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学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8题;共36分)
1. 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数量极为稀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解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后,某江段中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需对其进行种群数量调查,下列调查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
2.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以下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3. 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通常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某小组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
4. 基础生态位(FN)是指在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实际生态位(CN)是指一个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空间。生态学家研究了甲、乙两种藤壶在岩石上的分布情况,得出结论如下:①甲通常比乙在岩石上的位置更高;②若人为将乙从岩石上移除,甲就会扩展到以前乙占领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5. 研究者发现某些响齿类种群数量爆发后又急剧下降。解剖未发现大规模流行的病原体,尸体普遍具有低血糖、肝脏萎缩、淋巴组织退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提出“种群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6. 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区域,由于种间竞争关系而导致的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例如共同生活在某海岛上的两种安乐蜥,通过摄食方式的不同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的是( )
7. 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8.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类型和去向(d表示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9. 海底冷泉中存在以化能自养细菌为生产者的食物链,繁衍着蛤类、贻贝类以及海星、海虾等初级消费者和鱼、螃蟹、扁形虫等次级消费者,它们最终被线虫类动物分解而回归自然环境,形成一套完整的冷泉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0. 在某湖泊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物镉发生了生物富集现象。该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4个营养级,各营养级所积累的镉的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1.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表示(CO2的排放量或减少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2. 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13.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高温和干旱天气,导致某高山频发火灾。该高山海拔落差大,从山谷到山顶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草甸等,落叶常年堆积,形成大量可燃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4. 某稻区为了充分利用冬闲田,在9月中下旬水稻收获后,种植豆科固氮植物紫云英,次年1至4月,采摘紫云英嫩梢部分作为菜用,剩余部分继续留在田里,在盛花期翻压做稻田绿肥。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还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15. 科学家统计了1961~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16. 近些年随着黄河口湿地生态“大补”,生物种类大量增加,曾濒临灭绝的黄河刀鱼也大面积出现。下表为被调查区域三个时期动植物的物种数量及黄河刀鱼的同化量在不同生命活动中分配比例的相对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绿化用地则相对减少。可充分利用建筑顶层平台、建筑表面,进行城市的“垂直绿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8.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湿地保护和湿地修复的叙述,错误的是( )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共4题;共64分)
19. 如图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选用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呈“S”型曲线变化。
(2) 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 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②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生态走廊”,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20. “竞争干扰假说”认为在食物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群体的增大,个体会增加取食速度以获取更多食物;“群体警戒假说”认为随着群体的增大,群体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导致群体成员的警戒水平下降。白鹤常集群活动,主要在我国鄱阳湖越冬,在西伯利亚地区繁殖。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每年冬天,白鹤迁徙到鄱阳湖越冬,此时该地生物群落体现出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决定该地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中决定鄱阳湖白鹤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迁徙过程中,白鹤主要靠地磁场定位,地磁场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据图1可知,幼鹤较成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从幼鹤的生长发育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据图2可知,集群型白鹤较非集群型白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较少时间警戒,依据“竞争干扰假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群体警戒假说”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可调节水质和小气候,滞留沉积物、有毒物等,被称为“地球之肾”。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图1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图2是表示该人工湿地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流动值(单位为:kJ⋅m-2⋅a-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成分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碳元素以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从丙进入甲。
(2) 图2中的A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kJ⋅m-2⋅a-1。
(3) 为减缓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选择了2种植物a、b分别种植于实验池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情况,结果如表所示。
①对照组与实验组在设置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也能去除一些氮和磷,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表中数据,为进一步探究植物a、b的综合作用,应如何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蚯蚓作为土壤中的分解者,其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够很好地分解土壤有机物。利用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某地区建造了以蚯蚓分解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禽畜的粪便和农林废物喂养蚯蚓,又利用蚯蚓产生的有机肥和蚓体作为农林肥料和禽畜饲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这样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是:结构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利用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减少了整个生产环节中“废物”的产生,这利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该农业生态系统较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该农业生态系统宣称:“该园区能从物质上自给自足,无需额外施肥。”请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上述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4) 虽然土壤中存在众多的微生物,但在农业生产中还常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作为肥料。用微生物作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A . 用无人机观测记录该江段中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江豚
