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南通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吉林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天津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安徽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山东济南卷)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年中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四川成都卷)
展开3、三模考试大概在中考前两周左右,三模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考前检验。三模学校会有意降低难度,目的是增强考生信心,难度只能是中上水平,主要也是对初中三年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检测,让学生知道中考的一个大致体系和结构。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四川成都卷)
生物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85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稻田养鱼”这一农业模式中,“稻花鱼”以田中的水生昆虫、稻花等为食,产出的鱼粪给水稻提供养分,实现稻田资源的最大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水生昆虫、稻花鱼等生物构成了稻田生态系统
B.稻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自动调节能力弱
C.水稻和稻花鱼都属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水稻
【答案】B
【详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水稻、水生昆虫、稻花鱼等生物只包括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稻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弱,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B正确。
C.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稻花鱼是消费者,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D错误。
故选B。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稀碘液、清水、生理盐水B.生理盐水、稀碘液、清水
C.稀碘液、生理盐水、清水D.清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答案】D
【详解】取材时为防止口腔食物残渣可能对实验造成干扰,应用清水(或纯净水或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由于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应将口腔上皮细胞置于滴加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为了更好的观察细胞结构,最后要用碘液对细胞进行染色。因此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清水、生理盐水、稀碘液,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B.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产生新的细胞壁
C.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
D.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详解】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都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平均分成两部分,所以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A正确。
B.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形成新的细胞壁,B正确。
C.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原来细胞中间向内凹陷形成新的细胞膜,C错误。
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自我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正确。
故选C。
4.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某同学在学习了“被子植物的一生”后,绘制了如下网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是雌蕊B.②是子房C.③是种皮D.④是种子
【答案】D
【详解】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结合题图可知,①是子房,②是胚珠,③是果皮,④是种子,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如图是用银边天竺葵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应先将该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B.叶片①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
C.叶片②经酒精脱色、碘酒染色后不变蓝
D.叶片①银边和叶片②照光后无淀粉的原因相同
【答案】D
【详解】A.为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将该实验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可以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呼吸作用运走耗尽,A正确。
B.叶片①见光与遮光部分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B正确。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叶片②因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经酒精脱色,碘液染色后不变蓝色,C正确。
D.叶片①银边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叶片②因缺少二氧化碳,因此叶片①银边和叶片②照光后无淀粉的原因不同,D错误。
故选D。
6.下列有关人体生殖系统部分器官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输卵管——受精卵形成的场所B.胎盘——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
C.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D.卵巢——产生精子,分泌雌性激素
【答案】D
【详解】A.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及受精卵形成的场所,A正确。
B.胎盘是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儿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的渠道,B正确。
C.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内膜是有利于胚胎的成长的,并且子宫会随着胚胎的生长而发生变化,C正确。
D.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够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D错误。
