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三 记叙的顺序-2024年中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冲刺练习(全国通用)
展开一、记叙顺序(记叙方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1)设置疑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高频考点)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作用。
内容上:①情节:丰富文章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或解释说明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缘由。
②人物:衬托人物的……特点(形象)(性格、心理、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丰满)。
③环境:渲染……气氛/营造……氛围;衬托/烘托人物的……心情。
④情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⑤主题:突出(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结构上:为下文……(内容)做铺垫/埋伏笔:照应上文(下文)……(内容);与……(内容)形成对比;设置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承上启下等。
表达效果: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或使文章行文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有致。二、考试题型
1、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
3、第*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中第几段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6、文中第几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由考试题型可以看出,考查插叙段落的时候,也极易和一般的结构段落及其他特殊段落的考查相混淆。
三、判断插叙一般由以下几个方法:
1、由作者直接插进来叙述、介绍;
2、由文中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完成;
3、通过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来进行。
阅读插叙的文章,同样需要通过寻找过渡句(段)的方法来弄清插叙的起止位置。
四、答题模式:
运用插叙,补充说明了……内容,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了………的主题,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故事情节曲折,有波澜。
即:内容概括+作用。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麦子的理想
高火花
①大麦走在离家还有几百米的水泥路上,望见不远处的浅黄麦子在飒飒风中起舞。他想让自己开心起来,可是做不到。
②大学毕业,大麦用自己设计的产品拉投资创立公司到踏入正轨用了半年,而公司申请破产,却只用了一个半月。大麦想尽办法,全力挽回,可最终只落得睡桥洞的结局。回老家吧!当大麦做出这个决定时,他觉得心如刀割,痛得他坐在桥洞底下大哭。
③公司成立初期,大麦的事业风生水起,钱袋子胀鼓鼓的。大麦去村里接父亲。父亲跟他说,开公司也好,做生意也罢,就是诚信和实干。大麦一点儿也不想听这些老生常谈的道理,只一味催促父亲搬去城市的大房子里。父亲说大麦太浮躁。大麦急了,跟父亲吼,说父亲胆小怕事,成不了气候,只能当一辈子的农民。大麦还说,自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村里。
④可大麦现在别无他法。他在高速路口拦下第三十辆货运卡车后,辗转两天两夜,才踩上曾经踏过的土地。
⑤大麦走进自家院门,心里预演着被父亲怒骂而自己绝不还口的情景。不料,父亲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回来了啊。大麦迟疑了一下,低着头钻进他那间屋。屋里的摆设还,是他学生时期的样子,单人床、墙上的奖状、窗户下的五屉桌、搭着一条毛巾的椅子,一切都没变。父亲站在门外叫他,让他去洗澡。大麦说,好。
⑥大麦出了屋,径直走向厨房。父亲喊住他说,不用烧大锅水,南房有卫生间淋浴房。大麦怔住,吃惊地问,啥时候装的?父亲坐在小板凳上择苦苣菜,说,得有三四年了,建设新农村,家家都装了。大麦想,那几年正是公司最辉煌的时期。
⑦地里的麦子快熟了,浅黄变深。大麦跟着父亲走进田野,麦子的清香和泥土的甘甜混合在一起,氤氲在空气中。父亲望着一地麦子,意味深长地说,这麦子也是有理想的。望着父亲那张黝黑的脸,大麦在心里苦笑一声,麦子能有什么理想?它们的任务就是长出饱满麦粒,就跟这儿的农民一样,完成种麦割麦任务,周而复始,年年如此罢了。
⑧父亲仿佛看穿了大麦的心思,在田垄上坐下来,取下草帽,卷了一个边,当蒲扇扇风。父亲边扇边说,麦子的理想不只是结出麦粒,还有面包甜点等。但,无论哪种理想,都得在田间地头吃一番苦。父亲说完重新戴上草帽,然后起身,说还得去看看另外几亩地。
⑨大麦没跟过去,只是缓缓坐下。一阵麦香袭来,沁人心脾,大麦顿感神清气爽,心中连日来的阴霾被一扫而光。麦香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将大麦拉进时间的旋涡。
⑩四六七岁,他困惑半寸高的娇嫩麦苗何以要熬过寒冬成长?父亲说,这就是麦子的本质。他当时不理解。八九岁,他和一群调皮的同伴在麦地打滚疯玩,把麦苗弄得东倒西歪。父亲来了,他以为要遭受一顿打骂,不料父亲笑着说,被踩过的麦子会长得更结实。望着眼前的麦子,回味着父亲跟他说过的点点滴滴,包括刚说的麦子的理想,大麦的视线渐渐模糊了。
