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示范性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示范性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现代文阅读Ⅰ
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有了令人惊奇的新发现:骨骼参与了与其他身体部位沟通的复杂的化学“对话”。
骨骼是一种独特的机体组织,它不仅包含可构建坚硬基质使骨骼具有强度的细胞,同时还包含分解基质的细胞,使骨骼在人体生长期可重塑自我,并在一生中拥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构建骨骼的细胞被称为“成骨细胞",而分解骨骼的细胞则被称为“破骨细胞”。如果两种细胞数量失衡,就会导致骨质太多或太少。如骨质疏松症是新骨质合成的速度跟不上老骨质降解的速度导致的。
此外,骨骼还含有一种“骨细胞”,占所有骨骼细胞的90%以上。对骨细胞的研究,始于大约20年前一位名为琳达·伯恩瓦尔德的细胞生物学家。当时,有同事劝告琳达不要将时间浪费在骨细胞上。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骨细胞的作用很小,只是用来感知机械力,调节骨骼重塑而已。
但琳达并没有放弃。最近,她在《生理学年度评论》发表文章,详细阐述了骨细胞对肾脏,胰腺和肌肉的重要性。
琳达关于骨细胞与其他器官交流的最早的一个发现是,骨细胞会产生一种名为“FCF23”的生长因子,它通过血流抵达肾脏。如果身体里FCF23过多(如软骨症患者),那么肾脏就会向尿液中释放更多的磷,身体里的磷会越来越少,由此产生骨骼软化,肌无力或僵硬等问题。
同一时期,生理学家杰拉德·卡尔桑蒂也开始了对骨骼重塑和能量代谢之间潜在关系的研究。他发现,脂肪细胞会产生一种叫作“瘦素”的激素,瘦素会在骨骼重塑和能量代谢的生物过程中起作用。老鼠动物实验证明,瘦素可抑制骨骼重塑。食物匮乏时,瘦素可抑制早期骨骼生长和食欲,为维持日常功能节省身体能量。
杰拉德与研究小组成员合力研究。他们对由于基因突变而缺乏脂肪细胞和瘦素的几名儿童的手骨和腕骨进行X光检查后发现,这些儿童的骨骼都比他们的实际年龄大几个月甚至几年。显然,没有瘦素的抑制作用,骨骼会加速生长。这是骨骼会“倾听”其他人体器官“信息”的一个例子。研究小组还进一步提出,骨骼对于身体的能量使用也会产生影响。他们发现,缺乏骨钙素的老鼠在调节血糖水平方面存在困难,骨钙素是由成骨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骨钙素与身体沟通之后发挥的多种作用,如通过影响性激素的产生来促进男性的生育能力,通过改变大脑中神经递质水平来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在运动中增强肌肉功能,以及参与骨骼与身体的其他“对话”活动。
杰拉德认为,骨骼与身体其他部位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这可能与早期脊椎动物为生存而进化出的应激反应有关。骨钙素使得早期的脊椎动物,都能通过睾酮和肌肉的作用来提高能量水平,在发现天敌时及时作出反应,如逃跑,或产生规避危险和威胁的记忆等。可见,骨骼可定义为在生理上能感知危险的一种身体器官。
目前,骨钙素对危险反应的假说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无论是否真如杰拉德提出的“骨钙素在脊椎动物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发现都使科学家对骨骼与人体其他部位的沟通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人体运动中,骨骼和肌肉通常协同工作。当肌肉“拉动”骨骼,肌肉力量变强时,骨骼也会对这种增加的物理拉力作出反应,变得更强。在骨骼与肌肉协同工作的过程中,一场化学“对话”也正在进行。例如,骨骼肌细胞会产生一种叫作“肌肉生长抑制素”的蛋白质,以防止骨骼肌细胞过量增长。通过老鼠动物实验以及对人体的观察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还能控制骨量。
骨骼与肠道的“对话”同样也引发了研究人员极大的兴趣与关注。人体内拥有大量的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群帮助消化食物,防止有害细菌滋生,并与包括骨骼在内的其他人体器官交流。
骨骼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对话”似乎是单向的,迄今尚无人观察到骨骼向肠道微生物群发送信息,但骨骼可以从肠道微生物群那儿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假如某人严重食物中毒,需要身体发动所有资源来抵抗感染;当然,骨骼也不能例外,此时,合成骨质、构建骨骼的任务就会暂时搁置。
“肠道微生物对骨骼的影响”这一发现不仅令科学家们十分惊讶,而且促使他们开始探索骨细胞和肠道微生物之间许多复杂的“对话”,以及这些“对话”对人体整体健康的影响。
最令人兴奋的是,骨骼与身体其他部位之间的“对话”为开发具有创造性的治疗方案开辟了新的途径。例如,通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来促进骨骼健康。
对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来说,尽管现有的一些药物可以减缓骨质分解,还有一些药物可以加速骨质形成,但这些药物可能都有副作用,其效果几乎也未能达到预期。肠道微生物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含有益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食物,如发酵牛奶等,可以帮助人体建立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有研究小组发现,一种特殊的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可以保护老鼠避免抗生素治疗后出现的骨质流失。显然,肠道微生物与骨骼健康息息相关。
目前的研究已经清晰的是,骨骼不仅是身体的机械支撑,而且与人体的其他部位保持着持续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在机体组织日常运行的幕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鉴于此,下次你在享用一杯酸奶时,或者在锻炼身体时,甚至在排空膀胱时,一定不要忘记在幕后默默付出的骨骼。我们要感谢骨骼的付出,感谢它能够对微生物信号作出反应,感谢它与肌肉之间的“对话”,还要感谢它为防止身体里的磷减少和流失做出的贡献。
(摘编自方陵生《骨骼与身体的“对话”》)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含有构建骨骼的“成骨细胞”和分解骨骼的“破骨细胞”,两种细胞数量必须保持相对平衡,骨骼才健康。
B.琳达发现,骨细胞产生的名为“FGF23”的生长因子通过血流抵达肾脏,如果FGF23的含量正常,那么肾脏就不会向尿液释放磷。
C.杰拉德小组发现,一些儿童由于缺乏瘦素的抑制作用,骨骼加速生长,导致手骨和腕骨的骨骼年龄比他们的实际年龄偏大。
D.研究表明,骨骼与其他身体部位保持着持续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其具体过程和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物匮乏时,为节省身体能量,瘦素可抑制早期骨骼生长和食欲;因此人们身形瘦弱,主要与粮食匮乏密切相关。
B.目前研究者只观察到肠道微生物群向骨骼发送信息,这可能与观测技术不够先进有关,也可能二者之间确实是单向交流。
C.骨骼与身体的“对话”引发科学家对其沟通方式的兴趣,也为开发具有创造性的治疗方案开辟了更多新思路、新途径。
D.假如某人需要身体发动所有资源来抵抗感染,骨骼因为需要“援外”而搁置自身的任务,这将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3.下列对这篇科普文章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对话”“倾听”来形容骨骼与其他身体部位的化学反应,生动形象,便于知识的推广普及。
B.文章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术语,但与学术专著不同,作者不致力于专业化表达,语言通俗易懂。
C.倒数第三段中加点的关联词既肯定了药物的作用,也强调了药物不理想的一方面,用语周密,表述严谨。
D.文章结尾连用三个“在……时”和四个“感谢”,既突出了骨骼作用的广泛,也使说理充满气势。
