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22年,我国科学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在植物体细胞内,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 )
A.叶绿体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壁
2.接种疫苗是构筑群体免疫屏障的有效措施。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接种疫苗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B.控制传染源
C.消灭病原体D.保护易感人群
3.大脑是重要的神经器官,下列组织在大脑中不存在的是( )
A.上皮组织B.营养组织C.神经组织D.结缔组织
4.气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在悬挂生长的植物根系上。黄瓜根尖吸收雾化营养液的主要区域是( )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5.小明同学在观察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遇到棉花纤维后,会先后退,再改变方向,试探着前进。与草履虫前进有关的结构是( )
A.①B.②C.③D.④
6.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
A.呼吸道黏膜B.淋巴细胞C.抗体D.吞噬细胞
7.在学习过程中,结构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中符合该结构图中Ⅰ、Ⅱ、Ⅲ对应关系的是( )
A.无机物、无机盐、水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动物细胞、液泡、细胞膜
D.动物细胞、线粒体、叶绿体
8.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B.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D.生物圈中的湿地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9.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论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B.陆生生物一定比水生生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10.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生物的遗传现象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11.将一株质量为30g的西红柿幼苗栽种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100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水
B.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C.土壤中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2.下列和植物有关的做法与其对应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为植物施肥—补充植物所需的有机物
B.移栽时剪掉部分叶片—降低蒸腾作用
C.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幼根和根毛
D.为植物松土—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B.乙图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消耗氧气
C.丙图中的火焰会燃烧更旺
D.丁图中的温度计升高,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放热
14.小强在进行“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时,进行了两次黑暗处理,第一次是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第二次是用黑纸片将叶片进行了部分遮光处理,实验后将叶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内水浴加热,然后向叶片滴加碘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黑暗处理的目的相同
B.变蓝的部位是黑纸片遮光部位
C.酒精可以换成清水
D.黑纸片遮光部位与未遮光部位形成对照
15.2023年9月,我国学者成功在猪体内培养出实体人源肾脏,该技术有望用于人体器官移植。从免疫角度来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病原体B.抗原C.抗体D.免疫器官
16.农民在春天播种农作物前要松土,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
A.一定的水分B.充足的空气C.适宜的温度D.适度的光照
17.榕树的根系可达几十米。根能不断生长主要是依靠根尖的( )
①分生区细胞分裂
②根冠细胞的增多
③伸长区细胞伸长
④成熟区细胞长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8.学校生物社团开展了校园植物调查活动,下列记录中错误的是( )
A.水绵无根、茎、叶,是藻类植物
B.地钱有茎、叶的分化,是苔藓植物
C.苏铁没有真正的花,是裸子植物
D.侧柏上长有球果,是被子植物
19.为了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某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图),在甲、乙两块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在甲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一小粒食盐,在乙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B.乙中的草履虫向肉汁方向运动
C.甲中的草履虫向食盐方向运动
D.草履虫能趋利避害
20.下列植物中,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种子的是( )
A.花生B.白菜C.萝卜D.桃子
21.一只白色公兔与一只白色母兔交配,产下一只黑色小兔。若兔毛的白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r)控制,则这只黑色小兔的基因组成是( )
A.RrB.RRC.rrD.Rr或RR
22.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下列与单细胞生物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潮的形成与单细胞生物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
C.单细胞生物太小,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23.广州动物园中的大熊猫“雅一”和“星一”喜欢吃竹子。与大熊猫相比,竹子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4.细胞生活需要的主要有机物是( )
①水
②糖类
③脂肪
④蛋白质
⑤无机盐
⑥氧气
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②⑥D.②④⑤
25.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对光时,左眼注视物镜,同时双手转动反光镜
C.观察时,先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D.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引流
26.下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I紧贴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才有的结构
B.①可以表示“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Ⅱ中的“能量转换器”仅指叶绿体
D.Ⅲ与遗传有关,其中含遗传物质
27.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视野较暗——镜筒上升B.物像偏左上——向右下移动玻片
C.更换物镜——转动转换器D.镜头污染——干净的纱布擦拭
28.认识微观世界离不开显微镜,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能放大物体
B.在显微镜下成的物像是倒像
C.外界光线暗时可用细准焦螺旋调光
D.在显微镜视野看到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不当造成的
29.下列实例,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体温升高到46℃时才出汗
B.槭树的果实有翅,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C.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雨量很高
D.企鹅体表密密的羽毛能抵御零下60℃的严寒
30.雷鸟的足部完全被羽,甚至趾底也生有羽毛,有利于其冬季行走于冰雪上。这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改造环境
二、读图填空题
31.如图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及酵母菌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酿酒要用________图所示的生物发酵。
(2)甲图和丙图所示细胞都有细胞壁,标号为________,两细胞内部都有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⑤________。
(3)动物和酵母菌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因为其细胞中没有________,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4)某生物体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化导致性状改变,染色体位于标号________所示结构中。
32.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一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三中甲、乙表示植物的两种不同生理活动,a、b表示两种不同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植物只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填字母)。植物可以通过图一中所示的C作用过程制造有机物,叶片产生的有机物通过________(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供植物其它器官利用。
(2)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散失到环境中,其散失水分的门户是图二中[]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可以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图三中生理活动乙的实质是分解________,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需要。
(4)把一段带有较多叶片的新鲜果树枝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处理,光照12小时后,发现其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果树进行了________作用。
33.如表为某家庭成员部分性状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
(1)女儿与父母眼球虹膜的颜色一致,这一现象叫________。
(2)如果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A,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a,则控制女儿眼睑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_______。