⑪一个星期后,大麦重新启程。当他跟父亲说要出去时,父亲话不多,只说,好。
⑫在大巴车上,大麦整理背包,从里面翻出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有一张银行卡和一张信纸。父亲在信上说,卡的密码是大麦的生日,里面有三十万,都是这几年替大麦攒起来的,希望能帮助他重整旗鼓。信的最后还说,麦子的理想在它还是一粒种子时就有了。
⑬车窗外闪现着层层金黄麦浪,大麦的脸上露出坚毅的光芒。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第8期,有删改)
1.仔细阅读文章,从“大麦”的角度完成内容梳理。
大学毕业,大麦用自己设计的产品拉投资创立公司→公司成立初期,____________。→公司破产,大麦别无他法,走进自家院门→一个星期后,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3.第⑧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⑩段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5.选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6.结合自己对本文的理解,谈谈第⑬段的作用。
【答案】1. 大麦的事业风生水起,大麦去村里接父亲(听不惯父亲老生常谈) 大麦重新启程,整理背包发现父亲给的银行卡和信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麦公司破产后痛苦沮丧的心理。
3.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了父亲沉稳睿智、饱经世故的形象。
4.插叙了他六七岁时和八九岁时,父亲有关麦子的谈话。作用:表现了父亲的睿智与练达,为下文写麦子重新启程、重整旗鼓作铺垫。
5.一是指指麦子的理想不只是结出麦粒,还有面包甜点等;二是大麦创立公司破产后,想重整旗鼓,再创辉煌。
6.(1)结构: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内容:深化中心,面对生活要有自强不息、坚定乐观的品格,意境深远,意味深长。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根据题干提示,锁定答案区域,然后通过关键词句进行提炼作答。结合第③段“公司成立初期,大麦的事业风生水起,钱袋子胀鼓鼓的。大麦去村里接父亲”,概括为:大麦的事业风生水起,大麦去村里接父亲;结合第⑪段“一个星期后,大麦重新启程。当他跟父亲说要出去时,父亲话不多,只说,好。在大巴车上、大麦整理背包,从里面翻出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有一张银行卡和一张信纸”,概括为:大麦重新启程,整理背包发现父亲给的银行卡和信。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此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可以分析句中运用的比喻修辞,也可以分析拟人修辞。解答时,要说出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他觉得心如刀割”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公司破产后的心痛比作“心如刀割”般的痛。结合“大学毕业,大麦用自己设计的产品拉投资创立公司到踏入正轨用了半年,而公司申请破产,却只用了一个半月。大麦想尽办法,全力挽回,可最终只落得睡桥洞的结局。回老家吧”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麦公司破产后痛苦沮丧的心理。
3.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答题时先点明用的手法,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具体作用。结合第⑧段“在田垄上坐下来,取下草帽,卷了一个边,当蒲扇扇风”中的“坐”“取”“卷”“扇风”等一系列动词,可知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再结合“父亲边扇边说,麦子的理想不只是结出麦粒,还有面包甜点等。但,无论哪种理想,都得在田间地头吃一番苦”可知父亲在用麦子来举例,委婉地安慰和开导创业失败的儿子,由此刻画了父亲沉稳睿智、饱经世故的形象。
4.本题考查插叙和段落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先分析插叙的内容,再从结构和内容上分别分析作用。结合第(⑩段“六七岁时,他困惑半寸高的娇嫩麦苗何以要熬过寒冬成长?父亲说,这就是麦子的本质。他当时不理解。八九岁时,他和一群调皮的同伴在麦地里打滚疯玩,把麦苗弄得东倒西歪。父亲来了,他以为要遭受一顿打骂,不料父亲笑着说,被踩过的麦子会长得更结实”可知,插叙了他六七岁时和八九岁时,父亲有关麦子的谈话,表现了父亲的睿智与练达;再结合第⑪段“一个星期后,大麦重新启程。当他跟父亲说要出去时,父亲话不多,只说,好。在大巴车上、大麦整理背包,从里面翻出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有一张银行卡和一张信纸”分析,为下文写麦子重新启程、重整旗鼓作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
5.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来分别分析,表层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主旨和情感等分析。
表层含义:结合结合第⑧段“父亲边扇边说,麦子的理想不只是结出麦粒,还有面包甜点等”分析,一是指指麦子的理想不只是结出麦粒,还有面包甜点等;
深层含义:结合第⑪段“一个星期后,大麦重新启程。当他跟父亲说要出去时,父亲话不多,只说,好”和“第⑬段“车窗外闪现着层层金黄麦浪,大麦的脸上露出坚毅的光芒”分析,二是大麦创立公司破产后,想重整旗鼓,再创辉煌。
