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上海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云南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内蒙古包头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北京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南京卷)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全国通用)
展开3、三模考试大概在中考前两周左右,三模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考前检验。三模学校会有意降低难度,目的是增强考生信心,难度只能是中上水平,主要也是对初中三年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检测,让学生知道中考的一个大致体系和结构。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全国通用)
化 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Zn-65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2024年春晚节目《瓷影》,以舞绘型,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下列关于青白瓷的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揉泥B.烧窑C.做坯D.画坯
【答案】B
【解析】A、揉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烧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做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画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B.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保护水体
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充分利用资源D.循环使用教科书,节约使用纸张
【答案】B
【解析】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符合主题;
B、为节约资源,利于保护环境,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不是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做法不符合主题;
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充分利用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符合主题;
D、循环使用教科书,节约使用纸张,有利于节约资源,做法符合主题;
故选:B。
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不锈钢、白酒都属于混合物B.硝酸钾、尿素、磷酸二氢铵属于复合肥
C.生铁、黄铜、水银都属于合金D.液氧、干冰、水都是氧化物
【答案】A
【解析】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不锈钢中含有铁、铬、镍等物质,白酒中含有水和酒精,它们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B、硝酸钾、磷酸二氢铵都含有两种营养元素,都属于复合肥,尿素中只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C、生铁、黄铜都属于合金,而水银是汞的俗称,属于金属单质,不属于合金,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D、冰、水都是氧化物,而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A。
4.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黄金饰品B.石墨电极
C.陶瓷餐具D.塑料水管
【答案】D
【解析】A.黄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石墨属于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B.氢气验纯
C.过滤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B
【解析】A.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错误。
B.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正确。
C. 过滤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D. 读取液体体积量筒需水平放置,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持平,错误。
故选:B。
6.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原子的结构完全相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故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都由氧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符合题意;
D、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自由移动的电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反应过程微观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生成的与的分子个数比是1:1
C.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可将有毒的汽车尾气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生成的氮气与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C、NO中氮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下降,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可将有毒的汽车尾气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符合题意。
故选D。
8.学习化学要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遇到二氧化碳会变红
C.碳还原氧化铜,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
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约为
【答案】B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遇到二氧化碳会变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看到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约为1:2,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
B.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
C.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
D.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答案】C
【解析】A、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此选项表述正确;
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当最外层是8电子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此选项表述正确;
C、原子不带电,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带正电,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①②④属于原子,③属于阳离子,⑤属于阴离子,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①对应的元素是F,④对应的元素是Na,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C。
10.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是承载历史文化的中国名片,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茶叶所含的锌、硒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1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1个氮分子
D.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答案】C
【解析】A、茶叶所含的锌、硒元素均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A说法正确;
B、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4)=6:1,故B说法正确;
C、1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不含有氮分子,故C说法错误;
