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云南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内蒙古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北京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南京卷)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上海卷)
展开3、三模考试大概在中考前两周左右,三模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考前检验。三模学校会有意降低难度,目的是增强考生信心,难度只能是中上水平,主要也是对初中三年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检测,让学生知道中考的一个大致体系和结构。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上海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00 分钟,试卷共 7 页,满分 150 分。
2.作答前,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默写
(1)二十余年如一梦, 。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 ,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人皆有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诗人运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 , ”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
【甲】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出师表(节选)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鸷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丙】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①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②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
(选自《史记》)
【注释】①孝文:即汉文帝刘恒。②使酒:耍酒疯。
2.【甲】诗作者是 (朝代)的陈子昂,【乙】文中的“臣”是 (人名)。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臣不胜受恩感激( ) (2)季布为河东守(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语言苍劲奔放,其第三句以空间的苍茫辽阔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
B.【乙】文陈述自己“夙夜忧叹”,为兴复汉室殚精竭虑,表达平定南方的决心。
C.【丙】文季布因“其贤”被文帝任命为御史大夫,又因“使酒难近”而被罢免。
D.三则材料都写到了不同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都能体现出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
6.【甲】诗和【乙】文都写到作者流“涕”,但原因各不相同。【甲】诗是因为 ;【乙】文则比较复杂,既因为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又因为 。
7.【乙】【丙】两文都是臣子劝谏君王的故事。【乙】文作者在劝谏时言辞恭敬恳切,根据【丙】文季布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丙】文中文帝对待季布态度变化反复的根本原因是文帝 ,可以用【乙】文“ ”的建议来劝谏他。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农事节奏与适时而作
①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殊别,东西地势不一,各地文化习俗相异,在劳动实践中,人们总是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自然物候与人文环境安排农业活动,不断赋予二十四节气新的内容和意义,这样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地方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一种地方性知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二十四节气,这构成了二十四节气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征。但我国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完整的时间体系,不同地区二十四节气在差异之中又存在相通的民俗文化心理,使之彼此相连相融。