6.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由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结尾段落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上分别分析。
内容上:结合第⑬段“车窗外闪现着层层金黄麦浪,大麦的脸上露出坚毅的光芒。”可知,大麦在面对公司破产,回老家被父亲用麦子的道理激励之后,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告诉我们要有自强不息,坚定乐观的品格;结尾用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给人一种意境深远,回味无穷的感觉;
结构上:该句位于结尾,起收束全文的作用,且“车窗外闪现着层层金黄麦浪”与开头“望见不远处的浅黄麦子在飒飒风中起舞”相呼应,起收尾呼应的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教我做年糕
孙宽
①我离开故土二十五年了,眷恋乡土,思念亲人的情感从未淡化,反而越老越浓。特别是农历新年前,新加坡到处开始张灯结彩,年味越来越浓郁时,我就越想念小时候过年时的炸年糕,北京人爱吃的那种白年糕坨。
②我小时候生活非常艰苦。大年三十晚上包完饺子,父亲就做年糕坨。开始我就依偎在他旁边看着,问这问那。母亲总不愿他做多了,因为炸年糕很费油,他就说:“看,孩子都盼了一年了。”他边给我讲故事,他边干活。
③后来,他就干脆教我做。他先准备凉水和一小块糯米粉团。他的拇指好像计量单位的分割器,在小盆边上一挑,就分割出一个小球,最奇妙的是每个小球都一般大。他把小球放在手心上,两只手合上对着一转,一碾,再一按,就成一小坨,我眼看着他一转一转的,就好像变戏法一样,一坨坨就做好了,真是太神奇了。
④他把分割出来的小球递给我一个,让我放在手掌心上,把它一边转,一边按成坨状。我看着挺容易,但真操作起来,那可是个技术活儿。我的这坨拍来拍去,也拍不圆。
⑤他总保持我的“原创”,把我完成的形状怪异、圆不圆、方不方的年糕坨,认真地摆在盖帘上,最后,让我沾一点食用红彩,在年糕坨中间点一下,好像完成一个伟大的杰作。“这是你的,明天早上爸爸给你炸!”然后他把一个个糯米碾成的小坨,放在铺好湿布的笼屉上蒸十五分钟,稍微凉一下,年糕坨一点都不粘屉,父亲轻轻铲起了白胖的年糕坨,再放回到盖帘上,马上拿到屋外面冻上。东北天气冷,大概十分钟就冻硬了,他边把它们收到袋子里,说:“看!你的最特别,爸爸一眼就认得出。”他说着把装满年糕坨的袋子搁在窗台上。
⑥第二天早上,父亲就说:“炸年糕了!”炸年糕是很需要耐心的,冰冻的年糕坨微微化冻才能炸,父亲在我没有起床前,已经把它们拿进屋里化着了。炸时油不能太热,须小火慢慢煎炸,一边炸一边轻轻地用筷子触敲,通常中间部分会鼓起大大小小的泡泡,刚出锅的年糕带着“吱吱”的响声上桌,吃的时候要用筷子把泡泡捅破,撒上白糖。我通常是急不可待地一口咬下去,母亲总会在旁边说:“慢一点儿,别烫了嘴,烫了心!”外面是焦脆的,里面黏黏的,能粘住筷子,白糖和年糕混合的口感,更增添了咀嚼的乐趣。
⑦“看你做的这个多棒!”年糕颜色金灿灿的,父亲煎炸的火候掌握得好,我做的怪胎其实没怎么起泡泡。原来做年糕坨的时候,按、揉、碾、压和拍的方法是很有技巧的。后来,我年年都跟父亲学,直到我也能做得和他的一样好,一炸就能起大大的泡泡。这中间冒起的泡泡非常重要,因为它更预示着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发”,一年比一年好。
⑧这些久远的记忆从未真正离开我,每到年根,就回来温慰着我思乡的心。
1、文章②——⑦段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这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答案】1、顺叙;①使回忆条理清晰,脉络分明;②井然有序地写出做年糕吃年糕的过程,更好地突出“我”对年糕的喜爱之情,对父亲的感激之深,对故乡的思念之深。 (意对即可)
【详解】1、第一问:第②③④段写大年三十晚上做年糕坨,第⑤段写冻年糕坨,第⑥段写大年初一炸年糕坨和吃年糕。这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第二问:(1)采用顺叙的记叙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2)而这篇文章采用这种顺序能井然有序地写出做年糕吃年糕的过程,步步都蕴含着快乐,都体现出生活的乐趣,表现了“我”对童年和故乡生活的难忘,对父亲耐心鼓励“我”的感激之情。(意对即可)
2、请阅读文章仿照示例填空。
文章通过回忆小时候过年时一家人一起做年糕坨—— —— ——
吃年糕坨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答案】冻年糕坨;炸年糕坨
【解析】结合“他说着把装满年糕坨的袋子搁在窗台上”,概括为:冻
年糕坨;结合“爸爸这就炸年糕了”,概括为:炸年糕坨。
3、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和加点词语。
(1)他把小球放在手心上,两只手合上对着一转,一碾,再一按,就成一小坨,我眼看着他一转一转的,就好像变戏法一样,一坨坨就做好了,真是太神奇了。(从描写角度赏析)
(2)我通常是急不可待地一口咬下去,母亲总会在旁边说:“慢一点儿,别烫了嘴,烫了心!”(赏析加点词语)
【答案】①指“我”想吃炸年糕的急切心情,表现“我”对炸年糕的喜爱。
②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做年糕坨的熟练,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拜之情。
【解析】①“急不可待”原意是急得不能等待,在文中生动形象写出“我”想吃炸年糕的急切心情,表现“我”对炸年糕的喜爱。
②“他把小球放在手心上,两只手合上对着一转,一碾,再一按,就成一小坨"运用动作描写,“放”“合”“转”“碾”“按”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做年糕坨的熟练,“真是太神奇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拜之情。