故选D。
7.小肠位于人体的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管内最长的消化器官。如图为小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为皱襞,加大了营养物质与小肠的接触面积
B.②为小肠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C.③为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D.当某人因病切除一部分小肠后,会降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答案】C
【详解】A.①为小肠内表面皱襞,加大了小肠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故A正确。
B.②为小肠绒毛,加大了小肠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B正确。
C.③为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C错误。
D.小肠很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食物,当某人因病切除一部分小肠后,会降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故D正确。
故选C。
8.人体细胞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图中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 )
A.①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②过程中,a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C.②③过程都会发生气体交换
D.完成③过程后,血液中含氧量增多
【答案】D
【详解】A.图中的①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正确。
B.②过程是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周围血液之间,由于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二氧化碳浓度高,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B正确。
C.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②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它们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C正确。
D.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周围血液之间,由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周围血液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D错误。
故选D。
9.西医往手背里的“青筋”输液来治病,中医通过“切脉”可以知晓病情,“青筋”和“切脉”分别指的血管是( )
A.静脉、静脉B.动脉、动脉C.静脉、动脉D.动脉、静脉
【答案】C
【详解】中医的脉诊就是通过“切脉”掌握脉象,诊断出身体的某种疾病。这里的选择的“脉”是指动脉,它的结构与将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功能相适应。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呈“青色”,俗称“青筋”。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A.尿素、水、蛋白质B.葡萄糖、无机盐、水
C.无机盐、水、葡萄糖D.尿素、水、无机盐
【答案】D
【详解】根据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可知,血浆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原尿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可见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水、无机盐和尿素,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外界空气进入肺部:鼻→口腔→咽→喉→支气管→肺
B.尿液形成和排出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C.视觉的形成:角膜→瞳孔→视网膜→晶状体→视神经→视觉中枢
D.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
【答案】B
【详解】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所以外界空气进入肺部的路线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A错误。
B.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是排出尿液。所以尿液形成和排出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故B正确。
C.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所以视觉的形成过程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故C错误。
D.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有关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呆小症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
B.侏儒症是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C.糖尿病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D.巨人症是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答案】C
【详解】A.呆小症是因为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错误。
B.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错误。
C.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C正确。
D.巨人症是由于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13.如图是神经系统的模式图,小明去医院戳手指验血,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D结构内含有感觉神经末梢,能向神经中枢传导兴奋
B.戳完手指后,护士让小明用棉球按住伤口,这个过程不需要H的参与
C.小明被护士用针刺了,没有缩手,是因为高级中枢H可以调控低级中枢E
D.生活中不小心被针扎到,一般先感觉疼痛,再缩手
【答案】C
【详解】A.图中A感受器内含有感觉神经末梢,能向神经中枢传导兴奋,故A错误。
B.戳完手指后,护士让小明用棉球按住伤口,这个过程是有意识的过程,需要H大脑的参与,故B错误。
C.大脑能控制低级的反射。小明被护士用针刺了,没有缩手,是因为高级中枢H大脑可以调控低级中枢E脊髓,故C正确。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痛觉的中枢位于大脑内,生活中不小心被针扎到,一般先缩手,再感觉到疼痛,故D错误。
故选C。
14.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味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学习、攻击行为D.学习、防御行为
【答案】B
【详解】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使黄鼬防御敌害,保护自己,因此该行为还属于防御行为,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蝉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蝉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B.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这不属于繁殖行为