②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的指导,建立在对地方物候特点及农作物属性的经验认知基础上,各地的自然物候和农作物不同,二十四节气的表述和内容也就有所差异,农业生产在不同地区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表现出不一样的节奏和时序。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一个节气里,各地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农事图景。例如,立夏到来时,杭州临安养蚕人家祭过蚕姑后,严闭门户,专心忙于蚕事。期间,邻里不相往来,官府不敢问粮,言语多有禁忌,谓之“蚕月”,或“蚕忙”(参宣统二年《临安县志》)。四川广元农户在立夏后进入忙碌的“麦秋”时节,农民两头忙,既要采桑饲蚕,缫丝浴茧,又要忙着割麦、插禾,所谓“家中忙蚕儿老,外面忙麦稍黄,蚕老麦黄秧上节”(乾隆二十二年《广元县志》)。同样是在立夏节气,两个地方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农忙景象。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种植的节气不一样。华北地区小麦播种多在秋分,所谓“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而到了河南郑州,情况就变为“秋分栽蒜,寒露种麦”,认为最适宜种小麦的节气是寒露。又如,春季早稻的种植,湖南安仁县视桐花开放为浸种期,如“贫人莫信富人哄,桐子开花才浸种”,又有“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的说法,意思是若清明出现在二月,则在清明后浸种﹔若清明出现在三月,则在清明前浸种。但对于东北地区的农户来说,清明浸种尚早,谷雨才合适,当地农谚曰:“谷雨下种,不问爹娘。”
③尽管二十四节气在各地有不同的呈现,但它背后蕴含的不违农时、遵守自然时间节律的思想是一致的。根据节气的自然时序安排农事活动,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准则。王祯《农书》云:“四季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这句话强调了依据节气特点种植农作物的重要性。一些广泛流传的节气农谚,给出了具体的种植经验,如“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陕西渭南)“惊蛰已过,下豆不错”“手冷不种豆,脚冷不种田”(浙江淳安)。不仅播种讲究适时,而且收割也要及时:“稻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寒露到,割秋稻。霜降到,割糯稻”(杭州)。农谚是广大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它们以通俗易记的方式,提醒人们适时而作,顺应节气时令的自然时序。
④农事活动除了把握时机之外,还要在尊重自然时间节律的基础上,平衡和调整生产节奏。一年之中,每个地方都有农忙与农闲之分,尽管每个地区进入农忙与农闲的时间不同,但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四月开始进入农忙节气,所谓“乡村四月闲人少”;十月逐渐进入农闲时期,所谓“十月无工,只有梳头吃饭工”。农忙开始后,贵在得时,以充沛的精力迎接繁重的劳务,确保农事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前文提到的“蚕月”“蚕忙”,就是蚕农主动调整生产节奏,通过营造一个非日常的时段和空间,以确保蚕事的顺利。农忙期间,劳动繁重,农民异常辛苦,稍得宽和,便需要及时调养身体。江苏丹阳农户在夏至进入了忙碌的莳秧期,莳秧完毕后,田家主人备好酒菜款待佣工,或者亲朋邻居之间凑钱聚饮,谓之“洗泥”(参光绪十一年《丹阳县志》)。经过这样的调节,农忙时的劳累疲倦得以缓解。在立冬之后的农闲季节里,人们酿酒、腌制食品以备年节之需。如,四川不少地区在冬至做腊肉,南京人在小雪前后腌白菜,谓之“腌元宝菜”。嫁娶及演戏酬神之事也常被安排在冬季农闲时进行。这样,人们在一年四季中的生产生活实践依节气而动,有忙有闲,张弛有度,农事节奏与二十四节气的自然时间节律相一致,农时与天时得以融合。
8.简要概括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9.选文第②段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表达作用?
10.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由于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一种地方性知识,并富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征,因此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的二十四节气。
B.小明的家乡在河北,属华北地区,每年秋分节气一到,小明的家人就开始忙着播种小麦。
C.“稻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寒露到,割秋稻。霜降到,割糯稻”这则谚语是在告诉人们一定要及时收割。
D.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殊别,但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四月开始进入农闲,十月逐渐进入农忙时期。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
①很浓很浓的夜,黏稠的黑暗缠绕着我们小心翼翼的脚步,已记不清要和姐姐去哪里,只记得长长的风里流淌着看不见的寒冷。忽然在某个瞬间,月亮便挣脱了云层,点亮了我们的影子,也点亮了不远处迎面而来的比我们更小的两个身影。
②那两个孩子更是小心翼翼地走着,女孩手里捧着一只很大的碗,更小些的男孩轻轻地用手虚护着。快到近前,我对姐姐说:“那个碗里有个月亮!”姐姐仔细看了看,笑:“那是粥里的鸡蛋!”
③这姐弟俩是给父亲送饭,父亲夜里看守瓜地,他们家生活拮据,可是那一碗稀粥里的鸡蛋,却让我的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温暖。我凑过去,仔细向碗里看了看,大声对姐姐说:“除了鸡蛋,还真有一个月亮哪!“姐姐和那对小姐弟便都向碗里望去,那个月亮正在碗里轻轻地荡漾着。我们都笑了,笑声洒落在路上,联结着我们相隔越来越远的身影。我不停地回头看,看他们慢慢地走进月光下的那片瓜园。我还记得余下的路程,我和姐姐四处找月亮,路旁的小小池塘,经过的小河,甚至彼此的眼睛里。寻找的过程,快乐便莅临了这个夜晚。
④多年以后,当那个夜晚一次次穿过重重的岁月在心底重现,才明白彼时的光阴与月夜,是多么清澈无忧。而在成长的岁月中,在生活的变迁里,依然与月亮同行的夜晚,却缺少了曾经的风致,又平添了许多的苍凉。