(3)父亲遗传给女儿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
(4)如果女儿因病需要输血,输血原则是______________。
34.下列是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据图回答:
(1)左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目镜和物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装片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以及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_______。
(2)右上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丙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图为A、B两位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哪位同学观察的效果好_______。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_______,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正确的盖盖玻片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有机物(淀粉),A符合题意。B.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B不符合题意。C.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D.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D
解析: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新冠疫苗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当下次相同或类似的抗原,感染人体的时候,人体内的抗体就能与感染的抗原反应,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被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掉侵犯人体的病原体,避免病原体进一步侵犯人体。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CD.大脑是神经系统的器官,由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构成,故ACD不符合题意。B.营养组织属于植物体的组织,故B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
解析:A.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排列比较疏松,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壁薄,有大液泡,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B.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不符合题意。C.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区域,C不符合题意。D.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已经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植物根尖吸收雾化液中营养物质的区域是成熟区,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C
解析:A.①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与草履虫的前进无关,A错误。B.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②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B错误。C.草履虫依靠③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C正确。D.收集管和④伸缩泡把多余的水分和含氮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由分析可知,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其中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物质可以分为Ⅰ无机物和有机物,Ⅰ无机物又包括Ⅱ无机盐和Ⅲ水,A符合题意。B.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Ⅰ细胞膜、Ⅱ细胞质和Ⅲ细胞核,三者是并列关系,B不符合题意。C.Ⅰ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Ⅲ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Ⅱ液泡属于植物细胞的结构,C不符合题意。D.Ⅰ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内有Ⅱ线粒体等结构)和细胞核,但Ⅲ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的结构,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D
解析:A.生物圈中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故A正确。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故B正确。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故C正确。D.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D错误。故选D。
9.答案:B
解析:生命起源:在原始大气中无机物能生成多种简单的有机物,再经过长期而复杂的演变在原始海洋形成了原始生命,故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A正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但是陆生生物不一定比水生生物结构更复杂,如陆生的蛇属于爬行动物,而水生的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就比蛇的结构复杂高等,B错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D正确。故选B。
10.答案:B
解析: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生物的遗传现象,A正确;“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是黄蝶与菜花颜色相近都是黄色的,不易被人或其他动物发现,是一种保护色,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落红”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C正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D正确。
11.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结合分析可知,将一株质量为30g的西红柿幼苗栽种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100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A.要使植物生长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的含量,因此,给植物施肥是为其生长提供无机盐,A错误。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正确。C.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正确。D.给植物松土,提高了根部的氧气含量,促进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D正确。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甲图中的金鱼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A错误。B.乙图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能够释放水蒸气,不消耗氧气,故B错误。C.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丙图装置中是萌发的种子,其进行呼吸作用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因此火焰会熄灭,故C错误。D.丁图装置中是萌发的种子,其进行呼吸作用能够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外界,因此丁图中的温度计升高,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放热,故D正确。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第一次暗处理目的是耗尽原有淀粉,第二次暗处理目的是形成光照与黑暗的对照。两次黑暗处理的目的不同,A错误。B.光合作用需要光,变蓝的部位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的见光部位,B错误。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清水不能溶解叶绿素,不能将酒精换成清水,C错误。D.黑纸片遮光部位与未遮光部位形成对照,变量是光,D正确。故选D。
15.答案:B
解析:A.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A错误。
B.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在猪体内培养出实体人源肾脏后移植到人体,该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B正确。
C.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病原体(抗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C错误。
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D错误。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播种农作物前对土壤进行松土,能提高土壤中空气的含量,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利于种子的萌发,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答案:C
解析: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使根生长,①正确;②根冠位于根尖前端,当根尖生长时,根冠细胞不断受到土壤颗粒的磨损而破裂,对根尖具有保护作用,②错误;③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能迅速伸长,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③正确;④成熟区开始分化,部分细胞具有输导作用,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④错误。因此,根能不断生长主要是依靠根尖的①分生区细胞分裂、③伸长区细胞伸长,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8.答案:D
解析:A.水绵是淡水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B.地钱是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B正确。C.苏铁是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的分化,没有真正的花,C正确。D.侧柏是裸子植物,侧柏上的有球果不是果实,D错误。
故选D。
19.答案:C
