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河北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河南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济南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海南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深圳卷) 试卷 1 次下载
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泰州卷)
展开3、三模考试大概在中考前两周左右,三模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考前检验。三模学校会有意降低难度,目的是增强考生信心,难度只能是中上水平,主要也是对初中三年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检测,让学生知道中考的一个大致体系和结构。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泰州卷)
生物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共30题,每小题0.5分)
1.龙年春晚歌曲《上春山》是一场美妙绝伦的对古诗词的致敬之旅,其中的诗句也蕴含着生命的现象。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薄寒能几许,春雨满池塘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
【详解】A.诗句意为: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故反映了生物能够生长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了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场景,B不符合题意。
C.“薄寒能几许,春雨满池塘”的意思是微弱的寒意悄然而至,春雨已经满满地充盈着池塘,诗句中描写的都是自然现象,没有体现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诗句意为: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诗句中描写了马的运动,与生命现象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沙窝萝卜露出土面的呈绿色,埋在土里的呈白色。下列说法中,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环境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
C.环境影响生物的性状
D.这种现象属于遗传的变异
【答案】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详解】沙窝萝卜露出土面的呈绿色,埋在土里的呈白色,说明了光影响了叶绿素的合成,因此,进一步说明了生物的性状受环境的影响,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如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⑤④①
B.步骤①中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
C.步骤②中滴加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如果装片中出现气泡,是图中步骤④操作不当导致的
【答案】C
【分析】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2.图中:①染,②滴生理盐水,③取材料(口腔上皮细胞),④盖盖玻片,⑤涂。
【详解】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为擦、滴、刮、涂、盖、染、吸。结合分析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⑤④①,A正确。
B.步骤①中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染色后,细胞核部分被染色最深,B正确。
C.步骤②中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错误。
D.如果装片中出现气泡,是图中步骤④操作不当导致的;正确的做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D正确。
故选C。
4.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添加少许菠菜汁,吸取表层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草履虫体内某结构呈绿色,该结构最可能是( )
A.食物泡B.收集管C.细胞质D.细胞核
【答案】A
【分析】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纤毛: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②表膜:通过表膜(细胞膜)呼吸。氧气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进行;③收集管和伸缩泡:把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④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⑤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⑥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
【详解】A.草履虫口沟内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食物被慢慢消化吸收。 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添加少许菠菜汁,几分钟后,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的绿色结构最可能是食物泡,A符合题意。
B.收集管和伸缩泡可以把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B不符合题意。
C.草履虫的细胞质呈液体,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场所,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中,不属于生殖器官的是( )
A.果实B.花C.茎D.种子
【答案】C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又叫被子植物,是生物圈中结构最复杂、最高等的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详解】A.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可以利用果实中的种子繁殖后代,因此果实与植物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药中含有精子,雌蕊子房的胚珠中有卵细胞,受精作用结束后,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因此花与植物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绿色开花植物的茎中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与营养有关,属于营养器官,故C符合题意。
D.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是胚,它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因此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衣藻B.草履虫C.水蚤D.变形虫
【答案】C
【分析】单细胞生物整个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详解】水蚤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属于多细胞动物;而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的整个身体都只有一个细胞构成,都属于单细胞生物,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科学家曾经计算过,植物一生中吸收的大量水分有90%以上用于( )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D.分解作用
【答案】B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A.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A错误。
B.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一生中吸收的大量水分有90%以上用于蒸腾作用,B正确。
C.呼吸作用是指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C错误。
D.分解作用是生态系统的分解是死有机物质的逐步降解过程,它由多种生物共同完成,D错误。
故选B。
8.泥炭藓是一种苔藓植物,主要生长在水湿环境及沼泽地带。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的叶很薄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用孢子繁殖后代
C.茎很短无输导组织
D.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答案】D