D、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pH<7,显酸性,则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即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1.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太空中已经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下列有关氢氧化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B.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其水溶液不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D.其水溶液能与氧化铁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A、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氢氧化锂是一种可溶性碱,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锂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氢氧化锂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碱不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则氢氧化锂不能和氧化铁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含碳物质的转化B.溶液的酸碱性
C.物质分类关系D.地壳中元素含量
【答案】A
【解析】A、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
B、酸溶液的pH<7,碱溶液的pH>7,盐溶液可能呈酸性、碱性或中性,pH不一定为7,故B错误;
C、纯净物可以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故C错误;
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故D错误。
故选A。
13.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家庭大清洁:用洗洁精去除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气泡水机加压,向糖水中注入 CO2 制得碳酸饮料,是因为一定条件下,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 属于空气污染物,可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量炼铁厂附近空气中 CO 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实验不能验证铜、银活动性的关系,选项错误;
B、氯化钠和硝酸钾交换离子后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即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变化,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
C、少量铜粉不能耗尽装置中的氧气,测得的结果偏小,选项错误;
D、②中的铁钉能够同时接触水和氧气,③中的铁钉只能够接触空气,不接触水分,一段时间后,②中铁钉生锈,③中铁钉不生锈,所以过实验②③,能够探究铁钉生锈需要与水接触,选项正确;
故选D。
15.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由图2可知,t2时,烧杯中100g的水将60g的M物质完全溶解,而t2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60g,故可以确定M物质是硝酸铵,故A正确;
B、溶液是100g的水中溶解了60g的硝酸钾,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故B正确;
C、溶液①②④中,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③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比②小,不一定比①大,故C错误;
D、溶液①经升温蒸发后变为溶液②,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溶液②中刚好是100g的水和60g的硝酸钾,故溶液②刚好是饱和溶液,溶液③中有固体析出,故溶液③也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6.(5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写:
(1)镁元素: ;
(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的微粒是: ;
(3)三个氧原子: ;
(4)两个钠离子: ;
(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答案】(1)Mg
(2)H2O
(3)3O
(4)2Na+
(5)Al
【解析】(1)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故镁元素表示为:Mg;
(2)水由水分子构成,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填:H2O;
(3)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氧原子表示为:3O;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钠离子表示为:2Na+;
(5)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前四位):O、Si、Al、Fe,故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
17.(3分)身边处处有化学,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交警通过酒精检测仪显示的颜色变化,可快速检测出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X的化学式为 。
(3)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在面粉中和面,做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蔬菜馒头,这种馒头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和 。
【答案】(1)肥皂水
(2)H2O
(3)维生素
【解析】(1)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2)由可知,反应前后铬原子都是2个,碳原子都是6个,硫原子都是3个,反应前氢原子是24个,反应后应该是24个,其中12个包含在6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21个,反应后应该是21个,其中6个包含在6X中,因此X的化学式为H2O;
(3)蔬菜富含维生素,馒头中有大量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所以这种馒头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和维生素。
18.(3分)华夏之美,灿若繁花。中国古人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发现了色彩,又赋予它们雅致动听的名字。桃红、凝脂、湘叶、群青、沉香……这满庭芳的国色中也蕴藏着独特的化学内涵。
(1)桃红: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代的桃红胭脂可由红花汁制成,红花的染色成分为红花素。在红花素分子中,氢、氧两元素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凝脂:凝脂似玉、洁白高雅。宋代的德化窑的白瓷,是一种纯粹的凝脂白。陶瓷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3)群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群青颜料在古代是由贵重的青金石研磨制成的,是一种昂贵的高级颜料。青金石是指碱性铝硅酸盐矿物,其中含等元素,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答案】(1)1:8
(2)SiO2
(3)质子数不同
【解析】(1)在红花素(C15H12O6)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6×6)=1:8;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号左边除X外,有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等号右边有1个钙原子、1个硅原子、1个碳原子和5个氧原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X中含有1个硅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化学式为SiO2;
(3)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19.(6分)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已成为高新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
(1)常用的 1 元硬币为钢芯镀镍合金,具有耐腐蚀、 等优点。
(2)某废弃物中含有金属 Cu,可能含有 CuO、Mg、Zn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废弃物成分并回收金属 Cu,兴趣小组取一定质量的该废弃物样品进行如下图实验。
①步骤Ⅱ的操作名称是 。步骤Ⅱ中产生的现象是 。
②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溶液 C 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样品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
④若一定质量的该废弃物中含有金属 Cu 的质量为 1.6g,步骤Ⅰ和步骤Ⅲ回收铜的总质量为 4.8g,则该废弃物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
【答案】(1)光泽好、耐磨、硬度大(合理即可)
(2)过滤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有气泡产生(缺一不可) Cu、CuO、Zn 4g
【分析】(1)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
(2)根据流程图和已有知识分析。
【解析】(1) 用来铸造硬币的合金需要具有以下性质:光泽好、耐磨、硬度大、耐腐蚀、密度小、熔点较高,所以常用的 1 元硬币为钢芯镀镍合金,具有耐腐蚀、光泽好、耐磨、硬度大等优点,故填:光泽好、耐磨、硬度大。
