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四川成都卷)-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展开3、三模考试大概在中考前两周左右,三模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考前检验。三模学校会有意降低难度,目的是增强考生信心,难度只能是中上水平,主要也是对初中三年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检测,让学生知道中考的一个大致体系和结构。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四川成都卷)
地 理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均能获得北斗系统的短报文、国际搜救、星基增强等服务。图为“北斗三号系统导航星座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能够证明地球真实形状的地理事实和现象有( )
①日食现象 ②月食现象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④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某同学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B.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C.地球表面积约5.1万平方千米D.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航海家是麦哲伦
【答案】1.C 2.C
【解析】1.日食是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挡住了部分太阳光,形成的,故看到的是月球的影子,而不是地球的影子,故①错误;月食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故②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故③正确;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证明了新大陆的存在,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故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据题意可知,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A正确;地球赤道周长4万千米,故B正确;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故C错误;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故D正确;故选C。
“岱崮地貌”(岩石造型地貌)位于我国山东沂蒙地区。下图为“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 )
A.杨庄位于王庄的正西方向B.与丙地相比,丁地坡度较陡
C.地形类型主要为山地D.最高峰海拔为830米
4.“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警示标语最有可能设置在(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答案】3.C 4.A
【解析】3.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根据指向标可知,杨庄位于王庄的西北方向,A错误;丙地等高线密集,丁地等高线相对稀疏,因此丙地坡度较陡,B错误;图中等高线密集,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有耸立的山峰和陡峭的悬崖,为山地地形,C正确;图中等高距为20米,最高峰海拔在800~820米,D错误。故选C。
4.读图可知,甲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处有河流发育,易遭受山洪危害,A正确;乙地为鞍部、丙地和丁地为山脊,都无河流发育,雨季不会有山洪,排除BCD。故选A。
由于地表形态和自然环境各异,人类利用和开发土地的方式不同。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5~6题。
5.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B.①—旱地②—水田③—草地④—林地
C.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草地
D.①—旱地②—林地③—水田④—草地
6.下列行为符合“因地制宜”观点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畜牧业B.内蒙古高原发展淡水渔业
C.黄土高原种植水稻D.东南丘陵发展林业
【答案】5.A 6.D
【解析】5.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以耕地为主,由于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②旱地为主,南方地区①为水田;③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北、东南和西南地区的山区;我国的草地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发展种植业和淡水渔业,A错误;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B错误;黄土高原位于北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C错误;东南丘陵地形崎岖适宜发展林业,D正确;故选D。
根据联合国定义,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读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趋势图,完成7~8题。
7.图中反映出我国未来人口的突出问题是( )
A.人口不断增长B.人口分布不均C.性别比例失衡D.人口老龄化加剧
8.为缓解上述人口问题,下列措施不符合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是( )
A.坚持独生子女政策B.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C.开放三孩政策D.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答案】7.D 8.A
【解析】7.题目讲了图是“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趋势图”,图中可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越来越大,所以图中反映出我国未来人口的突出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D正确;图中不能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分布和性别,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开放三孩政策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都符合我国我国人口发展战略,BCD正确;坚持独生子女政策会使人口老龄化更严重,不符合我国人口发展战略,A错误。故选A。
进入冰雪季以来,哈尔滨、漠河等冰雪旅游城市成为热门目的地,“南方小土豆”则是勇闯东北的南方游客的爱称,阅读材料,完成9~10题。
9.哈尔滨的冬天比“南方小土豆”的家乡寒冷,建议旅游出行时多带保暖衣物,原因是( )
A.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南北温差大B.我国东西跨经度广,昼夜温差大
C.哈尔滨地处内陆地区,东南风猛烈D.哈尔滨位于北极圈以内,终年寒冷
10.“南方小土豆”到黑龙江省可以尝试冰雪运动,这里发展冰雪运动有利社会条件是( )
A.冬季气温低,雪期长B.降雪量大、雪质好、积雪厚
C.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D.河流结冰期长、河道结冰厚、多山地
【答案】9.A 10.C
【解析】9.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南北温差大,哈尔滨所处纬度较高,再加上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西北风猛烈,所以气候寒冷,A正确,BC错误;哈尔滨位于北极圈以外,属于北温带,D错误。故选A。