解析:A.两次实验过程中,培养液中草履虫受外界刺激进行移动,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正确。BCD.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害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中去;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所以在没有肉汁一侧的草履虫会游到有肉汁的培养液中去,因此,乙中的草履虫向肉汁方向运动,甲中的草履虫向没有食盐方向运动,说草履虫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BD正确,C错误。
故选C。
20.答案:A
解析:A.花生是被子植物,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种子,A正确。B.白菜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叶,B错误。C.萝卜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根,C错误。D.桃子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果皮,D错误。故选A。
21.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兔毛均为白色的双亲,生下黑色小兔,可知,黑色兔毛是隐性性状,故这只黑色小兔的基因组成只能是rr,本题选C。
22.答案:A
解析:A.赤潮形成原因是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中,使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的,A正确。B.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比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大,细胞的大小与细胞的多少无关,同为多细胞生物,其不同功能细胞的大小也各不相同,B错误。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是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错误。D.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通过分裂产生后代,不能够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等,D错误。故选A。
23.答案:D
解析:大熊猫是动物,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高等动物体。竹子是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因此,与大熊猫相比,竹子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答案:B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①水、⑤无机盐和⑥氧气,属于无机物;而②糖类、③脂肪和④蛋白质分子比较大的,含碳,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答案:B
解析: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形态,A正确。B.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双手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B错误。C.用显微镜观察时,双手应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同时要从侧面注视物镜,C正确。D.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要进行染色。对细胞染色时,需用到碘液,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D正确。故选B。
26.答案:D
解析:A.Ⅰ是细胞膜,紧贴细胞壁,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A错误。B.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B错误。C.植物细胞的Ⅱ细胞质中含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C错误。D.Ⅲ是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D正确。故选D。
27.答案:C
解析:A.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视野较暗,应该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A错误。B.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物像偏左上,向偏左上移动,B错误。C.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转动转换器可以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C正确。D.镜头污染要用擦镜纸擦拭,D错误。故选C。
28.答案:C
解析:A.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件,起放大作用,故A正确。B.用显微镜观察,看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物像,故B正确。C.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当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适当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使视野清晰,故C错误。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故D正确。故选C。
29.答案:C
解析:A.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沙漠地区缺少水,因此沙漠中的骆驼体温升高到46℃时才出汗,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B.槭树的果实有翅,可以借助风力传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C.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水量。可见,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雨量很高,体现了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C符合题意。D.企鹅体表密密的羽毛能抵御零下60℃的严寒,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0.答案:A
解析:生物生存的环境不仅是指生存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雷鸟的足部完全被羽,甚至趾底也生有羽毛,有利于其冬季行走于冰雪上。这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31.答案:(1)丙
(2)①;液泡
(3)叶绿体
(4)②
解析:(1)丙为酵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酿酒要用丙图酵母菌发酵。
(2)甲图和丙图所示细胞都有①细胞壁,两细胞内部都有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⑤液泡。
(3)动物和酵母菌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因为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4)某生物体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化导致性状改变,染色体位于②细胞核中。
32.答案:(1)C;筛管
(2)⑤气孔
(3)有机物
(4)蒸腾
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光下进行,所以,图一中植物只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C光合作用。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植物可以通过图一中所示的C作用过程制造有机物,叶片产生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植物其它器官利用。
(2)气孔是植物散失水分的门户。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散失到环境中,其散失水分的门户是图二中⑤气孔。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图三中生理活动乙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需要。
(4)把一段带有较多叶片的新鲜果树枝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处理,光照12小时后,发现其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果树枝进行了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导致其重量明显减轻。
33.答案:(1)遗传
(2)aa;75%
(3)X
(4)输同型血
解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女儿与父母眼球虹膜的颜色一致,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
(2)由表中数据可知:父母都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说明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父母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如图所示:
因此女儿眼睑的基因组成为aa,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75%。
(3)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基因,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因此父亲遗传给女儿的性染色体是X。
(4)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34.答案:(1)①④⑥
(2)向左移动装片
(3)B;气泡;先把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另一侧再缓缓放下
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左图中长目镜④和短物镜①,在观察的时,低倍物镜距离玻片就远,远了视野就宽,看到的细胞数目就多,高倍镜距离近,近视野就窄,但看到物象大。因此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⑥。
(2)因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右图①中丙物像偏左,②中丙物像在中间,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装片应该向左平行移动。
(3)B同学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中没有气泡,而A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中有气泡(圆形有黑边的气泡),因此B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为了避免气泡的产生盖片时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就会发现水滴会沿着盖玻片的边缘向两边散开,这时慢慢地把盖玻片放平,水就会从一侧均匀地赶向另一侧,不容易产生气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教育集团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蒸腾作用意义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綦江县联盟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79,重庆市荣昌区宝城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