C.“金蝉脱壳”是指蝉在生长过程中的蜕皮现象
D.蝉的发育经历卵、蛹、幼虫、成虫四个阶段
【答案】C
【详解】A.蝉的繁殖能力确实很强,但它们的受精方式并不是体外受精。蝉和大多数昆虫一样,采用体内受精的方式进行繁殖,A错误。
B.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其实是一种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这种行为旨在吸引雌蝉进行交配,B错误。
C.蝉和其他昆虫一样,在其生命周期中会经历多次蜕皮,每次蜕皮都伴随着身体大小的增长。可见,“金蝉脱壳”是指蝉在生长过程中的蜕皮现象,C正确。
D.蝉的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不是卵、蛹、幼虫、成虫四个阶段,D错误。
故选C。
16.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下列有关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能阻止鸟卵内外的气体交换
B.求偶、交配、产卵、孵卵是所有鸟类共有的繁殖行为
C.“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描述了鸟的育雏行为
D.生活中,搜集不同种类的鸟蛋,可作为宣传保护鸟类的资料
【答案】C
【详解】A.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用放大镜观察鸟卵的表面,可以看到卵壳表面有许多气孔,这些气孔能让鸟卵内外的气体进行交换,A错误。
B.鸟类的生殖一般要经历六个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所有鸟类都要经历的阶段有三个:求偶、交配、产卵,不一定具有的行为是筑巢、孵卵、育雏,如杜鹃,B错误。
C.育雏是指晚成雏完全靠母鸟衔食饲养的现象。“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描述了雏鸟等待亲鸟哺育的情景,体现了鸟的育雏行为,C正确。
D.搜集不同种类的鸟蛋可能会影响鸟类的正常繁殖,我们应该采取更为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方式来宣传鸟类保护。例如,可以使用照片、视频或者虚拟现实技术来展示鸟蛋和鸟类的生活状态,这样既可以避免对鸟类造成干扰,又能有效地传达保护鸟类的信息,D错误。
故选C。
17.在甲地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也只有3.5kg。当引种到乙地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大多叶球可达7kg左右,若再引种回甲地,大多叶球又只有3.5kg。根据上述引种过程,推测( )
A.甘蓝只具有遗传性,不具有变异性B.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会遗传给后代
C.所有的变异都有利于生物的生存D.环境改变会使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答案】B
【详解】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普遍现象。因此,甘蓝具有遗传性,也具有变异性,A错误。
B.根据题干描述可知,该甘蓝品种在甲、乙两地表现出来的叶球重量差异,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会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正确。
C.变异具有不定向性,生物产生的有些变异会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和对繁衍后代有利,而有些变异可能对生物的存活和繁衍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适应度降低,C错误。
D.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但是,通常情况下,环境改变不会使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18.人类的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R)决定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r)决定的。如果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下了一个单眼皮的男孩,请问: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以及再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分别是( )
A.RR×rr,1/4B.RR×Rr,3/4C.Rr×Rr,3/4D.Rr×Rr,1/2
【答案】C
【详解】人类的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R),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r)控制的,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rr,遗传给子女的基因一定是r,这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男孩,基因组成是rr,亲代的基因组成是均为Rr,其遗传图解如图:
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是Rr×Rr,子女是双眼皮的概率是75%(3/4)。
故选C。
19.人被狗咬伤后,为了避免感染狂犬病,需要及时清理伤口,并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需连续多次注射)、有时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注射狂犬疫苗引起的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B.连续多次注射狂犬疫苗,有利于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
C.狂犬疫苗全部注射完毕后可阻止狂犬病毒再次进入人体
D.狂犬疫苗属于抗原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
【答案】C
【详解】A.注射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引起的免疫类型都是出生后具有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所以都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
B.连续多次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加强免疫,让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B正确。
C.狂犬疫苗全部注射完毕后,人体能够产生抵抗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但不能阻止狂犬病毒再次进入人体,C错误。
D.狂犬病疫苗即是毒性弱化了的病毒,狂犬病毒和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D正确。
故选C。
20.回顾你所做过的生物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要把刮取物置于生理盐水中
B.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用碘液染色后物像才清晰
C.“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需要进行重复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D.用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答案】B
【详解】A.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低倍镜观察叶片临时切片时,由于叶片本身具有颜色,不需要用碘液染色,B符合题意。
