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宝卷化学试题(广州卷01)(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宝卷化学试题(广州卷01)(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针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以下记载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刳(挖空)斑竹以导气(主要为甲烷),引井火以煮盐—《汉代古火井碑序》
B.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黄帝内经》
C.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锻炼成铜—《浸铜要略序》
D.发射时点燃火药,……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梦溪笔谈》
2.“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长绒棉属于
A.天然纤维B.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D.金属材料
3.(2024·江苏徐州·三模)概念之间存在下列关系(见下图)。下列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金属材料与合金属于交叉关系D.蛋白质与油脂属于交叉关系
4.(2024·宁夏银川·模拟预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原子中核电荷数不同
B.在自然界中能够自行降解是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C.人体活动需要能量,但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所以在人体内可有可无
D.化肥和农药对农业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使用中要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5.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 )
①Mg2+②Cl2③CH4④ ⑤ ⑥Hg
A.②表示氯气由2个氯原子构成
B.表示物质组成的有②③⑥
C.①④⑤表示的微粒都是离子
D.①④微粒可以构成化合物MgF2
6.(2024·云南德宏·模拟预测)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下表是某茶叶样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
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
7.化学实验操作要科学规范,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检查装置气密性D.KMnO4制氧气
8.针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AB.BC.CD.D
9.蜜蜂的毒液呈酸性,若被蜜蜂蛰了,涂抹下列物质可以缓解疼痛的是
A.食盐水(pH≈7)B.肥皂水(pH≈10)
C.米醋(pH≈3)D.唾液(pH≈7)
10.(2024·湖北·模拟预测)展青霉素(C7H6O4)是霉烂水果上主要的霉素,其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展青霉素分子中含有2个氧分子
B.展青霉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展青霉素是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
D.展青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4g
11.探究红磷燃烧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管的作用之一是引燃红磷
B.实验时红磷必须过量
C.锥形瓶底部的细沙可以用水代替
D.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气球先大后小,最后恢复至原状
12.(2024·江苏苏州·一模)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C.将3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D.4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3.(2024·湖南岳阳·二模)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14.(2024·广东广州·一模)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水倒流进集气瓶,水面上升约,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实验②:试管壁发烫,说明物质反应过程伴随热量变化
C.实验③: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有白雾,说明浓盐酸会与水反应
D.实验④:(在常温下为液态),可用该装置制备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题,共48分
15.(7分)(2024·广东佛山·二模)火箭推进剂对火箭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偏二甲肼( -四氧化二氮 推进剂混合即反应,完全燃烧产物无毒,但本身有毒性和腐蚀性。煤油-液氧推进剂价格便宜,但易积碳。液氢-液氧推进剂动力大,反应产物无污染,但氢气沸点和密度低,不易储存。甲烷-液氧推进剂兼顾高性能低成本,积碳不突出,是新一代理想推进剂。
火箭常采用分级设计,可减少推进剂用量,推进剂消耗完相应设备会自动分离 (如图所示)。
结合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向上的推力来自燃料燃烧 热量并喷出高温气体,产生反作用力。完全没有积碳(形成碳单质堆积)问题的推进剂为 (写一种)。
(2)偏二甲肼燃烧方程式: ,X的化学式为 。
(3)分级火箭发射过程中,先于一级火箭分离的设备是 ;为了减小重力的影响,火箭外壳选用铝合金,利用了铝合金 的优点(填字母)。
a.密度小 b.熔点高 c.耐腐蚀
(4)朱雀二号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甲烷-液氧火箭,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6分)(2024·广东广州·一模)施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
(1)草木灰的使用传统由来已久。《吕氏春秋》记载“烧羅……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原因是草木灰中的钾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 (填“大量”或“微量”)元素,可以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
(2)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它在土壤中的转化和吸收过程模拟如下图。
①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尿素中的氮元素需要转化成 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
②造成铵态氮肥(NH4HCO3)肥效降低,一是易分解生成NH3和两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是雨水导致,结合图示和物质溶解性知识分析原因是 (列一点)。
17.(6分)(2024·江苏镇江·二模)现有一包不纯的Na2CO3固体,可能含有NaOH、Ba(OH)2、Na2SO4、NH4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适量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氨味,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
(2)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含 。
(3)取固体A,加入过量稀HCl,固体全部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4)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Ba(NO3)2溶液,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原固体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含NaOH。
18.(9分)(2024·广东江门·三模)我国动力锂电池生产、使用和出口均居世界前列。锂电回收和循环利用对解决环境污染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图钴酸锂废极片【主要成分为钴酸锂()】的回收工艺。
【查阅资料】①微溶于水,当大量微溶物在溶液中生成,可当作沉淀;
②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
(1)将废极片粉碎的目的是 。
(2)酸浸时加入稀硫酸和过氧化氢,反应温度要控制在40℃以下,原因是 ,溶液的PH 7,(填“”)操作Ⅰ的名称是 。
(3)反应①中,与空气的反应生成的和的微粒个数比为 。反应②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方程式为: 。
(4)判断是否洗涤干净时,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滴加 (写化学式)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晶体用热水洗涤比用冷水洗涤损耗更少,说明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19.(8分)(2024·广东广州·一模)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几位同学做了以下的尝试。
(1)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他们继续如下操作:
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出现 现象,证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减少,可判断与发生了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乙同学改用与稀混合,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他据此认为与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中和反应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
(2)如图1所示,向溶液中通入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和温度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忽略)
①根据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溶液换成相应浓度的溶液也可以获得类似的图像
B.该反应需要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C.可以根据温度变化曲线获得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原因
D.可以根据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来判断酸碱是否完全反应
②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溶液依然是红色,此时溶液可能处于图中的 (填“a”、“b”、“c”、“d”)点,此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有 。
20.(12分)(2024·江苏镇江·二模)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目前铜依然是使用较多的金属材料。
(一)铜材料的有关知识
(1)①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②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
(2)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的材料是______(选填序号)。
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3)①将CuO粉溶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浅绿色沉淀。
【查阅资料】
①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碱式硫酸铜【Cu4(OH)6SO4】,其不溶于水,呈浅绿色,能与酸反应:
②Cu(OH)2分解温度为80℃,Cu4(OH)6SO4分解温度为300℃。
(6)写出生成浅绿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将浅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发现固体变 色,说明浅绿色固体中还含有Cu(OH)2。
(5)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浅绿色固体,能证明固体已洗净的方法为 。
(三)浅绿色固体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3.25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①Cu4(OH)6SO4(相对分子质量是454)受热分解产生CuO、SO2、O2;
②浓硫酸不能吸收SO2,能吸收SO3。
(6)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停止加热后继续通N2的目的是 。
(7)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A中样品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当加热到超过300℃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 。
(8)求Cu4(OH)6SO4与Cu(OH)2质量比 。
(9)浅绿色固体从室温开始加热至图中E点时装置B增重 g。
(10)兴趣小组在E点时将N2换成CO继续通入到A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固体全变红且质量变为2g,此时用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在E后面吸收CO2,理论上测得CO2的质量为 。
营养成分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含量
21%
24%
8%
0.8%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变瘪的乒乓球用热水浸泡可以恢复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试触烧杯壁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Ag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D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
加入过量的大理石、过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1(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1安徽专用原卷版docx、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1安徽专用解析版docx、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1安徽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广州专用)(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1——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广州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1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广州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广州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