(2)①由图知,步骤Ⅱ是将固体和溶液分离,步骤Ⅱ的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由流程图知,步骤Ⅲ得到金属铜,说明溶液A中含有铜离子,则样品粉末中含有CuO,溶液A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向A中加过量锌粉,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金属铜,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步骤Ⅱ中产生的现象是: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有气泡产生,故填: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有气泡产生。
②固体B是铜和锌的混合物,向固体B加入稀硫酸,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③由流程图知,若溶液 C 中只含一种溶质,溶质为硫酸锌,说明样品中不含Mg,含有 Cu、Zn,由步骤Ⅱ、步骤Ⅲ知,样品中含有CuO,所以样品的成分是:Cu、CuO、Zn,故填:Cu、CuO、Zn。
④步骤Ⅰ和步骤Ⅲ回收铜的总质量为 4.8g,铜的总质量等于金属 Cu 的质量和CuO中Cu元素的质量,已知金属 Cu 的质量为 1.6g,则CuO中Cu元素的质量为 4.8g- 1.6g=3.2g,所以CuO的质量为:,故⑤填:4g。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读懂流程图,熟练运用金属的性质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20.(6分)A﹣G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 A、B 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黑色固体,E为红色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化学式:A ;E 。
(2)写出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3)写出图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①是典型的还原反应,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答案】(1)CO Cu
(2) 放热
(3)
(4)一氧化碳/CO
【分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为碳酸钙;A、B 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为黑色固体,E为红色固体,一氧化碳和黑色的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紫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则A为一氧化碳、B为一氧化碳、D为氧化铜、E为铜;B和F反应生成C和G,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F为氢氧化钙、G为水。
【解析】(1)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CO;E的化学式为Cu。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②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③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在该反应中,氧化铜中的氧被一氧化碳夺走,则一氧化碳为还原剂。
三、实验题(21、22题每空1分,23题每空2分,共27分)
21.(5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
(1)甲是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实验中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能燃烧的是 (选填“a”、“b”或“c”)处物质,根据 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3)丙是证明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的实验。试管①中溶液变红,试管②中加入的试剂X是 ,观察到 ,则说明氢氧化钠是全部变质。
【答案】(1)溶剂的种类
(2)a 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
(3)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红色消失
【解析】(1)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溶解在汽油中,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2)a处白磷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能燃烧;b处红磷与空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c处白磷与空气不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
a处白磷与空气接触,燃烧,c处白磷与空气不接触,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氢氧化钠变质是指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钠都显碱性,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变红,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发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氯化钡和氯化钠的溶液均显中性,若无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则证明没有变质,若有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说明部分变质,若有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无色,说明全部变质,根据氢氧化钠全部变质,故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无色。故填: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红色消失。
22.(4分)下列各图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两个实验中部分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个实验都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填“图1”、“图2”或“图3”)
(2)图2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经检测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序号)。
①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②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
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至烧杯时,氯化钠洒落
【答案】(1)图1
(2)引流
(3)较多固体析出
(4)①③
【解析】(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则两个实验都用到溶解,故选图1。
(2)图2为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3)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然后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
(4)①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②溶液具有均一性,则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③加水时有水溅出,则会导致溶剂质量减小,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至烧杯时,氯化钠洒落,溶质质量减小,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③。
23.(18分)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块状石灰石、稀硫酸、稀盐酸、浓盐酸、棉花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装置A制氧气还需改进的地方是 。在上述收集气体的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 (填代号)。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和 (填药品名称)制取C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使用装置F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比较,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请写出其他一个优点 ,该装置使用铜丝网面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用装置G来干燥制取的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填“a”或“b”)口进入。
【答案】(1)长颈漏斗
(2)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D