10.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雪期长,河流结冰期长、河道结冰厚、多山地,降雪量大、雪质好、积雪厚都属于自然原因,哈尔滨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社会条件是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福建省平潭县位于海岛上,台风活动频繁。石厝是当地的传统民居,房顶的瓦片都用石头压着,成为当地一种文化符号。读石厝景观图,完成11~12题。
11.石厝房顶用石头压住瓦片的主要目的是( )
A.防大风吹落瓦片B.使房屋更加美观
C.使屋顶更加轻盈D.吸引游客来参观
12.为保护该传统民居,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废弃改建B.精心维护C.置之不理D.全部拆除
【答案】11.A 12.B
【解析】11.据材料可知,平潭县位于海岛上,台风活动频繁,岛屿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用石块压住瓦片,目的是防御台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保护传统民居,要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的情况下,精心维护,保持建筑原有风貌,改建会改变建筑风格,A错误;精心维护可以有效保护石厝房,B正确;置之不理可能导致石厝房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C错误;全部拆除会破坏石厝房这种传统民居,使其彻底淡出人们的生活。ACD错误,B正确,故选B。
读“黄河流域略图”,完成13~14题。
13.对黄河①②③④各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和④河段有凌汛现象,③河段水能最丰富
B.①河段多峡谷,水能丰富,③河段无支流
C.③河段水土流失最严重,④河段形成地上河
D.②处是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河西走廊
14.下列关于甲、乙两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山脉西侧地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
B.甲山脉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乙山脉是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D.乙山脉以北是畜牧业区,以南是种植业区
【答案】13.C 14.A
【解析】13.凌汛是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在初春或初冬时节,黄河容易出现凌汛,一般发生在从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的河段,读图可知,①~②河段和④河段是从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的河段,有凌汛现象,③河段位于黄土高原,河流落差不大,水能不是最丰富,A错误;①河段位于黄河的上游,多峡谷,水能丰富,③河段有汾河、泾河等河流汇入黄河,不是“无支流”,B错误;③河段河段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④河段位于黄河的下游,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C正确;②河段附近是河套平原,不是河西走廊,D错误。故选C。
14.读图可知,甲山脉是太行山脉,它的西侧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窑洞,A正确;甲山脉是太行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错误;乙山脉是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C错误;乙山脉是秦岭,该山脉以北是种植业区,只不过是以旱作农业为主,不是畜牧业区;以南是种植业区,D错误。故选A。
在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合作展上,看到湄公河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水稻品种表现出浓厚兴趣,李克强总理高兴地说,要让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助力澜—湄国家成为“世界粮仓”。读中南半岛略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图中海峡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海峡为霍尔木兹海峡B.是沟通大西洋往西欧、美国的必经之地
C.是中东石油运往西欧、美国的必经之地D.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16.对澜—湄国家成为“世界粮仓”的自然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A.年温差大,生长期长B.地形崎岖,以山地为主
C.水热充沛,雨热同期D.地广人稀,机械化生产
15.D 16.C
【解析】15.由图可知,图中海峡位于东南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由此判断甲为马六甲海峡,它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天然通道,D正确,AB错误;马六甲海峡是中东石油运往东亚的必经之地,C错误。故选D。
16.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地处热带,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充沛,作物一年三熟,利于水稻种植,C正确;该地年温差较小,生长期较长,A错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B错误;人口稠密,机械化程度低,D错误。故选C。
一旅行者在非洲大陆旅行,下图(左图)是他从北向南的旅行途中看到的景象。读图完成17~18题。
17.旅行者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右图中的( )
A.①-②B.③-④C.⑤-⑧D.⑦-⑧
18.关于右图中四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水土流失B.乙地草地退化C.丙地土地荒漠化D.丁大气污染严重
【答案】17.B 18.B
【解析】17.观察景观图可知,旅行者自北向南依次经过了沙漠、草原和雨林,所以他经过的气候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①-②自北向南经过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A错误;③-④自北向南经过热带沙漠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B正确;⑤-⑥自北向南经过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C错误;⑦-⑧北向南经过热带沙漠气候区、高原山地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D错误;故选B。
18.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沙漠广布,水土流失不是主要环境问题,A错误;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所以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B正确;丙地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C错误;丁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大气污染严重不是主要环境问题,D错误。故选B。
印度和巴西作为“金砖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读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两国自然地理特征相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B.海陆兼备的国家
C.热带雨林面积广大D.山地、高原所占的比重大