4、文章为什么强调炸年糕要起大的泡泡?
【答案】因为这样年糕口感会更好,还有吉祥的寓意:它预示着“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发”,一年比一年好。
【解析】从文中第⑦段可知,年糕在炸的时候起大泡泡才好吃;从文中第⑧段可知,泡泡有吉祥的寓意。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电话
①父亲真是老了,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
②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听听村子里的大小事情。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一声狗叫,他都能分清是谁家的狗。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好像谁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世界对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
③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
④父亲耳朵聋,口齿却非常清晰。他声音洪亮。母亲比画一句,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别操心。有空了再回来看看。”
⑤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很少和他说话了。不是我们不想和他说话,而是他再也听不清楚我们说什么了。他又不会唇语,许多时候,他总是答非所问。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索性就不说了。
⑥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起来。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整天就跟只麻雀似的叽叽喳喳个没完”。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所以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
⑦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
⑧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孙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
⑨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蒙对的。
⑩春天的时候,母亲病了,中风,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切都来得很突然。
⑪从医院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都相当费力。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却不知所云。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她说你们都耽误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
⑫听了父亲翻译过来的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
⑬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能照看你娘的。你们也别担心,你娘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
⑭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然后挂了电话。
⑮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⑯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1)初读全文,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2)第⑥段画线句和下面链接材料分别用了什么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
(链接材料)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作“智取生辰纲”。
本文画线句的记叙方式: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的记叙方式: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好像谁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世界对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
(4)小说以“父亲的电话”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5)小说中父母对儿女的情感与儿女对父母的情感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实际具体谈谈。
【答案】
(1)①一言不合就吵②借助手势以及经验传给父亲③和谐 ④父亲翻译母亲的话
(2)插叙写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爱唠叨,两个人爱争吵,与下文写父亲耳聋、母亲安静下来、言听计从形成对比。补叙补充交代黄泥岗松林内劫走了生辰纲的七个贩枣的客商的姓名和使用的计谋。点明“智取”,使事件真相大白,吸引读者,造成叙事的波澜,避免平铺直叙。
(3)①用“铜墙铁壁”夸张地突出父亲耳聋的程度。②从“鸟”“鸡”“狗”的角度再次突出父亲的耳聋程度。