⑤十二岁的某个冬夜,大雪初停,我和父母从十多里外的镇上回来,穿过相邻的村子后,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雪野在月光下醒着,随着断断续续的风,一会儿朦胧,一会儿清晰,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家乡的村庄还亮着几点灯火。走在旷野里,我才注意到天上的月亮是那么圆,如一只柔波流淌的眼。我急切地寻找着大地上那条熟悉的河,本来就很瘦的小河,在冰封雪盖之下完全隐藏进了冬天,只有细看的时候,才能捕捉到它隐隐约约的身影。
⑥父亲和母亲边走边说着一些事,我跟在他们身后踩着他们的脚印,一步步接近着村庄。一想到家里旺旺的火炉,滚热的火坑,还有姐姐们等待的神情,便觉得北风雪原都不再寒冷。月亮把我们的影子倾斜着重叠在一起,父母的声音被一团团白气裹挟着从我耳边划过。抬头,看到月光正爬在他们的帽子上肩上背上,身影便越发生动起来。
⑦如今回望那个遥远的明月照雪的夜晚,生命中便会生长出丛丛簇簇的眷恋。在那样纯净的心里,即使寒冬的月夜,留下的依然是温暖的记忆。总是想着,如果没有变迁,没有离散,那么无论圆缺,月亮就总会如一颗少年的心般柔软吧。
⑧隔着数不清的日月流年,那年中秋的月亮依然会弥漫过来。一家人从亲戚家看完电视出来时,月亮早已爬上来了。乡村的月亮总是离人那么近,我们边走边讨论刚刚看的电视剧,它就一直跟着听着。月光下,我看到有个孩子爬着梯子去屋檐下掏麻雀窝,看到一驾马车响着铃铛从下道颠颠儿地跑过去,听到一户人家里传来喝酒划拳的声音,听到谁家的女孩在唱《十五的月亮》。这个夜晚,村庄是醒着的。
⑨还未到院门,花豹早已从墙头上跳出来,和它的影子一起奔跑在铺满月光的土路上。花豹在我们身畔上蹿下跳,一缕风掠过去,它咚停了一下,抬头看了一眼月亮,然后继续揪欢儿。院子里一片阔然,除了花豹,禽畜们早已悠然入梦。关上房门,把花豹和月亮也关在了门外。
⑩现在偶尔夜里回来,关上门的瞬间,常常会有利那的错觉,仿佛门外有着娴静的月和活泼的狗。多么希望在这个夜里生长一个梦,梦里牵着月亮的手,一步一步走回追远的岁月和村庄。
——选自《包利民散文精选集》,有改动
11.请根据示例,将选文所写的三个生活片段补充完整。
①很浓很浓的夜里,我与姐姐碰到一对给父亲送饭的姐弟,发现碗里有一个“月亮”,我们都很开心。
②
③
12.分析选文第①段划线语句的作用。
13.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加点词的妙处。
这个夜晚,村庄是醒着的。
14.文中第④⑦⑩段是记叙中穿插的议论和抒情,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目的。
15.请你为本文拟写一个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拟写的理由。
三、综合运用(20分)
校刊编辑部将以“名著中的小人物”为主题编写一份专刊,请你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撰写“刊首语”】
16.编辑部拟写了一段文字作为“刊首语”,请选出表述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同学们,“名著中的小人物”专刊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②他们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
③让我们一起阅读经典名著,走进“小人物”!
④在教材中我们已经读到了老王、刘姥姥等“小人物”。
⑤阅读“小人物”故事的过程,其实也是审视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
⑥这些光辉能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A.①④②⑤⑥③B.①②⑤④⑥③C.①⑤②④③⑥D.①④②⑥⑤③
【任务二:梳理“小人物”形象】
17.编辑部梳理了作家笔下的“小人物”形象,你认为以下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星期五”是鲁滨逊的仆人,他知恩图报,忠诚且有责任心。
B.“红小鬼”在红军队伍中岗位不同,都能积极为革命做贡献。
C.阿长虽是佣工,日常生活中却对“我”不断督促,严加管教。
D.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对在异乡的“我”关爱有加,悉心指导。
【任务三:品读“小人物”精神】
18.有人说:“小人物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强烈的生存欲望和抗争意识”,请结合你阅读《简·爱》的体会,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任务四:探究“小人物”意义】
19.专刊设了一个栏目“从‘小人物’看‘大时代’”,请以《骆驼祥子》为例,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其人生经历,为这个栏目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
A.祥子 B.小福子 C.老马
四、写作(60分)
20.题目:创造真有趣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3)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上海卷)(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上海卷)(考试版),共6页。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上海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语文(上海卷)(解析版),共13页。
中考语文(上海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上海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件包含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docx、语文上海卷考试版A4docx、语文上海卷考试版A3docx、语文上海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语文上海卷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