【分析】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根据有无种子这一特征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无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详解】A.苔藓植物的叶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苔藓植物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B正确。
C.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无输导组织,C正确。
D.泥炭藓属于苔藓植物,假根能固着植物体,但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叶只有一层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错误。
故选D。
9.想提高温室蔬菜产量,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是( )
A.增加二氧化碳B.增加水分
C.增加氧气D.增加温度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要想提高温室蔬菜总产量必须增强蔬菜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蔬菜的呼吸作用。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等。
【详解】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因此想提高温室蔬菜产量,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增加二氧化碳,故A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所以增加水分不一定能提高蔬菜的产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一定的范围内,氧气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强,消耗的有机物越多,蔬菜的产量越低,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强,消耗的有机物越多,蔬菜的产量越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如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其中②处流动的血液是( )
A.含氧较多的动脉血B.含氧较少的动脉血
C.含氧较多的静脉血D.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答案】A
【分析】图可知,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
【详解】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由四腔构成,心脏左侧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为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都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所以,结合分析可知,题图中的①右心房、③右心室处流动的含氧较少的静脉血,而②左心房、④左心室处流动的含氧较多的动脉血。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登山运动员在高原上进行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
【答案】A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因此登山队员登峰前,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红细胞,A符合题意。
B.白细胞可以做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C不符合题意。
D.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体积最小的白细胞。其由淋巴器官产生,主要存在于淋巴管中循环的淋巴液中,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是淋巴系统几乎全部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是对抗外界感染和监控体内细胞变异的一线“士兵”,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系统的关系,图中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
A.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C.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答案】B
【分析】图中①消化系统、②泌尿系统、③循环系统、④呼吸系统。
【详解】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在①消化系统被分解成可吸收的物质进入③循环系统,即吸收。②人体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将物质(水、无机盐、尿素等)排出体外,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图中的④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系统,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十月怀胎娘辛苦”,胎儿从母亲体内获取营养、排出废物的结构是( )
A.卵巢B.胎盘C.输卵管D.子宫
【答案】B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详解】A.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A错误。
B.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B正确。
C.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C错误。
D.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D错误。
故选B。
14.下图为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丙图中曲线的AB段与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B.丙图中曲线的BC段与乙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C.丙图中曲线的AB段与甲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D.丙图中曲线的BC段与甲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答案】C
【分析】图甲气球缩小,表示的是呼气过程,图乙气球鼓起表示吸气过程。图丙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呼气状态;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吸气状态。
【详解】A.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呼气状态,图乙气球鼓起表示吸气过程,A错误。
B.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吸气状态,图乙气球鼓起表示吸气过程,B错误。
C.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呼气状态,图甲气球缩小,表示的是呼气过程,C正确。
D.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吸气状态,图甲气球缩小,表示的是呼气过程,D错误。
故选C。
15.下面选项中与小肠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A.小肠能蠕动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肠腺
C.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及小肠绒毛、微绒毛D.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
【答案】C
【分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内表面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
【详解】A.小肠能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小肠襞内有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无直接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故C符合题意。
D.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与消化功能有关,与吸收功能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17世纪,英国的布伦德尔首次成功地直接将一个人的血液输入到另一个人体内,从此开启了人血输血技术。但随后的多次实验证明:并非每个受血者都能够获得救治,甚至有的还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而加速了死亡。请你解释输血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输O型血B.成分输血
C.输同型血D.输异型血
【答案】C
【分析】人类血型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如果血型不合,红细胞会发生凝集成团的现象,阻碍血液循环,引发生命危险。