(4)示例一:好。小说通过“电话”这一连接父母和儿女情感的物件,来承载小说主题(父母对儿女的关心、理解);小说围绕耳聋的父亲“听”电话的几个情节,塑造了一位关心孩子、理解孩子、为孩子着想的性格和善的慈父形象。此标题既是对父爱的讴歌礼赞,同时也告诉离家在外的儿女应回报父母,多关心父母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使他们老有所
示例二:不好。标题是“父亲的电话”,而小说并没有围绕父亲的电话”写,这电话不能说是“父亲的”,而耳聋的父亲也没办法接听电话,这标题让人莫名其妙。
(5)示例:老父耳聋了,母亲耳不聋,却因中风而口齿不清。城里孩子来个电话也无法交流。老父亲为让孩子安心进城做事,两个残障老人共接孩子电话的一副画面,生动而凄美,历历在目。让人看到辛酸,也看到现实中尊老爱幼者各自的坚强与乐观。作品既是对底层百姓尤其是老人生活疾苦的关注,也是讴歌他们面对生活困难的不屈意志。
【解析】(1)第一空可根据第⑥段“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起来作答;第二空根据第③段“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口知:第三空根据第⑦段“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可知;第四空根据第段“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可知。
(2)常见的记叙方式有顺序、插叙、补叙、倒叙等。
结合第⑥段“父亲年轻时”可知,是在现在的叙述时间线里插入了过去的父亲的事情,可判断是插叙;结合第⑥段“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起来。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整天就跟只麻雀似的叽叽喳喳个没完’”可知,插叙中交代了父亲年轻时脾气不好、母亲爱唠叨,两个人经常吵架的事情;结合第⑥段“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所以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可知,父亲聋了之后,父母不再吵架,母亲对父亲言听计从,二人关系更好了,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了;父亲聋了之前和父亲聋了之后,父母的关系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母亲对父亲的深情;结合第③段“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可知,父母之间能够通过手势理解彼此,看出父母之间感情的深厚;插入父亲年轻时候的脾气不好、父母总吵架的情况,让文章情节避免平铺直叙,更有起伏、波澜,更有趣。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与交代。详细地说,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叫补叙。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结合链接材料可知,这里补充交代了那几个劫走生辰纲的人的身份、方法,故可判断是补叙。
结合链接材料“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可知,分别补充交代了几个劫走生辰纲的人的身份,重点交代了那半瓢酒的秘密,突出了吴用等人所用的智谋,与标题“智取”相对应,让前文的悬念得以释疑,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性和艺术感染力。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第二句划线句将父亲耳聋比喻成修了铜墙铁壁,是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的世界里没有了声音。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回答“好”与“不好”均可,关键是看理由是否充分。如:这个标题好。文章首先叙述父亲年龄大越来越聋入题,然后叙述每次打电话要打给母亲,后由于母亲中风留下后遗症,但听力好,而父亲虽然聋,但说话清晰,所以打电话就变成母亲听父亲说:根据内容看可以看出文章以“父亲的电话”为题起到贯串全文的作用;其次,从文章以“父亲的电话”为题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因为每次打电话父亲总是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乐观精神和对子女的宽慰、体谅;从文章的主题看,文章通过母亲中风留下后遗症但听力好,父亲耳聋但说话好,父母亲共接儿女的电话,也体现了父母的爱,同时也提出关注老人的主题:由此看来文章以“父亲的电话”为题起到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5)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围绕“父母对儿女的关心永远那么,不管父母处在怎样的境况里,都不忘关心儿付出满满的爱意,但儿女对父母的关怀,跟母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父母的爱与儿女的爱的错位”以及自身实际作答即可。
四.阅读《瘸叔出行》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瘸叔出行
曾立力
①瘸叔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②本来瘸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年前,石头来送年货,鼓励他说:“瘸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诺打空转身,我封个大红包赔你!”石头说这话时紧盯着瘸叔,一双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那封满地红的万字鞭,正在烘着去潮气,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一定要炸响,万万不可炸哑。
