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2(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2(附参考答案)第1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2(附参考答案)第2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2(附参考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2(附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2(附参考答案),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诗词部分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5.《关雎》中“ ”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 ”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是:   6.《关雎》的第三章中写主人公想象中与意中人热恋和谐美满的句子是: 7.《蒹葭》一诗中在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8.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9.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10.《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 。11.电影《在水一方》的歌词“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化用了《蒹葭》中的诗句: 。12.《式微》 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 13.《式微》里充分表达了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的句子是: 。14.《子衿》中写女主人公睹物思人,以至发出反问,责怪对方不留音信的句子: 15. 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16.《子衿》中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女子等待恋人的焦灼的句子是: 。1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1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句子是: 。19.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手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诗句是: 。20.如果送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吧。2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言宽慰,为了求官离乡背井的人,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胸襟的阔大。22.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成为现实,视频通话可以在友人离别后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23.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2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巧用比喻,婉转含蓄地表过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2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26.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 。27.杜甫的《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是: 。28.《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是: 。29.《石壕吏》中描写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是: 。30.《石壕吏》中写战争使人民生活贫困的句子是: 。31.《石壕吏》中以“ ”收束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伤感,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32.诗圣杜甫在《石壕吏》中的“ ”两句,道尽了饱经战乱之人九死一生、苟且偷生的辛酸与痛楚。33.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3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的茅屋因秋风而破,却心念贫寒读书人,有着“ ”的崇高理想。3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自己常年凄凉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 。3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 !3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3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用“ ”描写出秋雨的连绵细密。3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展现了希望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美善理想。40.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41.白居易的《卖炭翁》中,“ ”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而复杂心理。42.《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43.《卖炭翁》中表明卖炭翁生活贫困的句子是: 4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卖炭路途的艰难运炭环境恶劣的句子是: 45.白居易的《卖炭翁》,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 46.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怡情悦性,读一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让我们在清幽的环境中享受内心的安静。47.《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 。48.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出一片寂静的境界,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49.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 50.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 51.李白的《送友人》,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 。52.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以鸿雁“ ”表达了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53.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通过写傲岸不群的孤鸿形象,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随俗的高洁品格的句子是: 54.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之精神境界一致的句子是: 。55.《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冷冷清清、无人问津的语句是: 。二、文言文部分1.《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 2.《桃花源记》一文中吸引鱼人渔人“欲穷其林”的句子是“ ”。3.《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4.《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6.体现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不愿外界人来打扰的句子是“ ”。7.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无人问津”,其原句是“ ”。8.《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9.《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10.《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1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游历小石潭后作者最大的感受是: 。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12.成语“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这个典故出自《北冥有鱼》,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的句子是: 13.《北冥有鱼》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14.《北冥有鱼》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15.《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道理的句子是: 16.《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己的不足的句子是: 17.《虽有佳肴》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正确的句子是: 18.《虽有佳肴》中,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 19.《大道之行也》中表明我国古代政治上最高的理想就是: 。20.说明了政权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任何个人的句子是: 。21.体现了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关系的句子是: 。22.体现了“大同”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 。23.写出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4.《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 。25.《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6.《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27.《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 28.《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29.《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30.《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 31.《马说》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 。附:参考答案(教师版)一、诗词部分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4.《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5.《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6.《关雎》的第三章中写主人公想象中与意中人热恋和谐美满的句子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7.《蒹葭》一诗中在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8.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9.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10.《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1.电影《在水一方》的歌词“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化用了《蒹葭》中的诗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12.《式微》 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13.《式微》里充分表达了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或微君之躬,能为乎泥中)。14.《子衿》中写女主人公睹物思人,以至发出反问,责怪对方不留音信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15.“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16.《子衿》中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女子等待恋人的焦灼的句子是:挑兮达兮,在城阙兮。1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1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句子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9.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手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0.如果送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吧。2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言宽慰,为了求官离乡背井的人,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胸襟的阔大。22.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视频通话可以在友人离别后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23.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2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巧用比喻,婉转含蓄地表过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2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6.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7.杜甫的《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8.《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29.《石壕吏》中描写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是: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30.《石壕吏》中写战争使人民生活贫困的句子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31.《石壕吏》中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束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伤感,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32.诗圣杜甫在《石壕吏》中的“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两句,道尽了饱经战乱之人九死一生、苟且偷生的辛酸与痛楚。33.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3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的茅屋因秋风而破,却心念贫寒读书人,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3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自己常年凄凉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3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3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描写出秋雨的连绵细密。3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展现了希望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美善理想。40.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1.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而复杂心理。42.《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43.《卖炭翁》中表明卖炭翁生活贫困的句子是: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4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卖炭路途的艰难运炭环境恶劣的句子是: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45.白居易的《卖炭翁》,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6.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怡情悦性,读一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让我们在清幽的环境中享受内心的安静。47.《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曲径通幽处”,“万籁此都寂”。48.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出一片寂静的境界,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49.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50.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51.李白的《送友人》,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52.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以鸿雁“拣尽寒枝不肯栖”表达了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53.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通过写傲岸不群的孤鸿形象,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随俗的高洁品格的句子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54.0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之精神境界一致的句子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55.《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冷冷清清、无人问津的语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二、文言文部分1.《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2.《桃花源记》一文中吸引鱼人渔人“欲穷其林”的句子是“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6.体现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不愿外界人来打扰的句子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7.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无人问津”,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8.《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9.《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0.《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游历小石潭后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12.成语“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这个典故出自《北冥有鱼》,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的句子是: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13.《北冥有鱼》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4.《北冥有鱼》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5.《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道理的句子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16.《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己的不足的句子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7.《虽有佳肴》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正确的句子是: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18.《虽有佳肴》中,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教学相长也。19.《大道之行也》中表明我国古代政治上最高的理想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20.说明了政权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任何个人的句子是:天下为公。21.体现了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关系的句子是:讲信修睦。22.体现了“大同”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3.写出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相近的句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24.《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5.《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6.《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27.《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8.《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9.《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30.《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31.《马说》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