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登高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思亲怀乡的诗歌。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那是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欢快节日。可是有这样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老眼混浊,满身疾病,年过半百,只能漂泊异乡。
他步履蹒跚的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体现了杜甫诗歌 “沉郁顿挫”的风格。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兵车行》、《丽人行》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这首诗哪几联写景,哪几联抒情?2、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从视角看,这些景物是按照怎样的方式呈现的?3、诗人笔下的景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奠定了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4、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人认为这两句有八重悲哀。试问有哪八重悲哀?5、“艰难苦恨”包含了多少的内容?
这首诗写了什么?又是怎么写的?
诗人登高远眺,从不同的视角,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秋景图。 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
凄楚、悲伤、悲愤、孤独(悲秋)
悲壮而不悲哀,激动而不消沉,阔大而不狭小。
高浑一气,独步古今,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清·杨伦
《登高》的诗眼在哪里?
这首诗主要抒写杜甫面对肃杀的秋景而引发的悲秋情绪,故诗眼是
诗人笔下的景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奠定了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秋江景物凄清、萧条。 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及哀猿的啼声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悲苦,奠定了诗歌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
再读:品味语言 鉴赏技巧
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风、天、猿、渚、沙、鸟
急、高、哀、清、白、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象给人什么感觉?
急风,使人感到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天高,在茫茫天地之间,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登幽州台歌》哀猿声声,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倍感凄凉。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颔联写了怎样的景?使人想到什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诗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深远,情景交融,落叶的“萧萧”之态,长江的“滚滚”之势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会让人感到韶光易逝,人生短促;而长江不尽,更古如斯,会觉得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联想到历代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不过,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现在常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代替腐朽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首联、颌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落木 长江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静听:高猿啸哀 悲凉远望:落木萧萧 怆然俯视:长江滚滚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宋代罗大经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愁苦之情,试着给它们归类。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登台,求长寿;独登台,无亲朋也。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凄惨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2)苦、恨是什么意思?
——很、非常。遗憾。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3)“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不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还有个人艰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 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中职语文版(中职)登高 杜甫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版(中职)<a href="/yw/tb_c402045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登高 杜甫教课ppt课件</a>,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听朗读,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2,品味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登高 杜甫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2045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登高 杜甫备课ppt课件</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沉郁顿挫,杜甫创作阶段,自学提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凄凉秋景图,意境凄凉,孤独无依漂泊痛苦,品味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登高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21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登高优秀课件ppt</a>,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深入了解,人生阶段,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登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