③打开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瘸叔打了个寒颤。他炸响鞭炮,不曾想到鞭炮炸了一小段就停住了,瘸叔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也没有心思再点燃鞭炮。但是已经开了门,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④瘸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具黑影立在路中间。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死沉。估摸着是石头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财,过上好日子。
⑤瘸叔一直走背字。小时得过小儿麻痹,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近年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因此他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经常叹气说:“命里只有八角米,无论如何不满升。咸鱼翻身?想都别想!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
⑥石头是个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他却从城里回到了村里。看到瘸叔没起色,他总想帮一把。他三番五次来劝瘸叔: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可石头说破天,瘸叔也不为所动。
⑦这两捆哑巴柴棍,就是石头说的宝贝?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瘸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⑧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瘸叔继续前行。再往前走是山塘,更是个大风口。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路旁,风中干硬的树枝,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跌跌撞撞,一路歪斜,样子十分狼狈。
⑨突然,眼前一道白光,刺亮。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蹦乱跳。顿时瘸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跳到嗓子眼上,他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瘸叔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
⑩瘸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就见石头匆匆追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瘸叔!贺喜瘸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话音没落,就拉着瘸叔与鱼来了个新年自拍,还贴着瘸叔耳根意味深长地说:“这鱼哟,市面上稀早得很!”
⑪彤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瘸叔这才看清楚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
⑫这时天已放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瘸叔又点燃了剩下的鞭炮,眼泪再也忍不住滑落了下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原文有删改)
1.通读全文,概括石头这一人物形象。
石头是一个具有志存高远、 、 等优秀品质的- (指明人物身份)。
2.从全文看,第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从修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谈谈你对小说中“出行”一词含义的理解。
【答案】1、石头是一个具有志存高远、乐于助人、聪明机智(心地善良)等优秀品质的大学生。
2、插叙,交代了瘸叔瘸腿的原因和近年来瘸叔的不幸遭遇,解释了瘸叔产生悲观消极态度的原因,与前
文石头鼓励瘸叔相呼应;塑造出了一个屡受生活打击而失去生活信心的人物形象,引起读者同情,为后文瘸叔出行有所收获的情节埋下伏笔。
3、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树枝随风摆动的动作拟写成人物抽打的动作,使得此刻的情景更为具体形象;“毫无情面”“抽打”等词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侧面烘托出瘸叔心境的凄凉。
4、“出行”在文中有两层含义,表面是指“新年外出找个好彩头”的行为,是文章的主要叙事情节;深层
含义则是指瘸叔在外出过程中,因为他人的关怀和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彩头,又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之火的这一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从内容到内涵上都概括了全文的精神主旨。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杜鹃绽放