(3)块状石灰石、稀盐酸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b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题目中给出的药品能制取氧气的是高锰酸钾,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高锰酸钾制氧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的物质进入导管,故利用装置A制氧气还需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在上述收集气体的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D,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无法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和块状石灰石、稀盐酸制取CO2,该反应为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装置中的铜丝网中装的药品是块状石灰石,则可以通过上下移动铜丝网控制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的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该装置不能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因为铁也会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G装置为装有浓硫酸的万用瓶,干燥二氧化碳需要将气体通入到溶液中,则气体应该从b口进入。
四、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24.(14分)《礼记》等文献中记载古人用草木灰制取氢氧化钾,用作纺织品漂洗剂等等。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草木灰有关性质、成分、用途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草木灰是作物秸秆、枯枝等燃烧后的剩余灰烬,其中富含可溶性钾盐。
任务一 探究草木灰的酸碱性
(1)往装有草木灰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见图),经过 (填基本操作),得到无色的草木灰水和不溶性灰烬。
(2)取少量草木灰水于试管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观察到 的现象,则证明草木灰水呈碱性。
任务二 探究草木灰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草木灰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
(3)兴趣小组同学另取草木灰水根据表格方案进行实验:
【反思评价】
(4)有同学认为步骤②的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 ,因此需要改进实验。
【实验改进与结论】
(5)兴趣小组同学向步骤②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证明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和碳酸钾。
【质疑】兴趣小组同学对古人用草木灰制碱很感兴趣,但如何证明草木灰与氢氧化钙悬浊混合后生成了氢氧化钾呢?
任务三 验证草木灰古法制碱
古人用草木灰制碱:将草木灰与氢氧化钙悬浊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钾。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实验探究。
资料:常温下Ca(OH)2饱和溶液的pH为12.7,实验配制的K2CO3溶液pH为11.3。
【验证实验】同学们模拟古人制碱的原理,向盛有K2CO3溶液的烧杯中,分3次加入氢氧化钙悬浊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分别测其溶液的pH(见图)。
(6)小组同学通过分析以上实验数据认为可以证明步草木灰与氢氧化钙悬浊混合后生成了氢氧化钾,依据是 。
【答案】(1)过滤
(2)无色溶液变红
(3)稀盐酸 K2CO3+2HCl=2KCl+H2O+CO2↑
(4)碳酸钾也能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的白色沉淀
(5)产生气泡,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6)溶液的pH逐渐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
【解析】(1)过滤能够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所以该操作为过滤,故填过滤。
(2)草木灰水呈碱性,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所以取少量草木灰水于试管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红,故填无色溶液变红。
(3)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碳酸钾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故填稀盐酸;
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K2CO3+2HCl=2KCl+H2O+CO2↑。
(4)有同学认为步骤②的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碳酸钾也能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的白色沉淀,通过产生白色沉淀这一现象,不能证明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故填碳酸钾也能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的白色沉淀。
(5)碳酸钡能够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向步骤②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证明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和碳酸钾,故填产生气泡,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6)由图可知,随着氢氧化钙悬浊液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说明溶液中生成了碱性更强的物质,即氢氧化钾,故填溶液的pH逐渐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
五、计算题(6分)
25.(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成分金属的含量,称取20g样品放入烧杯,向其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219.6g。请计算:
(1)反应中共生成气体 g;
(2)计算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4
(2)设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3g
则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解析】(1)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20g+200g-219.6g=0.4g。
(2)见答案。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结构不同
B
酒精温度计测温度
原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构成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
溶液中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家庭大清洁:用洗洁精去除油污
洗洁精发生了乳化作用
B
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制作“铜树”
发生反应
C
用气泡水机加压,向糖水中注入制得碳酸饮料
一定条件下,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D
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量炼铁厂附近空气中含量
属于空气污染物
选项
A
B
C
D
目的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通过实验②③,探究铁钉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方案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分析
实验结论
方案
①取少量草木灰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填试剂名称)
有大量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
②另取少量草木灰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
黄金卷04(全国通用)-备战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4(全国通用)-备战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4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4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4全国通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黄金卷02(全国通用)-备战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2(全国通用)-备战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2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2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2全国通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全国通用)-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全国通用)-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件包含化学全国通用全解全析docx、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A4docx、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A3docx、化学全国通用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化学全国通用答题卡PDF版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