C.“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需进行重复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C不符合题意。
D.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45分。
21.(共9分,每空1分)我国科考队在南极进行生态考察时,发现了如图一的食物关系,同时检测出部分极地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如图二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进入极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初均来自___________。进入食物网中的物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运输和传递的,最后又通过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还到无机环境。
(2)若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则图二中的丙对应的是图一中的________生物。图二甲、乙、丙、丁4种生物中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_________。请写出图一中含有海豹且能量损耗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
(4)极地生态系统虽然远离人群,但是生物体内仍然出现了毒素,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有____和___。但该生态系统并没有完全崩溃瓦解,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使得自身能够维持_____的状态。
【答案】(1) 太阳能 分解者
(2) 虎鲸 丁
(3) 逐级递减 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
(4)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相对稳定平衡
【小题1】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可以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其他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进入食物网中的物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运输和传递的,最后又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还到无机环境。
【小题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图二形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或浮游植物→磷虾→须鲸→虎鲸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须鲸→虎鲸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虎鲸或:浮游植物→小鱼→大鱼→虎鲸,则图二中的丙对应的是图一中的虎鲸。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因此,甲、乙、丙、丁4种生物中能量最多的是丁生产者。
【小题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因此,含有海豹且能量损耗最少得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
【小题4】极地生态系统虽然远离人群,但是生物体内仍然出现了毒素,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生物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由于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2.(共10分,每空1分)如图为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XYZ分别代表三种营养物质的其中一种,BCD代表各消化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
X _______ ,Y________ ,Z ________ ,(上面三空在淀粉、蛋白质、脂肪中选择)
C________ ,D_________。(上面两空在胃、小肠中选择)
(2)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初步消化成 _________(麦芽糖或葡萄糖),所以我们吃饭时口腔有甜味。蛋白质最终在_______(胃或小肠)内彻底消化成_________(氨基酸或葡萄糖)而被吸收。
(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肝脏或胰腺或唾液腺),它分泌的消化液主要是对_________(蛋白质、淀粉、脂肪)起乳化作用。
【答案】(1)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胃 小肠
(2) 麦芽糖 小肠 氨基酸
(3) 肝脏 脂肪
【详解】(1)曲线X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分解完毕,此物质应为蛋白质;曲线Z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C是胃,D是小肠。
(2)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我们吃饭时口腔有甜味(麦芽糖的甜味)。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可被吸收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3)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储藏在胆囊中,在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乳化作用)。
23.(共9分)肾脏是人体形成尿液,排出废物的重要器官。不当服用某种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有可能会诱发肾脏疾病。我国某大学研究团队研究成功肾单位芯片,为研究肾脏损伤机制和筛选用药带来新方向。如图甲为肾单位及其相关结构模式图(①~④代表结构,A、B代表形成尿液的过程),图乙为该团队构建的新型肾单位芯片结构示意图(Ⅰ~Ⅳ代表结构,C、D代表装置名称)
(1)肾单位由图甲中序号________代表的结构组成。
(2)研究人员用荧光素钠(表示小分子物质)和荧光葡萄糖(表示大分子物质)制成溶液,发现只有荧光素钠快速地从Ⅰ进入到Ⅲ,由此推测图乙装置中半透膜的作用类似于图甲中字母______表示的过程作用,经过该作用后形成的液体叫_______(填“原尿”或“尿液”)。
(3)若图乙装置中缓冲液出口处葡萄糖含量远低于Ⅲ,则装置D模拟了图甲中______(填序号)的结构作用。此时血液出口尿素含量应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血液入口尿素含量。
(4)若某人服用药物后出现血尿现象,则该药物的肾毒性有可能损伤的是图甲中序号________代表的结构。
【答案】(1)①②③
(2) A 原尿
(3) ③ 小于
(4)①
【详解】(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①肾小球、②肾小囊和③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2)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血浆中多余的水分、代谢废物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成为原尿,而大部分大分子蛋白和血液成分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过。因此,研究人员用荧光素钠(表示小分子物质)和荧光葡萄糖(表示大分子物质)制成溶液,以适宜的流速分别从图乙装置血液入口注入,发现只有荧光素钠快速地从Ⅰ进入到Ⅲ,由此推测图乙装置中半透膜的作用类似于图甲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经过该作用后形成的液体叫原尿。