徐光惠
①多年前的那个春天,是我生命中最难熬也最难忘却的一段记忆。
②那年,我所在的单位改制技员,我成了下岗工人。半月后,父亲又突患疾病猝然离世。意外的双重打击折磨得我憔悴不堪。
③朋友说:“小惠,咱们去全佛山走走吧!”我却提不起兴致,但她们不由分说,将我架上车。
④车子进入南川境内,在狭窄的山路上婉蜒前行,一路颠簸,终于来到金佛山“生态石林”。它造型奇特,规模庞大,如一片浩瀚的石海。坚硬的石头上生长着一棵棵鲜活的树木,根须深深扎进石头缝顽强地生长。“树缠石、石抱树”,树与石相依相存,远看是树近看是石,分不清是林海还是石海,冰冷的石头变得温情灵动,充满活力。
⑤幕春的金佛山风有些凉、太阳光斑驳地撒在小路上。山间雾气氤氲,脚下溪流淙淙,耳边不时传来小鸟“啾嗽”的欢叫。走着走着,不经意地抬头,竟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刹那间迷了双眼。
⑥家乡的杜鹃花为灌木,这里一丛那里一簇,而金佛山的杜鹃花则灌木与乔木并存,高低不一,错落有致。低处的杜鹃于草丛间温婉绽放,高处的杜鹃冲破丛林傲然挺立。一朵朵花儿缤纷多姿,密密匝匝地缀满枝头,层层叠叠,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热烈绽放,洁白若雪,粉红似玉,红艳如霞。站在山巅,云海缭绕起伏,山间苍峦叠翠,满山杜鹃如天然锦缎,摄人心魄。
⑦我们在山脚下一处叫“如霞人家”的小院住下,房间不大,用木头修葺而成,干净、整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接待了我们,她说:“我叫如霞,有事就叫我,我准备晚饭。”
⑧四周很静,厨房顶上炊烟袅袅。院子墙角处,一大簇杜鹃花开得正艳,红彤形的,无拘无束热烈奔放。(1)一朵朵花儿铆足了劲儿,争先恐后向上攀爬,挤挤挨挨,交头接耳,显现出自然、朴素的美。
⑨“这花开得真艳,好养活吗?”我问如霞。“金佛山的杜鹃花生命力特别旺盛,年年常开不败,象征着爱与幸福。”如霞笑着说。杜鹃花不与百花争艳,默默开在山间、角落,顽强生长,认真地开出灿烂的花朵,给人们带来爱与幸福,一股暖流在心中充溢。
⑩晚饭后,我们散步回来,如霞邀我们去她的小屋坐坐,并泡上温热的金佛山蜂蜜茶,喝下后顿觉暖了许多。“就你一个人打理这个旅店吗?”我问她。
⑪“我家在山上,丈夫瘫痪在床,家里有个儿子五岁,年迈的婆婆身体不好,每年旺季我就来这里挣点钱,冬天就回山上。”
⑫“一个人忙得过来吗?”“小旅店挣不了多少钱,不敢请人帮忙,不过我还扛得住,丈夫治病要花钱,儿子大了,我想让他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相信一切会好起不来的。”她笑着说,看不到半点忧伤。
⑬⑵我点点头:“嗯,会好起来的,一定会。”我对她说,也对自己说。
⑭第二天一早,我又来到那簇杜鹃花跟前,每朵花儿都昂着头,迎着初升的太阳神气得不得了。一缕风过,散发出淡淡芬芳。
⑮我们向如霞告别,车子开动,我回头,她披一身霞光朝我们挥动双手,依旧一脸笑容,自然、淳朴,如同她身后那簇盛开的杜鹃花,让人心生温暖与感动。
⑯愿做一簇杜鹃花,坦然面对人生中的苦难。我的心中已是春意融触,温暖而明亮。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
双重打击,憔悴不堪→A → B →C →告别如霞,温暖感动。
2、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段的画线句子。
第二天一早,我又来到那簇杜鹃花跟前,每朵花儿都昂着头,迎着初升的太阳神气得不得了。
3、本文运用了什么叙述顺序?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本文标题“杜鹃花一样绽放”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1、“我”被友人拉去金佛山;看到杜鹃,心中无比震撼;“我”告别如露店主,心已坦然坚强,温暖明亮
2、拟人,赋予一朵朵花以人的感情特征,生动形象写出花的活泼可爱和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杜鹃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倒叙;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看杜鹃花的所见所闻。
4、杜鹃不与百花争艳,默默开在山间角落,动强生长,认真开出灿烂的花朵,给人带来爱与幸福。作者康像文中如露那样勤劳、坚强、乐观、自信,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并带给人温暖和爱意。时间
父亲
母亲
父亲和母亲关系
家里氛围
年轻时
脾气不怎么好
爱唠叨
①
烦闷
耳聋后
索性就不说话
②
母亲言听计从
③
母亲
病后
④
说话口齿不清,用肢体语言传递信息
合起来接听电话
牵挂
记叙文阅读-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 这是一份记叙文阅读-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文件包含记叙文阅读-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解析版docx、记叙文阅读-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三轮冲刺闯关提优:记叙文阅读(含解析)-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 这是一份三轮冲刺闯关提优:记叙文阅读(含解析)-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共80页。
三轮冲刺闯关提优:记叙文阅读(含解析)-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 这是一份三轮冲刺闯关提优:记叙文阅读(含解析)-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共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