20.关于两国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城市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B.印度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D.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答案】19.B 20.B
【解析】19.读图可知,印度位于东半球,巴西位于西半球;印度和巴西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巴西热带雨林面积广大;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巴西和印度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故选B。
20.巴西人口、城市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印度人口、城市不是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A错;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B对;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C错;巴西和印度都属于发展中国国家,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南合作”,D错。故选B。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28日至3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关于深化亚太合作,习近平主席曾多次作出重要论述,他强调共赢合作是亚洲发展的必由之路。读亚洲略图,完成21~23题。
21.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地跨寒、温、热三带 ②位于非洲的西南方向③主要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④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2.亚洲地域辽阔,山岳巍峨。读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山脉完全位于亚洲境内B.乙处为世界最大的高原
C.丙处为印度半岛,季风气候显著D.丁处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
23.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 )
A.地势中部低,四周高B.河流多自中部流向周围的海洋
C.西部的河流主要注入大西洋D.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
【答案】21.D 22.C 23.B
【解析】21.亚洲北赤道和北极圈穿过,地跨寒、温、热三带,①正确;亚洲位于非洲的东北方向,②错误;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③错误;亚洲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D。
22.甲是乌拉尔山脉,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A错误;乙处是青藏高原,为世界最高的高原,B错误;丙处为印度半岛,季风气候显著,C正确;丁处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D错误;故选C。
23.读图分析,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多自中部流向周围的海洋,A错误,B正确;亚洲西部濒临欧洲,未濒临大西洋,C错误;亚洲无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D错误;故选B。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越冬考察站。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完成24~25题。
24.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严寒、降水丰富②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④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5.我国在南极的科考站大部分是在1、2月份建立,原因是( )
A.南极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
B.南极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
C.南极的暖季,此时气温最高且白昼时间最长
D.南极极夜,常见极光,为建站施工人照明
24.B 25.C
【解析】24.由已学可知,南极降水稀少,①错;昆仑站的纬度更高,②错;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③对;以南极点做参照,依据顺时针自转方向可知,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④对。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月份为南极暖季,A错误;南极极昼,气温相对升高,但仍然寒冷,B错误;南极的暖季,此时气温最高且白昼时间最长,利于科考,C正确;每年3月至9月为南极的极夜,终日没有阳光,偶尔可见极光,不能提供照明,D错误。故选C。
第Ⅱ卷
二、解答题(5小题,共50分)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每空1分)
(1)B地的气候是 ,其气候特征与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相吻合的图是 (填序号)。
(2)A地气候类型是 ,该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与 图(填序号)相吻合。
(3)从赤道向两极气温变化的规律是 。
(4)③图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该种气候的特征是 。
(5)C地气候是 ,该种气候主要分布在 洲。
(6)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其年平均气温比周围地区低,影响因素是 。
【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 ②
(2)热带雨林气候 ①
(3)气温逐渐降低
(4)寒带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5)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
(6)地势
【详解】(1)读图分析,B地被北回归线穿过,是热带沙漠气候,分析三个气温和降水量图,①是热带雨林气候,②是热带沙漠气候,③是寒带气候。该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与图②相吻合。
(2)读图分析,A地被赤道穿过,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分析三个气温和降水量图,①是热带雨林气候,②是热带沙漠气候,③是寒带气候。该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与图①相吻合。
(3)受纬度影响,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故从赤道向两极气温变化的规律是气温逐渐降低。
(4)③图代表的气候类型是寒带气候。该种气候的特征是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5)读图分析,C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6)由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使得其年平均气温比周围地区低,故影响因素是地势。
27.读“日本和新西兰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每空1分)
(1)读地理位置:①新西兰和日本均属于 岛国/内陆国),都位于 洋的沿岸。
②图中观察到日本、新西兰都有大量火山分布,可以推测出两国都位于板块 (内部/边缘),火山爆发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请举例说明。(任举一例即可) 。