【详解】为了防止在输血时发生血液凝聚现象,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的前提下,才可以考虑输少量的O血型的血液,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在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可观察到下列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血管与我们手背上的“青筋”是同一种血管
B.乙图所示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
C.血压是血液对乙管壁的侧压力
D.乙图所示的血管管壁比甲图的薄
【答案】D
【分析】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从图中箭头可以看出,甲血管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甲是静脉;乙血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乙是动脉;丙血液中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丙是毛细血管。
【详解】A.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甲图是静脉。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甲图所示的血管与我们手背上的“青筋”是同一种血管,A正确。
B.乙血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乙是动脉,动脉血管的管壁厚,血流速度最快,B正确。
C.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我们一般测量上臂肱动脉处的血压,C正确。
D.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乙图是动脉、甲图是静脉,甲图的静脉血管管壁比乙图的动脉血管管壁薄,D错误。
故选D。
18.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 )
A.巨人症B.呆小症C.糖尿病D.侏儒症
【答案】D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激素在人体内必须维持在适当的水平,若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一些激素分泌异常症状。
【详解】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期生长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患者身体各部位过度生长,身材异常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并且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内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能够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稳定。如果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故C不符合题意。
D.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到了成年,有的身高才只有70厘米,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生殖器官发育完全,形成侏儒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萝卜存放久了会出现空心现象,主要是由于( )
A.散失了大量的水分B.细胞停止了分裂和生长
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D.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
【答案】C
【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详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萝卜储藏一段时间后由于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了,所以就空心了。因此存放久了的萝卜会出现空心现象是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一般包含多个步骤。下列选项中,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长出花粉管 ②花粉传到柱头 ③胚珠形成种子 ④开花 ⑤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A.④→①→②→⑤→③B.④→②→①→⑤→③
C.③→④→①→⑤→②D.④→②→⑤→①→③
【答案】B
【分析】一般开花植物进行有性生殖时要经历的过程是:开花→传粉→受精→果实(种子)成熟。
【详解】绿色植物开花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被子植物受精的过程是,当花粉成熟后从花药中散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花粉就在雌蕊分泌的黏液的刺激下生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将精子输送到胚珠与卵细胞在胚珠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过程就叫受精。而后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如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萌发,发育成新个体。因此,一般开花植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需经下列步骤:④开花→②花粉传到柱头→①长出花粉管→ ⑤精子和卵细胞结合→③胚珠形成种子;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1.某品种辣椒有红、黄两种颜色,现将红色辣椒(BB)的花粉授到黄色辣椒(bb)的柱头上,则结出的辣椒果皮颜色以及胚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A.黄bbB.橙BbC.红bbD.黄Bb
【答案】D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为;
【详解】果皮由雌蕊子房壁发育而成,子代果皮的形状与母本相同,所以结出的辣椒果皮颜色为黄色。
将红色辣椒(BB)的花粉授到黄色辣椒(Bb)的柱头上,其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从图解中可以看出所结种子中胚的基因是Bb,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虫媒病,病原体为寨卡病毒(ZikaVirus),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关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寨卡病毒属于细菌病毒
B.患者和寨卡病毒的携带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
C.注射疫苗以达到预防该病的发生,该措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为了预防该传染病,要尽量消灭蚊虫,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答案】B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寨卡病毒能够寄生在人体细胞中,属于动物病毒,不是细菌病毒,A错误。
B.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见,患者和寨卡病毒的携带者都可以传播病毒,都是该病的传染源,B正确。
C.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人体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没有作用。所以,注射疫苗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该传染病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虫媒病。可见,为了预防该传染病,要尽量消灭蚊虫,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是控制传染源,D错误。
故选B。
23.伸出手臂用力做一个屈肘动作,可以感觉到上肢肌肉的变化是( )
A.肱二头肌收缩B.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舒张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答案】A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详解】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4.“两个黄鹂鸣翠柳”属于( )
A.繁殖行为B.觅食行为
C.争斗行为D.防御行为
【答案】A
【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详解】A.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在求偶,属于繁殖行为,A符合题意。
B.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争斗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C不符合题意。
D.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节肢动物可以分为甲壳纲(蟹)、昆虫纲(苍蝇)、多足纲(蜈蚣)和蛛形纲(蜘蛛),由此判断节肢动物在动物分类等级中属于( )