4.下面的例子中,最能直接体现骨骼与身体“对话”的一项是( )
A.BAIBA是运动时由肌肉产生的一种代谢物,参与了运动对代谢紊乱的有益调节作用。BAIBA可以保护骨细胞免遭细胞代谢的危险副产物——活性氧的侵害。
B.每天,在骨骼海绵状的内部结构——骨髓里面,还会产生数千亿个血液细胞,以及组成软骨和脂肪的其他细胞。
C.随着我们渐渐变老,骨骼也会变得松脆。我们若是不慎跌倒,骨骼就有可能会断裂,有时需要通过置换人工关节来恢复活动能力。
D.针对绝经后的妇女(最易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的骨质流失情况,医生在为期一年的研究中尝试使用三种乳酸杆菌组合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
5.琳达和杰拉德在做科学研究时体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Ⅱ
静虚村记
贾平凹
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
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是火车东站,北去二十里地,又是一片工厂,素称“城外之郭”。奇怪台风中心反倒平静一样,现代建筑之间,偏就空出这块乡里农舍来。
常有友人来家吃茶,一来就要住下,一住下就要发一通讨论,或者说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或者说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或者说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如宋代的青瓷,质朴,浑拙,典雅。
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来得自然,只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的绿树,庄稼包围。在城里,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陡然到了这里,便活泼泼地觉得新鲜。
拢共两条巷道,其实连在一起,是个“U”形。屋舍相对,门对着门,窗对着窗;一家鸡叫,家家鸡都叫,单声儿持续半个时辰;巷头家养一条狗,巷尾家养一条狗,贼便不能进来。几乎都是茅屋,茅屋是他们的讲究;冬天暖,夏天凉,又不怕被地震震了去。
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昧。过路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比划划了一通,还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接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才觉得惬意。
村里女儿们多,个个有桃花水色。巷道里,总见她们三五成群,一溜儿排开,横着往前走,一句什么没盐没醋的话,也会惹得她们笑上半天。我家来后,又都到我家来,这个帮妻剪个窗花,那个为小女染染指甲。
啥树都有,最多的,要数槐树。从巷东到巷西,三搂粗的十七棵,盆口粗的家家都有,皮已发皱,有的如绳索匝缠,有的如渠沟排列,有的扭了几扭,根却委屈得隆出地面。槐花开放,一片嫩白,家家都做槐花蒸饭。没有一棵树是属于我家的,但我要吃槐花,可以到每一棵树上去采。虽然不敢说我的槐树上有三个喜鹊窠、四个喜鹊窠,但我的茅屋梁上燕子窝却出奇地有了三个。春天一暖和燕子就来,初冬逼近才去,从不撒下粪来,也不见在屋里落一根羽毛,从此倒少了蚊子。
最妙的是巷中一眼井,水是甜的,生喝比熟喝味长。水抽上来,聚成一个池,一抖一抖地,随巷流向村外,凉气就沁了全村。村人吃水宁可天天去担这水,不愿去拧那自来水。吃了半年,妻子小女头发愈是发黑,肤色愈是白皙,我也自觉心脾清爽,看书作文有了精神、灵性了。
当年眼羡城里楼房,如今想来,大可不必了。那么高的楼,人住进去,如鸟悬窠,上不着天,下不踏地,可怜怜掬得一抔黄土,插几株花草,自以为风光宜人了。殊不知农夫有得天独厚之处。我不是农夫,却也有一庭土院,闲时开垦耕耘,种些白菜青葱。菜收获了,鲜者自吃,败者喂鸡,每日里收蛋三个五个。夜里看书,常常有蝴蝶从窗缝钻入,大如小女手掌,五彩斑斓。蛐蛐在台阶之下,彻夜鸣叫,脚一跺,噤声了,隔一会儿,声又起。
门前的那棵槐树,唯独向横里发展,树冠半圆,如裁剪过一般。整日看不见鸟飞,却鸟鸣声不绝,尤其黎明,犹如仙乐,从天上飘了下来似的。槐下有横躺竖蹲的十几个碌碡,早年碾场用的,如今有了脱粒机,便集在这里,让人骑了,坐了。每天这里人群不散,谈北京城里的政策,也谈家里婆娘的针线,直到夜里十二点,家家喊人回去。
来求我的人越来越多了,先是代写书信,我知道了每一家的状况,鸡多鸭少,连老小的小名也都清楚。后来,更多的是携儿来拜老师,一到高考前夕,人来得最多,提了点心,拿了水酒。我收了学生,退了礼品,孩子多起来,就组成一个组,在院子里辅导作文。村人见得喜欢,越发器重起我。每次辅导,门外必有家长坐听,若有孩子不安生了,进来张口就骂,举手便打。果然两年之间,村里就考中了大学生五名,中专生十名。
天早了,村人焦虑,我也焦虑,抬头看一朵黑云飘来了,又飘去了,就咒天骂地一通,什么粗话野话也骂了出来。下雨了,村人在雨地里跑,我也在雨地跑,疯了一般,有两次滑倒在地,磕掉了一颗门牙。收了庄稼,满巷竖了玉米架,柴火更是塞满了过道,我骑车回来,常是扭转不及,车子跌倒在柴堆里,吓一大跳,却并不疼。最香的是鲜玉米棒子,煮能吃,烤能吃,剥下颗粒熬稀饭,粒粒如栗,其汤有油汁。在城里只道粗粮难吃,但鲜玉米面做成的漏鱼儿,搅团儿,却入味开胃,再吃不厌。
小女来时刚会翻身,如今行走如飞,咿呀学语,行动可爱,成了村人一大玩物,常在人掌上旋转,吃过百家饭菜。妻也最好人缘,一应大小应酬,人人称赞,以至村里红白喜事,必邀她去,成了人面前走动的人物。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思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腿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衬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
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村子的位置写到村子的大小,布局,再写到村中的人、村中的生活,进而写到“我”与村人的交往,由物及人,思路井然。
B.作者一开始称静虚村为“村子”,后称其为“我们村”,表明作者已融入了村庄,这种融入不仅是生活方式上的,也是思想情感上的。
C.文中用“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厌倦,用“人群不散,谈北京城里的政策”旨在表现农民对城市的向往。
D.家长发现孩子不安生,张口就骂,举手便打,其行为虽然略显粗暴,但其实质是农人以质朴的方式表达对知识的渴望、对师长的尊重。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兼有;用词既有口语白话,也有文言雅词;灵活多变的句式、亦庄亦谐的语言反映了自由轻灵的心境。
B.文章善用比喻,如以“台风中心”为喻,突出了静虚村的闹中取静;又采用了博喻,将村子喻为“民歌”“水井”“文物”,突出村子的古老而不失活力。
C.文章描写槐树,运用排比描述其造型姿态之多样;运用拟人写根隆出地面,且“扭”“隆出”以静写动,表现出槐树顽强的生命力。
D.“抬头看一朵黑云飘来了,又飘去了,就咒天骂地一通”,运用白描粗笔勾勒黑云与农人,虽无浓墨重彩,但使人如见其色,如闻其声。
8.文章开头说“寻拙朴的地方难”,请分析静虚村的“拙朴”表现在哪些方面。
9.深入静虚村,就会发现村内生活忙碌充实,热闹温馨,并不“静虚”。作者为什么称这个村子为“静虚村”?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夫人主之听治①也,虚心而弱志②,清明而不暗。是故群臣辐辏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者。则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治国之道明矣。
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千钧之重,乌获③不能举也;众人相一,则百人有余力矣。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则乌获不足恃;乘众人之制者,则天下不足有也。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夫推而不可为之势,而不修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而况当世之主乎!
