可溶性杂质,可加入下列三种溶液将杂质完全除去,其中加入的先后顺序为______(填字母序号,任填一种方案)。
a.过量的溶液b.过量的溶液c.过量的NaOH溶液
19.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充分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__,已知碳酸镁高温煅烧可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将镁粉和碳酸镁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煅烧,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0.A~E为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D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B的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属于氧化物。
(1)E的化学式为______。
(2)A转化为D的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
(3)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进行火炬传递时,首次实现了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水下点火”。请从燃烧的角度解释“水下点火”需要满足的条件。
(2)2023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型客机成功完成首次试飞。飞机起落架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合金钢。用合金钢制造起落架主要是利用其哪些性能?(写一点即可)
22.(2分)科学家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揭秘了水的组成。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即)和空气混合后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用电火花点火,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内壁上出现了液滴。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做了另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同时得到“易燃空气”。由此他得出结论。
23.(3分)下图1所示是一台简易“制氧机”,制氧原理是利用反应仓中的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产生。图2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已知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和】
(1)请写出图1反应仓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验证图1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
(3)实验室用过碳酸钠、和制取,请从图2中选择发生、收集装置。
24.(3分)向含有、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固体乙,所得滤液甲与原废液的质量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2)请分析滤液甲中的金属阳离子。
(3)请解释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保持不变的原因。
四、综合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5.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有关的研究是重中之重。
(1)对捕捉到的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填选项序号)。
a.植树造林,禁止乱伐b.秸秆回收,变废为宝
c.垃圾分类,改善环境d.深埋电池,防止污染
(3)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趣味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①如图甲所示,通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②如图乙所示,将U型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一段时间后溶液进入U型管并流入另一端。反应结束后,烧杯中的溶液仍为红色。请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___。
(4)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采用甲醇()作为燃料,它由氢气和从空气中捕获的合成,可实现循环内碳的零排放,故称为“零碳甲醇”。如图为制备甲醇的微观过程。
①请写出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甲醇和乙醇燃烧的产物相同,请从甲醇的合成和燃烧两个方面解释零碳排放的原因。
(5)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若要制取,请计算理论上需要含碳酸钙80%的大理石的质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中考猜压卷化学,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垃圾分类,文明从点滴做起,分子、原子和离子均可以构成物质,物质由微粒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枫杨外国语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PDF版 无答案),共4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实验外国语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