A.门B.纲C.目D.科
【答案】A
【分析】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节肢动物可以分为甲壳纲(蟹)、昆虫纲(苍蝇)、多足纲(蜈蚣)和蛛形纲(蜘蛛)等多种纲,因此节肢动物属于纲的上一个分类单位门,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6.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某患病男子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
A.口腔上皮细胞B.心肌细胞
C.神经元D.精子
【答案】D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ABC.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男性体细胞染色体可表示为22对+XY。口腔上皮细胞、心肌细胞、 神经元都属于人的体细胞,都含有XY染色体,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细胞内都含有致病基因,ABC不符合题意。
D.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的精子。因此,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含Y染色体的精子内不含有该致病基因,D符合题意。
故选D。
27.如图是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DNA 之间的关系图解,其中②表示的是( )
A.细胞B.细胞核C.DNAD.染色体
【答案】D
【分析】细胞内储存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结构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染色体,染色体的组成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并且呈现双螺旋结构。
【详解】图中①、②、③、④表现为包含关系,结合分析可知,①是DNA,②是染色体,③是细胞核,④是细胞。
故选D。
28.《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下几根毛发,吹一下即可变出数只与他一样的猴子共同对抗敌人,无往而不胜。我们想要实现获得多只一样的动物,可以利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C.发酵技术D.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A
【分析】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
【详解】A.克隆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因此要获得多只一样的动物,可以利用克隆技术。A符合题意。
B.转基因技术是将高产、抗逆、抗病虫、提高营养品质等已知功能性状的基因,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转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受体生物在原有遗传特性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获得新的品种,生产新的产品,B不符合题意。
C.发酵技术指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
B.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
C.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D.被狗咬伤后注射免疫球蛋白
【答案】D
【分析】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详解】A.百白破疫苗是用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通常包含在儿童的常规疫苗接种计划中,A不符合题意。
B.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卡介苗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进行接种,B不符合题意。
C.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计划免疫。脊髓灰质炎疫苗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症,是儿童常规接种的疫苗之一,C不符合题意。
D.被狗咬伤后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为了提供即时的被动免疫保护,防止狂犬病等疾病的发生,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紧急预防措施,而非计划性的预防接种,D符合题意。
故选D。
30.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诺如病毒感染会引发急性肠胃炎,政府号召大家搞好饮食卫生,处理好粪便和分泌物。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此举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B.保护易感人群C.消灭病原体D.控制传染源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环境消毒、消灭媒介蚊虫、讲究个人卫生、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可见,政府号召大家搞好饮食卫生,处理好粪便和分泌物。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此举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综合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图一表示某植物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三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2)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鹰能从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中获得较多的能量,这条食物链是 。
(3)图二中的甲分别对应图一中的 。
(4)与图一相比,图三中有较多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其中 是图一所不包含的生物成分 (填图三中的字母) 。
【答案】(1)二氧化碳/CO2
(2)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植物→鼠→鹰
(3)鹰
(4)C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一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5条:①植物→昆虫→蜘蛛→食虫鸟→蛇→鹰,②植物→昆虫→蜘蛛→青蛙→蛇→鹰,③植物→昆虫→青蛙→蛇→鹰。④植物→鼠→蛇→鹰,⑤植物→鼠→鹰。
(3)图三中A代表生产者(绿色植物),B代表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②表示光合作用、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⑤表示分解作用。
【详解】(1)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往复;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2)生态系统中绝大多数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一般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能越少;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能越多。可见,图一中“植物→鼠→鹰”是最短的食物链,鹰通过该食物链能获得较多的能量。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图二相对应的食物链是:丁→丙→乙→甲,对比图一中的食物链“植物→鼠→蛇→鹰”可知,图一中的鹰对应图二中的甲。
(4)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三中C是分解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图一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图三中的C分解者。
32.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我们对细胞进行观察时需制作玻片标本,并借助显微镜观察。图一为制作临时装片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二为显微镜构造图,图三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图一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 、 ③(填序号)。
(2)若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图一④中载玻片上应滴一滴 (选填“清水”或“生理盐水”)。
(3)放置装片后,先调节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图二中的结构 (填序号)。
(4)观察时发现物像偏在视野的上方,为将其挪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5)品尝新鲜番茄时,甜酸的汁液四溢,这些汁液主要来自图三中的 (填序号)。
【答案】(1) ④ ②