夫载重而马羸,虽造父④不能以致远;车轻马良,虽中工⑤可使追速。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仲哉?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是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聋者可令唯筋⑥,而不可使有闻也;喑者⑦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形有所不周,而能有所不容也。是故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
得失之道,权要在主。是故绳正于上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缘以修者然也。故人主诚正,别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人主不正,则邪人得志,忠者隐蔽矣。使人主执正持平,如从绳准高下,则群臣以邪来者,犹以卵投石,以火投水。故灵王好细腰,而民有杀食自饥也;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由此观之,权势之柄,其以移风易俗矣。尧为匹夫,不能仁化一里;桀在上位,令行禁止。由此现之,贤不足以为治,而势可以易俗,明矣。《书》曰:“一人有庆,万民赖之。”此之谓也。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注】①听治:断狱治事。②弱志:减少自己的志趣、欲望。③乌获: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力士。④造父:人名,古代驾车的高手。⑤中工:具有中等技能的人。⑥唯筋:缠制弓弩。⑦喑者:哑巴。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是故A绳正B于上C木直D于下E非有F事焉G所缘以H修者I然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意思是“让”,与《过秦论》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面守藩篱”的“使”词义不同。
B.修,文中指遵循,与《离骚》中“又重之以修能”的“修”词义不同。
C.灵王,即楚灵王“灵”是带有批评性质的谥号,从“好细腰”可见其昏聩的一面。
D.危,文中指危险的局面,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危士臣”的“危”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主治国应虚怀若谷,减少欲望,清静明朗而不昏暗,这样群臣才能像车的辐条向中心聚集一样,都愿意贡献自己的全部才能。
B.作者借周文王,周武王来说明依赖众人的重要性;并以乌获、大禹,后稷等例说明一个人能力再强,只靠自己单打独斗难以成功。
C.作者认为,圣人也不能把天生弯曲的变成笔直的,将天生卷曲的变为舒展的,他只是遵从人们的本性天资,下达的任务必定适合他们的能力。
D.作者认为,国政得失的关键在君王。人主执掌权力才能够改变社会习俗,光凭贤德是不能治理国家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
②故人主诚正,则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
14.尧明明是人主,作者却说“尧为匹夫,不能仁化一里”,请从论证的角度分析作者为何这样说。
古代诗歌阅读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鸥。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①。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片前三句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来写游览环境的美好,下片“谪仙何处”运用李白的典故表达词人的孤独。
B.“直入”两句写词人来到了超凡脱俗之境,将胸中之气尽吐,含蓄地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C.词人选取“玉石”“玉枕”等美好的意象来烘托自我高洁的形象,以“拂金徽”表现自己的雅趣和不同流俗之处。
D.本词前后照应严密,“灵芝仙草”照应“瑶草”,“朱唇丹脸”比喻“桃花”,作者爱草而不爱花,更表现出其异于常人的追求和审美。
16.李白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描写自己与朋友欢聚后,“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黄词的结尾两句就是化用这两句而来。相较于李诗,黄词的结句新在何处?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知道自己与榜样的差距,就会努力追赶。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两句。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描述了蜀道形成时令人震撼的场面。
(3)小刚想以“草”为题,以带有“草”字的古诗为基础,进行意象研究。张老师认为高适,屈原、杜甫诗中的“ , ”两句就很适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
郑板桥爱竹笋之气节,乡人不懂他的锦绣画笔,却与东坡先生极有共鸣——“好竹连山觉笋香”——口腹之欲,向来都是A“雅俗共赏”。乡人爱笋,大抵爱的是笋的善解人意,不诉出土前的悲辛苦楚,却魔术般惊喜地变出清爽的节脯,于纤维和肌理间诉说来处;是绿林掩映的山谷,是霜雪化掉之后肥沃松软的泥土,是偶尔路过打了招呼的走兽飞鸟,是采摘时农人厚实又轻巧的双手。对了,还有风,雨、雷,点点斑驳的阳光,以及照在清泉与林间的月亮。一口咬下去脆生生的,又能出点皮革一样的声响,带着韧韧的嚼劲。
笋宜剁大块白煮,一滚即收,加少许盐或酱油焖锅,方存其鲜。有油焖笋,熬至笋皮皱起如老妪颜面,殊不堪食。还有晒作笋干,冻作笋条的,简直是把笋当海蜇皮子来用,颇有点B暴殄天物的感觉。苏帮菜“腌笃鲜”,取春笋、鲜排骨、咸肉,慢火炖煨,汤清色白,滋味醇浓,但最忌讳腻。浓荤与纯素之间,有一种C交相辉映的默契,甫上台面,宾客便食不停箸,D风卷残云过后,碗底至多留二三肥肉,笋则统统入肚为安了,汤则一概喝个干净,鲜得直叫人舔盘子。这便是中国人的智慧了--—本来鲜肉与笋同炖,好在清新,但终究淡薄了一点。取了咸肉来借味,一老带二新,立刻产生绝妙的化学反应。其实,更多时候,笋扮演的只是配角,春笋土鸡煲、笋丝豆腐鱼头……就像安静温婉,默默付出的小家碧玉,总是为其他食材添味润色,然而又如同红娘之于《西厢记》的灵动跳脱,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8.文中四处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雅俗共赏B.暴殄天物C.交相辉映D.风卷残云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抵,文中的意思是“大概”“大都”。
B.许,文中表示“少”或“数量少”之意。
C.简直,表示完全,文中有否定意。
D.一概,表示适用于全体,没有例外。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其表达效果如何?
语言文字运用Ⅱ
在快递服务环节中,末端配送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我国快递市场____,实现了从“年均百亿”到“月均百亿”的巨大跨越。快递末端服务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不断加快模式创新,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为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改善用户体验感获得感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末端服务逐渐多元化的过程中,被人们诟病最多的仍是“不经同意就放快递柜”“不送货上门”等。
很多消费者喜欢使用快递服务,就是看中了快递“门到门”的便利。客观来看,对老年人而言,快递送货上门十分方便;____,快递柜,驿站等无接触配送模式会更省心。同时,快递员在派送过程时经常遇到的不可控因素也不能不忽视。比如,送到单元楼下,按门铃没人应答,打电话无人接听,是等下次再送还是放小区驿站更便捷?送到公司,单位门口,不让快递员进入,电话又打不通,是苦等还是放快递柜更高效?