(2)识自然环境:两国地形都以 (地形类型)为主,且地势 ;由于两国四面环海,所以气候受 (海洋/大陆)的影响明显,日本以温带季风气候和 气候为主,新西兰以 气候类型为主。
(3)鉴经济发展
①农业:由于自然环境差异,日本适宜发展种植业,新西兰适宜发展畜牧业,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饮食习惯B.地形C.气候D.劳动力
②工业:两国都属于岛国,海岸线曲折,多 ,便于发展发展出口贸易。
【答案】(1)岛国 太平 边缘 火山灰影响空气质量等
(2)山地 中部高,两侧低 海洋 亚热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3)C 优良港湾
【详解】(1)读图可知,新西兰和日本均属于四面临海的岛国,均位于太平洋沿岸。日本和新西兰都有大量火山分布,可以推测出两国都位于板块边缘,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火山爆发会污染空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2)读图可知,两国地形都以山地为主,河流由中部流向两侧,河流由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可知地势中部高、两侧低;由于两国四面环海,为岛国,所以气候受海洋影响大;日本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新西兰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适宜发展种植业,新西兰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草场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受气候影响;两国都属于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每空1分)
材料一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文明的纽带,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我国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将有效缩短时空距离,加速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深刻改变城乡面貌。与此同时,此举也将有力保障国内国际循环畅通,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材料二 下方图1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总运价与距离变化而发生的关系示意图,图2为我国局部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
(1)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是存在差异的。据图1分析,80千米以内的短途出行,适宜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80—550千米的大宗货物运输,运费最低的是 。
(2)图中A市的居民前往新疆旅行,需要经过西安所在的铁路干线 ;甲、乙铁路干线交会的 B 市是 。
(3)C市的一批重型机械出口到韩国,适宜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北京市的一批急救药品运往拉萨市,适宜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4)相较于传统铁路,高速铁路(高铁)多“以桥代路”,说明节约 资源的效果明显;高铁以电力牵引为主,不消耗石油、煤等燃料,说明高铁可以减少对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5)试分析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积极意义: 。
【答案】(1)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2) 陇海线 郑州市
(3)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4)土地 非可再生
(5)交通强国建设能够提高国家的交通运输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能够促进交通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距离在80千米以内时,最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距离在80~ 550千米时,最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超过550千米时,最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水路运输。
(2)陇海铁路是中国甘肃兰州(陇)通往江苏连云港(海)的铁路干线,陇海铁路沿线主要城市有连云港、徐州、商丘、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兰州;由图可知,图中A武汉市的居民前往新疆旅行,需要经过西安所在的铁路干线为陇海线,图中甲为陇海线,乙为京广线,甲、乙铁路干线交会的B是郑州市。
(3)远距离运输大宗、笨重,不易腐烂变质,对时间要求不高一般选择水路运输或铁路运输;从图中可以看出,C为重庆市,位于长江沿岸,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重型机械出口到韩国,适宜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 代化运输方式,但运量小、运费最高,北京市的一批急救药品运往拉萨市,适宜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
(4)相较于传统铁路,高速铁路(高铁)多“以桥代路”,说明节约土地资源效果明显;桥的封闭性较好,可确保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高速铁路以电力牵引为主,不消耗石油、煤等传统燃料,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5)交通强国建设能够提高国家的交通运输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交通强国建设能够促进交通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 国力。同时,交通强国建设还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区域 发展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9.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构建以“三区四带”为主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每空1分)
(1)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气温低。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本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其治理方向是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如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具体措施包括 。
(2)黄河重点生态区的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面积大、类型多、程度深,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是全国 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系统极不稳定。长江重点生态区大部分属于典型的 气候,其生态面临退化风险。
(3)东北森林带因长期高强度的森林资源采伐和农业开垦,导致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4)北方防沙带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生态环境脆弱,其治理以生态系统综合整治和自然恢复为导向。
(5)南方丘陵山地带植被以 为主,覆盖率高。海岸带大陆岸线长度1.8万千米,纵贯热带、 和暖温带三个温度带,季风特征显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