(2)生理盐水
(3)d
(4)上
(5)g
【分析】图一中①擦、②撕、③盖、④滴;图二中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物镜、e反光镜;图三中f细胞壁、g液泡、h细胞核、j叶绿体。
【详解】(1)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的实验步骤简要地概括为:①擦、④滴、②撕、展、③盖、染、吸。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④②③。
(2)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作用,细胞吸水涨破,故需滴加与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
(3) 观察植物细胞时,当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图二中的d物镜,防止压破玻片和损伤镜头。
(4)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象可移动到视野中央;观察时发现物像偏在视野的上方,应将装片向上移动。
(5)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有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品尝新鲜番茄时,一口咬下去,甜酸的汁液四溢,这些汁液主要来自图三中的g液泡。
33.如图是桃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桃树开花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 和 两个生理过程。
(2)图中A表示花粉从一朵花的[5] 传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
(3)花瓣等结构凋落后,图乙中的[9] 将发育成桃的果实,图丙中的[14]是桃的种子,它是由图乙中的[10] 发育而来的。
【答案】(1) 传粉 受精
(2)花药
(3) 子房 胚珠
【分析】图甲中:1是柱头、2是花柱、3是子房、4是雌蕊、5是花药、6是花丝、7是雄蕊、8是卵细胞,图乙中:9是子房、10 是胚珠、11是受精卵,12是种皮、13是果肉、14是种子,A传粉过程,据此回答。
【详解】(1)一朵花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过程,称为受精。
(2)花粉从5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是A传粉过程,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
(3)桃花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9子房将来能发育成果实,14种子是由10胚珠发育而来的。
34.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示意简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左心房与左心室、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有 ,它的作用是 。
(2)如果A是肺部毛细血管网,从右心室出来的血液流经A后变成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再流回左心房这个过程称为 循环。
(3)血液由左心室经B、C回到右心房的循环途径称为 循环。
(4)某人患牙周炎,需静脉注射青霉素消炎。注射的青霉素最先到达心脏的结构是 。
【答案】(1) 房室瓣 防止血液倒流
(2) 动脉血 肺循环
(3)体循环
(4)右心房
【分析】图中:A肺循环中肺部毛细血管网,B、C体循环中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
【详解】(1)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存在着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房室瓣的作用是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而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从右心房流向右心室而不能倒流。
(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出发,流经全身毛细血管网,最后回到右心房这一过程称为体循环,当血液经过体循环后,血液变为静脉血;血液由右心室出发,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最后回到左心房这一过程称为肺循环,当血液经过肺循环后,血液变为动脉血。因此,如果A是肺部毛细血管网,从右心室出来的血液流经A后会变成动脉血,再流回左心房完成肺循环。
(3)通过(2)分析可知,血液由左心室出发,流经全身毛细血管网,最后回到右心房这一过程称为体循环,当血液经过体循环后,血液变为静脉血。因此,血液由左心室经B、C回到右心房的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
(4)某人牙龈发炎,当从上肢静脉注射青霉素时,药物经上肢静脉进入毛细血管,汇集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所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35.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该病毒会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导致人的免疫系统瘫痪。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那么HIV是引起这种传染病的 。
(2)下列不属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是______(填字母)。
A.血液传播B.性接触C.母婴传播D.握手传播
(3)传染病与普通疾病不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 性。在人群中传播时,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 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多运动等措施属于 。
【答案】(1)病原体
(2)D
(3) 流行性 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也叫“病原微生物”,是能引起人或其他生物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根据这三个基本采取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因此,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因此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
(2)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空气、饮食、普通接触、蚊虫叮咬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由此可知,不属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是握手传播,D符合题意。
故选D。
(3)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由一个宿主排出体外,经一定的传染途径传给另一个宿主,这种特性称为传染性,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传染性,这也是传染病和其他普通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流行性指传染病能在人群中传播、蔓延的特征,根据流行的强度和广度可以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以及暴发;传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根据这三个基本采取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其中保护易感人群其实就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比如调节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和注射疫苗等,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多运动等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广西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广西卷),文件包含生物广西卷全解全析docx、生物广西卷考试版A4docx、生物广西卷考试版A3docx、生物广西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生物广西卷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哈尔滨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哈尔滨卷),文件包含生物哈尔滨卷全解全析docx、生物哈尔滨卷考试版A4docx、生物哈尔滨卷考试版A3docx、生物哈尔滨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生物哈尔滨卷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北京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北京卷),文件包含生物北京卷全解全析docx、生物北京卷考试版A4docx、生物北京卷考试版A3docx、生物北京卷答题卡pdf、生物北京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