是否将快递送货上门应该由收件人说了算,快递员____。“一刀切”式送货上门不可取,多样化的配送服务才是提高用户收件体验的关键。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共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说“守静笃”。诚然,静是人生的根本,静是人生动力之源。
静不是傻待着,不是什么都不干。静里有内涵,有指向,也有目的。
鸡孵卵是一种静,牛舐犊是一种静,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是一种静,贾平凹在静虚村的“呆”是一种静,社会把一个人当回事而他不把自己当回事也是一种静………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广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
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有了令人惊奇的新发现:骨骼参与了与其他身体部位沟通的复杂的化学“对话”。
骨骼是一种独特的机体组织,它不仅包含可构建坚硬基质使骨骼具有强度的细胞,同时还包含分解基质的细胞,使骨骼在人体生长期可重塑自我,并在一生中拥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构建骨骼的细胞被称为“成骨细胞",而分解骨骼的细胞则被称为“破骨细胞”。如果两种细胞数量失衡,就会导致骨质太多或太少。如骨质疏松症是新骨质合成的速度跟不上老骨质降解的速度导致的。
此外,骨骼还含有一种“骨细胞”,占所有骨骼细胞的90%以上。对骨细胞的研究,始于大约20年前一位名为琳达·伯恩瓦尔德的细胞生物学家。当时,有同事劝告琳达不要将时间浪费在骨细胞上。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骨细胞的作用很小,只是用来感知机械力,调节骨骼重塑而已。
但琳达并没有放弃。最近,她在《生理学年度评论》发表文章,详细阐述了骨细胞对肾脏,胰腺和肌肉的重要性。
琳达关于骨细胞与其他器官交流的最早的一个发现是,骨细胞会产生一种名为“FCF23”的生长因子,它通过血流抵达肾脏。如果身体里FCF23过多(如软骨症患者),那么肾脏就会向尿液中释放更多的磷,身体里的磷会越来越少,由此产生骨骼软化,肌无力或僵硬等问题。
同一时期,生理学家杰拉德·卡尔桑蒂也开始了对骨骼重塑和能量代谢之间潜在关系的研究。他发现,脂肪细胞会产生一种叫作“瘦素”的激素,瘦素会在骨骼重塑和能量代谢的生物过程中起作用。老鼠动物实验证明,瘦素可抑制骨骼重塑。食物匮乏时,瘦素可抑制早期骨骼生长和食欲,为维持日常功能节省身体能量。
杰拉德与研究小组成员合力研究。他们对由于基因突变而缺乏脂肪细胞和瘦素的几名儿童的手骨和腕骨进行X光检查后发现,这些儿童的骨骼都比他们的实际年龄大几个月甚至几年。显然,没有瘦素的抑制作用,骨骼会加速生长。这是骨骼会“倾听”其他人体器官“信息”的一个例子。研究小组还进一步提出,骨骼对于身体的能量使用也会产生影响。他们发现,缺乏骨钙素的老鼠在调节血糖水平方面存在困难,骨钙素是由成骨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骨钙素与身体沟通之后发挥的多种作用,如通过影响性激素的产生来促进男性的生育能力,通过改变大脑中神经递质水平来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在运动中增强肌肉功能,以及参与骨骼与身体的其他“对话”活动。
杰拉德认为,骨骼与身体其他部位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这可能与早期脊椎动物为生存而进化出的应激反应有关。骨钙素使得早期的脊椎动物,都能通过睾酮和肌肉的作用来提高能量水平,在发现天敌时及时作出反应,如逃跑,或产生规避危险和威胁的记忆等。可见,骨骼可定义为在生理上能感知危险的一种身体器官。
目前,骨钙素对危险反应的假说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无论是否真如杰拉德提出的“骨钙素在脊椎动物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发现都使科学家对骨骼与人体其他部位的沟通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人体运动中,骨骼和肌肉通常协同工作。当肌肉“拉动”骨骼,肌肉力量变强时,骨骼也会对这种增加的物理拉力作出反应,变得更强。在骨骼与肌肉协同工作的过程中,一场化学“对话”也正在进行。例如,骨骼肌细胞会产生一种叫作“肌肉生长抑制素”的蛋白质,以防止骨骼肌细胞过量增长。通过老鼠动物实验以及对人体的观察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还能控制骨量。
骨骼与肠道的“对话”同样也引发了研究人员极大的兴趣与关注。人体内拥有大量的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群帮助消化食物,防止有害细菌滋生,并与包括骨骼在内的其他人体器官交流。
骨骼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对话”似乎是单向的,迄今尚无人观察到骨骼向肠道微生物群发送信息,但骨骼可以从肠道微生物群那儿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假如某人严重食物中毒,需要身体发动所有资源来抵抗感染;当然,骨骼也不能例外,此时,合成骨质、构建骨骼的任务就会暂时搁置。
“肠道微生物对骨骼的影响”这一发现不仅令科学家们十分惊讶,而且促使他们开始探索骨细胞和肠道微生物之间许多复杂的“对话”,以及这些“对话”对人体整体健康的影响。
最令人兴奋的是,骨骼与身体其他部位之间的“对话”为开发具有创造性的治疗方案开辟了新的途径。例如,通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来促进骨骼健康。
对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来说,尽管现有的一些药物可以减缓骨质分解,还有一些药物可以加速骨质形成,但这些药物可能都有副作用,其效果几乎也未能达到预期。肠道微生物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含有益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食物,如发酵牛奶等,可以帮助人体建立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有研究小组发现,一种特殊的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可以保护老鼠避免抗生素治疗后出现的骨质流失。显然,肠道微生物与骨骼健康息息相关。
目前的研究已经清晰的是,骨骼不仅是身体的机械支撑,而且与人体的其他部位保持着持续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在机体组织日常运行的幕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鉴于此,下次你在享用一杯酸奶时,或者在锻炼身体时,甚至在排空膀胱时,一定不要忘记在幕后默默付出的骨骼。我们要感谢骨骼的付出,感谢它能够对微生物信号作出反应,感谢它与肌肉之间的“对话”,还要感谢它为防止身体里的磷减少和流失做出的贡献。
(摘编自方陵生《骨骼与身体的“对话”》)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含有构建骨骼的“成骨细胞”和分解骨骼的“破骨细胞”,两种细胞数量必须保持相对平衡,骨骼才健康。
B.琳达发现,骨细胞产生的名为“FGF23”的生长因子通过血流抵达肾脏,如果FGF23的含量正常,那么肾脏就不会向尿液释放磷。
C.杰拉德小组发现,一些儿童由于缺乏瘦素的抑制作用,骨骼加速生长,导致手骨和腕骨的骨骼年龄比他们的实际年龄偏大。
D.研究表明,骨骼与其他身体部位保持着持续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其具体过程和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物匮乏时,为节省身体能量,瘦素可抑制早期骨骼生长和食欲;因此人们身形瘦弱,主要与粮食匮乏密切相关。
B.目前研究者只观察到肠道微生物群向骨骼发送信息,这可能与观测技术不够先进有关,也可能二者之间确实是单向交流。
C.骨骼与身体的“对话”引发科学家对其沟通方式的兴趣,也为开发具有创造性的治疗方案开辟了更多新思路、新途径。
D.假如某人需要身体发动所有资源来抵抗感染,骨骼因为需要“援外”而搁置自身的任务,这将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3.下列对这篇科普文章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对话”“倾听”来形容骨骼与其他身体部位的化学反应,生动形象,便于知识的推广普及。
B.文章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术语,但与学术专著不同,作者不致力于专业化表达,语言通俗易懂。
C.倒数第三段中加点的关联词既肯定了药物的作用,也强调了药物不理想的一方面,用语周密,表述严谨。
D.文章结尾连用三个“在……时”和四个“感谢”,既突出了骨骼作用的广泛,也使说理充满气势。
4.下面的例子中,最能直接体现骨骼与身体“对话”的一项是( )
A.BAIBA是运动时由肌肉产生的一种代谢物,参与了运动对代谢紊乱的有益调节作用。BAIBA可以保护骨细胞免遭细胞代谢的危险副产物——活性氧的侵害。
B.每天,在骨骼海绵状的内部结构——骨髓里面,还会产生数千亿个血液细胞,以及组成软骨和脂肪的其他细胞。
C.随着我们渐渐变老,骨骼也会变得松脆。我们若是不慎跌倒,骨骼就有可能会断裂,有时需要通过置换人工关节来恢复活动能力。
D.针对绝经后的妇女(最易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的骨质流失情况,医生在为期一年的研究中尝试使用三种乳酸杆菌组合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
5.琳达和杰拉德在做科学研究时体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
【答案】1.B
2.A
3.D
4.A