B . 利用声音记录仪记录该江段中江豚的声呐信号,对不同个体进行识别
C . 在该江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明显标记后放回原环境,过一段时间后重捕
D . 在该江段采集水样,通过设备滤过江豚脱落在水里的细胞,分析其中残留的DNA
A .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B . 种群甲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必定增大
C . 种群甲的出生率高于种群乙,则种群甲的增长速率比种群乙的增长速率高
D .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A . 环境阻力中包含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B . 环境阻力为0.02、初始种群规模为160只时,该种群会灭绝
C . 环境阻力为0、初始种群规模为80只时,种群可能呈“J”形增长
D . 环境阻力越大,大熊猫初始种群规模越小,灭绝的概率越高
A . 研究藤壶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
B . 若藤壶的FN与CN不同,它可能面临一定的生存困难
C . 对大多数藤壶来说,FN通常会小于CN
D . 藤壶甲和乙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竞争可能会使二者的生态位都变小
A . 啮齿类种群数量爆发后的急剧下降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 . 种内竞争加剧有助于个体内环境稳态的有序调节
C . 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传播速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D . 啮齿类种群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A . 鲢鱼喜食水体上层的浮游植物,青鱼喜食水底的螺蛳
B . 黄鹂在林冠层,山雀在中层,林下层生活着画眉
C . 菜粉蝶幼虫啃食植物叶片,而成虫吸食植物花蜜
D . 共同生活在某地区的田鼠和鼹鼠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
A . 光照、温度等物理信息会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
B . 用“密网”捕捞会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C . 适时适度的森林砍伐有利于获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D . 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向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A . 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获得能量的方式不相同
B . 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是b1+c1+d1
C . 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a1+b1+c1+d1)×100%
D .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所同化的能量
A . 化能自养细菌→海虾→鱼→线虫类动物构成一条食物链
B . 扁形虫、海星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与其消费者级别是相对应的
C . 冷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单,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弱
D . 螃蟹以化能自养细菌和蛤类为食时,其与蛤类的关系为捕食
A . 据图可得出食物链为丁→乙→甲→丙
B . 甲可能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绿色植物再利用
C . 丙为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 通过对营养级逐级富集过程的研究可认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A .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B . 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CO2的浓度仍可能会增加
C . 若用图中的数字构建碳中和数学模型,则该数学模型是①=②+④+⑥
D . 图中C、D能通过食物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A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无需设置对照实验,也无需进行重复实验
B . 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
C .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对照组需对土壤进行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 . 制作生态缸时,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使之正常运转
A . 该高山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草甸等,是群落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B . 树木在旱季扩展根系以获得足够的水分,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 . 轻微的地表火能加快落叶分解,并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矿质营养
D . 山火增加了CO2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会进一步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A . 在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紫云英与水稻构成竞争关系
B . 翻压做稻田绿肥后,紫云英不再是稻田生态系统的组分
C . 紫云英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了水稻,使水稻产量得以提高
D . 为了维持该稻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仍需额外施肥
A . 生态承载力指的是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
B . 人类的生态足迹总量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盈余增加
C .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小
D .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应大力建设生态工程使其超越发达国家
时期
竞争消耗的能量
逃避敌害消耗的能量
繁殖后代消耗的能量
物种数
I
17
18
65
49
II
18
60
22
80
III
65
17
18
46
A . 在描述黄河刀鱼种群数量变化时,常需要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B . 黄河刀鱼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另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C . 与时期Ⅰ相比,时期Ⅱ物种数增多,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D . 为防治某种生物增加引起的危害,可引入其天敌,使能量分配向Ⅱ时期的模型改变
A . 实施“垂直绿化”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B . “垂直绿化”对净化空气有重要意义,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C . “垂直绿化”的牵牛花晨开暮合的特点说明光信息在种群繁衍中起重要作用
D . 进行建筑顶层平台绿化时应注重协调原理,选择的植物应具有喜阳、根深等特点
A .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方法
B . 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禁止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
C . 湿地修复过程中既要减少对原物种的破坏,又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D . 恢复湿地建设要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组别
总氮去除率(%)
总磷去除率(%)
对照
42.6
38.8
植物a
92.8
73.3
植物b
78.7
94.3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学期中考试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学期中考试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考试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考试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考试试卷原卷版docx、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考试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考试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考试试卷,文件包含高二生物期中试题pdf、高二生物答案pdf、高二期中-生物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