【答案】(1)湖泊、湿地面积缩小;湖泊和湿地干涸;过度放牧;乱采乱挖;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写对一条即可) 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全面禁猎﹔禁采沙金﹔休牧育操﹔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写对一条即可)
(2)水土流失 亚热带季风
(3)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4)400
(5)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
【详解】(1)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湖泊、湿地面积缩小,湖泊和湿地干涸,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乱采乱挖,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等;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全面禁猎、禁采沙金﹔休牧育操﹔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2)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系统极为不稳定;长江重点生态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3)东北地区湿地面积锐减,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停止开荒、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4)由图可知,北方防沙带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降水少、蒸发旺盛,生态环境脆弱。
(5)南方丘陵山地带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覆盖率高,岸带大陆岸线长度1.8万千米,纵贯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三个温度带,热量带丰富、季风气候显著。
30.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部分地区已成为城市群,图中①②③为南方地区的三大城市群,读中国南方地区略图、长江流域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①②③城市群,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 (填序号)。在城市群中的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同城效应”,这种生活方式依赖的条件是 。(2分)
(2)河流对区域发展意义重大,①②城市群同位于长江沿岸,列举长江对两个区域发展作用的差异。(2分)
(3)冬季,①城市群比同纬度的②城市群温暖,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原因。(2分)
(4)长江因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之称。结合资料,分析长江航运价值高的有利气候条件 ;并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2分)
(5)③城市群临近港澳地区,两地区联系十分密切,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随着祖国内地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目前广东省和香港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基地。图示如下:
①淡水、食品②技术、管理③劳动力资源④资金、信息⑤原料、燃料⑥厂房、能源⑦服务业⑧制造业
请将上图中的ABCD处的内容补充完整:(从①—⑧选择,填写序号即可)
A ;B ;C ;D 。(4分)
【答案】(1) ② 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2)为①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工农业生活用水等;为②提高工农业生活用水和便利的航运,淡水养殖和沉积平原等。
(3)①地地处四川盆地,四周高大山脉环绕,阻挡了冬季风,所以比②城市群温暖。
(4)夏季多雨,水量大,无结冰期; 长江沿岸城市多,工业发达,航运需求大。
(5) ①③⑤⑥ ②④ ⑦ ⑧
【详解】(1)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部分地区已成为城市群,图中①②③为南方地区的三大城市群,其中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据图可得,三大城市群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其好处是:水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地形比较平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人们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交通的发展,尤其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发展。
(2)长江为上游河段的①城市群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工农业生活用水,部分河段的航运等;②城市群位于长江下游河段,长江下游江宽水深,航运价值高,提高工农业生活用水,长江下游形成沉积平原,有利用发展农耕和淡水养殖。
(3)①城市群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平,四周又有秦岭等高大山脉环绕,阻挡了冬季风的入侵,受地形因素影响,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4)长江中下游江宽水深,航运价值高是因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夏季多雨,汛期长,水量大,纬度低,河流无结冰期,能四季通航;加之长江沿岸城市多,工业发达,货运需求大航运量大。因而中下游被称为“黄金水道”。
(5)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十分密切,回归后港澳所需生活,生产资料主要依靠祖国内地稳定的供应,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随着祖国内地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日前广东省和香港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基地。祖国内地向香港提供①淡水,食品、③劳动力资源、⑤原料、燃料、⑥厂房、能源。香港、澳门向内地提供 ②技术、管理、④资金、信息。香港重点发展⑦服务业,广东重点发展⑧制造业。故A①③⑤⑥,B②④, C⑦,D⑧。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四川成都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地理(四川成都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届时,运动员们在法国可以,两国的共同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四川成都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四川成都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件包含地理四川成都卷全解全析docx、地理四川成都卷A4考试版docx、地理四川成都卷A3考试版docx、地理四川成都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地理四川成都卷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成都卷)2023年中考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四川成都卷)2023年中考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 2,D 4,C 6,A 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