5.①敢于突破创新,不人云亦云。琳达不盲从大多数人的看法,毅然投入对“骨细胞”的研究,具有突破创新的开拓精神。②长期坚持、勤奋钻研。琳达潜心从事研究长达20年,最终取得了研究成果。③大胆推论。杰拉德认为,骨骼与身体其他部位关系密切,可能与早期脊椎动物为生存而进化出的应激反应有关。④借助团队的力量(善于同团队协作)。杰拉德与研究小组成员合力研究,做了很多实验和假设,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知识点】自然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⑵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再结合语境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⑷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中骨骼与身体“对话”的的观点,再逐项分析,判断能否支撑选项。
⑸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1.B项,“如果FCF23的含量正常,那么肾脏就不会向尿液释放磷”说法错误,原文第五段说的是“如果身体里FGF23过多(如软骨症患者),那么肾脏就会向尿液中释放更多的磷”,可见,即使FGF23的含量正常,肾脏也会向尿液中释放一些磷。
故答案为:B。
2.A项,“因此人们身形瘦弱,主要与粮食匮乏密切相关”推断过于绝对,应该是可能与粮食匮乏相关。
故答案为:A。
3.D项,“也使说理充满气势”分析错误,应是主要增强了抒情性,增强了科普文对读者的感染力。
故答案为:D。
4.骨骼与身体“对话”指的是骨骼与身体其他部位发生作用。A项体现的是肌肉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属于“对话”。B项说的是骨骼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以及能产生什么物质。C项谈的是人工关节对骨裂的治疗作用。D项说的是这种“对话”机制在治疗方法上的应用,不能直接体现骨骼与身体“对话”。
故答案为:A。
5.根据“有同事劝告琳达不要将时间浪费在骨细胞上。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骨细胞的作用很小,只是用来感知机械力,调节骨骼重塑而已。但琳达并没有放弃。最近,她在《生理学年度评论》发表文章,详细阐述了骨细胞对肾脏,胰腺和肌肉的重要性。”可知,敢于突破创新,不人云亦云。琳达不盲从大多数人的看法,毅然投入对“骨细胞”的研究,具有突破创新的开拓精神。
根据“对骨细胞的研究,始于大约20年前一位名为琳达·伯恩瓦尔德的细胞生物学家。”可知,长期坚持、勤奋钻研。琳达潜心从事研究长达20年,最终取得了研究成果。
根据“杰拉德认为,骨骼与身体其他部位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这可能与早期脊椎动物为生存而进化出的应激反应有关。”可知,大胆推论。杰拉德认为,骨骼与身体其他部位关系密切,可能与早期脊椎动物为生存而进化出的应激反应有关。
根据“杰拉德与研究小组成员合力研究。”可知,借助团队的力量(善于同团队协作)。杰拉德与研究小组成员合力研究,做了很多实验和假设,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故答案为:①敢于突破创新,不人云亦云。琳达不盲从大多数人的看法,毅然投入对“骨细胞”的研究,具有突破创新的开拓精神。②长期坚持、勤奋钻研。琳达潜心从事研究长达20年,最终取得了研究成果。③大胆推论。杰拉德认为,骨骼与身体其他部位关系密切,可能与早期脊椎动物为生存而进化出的应激反应有关。④借助团队的力量(善于同团队协作)。杰拉德与研究小组成员合力研究,做了很多实验和假设,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现代文阅读Ⅱ
静虚村记
贾平凹
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
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是火车东站,北去二十里地,又是一片工厂,素称“城外之郭”。奇怪台风中心反倒平静一样,现代建筑之间,偏就空出这块乡里农舍来。
常有友人来家吃茶,一来就要住下,一住下就要发一通讨论,或者说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或者说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或者说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如宋代的青瓷,质朴,浑拙,典雅。
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来得自然,只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的绿树,庄稼包围。在城里,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陡然到了这里,便活泼泼地觉得新鲜。
拢共两条巷道,其实连在一起,是个“U”形。屋舍相对,门对着门,窗对着窗;一家鸡叫,家家鸡都叫,单声儿持续半个时辰;巷头家养一条狗,巷尾家养一条狗,贼便不能进来。几乎都是茅屋,茅屋是他们的讲究;冬天暖,夏天凉,又不怕被地震震了去。
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昧。过路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比划划了一通,还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接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才觉得惬意。
村里女儿们多,个个有桃花水色。巷道里,总见她们三五成群,一溜儿排开,横着往前走,一句什么没盐没醋的话,也会惹得她们笑上半天。我家来后,又都到我家来,这个帮妻剪个窗花,那个为小女染染指甲。
啥树都有,最多的,要数槐树。从巷东到巷西,三搂粗的十七棵,盆口粗的家家都有,皮已发皱,有的如绳索匝缠,有的如渠沟排列,有的扭了几扭,根却委屈得隆出地面。槐花开放,一片嫩白,家家都做槐花蒸饭。没有一棵树是属于我家的,但我要吃槐花,可以到每一棵树上去采。虽然不敢说我的槐树上有三个喜鹊窠、四个喜鹊窠,但我的茅屋梁上燕子窝却出奇地有了三个。春天一暖和燕子就来,初冬逼近才去,从不撒下粪来,也不见在屋里落一根羽毛,从此倒少了蚊子。
最妙的是巷中一眼井,水是甜的,生喝比熟喝味长。水抽上来,聚成一个池,一抖一抖地,随巷流向村外,凉气就沁了全村。村人吃水宁可天天去担这水,不愿去拧那自来水。吃了半年,妻子小女头发愈是发黑,肤色愈是白皙,我也自觉心脾清爽,看书作文有了精神、灵性了。
当年眼羡城里楼房,如今想来,大可不必了。那么高的楼,人住进去,如鸟悬窠,上不着天,下不踏地,可怜怜掬得一抔黄土,插几株花草,自以为风光宜人了。殊不知农夫有得天独厚之处。我不是农夫,却也有一庭土院,闲时开垦耕耘,种些白菜青葱。菜收获了,鲜者自吃,败者喂鸡,每日里收蛋三个五个。夜里看书,常常有蝴蝶从窗缝钻入,大如小女手掌,五彩斑斓。蛐蛐在台阶之下,彻夜鸣叫,脚一跺,噤声了,隔一会儿,声又起。
门前的那棵槐树,唯独向横里发展,树冠半圆,如裁剪过一般。整日看不见鸟飞,却鸟鸣声不绝,尤其黎明,犹如仙乐,从天上飘了下来似的。槐下有横躺竖蹲的十几个碌碡,早年碾场用的,如今有了脱粒机,便集在这里,让人骑了,坐了。每天这里人群不散,谈北京城里的政策,也谈家里婆娘的针线,直到夜里十二点,家家喊人回去。
来求我的人越来越多了,先是代写书信,我知道了每一家的状况,鸡多鸭少,连老小的小名也都清楚。后来,更多的是携儿来拜老师,一到高考前夕,人来得最多,提了点心,拿了水酒。我收了学生,退了礼品,孩子多起来,就组成一个组,在院子里辅导作文。村人见得喜欢,越发器重起我。每次辅导,门外必有家长坐听,若有孩子不安生了,进来张口就骂,举手便打。果然两年之间,村里就考中了大学生五名,中专生十名。
天早了,村人焦虑,我也焦虑,抬头看一朵黑云飘来了,又飘去了,就咒天骂地一通,什么粗话野话也骂了出来。下雨了,村人在雨地里跑,我也在雨地跑,疯了一般,有两次滑倒在地,磕掉了一颗门牙。收了庄稼,满巷竖了玉米架,柴火更是塞满了过道,我骑车回来,常是扭转不及,车子跌倒在柴堆里,吓一大跳,却并不疼。最香的是鲜玉米棒子,煮能吃,烤能吃,剥下颗粒熬稀饭,粒粒如栗,其汤有油汁。在城里只道粗粮难吃,但鲜玉米面做成的漏鱼儿,搅团儿,却入味开胃,再吃不厌。
小女来时刚会翻身,如今行走如飞,咿呀学语,行动可爱,成了村人一大玩物,常在人掌上旋转,吃过百家饭菜。妻也最好人缘,一应大小应酬,人人称赞,以至村里红白喜事,必邀她去,成了人面前走动的人物。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思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腿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衬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
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村子的位置写到村子的大小,布局,再写到村中的人、村中的生活,进而写到“我”与村人的交往,由物及人,思路井然。
B.作者一开始称静虚村为“村子”,后称其为“我们村”,表明作者已融入了村庄,这种融入不仅是生活方式上的,也是思想情感上的。
C.文中用“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厌倦,用“人群不散,谈北京城里的政策”旨在表现农民对城市的向往。
D.家长发现孩子不安生,张口就骂,举手便打,其行为虽然略显粗暴,但其实质是农人以质朴的方式表达对知识的渴望、对师长的尊重。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兼有;用词既有口语白话,也有文言雅词;灵活多变的句式、亦庄亦谐的语言反映了自由轻灵的心境。
B.文章善用比喻,如以“台风中心”为喻,突出了静虚村的闹中取静;又采用了博喻,将村子喻为“民歌”“水井”“文物”,突出村子的古老而不失活力。
C.文章描写槐树,运用排比描述其造型姿态之多样;运用拟人写根隆出地面,且“扭”“隆出”以静写动,表现出槐树顽强的生命力。
D.“抬头看一朵黑云飘来了,又飘去了,就咒天骂地一通”,运用白描粗笔勾勒黑云与农人,虽无浓墨重彩,但使人如见其色,如闻其声。
8.文章开头说“寻拙朴的地方难”,请分析静虚村的“拙朴”表现在哪些方面。
9.深入静虚村,就会发现村内生活忙碌充实,热闹温馨,并不“静虚”。作者为什么称这个村子为“静虚村”?