(3)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的尿液中含有少量的葡萄糖,若图乙装置中缓冲液出口处葡萄糖含量远低于Ⅲ,则装置D模拟了图甲肾单位中序号③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所以血液出口尿素含量应小于血液入口尿素含量。
(4)经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尿液中不会出现蛋白、红细胞或白细胞等成分;因此若某人服用药物后出现血尿现象,则该药物的肾毒性有可能损伤的是图甲中序号①肾小球的结构。
24.(共7分,每空1分)下甲是厨余垃圾项目研究小组设计的厌氧发酵装置,他们以家庭厨余垃圾作为原料,接种甲烷菌,记录每日累积产气量绘制成图乙所示曲线。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甲烷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成形的 _________ ,能利用 ________的方式快速繁殖。
(2)图甲装置中,厌氧发酵罐隔绝了空气,为甲烷菌的生长创造________(填“无氧”或“富氧”)条件厌氧发酵罐放置在恒温水水浴箱中,说明了甲烷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 __________。
(3)发酵技术处理厨余垃圾的原理是甲烷菌能将垃圾中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产生沼气。可通过测量图甲装置中________________来得出产生的气量。由此可见,甲烷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____。
(4)观察图乙曲线,第15天后累积产气量不再上升。同学们想让产生的沼气量继续增加,认为可以继续加入厨余垃圾。这种方法可行吗?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答案】(1) 细胞核 分裂
(2) 无氧 适宜的温度
(3) 储水罐收集的水量/集气罐排出的水量 分解者
(4)可行
【详解】(1)甲烷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能利用分裂的方式快速繁殖。
(2)图甲装置中,厌氧发酵罐隔绝了空气,为甲烷菌的生长创造无氧条件厌氧发酵。细菌的生活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罐放置在恒温水水浴箱中,说明了甲烷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3)甲烷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角色”,可以将将垃圾中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产生沼气,因此,可通过测量图甲装置中储水罐收集的水量(或集气罐排出的水量)来得出沼气产生的气量。
(4)发酵技术处理厨余垃圾的原理是甲烷菌能将垃圾中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产生沼气。观察图乙曲线,第15天后累积产气量不再上升。想让产生的沼气量继续增加,可以继续加入厨余垃圾。因此,这种方法可行。
25.(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在学校内对同学中的眼皮(基因用A,a表示) 的遗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双眼皮与单眼皮,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双眼皮是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亲代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_____传递给子代的。
(3)第二组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组的后代出现了单眼皮的个体,这种差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变异。
(5)随着国家二胎生育政策的放开,在第三组的家庭中夫妇还想再生一胎,是双眼皮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
【答案】(1) 相对性状 显性
(2)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配子
(3)AA或Aa
(4)可遗传
(5)50%/1/2/37.5%/3/8
【详解】(1)双眼皮与单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从第3组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子女中出现了单眼皮,控制单眼皮的基因,一定来源于父亲和母亲,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在父母那里没有表现出来,只表现双眼皮,因此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2)生殖细胞(或配子或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所以,父母体内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或配子或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
(3)只有控制隐性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第2组所调查的家庭中的子女出现了单眼皮和双眼皮两种性状,第2组调查的是102个家庭,单眼皮后代只有85个,说明大部分家庭后代中无单眼皮出现,说明第2组双眼皮父亲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
(4)第三组的后代出现了单眼皮的个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这是一种变异现象。这种稳定的差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5)如果用A代表双眼皮基因,a代表单眼皮基因,则控制第三组子代单眼皮的基因组成为aa,分别由亲代各提供一个基因a。第三组亲代都是双眼皮,246个家庭中,有213个家庭子代表现为双眼皮,78个家庭子代表现为单眼皮,故亲代的双眼皮基因组成可能为:AA×AA;AA×Aa;Aa×Aa,再生一个小孩为双眼皮的可能性分别为1;1;3/4。又由于生男生女概率一样,都是1/2,故第三组的家庭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儿的概率可能为:1×1/2=1/2;3/4×1/2=3/8。
级别
父亲性状
母亲性状
被调查的家庭数量(个)
后代性状及个体数量(个)
双眼皮
单眼皮
第一组
单眼皮
单眼皮
72
0
78
第二组
双眼皮
单眼皮
179
102
85
第三组
双眼皮
双眼皮
246
213
59
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四川成都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四川成都卷),文件包含生物四川成都卷全解全析docx、生物四川成都卷考试版A4docx、生物四川成都卷考试版A3docx、生物四川成都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生物四川成都卷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四川成都卷)(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四川成都卷)(考试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森林中,空气清新、湿润,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四川成都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四川成都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森林中,空气清新、湿润,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