【答案】6.C
7.C
8.①生活环境拙朴。静虚村地处偏僻,没有高楼大厦的“入侵”,茅屋处处,老树环绕。②生活方式拙朴。静虚村村民爱喝井水而不愿拧自来水;村民养鸡养犬,开垦耕耘,闲暇时聚在槐树下交谈。③待人接物拙朴。静虚村村民对待别人古道热肠,至诚至性,殷勤热忱。
9.①“静虚”是一种相对状态,这个村子处于城市的包围之中,虽然也较有活力,但相对于城市的热闹喧嚣来说,呈现的还是静虚的状态。②“静虚”表现的是村里的生活对作者潜移默化的影响,村子古老而富有生机,人际关系和谐而美好,让作者忘却城市的烦恼,静静地思考、写作,因此这个村子是“给人带来静虚的村子”。③作者这样称呼村子,营造了一种反差,引发读者对“静虚”的意蕴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散文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理解静虚村的“拙朴”的特点,再从文中筛选出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主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再从“静虚”的字面意思、深层含义和读者效果的角度,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6.C项,“旨在表现农民对城市的向往”理解错误,北京城里的政策可能与农民的生活有关系,谈北京城里的政策主要是表现现代农民视野的开阔,对时代的关注。
故答案为:C。
7.C项,“以静写动”分析错误,应该是以动写静。
故答案为:C。
8.根据“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来得自然,只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的绿树,庄稼包围。在城里,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陡然到了这里,便活泼泼地觉得新鲜。”可知,生活环境拙朴。静虚村地处偏僻,没有高楼大厦的“入侵”,茅屋处处,老树环绕。
根据“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昧。”“村里女儿们多,个个有桃花水色。巷道里,总见她们三五成群,一溜儿排开,横着往前走,一句什么没盐没醋的话,也会惹得她们笑上半天。我家来后,又都到我家来,这个帮妻剪个窗花,那个为小女染染指甲。”可知,生活方式拙朴。静虚村村民爱喝井水而不愿拧自来水;村民养鸡养犬,开垦耕耘,闲暇时聚在槐树下交谈。
根据“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昧。过路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比划划了一通,还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接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才觉得惬意。”可知,待人接物拙朴。静虚村村民对待别人古道热肠,至诚至性,殷勤热忱。
故答案为:①生活环境拙朴。静虚村地处偏僻,没有高楼大厦的“入侵”,茅屋处处,老树环绕。②生活方式拙朴。静虚村村民爱喝井水而不愿拧自来水;村民养鸡养犬,开垦耕耘,闲暇时聚在槐树下交谈。③待人接物拙朴。静虚村村民对待别人古道热肠,至诚至性,殷勤热忱。
9.从“静虚”的字面意思来看:静虚”是一种相对状态,这个村子处于城市的包围之中,虽然也较有活力,但相对于城市的热闹喧嚣来说,呈现的还是静虚的状态。从村子的状况和村民的生活状态来看:静虚”表现的是村里的生活对作者潜移默化的影响,村子古老而富有生机,人际关系和谐而美好,让作者忘却城市的烦恼,静静地思考、写作,因此这个村子是“给人带来静虚的村子”。从读者效果来看:作者这样称呼村子,营造了一种反差,引发读者对“静虚”的意蕴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故答案为:①“静虚”是一种相对状态,这个村子处于城市的包围之中,虽然也较有活力,但相对于城市的热闹喧嚣来说,呈现的还是静虚的状态。②“静虚”表现的是村里的生活对作者潜移默化的影响,村子古老而富有生机,人际关系和谐而美好,让作者忘却城市的烦恼,静静地思考、写作,因此这个村子是“给人带来静虚的村子”。③作者这样称呼村子,营造了一种反差,引发读者对“静虚”的意蕴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夫人主之听治①也,虚心而弱志②,清明而不暗。是故群臣辐辏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者。则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治国之道明矣。
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千钧之重,乌获③不能举也;众人相一,则百人有余力矣。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则乌获不足恃;乘众人之制者,则天下不足有也。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夫推而不可为之势,而不修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而况当世之主乎!
夫载重而马羸,虽造父④不能以致远;车轻马良,虽中工⑤可使追速。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仲哉?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是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聋者可令唯筋⑥,而不可使有闻也;喑者⑦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形有所不周,而能有所不容也。是故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
得失之道,权要在主。是故绳正于上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缘以修者然也。故人主诚正,别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人主不正,则邪人得志,忠者隐蔽矣。使人主执正持平,如从绳准高下,则群臣以邪来者,犹以卵投石,以火投水。故灵王好细腰,而民有杀食自饥也;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由此观之,权势之柄,其以移风易俗矣。尧为匹夫,不能仁化一里;桀在上位,令行禁止。由此现之,贤不足以为治,而势可以易俗,明矣。《书》曰:“一人有庆,万民赖之。”此之谓也。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注】①听治:断狱治事。②弱志:减少自己的志趣、欲望。③乌获: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力士。④造父:人名,古代驾车的高手。⑤中工:具有中等技能的人。⑥唯筋:缠制弓弩。⑦喑者:哑巴。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是故A绳正B于上C木直D于下E非有F事焉G所缘以H修者I然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意思是“让”,与《过秦论》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面守藩篱”的“使”词义不同。
B.修,文中指遵循,与《离骚》中“又重之以修能”的“修”词义不同。
C.灵王,即楚灵王“灵”是带有批评性质的谥号,从“好细腰”可见其昏聩的一面。
D.危,文中指危险的局面,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危士臣”的“危”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主治国应虚怀若谷,减少欲望,清静明朗而不昏暗,这样群臣才能像车的辐条向中心聚集一样,都愿意贡献自己的全部才能。
B.作者借周文王,周武王来说明依赖众人的重要性;并以乌获、大禹,后稷等例说明一个人能力再强,只靠自己单打独斗难以成功。
C.作者认为,圣人也不能把天生弯曲的变成笔直的,将天生卷曲的变为舒展的,他只是遵从人们的本性天资,下达的任务必定适合他们的能力。
D.作者认为,国政得失的关键在君王。人主执掌权力才能够改变社会习俗,光凭贤德是不能治理国家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
②故人主诚正,则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
14.尧明明是人主,作者却说“尧为匹夫,不能仁化一里”,请从论证的角度分析作者为何这样说。
【答案】10.CEG
11.D
12.B
13.①他的能力(力量)可以承担他的任务,那么他举起这个东西就不会感到沉重;他的能力如果跟他做的这项事情相符合,那么做这件事就不感到困难了。
②因此君王如果诚信正直,那么正直的人士就任职理事(承担事务),奸佞之徒便销声匿迹了。
14.作者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把作为人主的尧假设为匹夫,与下文的“桀在上位,令行禁止”形成对比,从而更有力地论证了“贤不足以为治,而势可以易俗”的观点。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使用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的观点,并组织语言作答。
【附参考译文】
人主治理国家,虚怀若谷而不断减少自己的志趣,清静明朗而不昏暗。所以群臣像车的辐条向中心聚集一样,一起前进,没有愚蠢智慧、贤良不肖的分别,没有人不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才能。那么国君能够制服臣下,臣下也得以事奉国君,(如此,)治国的道理便明确了。
周文王富有智慧而勤学好问,故而无所不通。周武王勇敢而勤于学问,故而战无不胜。依赖众人的智慧,那么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依赖众人的力量,那么没有什么不能取胜的。三万斤的重量,大力士乌获不能举起来;众人帮助一人,那么一百个人的力量都有剩余。故而任用一个人的力量,乌获也不可以依靠;依靠大众的力量,那么天下也不够被占有。大禹把长江,黄河的水疏导出去,帮助天下人兴修水利,不过他却不能让江河的水向西流。后稷垦荒种田,引导民众从事农业生产,不过他却不可以让禾苗在冬天生长。这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把本事全部发挥出来吗?是因为自然的规则不允许。如果勉强去做那些自然规律所反对的事情,不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就算是圣人神仙也是办不到的,更别说仅仅是当今的一个普通的君主了!
车载如果过重的话,拉车的马就会疲弱,此时就算是最高明的驾驭手造父都不能把车赶到远方去;(反过来说,)如果车辆本身轻便,马儿肥壮,那么就算是一般的驾驭手也都能把车赶得飞快。因此,圣人办事怎么可以违背事物规律,违背自然本性,把天生就弯曲的变成笔直的,将天生卷曲的变为舒展的呢?他所做的无非是遵从事物的本性和天资来加以利用罢了。故而汇聚众力来办事,就没什么不能成功的;依赖众人的智慧来做事,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能够让聋人去缠制弓弩,而不是让他去伺听;能够叫哑巴去看守马圈,而不是派他去传话。这是由他们身体上的缺陷决定的,故而功能就不全备。因此给他们所安排的必定要适合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有哪种技能就让他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他的能力(力量)可以承担他的任务,那么他举起这个东西就不会感到沉重;他的能力如果跟他做的这项事情相符合,那么做这件事就不感到困难了。因此,不管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只要他们做的事适合自己的能力,这样天下人都能有所作为,不会出现无法胜任而导致发生过失的现象。圣人可以兼容并蓄,任用各种人才,故而天下也就不存在所说的无用之人了。
国政的得失,关键的原因在君王身上。因为上面的墨线牵得正,下面的木材便取得直,并不需要匠人费很大气力,按着拉直的墨线修整就能如此了。因此君王如果诚信正直,那么正直的人士就任职理事(承担事务),奸佞之徒便销声匿迹了;君王要是不正派,那么奸佞之徒就会得志,忠臣就隐退不出了。要是人主执掌权力平正,就像遵循准绳一般,高下一致,那么群臣中有用邪道来干扰的,就如同用鸡蛋碰石头,把火投到水中。故而楚灵王爱好细腰的臣妾,宫中就有许多人减食饿饭;越王勾践喜欢勇武之人,人民面临水火之难便不怕死。从这能够看出,控制了权势的把柄,能够用它来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尧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就不能用仁爱感化一里之地的人;桀成了天子,就令必行禁必止。从这能够看出,光凭贤德是不能治理国家的,而权势能够改变社会习俗,这是很清楚的。《尚书》中讲:“一个人干了好事,万民便会获得利益。”说的便是此种情形。
10.“绳正于上”“木直于下”是对称结构,故在C,E处断开。“焉”是句末语气词,故在G处断开。原文标点为:是故绳正于上,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缘以修者然也。
故答案为:CEG。
11.D项,“用法相同”错误,二者用法不同:“处危”指面对危险的局面,“危”是名词;“危士臣”中的“危”是使动用法。
故答案为:D。
12.B项,作者举大禹,后稷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故答案为:B。
13.得分点:
(1)“胜”:承担;“能”:他的能力;“称”:相符合。
(2)“诚”:诚信;“直”:正直;“伏匿”:销声匿迹。
故答案为: ①他的能力(力量)可以承担他的任务,那么他举起这个东西就不会感到沉重;他的能力如果跟他做的这项事情相符合,那么做这件事就不感到困难了。
②因此君王如果诚信正直,那么正直的人士就任职理事(承担事务),奸佞之徒便销声匿迹了。
14.尧为匹夫,不能仁化一里”意思是:尧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就不能用仁爱感化一里之地的人。作为人主的尧假设为匹夫,与下文的“桀在上位,令行禁止”形成对比,从而更有力地论证了“贤不足以为治,而势可以易俗”的观点,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
故答案为:作者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把作为人主的尧假设为匹夫,与下文的“桀在上位,令行禁止”形成对比,从而更有力地论证了“贤不足以为治,而势可以易俗”的观点。
古代诗歌阅读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鸥。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①。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片前三句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来写游览环境的美好,下片“谪仙何处”运用李白的典故表达词人的孤独。
B.“直入”两句写词人来到了超凡脱俗之境,将胸中之气尽吐,含蓄地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C.词人选取“玉石”“玉枕”等美好的意象来烘托自我高洁的形象,以“拂金徽”表现自己的雅趣和不同流俗之处。
D.本词前后照应严密,“灵芝仙草”照应“瑶草”,“朱唇丹脸”比喻“桃花”,作者爱草而不爱花,更表现出其异于常人的追求和审美。
16.李白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描写自己与朋友欢聚后,“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黄词的结尾两句就是化用这两句而来。相较于李诗,黄词的结句新在何处?
【答案】15.B
16.①内容新。李诗关注了环境“碧山”的美丽,黄词则突出了词人“醉舞”的动作细节。②用字新。李诗用的是“随”,黄词用的是“逐”,“逐”字的主动性更强,使月亮的形象更富于动感,更多情。③思想感情新。李诗“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表达的是与朋友相聚的快乐,分别时仍兴致盎然,意犹未尽;而黄词结尾看似超脱尘世、洒脱不羁,实则表达的是没有知音,只有月亮相伴的孤独寂寞。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进行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诗歌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15.B项,“词人来到了超凡脱俗之境”错误,由前一句“我欲穿花寻路”可知,“直入”两句只是词人的一种想象,而且从“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也可看出。
故答案为:B。
16.通观全词,词人运用想象,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描写词人酒醉后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及其下山翩翩起舞的形象,体现了其独处无友,唯有相随的孤寂心境。由此可知,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在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故答案为:①内容新。李诗关注了环境“碧山”的美丽,黄词则突出了词人“醉舞”的动作细节。②用字新。李诗用的是“随”,黄词用的是“逐”,“逐”字的主动性更强,使月亮的形象更富于动感,更多情。③思想感情新。李诗“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表达的是与朋友相聚的快乐,分别时仍兴致盎然,意犹未尽;而黄词结尾看似超脱尘世、洒脱不羁,实则表达的是没有知音,只有月亮相伴的孤独寂寞。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知道自己与榜样的差距,就会努力追赶。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两句。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描述了蜀道形成时令人震撼的场面。
(3)小刚想以“草”为题,以带有“草”字的古诗为基础,进行意象研究。张老师认为高适,屈原、杜甫诗中的“ , ”两句就很适合。
【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贤、摧、栈、腓。
故答案为:(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
郑板桥爱竹笋之气节,乡人不懂他的锦绣画笔,却与东坡先生极有共鸣——“好竹连山觉笋香”——口腹之欲,向来都是A“雅俗共赏”。乡人爱笋,大抵爱的是笋的善解人意,不诉出土前的悲辛苦楚,却魔术般惊喜地变出清爽的节脯,于纤维和肌理间诉说来处;是绿林掩映的山谷,是霜雪化掉之后肥沃松软的泥土,是偶尔路过打了招呼的走兽飞鸟,是采摘时农人厚实又轻巧的双手。对了,还有风,雨、雷,点点斑驳的阳光,以及照在清泉与林间的月亮。一口咬下去脆生生的,又能出点皮革一样的声响,带着韧韧的嚼劲。
笋宜剁大块白煮,一滚即收,加少许盐或酱油焖锅,方存其鲜。有油焖笋,熬至笋皮皱起如老妪颜面,殊不堪食。还有晒作笋干,冻作笋条的,简直是把笋当海蜇皮子来用,颇有点B暴殄天物的感觉。苏帮菜“腌笃鲜”,取春笋、鲜排骨、咸肉,慢火炖煨,汤清色白,滋味醇浓,但最忌讳腻。浓荤与纯素之间,有一种C交相辉映的默契,甫上台面,宾客便食不停箸,D风卷残云过后,碗底至多留二三肥肉,笋则统统入肚为安了,汤则一概喝个干净,鲜得直叫人舔盘子。这便是中国人的智慧了--—本来鲜肉与笋同炖,好在清新,但终究淡薄了一点。取了咸肉来借味,一老带二新,立刻产生绝妙的化学反应。其实,更多时候,笋扮演的只是配角,春笋土鸡煲、笋丝豆腐鱼头……就像安静温婉,默默付出的小家碧玉,总是为其他食材添味润色,然而又如同红娘之于《西厢记》的灵动跳脱,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8.文中四处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雅俗共赏B.暴殄天物C.交相辉映D.风卷残云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抵,文中的意思是“大概”“大都”。
B.许,文中表示“少”或“数量少”之意。
C.简直,表示完全,文中有否定意。
D.一概,表示适用于全体,没有例外。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其表达效果如何?
【答案】18.C
19.B
20.运用了比喻。将笋比作“小家碧玉”“红娘”,突出了笋在菜品中作为配角的地位;“红娘”的比喻则突出了笋对整道菜添味润色的点化功能。生动形象,既增添了文化气息,又表达了对笋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文本,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再根据自己的积累选用合适的成语。
(2)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读懂文本,再结合语境逐个分析,判断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和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准确解答此类题目,分为三个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及效果;②结合句子,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18.A项,雅俗共赏;形容某些艺术创作优美通俗,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文中指“笋”的美味不管是文化人苏东坡还是乡人都喜爱,虽然口腹之欲并非艺术创作,但因为“雅俗共赏”带有引号,因此在这里可以灵活使用。B项,暴殄天物:指任意糟蹋东西。根据前文“简直是把笋当海蜇皮子来用”可知,此处成语运用恰当。C项,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文中说“浓荤与纯素”,这属于两种味道,并非景象,因此使用错误。此处宜用“相得益彰”。D项,风卷残云:像大风吹散残云一样;比喻一下子消灭干净。文中指客人吃笋速度很快,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C。
19.B项,“表示‘少’或‘数量少’之意”错误,“许”在文中表示约计的数量,“少许”才表示数量少。
故答案为:B。
20.“就像安静温婉,默默付出的小家碧玉”“然而又如同红娘之于《西厢记》的灵动跳脱”,将笋比作“小家碧玉”“红娘”,突出了笋在菜品中作为配角的地位,运用了比喻。“红娘”的比喻则突出了笋对整道菜添味润色的点化功能。生动形象,既增添了文化气息,又表达了对笋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运用了比喻。将笋比作“小家碧玉”“红娘”,突出了笋在菜品中作为配角的地位;“红娘”的比喻则突出了笋对整道菜添味润色的点化功能。生动形象,既增添了文化气息,又表达了对笋的喜爱之情。
语言文字运用Ⅱ
在快递服务环节中,末端配送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我国快递市场____,实现了从“年均百亿”到“月均百亿”的巨大跨越。快递末端服务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不断加快模式创新,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为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改善用户体验感获得感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末端服务逐渐多元化的过程中,被人们诟病最多的仍是“不经同意就放快递柜”“不送货上门”等。
很多消费者喜欢使用快递服务,就是看中了快递“门到门”的便利。客观来看,对老年人而言,快递送货上门十分方便;____,快递柜,驿站等无接触配送模式会更省心。同时,快递员在派送过程时经常遇到的不可控因素也不能不忽视。比如,送到单元楼下,按门铃没人应答,打电话无人接听,是等下次再送还是放小区驿站更便捷?送到公司,单位门口,不让快递员进入,电话又打不通,是苦等还是放快递柜更高效?
是否将快递送货上门应该由收件人说了算,快递员____。“一刀切”式送货上门不可取,多样化的配送服务才是提高用户收件体验的关键。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共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1.①规模不断扩增/发展迅速/增长迅猛;②但对上班族(年轻人)来说 ③不能擅自决定/应尽量满足其要求
22.快递员在派送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不可控因素也不能忽视。
【知识点】搭配不当;表意不明;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21.第一处,根据“实现了从'年均百亿'到'月均百亿'的巨大跨越”可知,应填“规模不断扩增”;
第二处,根据“对老年人而言,快递送货上门十分方便”以及“快递柜,驿站等无接触配送模式会更省心”,可知,应填“但对上班族(年轻人)来说”;
第三处,根据“是否将快递送货上门应该由收件人说了算”可知,应填“不能擅自决定”。
故答案为:①规模不断扩增/发展迅速/增长迅猛;②但对上班族(年轻人)来说 ③不能擅自决定/应尽量满足其要求
22.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在派送过程时”应改为“在派送过程中”或“在派送时”;二是否定不当,“不能不忽视”应改为“不能忽视”。
故答案为:快递员在派送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不可控因素也不能忽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说“守静笃”。诚然,静是人生的根本,静是人生动力之源。
静不是傻待着,不是什么都不干。静里有内涵,有指向,也有目的。
鸡孵卵是一种静,牛舐犊是一种静,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是一种静,贾平凹在静虚村的“呆”是一种静,社会把一个人当回事而他不把自己当回事也是一种静………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围绕“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引用老子的话强调“静”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第二,三段。第二段总括说明“静里有内涵,有指向,也有目的”。第三段举例说明,比如鸡孵卵等前四种可以看成是有指向、有目的的“静”,最后一种可以看成是有内涵的“静”。考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第三段的例子进行解读思考。另外,第三段还起到了引导学生进行相似、相关联想的作用。省略号意味着学生可以对“静”的理解作自己的补充。材料是从“静”的作用,如何“静”的角度进行提示,学生还可思考什么样的人会“不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静”,如何避免“不静”,生活中存在哪些虚假的“静”、错误的“静”等,拓展思考的广度,增加思维的深度。写作任务中提到“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学生在写作时应注意从材料所给的观点出发,可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但不可完全抛开材料,泛泛围绕“静”而谈。
【立意提取】
①静中思考,静中积蓄,为生命加强动力;
②静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避开喧嚣的专注;
③有内涵的静,是一种大境界;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保定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docx、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