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模拟】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全国各地区)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北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北武汉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长沙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甘肃省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盐城卷)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卷),文件包含语文湖南卷全解全析docx、语文湖南卷考试版A4docx、语文湖南卷考试版A3docx、语文湖南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语文湖南卷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3、三模考试大概在中考前两周左右,三模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考前检验。三模学校会有意降低难度,目的是增强考生信心,难度只能是中上水平,主要也是对初中三年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检测,让学生知道中考的一个大致体系和结构。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考生须知: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甲 ,12月13日上午,南京的少先队员们抵达烈士公园,开展了“湎怀先烈,珍爱和平”国家公祭日教育活动。
鲁迅先生有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多少英烈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才换来今天的幸福时光。在活动现场,①所有中队队员郑重其事,瞻仰纪念碑,悼念同胞,追思先人,祈愿和平。随后,②大家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聆听了多位不同时期革命英烈的光荣事迹和一张张英勇奋战的照片。每一个人都如坐针毡,深感震撼,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性。
1.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注意因音近造成的误写,如文段中加点词“湎怀”应写成“缅怀”。
B.注意纠正习惯性发音造成的误读,如“脊梁(jī liáng)”不要读成“脊梁(jí liáng)”
C.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如“前仆后继”中的“仆”字应当读“pū”
D.注意词语的正确运用,如文段中成语“如坐针毡”使用无误。
2.下面是某同学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表达的连贯,可以将“为悼念革命先烈和死难者同胞们,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填写在文段的甲处。
B.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语段中划线句子①中“瞻仰纪念碑,悼念同胞,追思先人,祈愿和平。”的“,”应改成“、”。
C.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语病,划线句子②动宾搭配恰当,表述无误。
D.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语言表达得体,小莉在为队员们做完讲解后,说道:“谢谢大家提出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是最丰富的营养剂,一代代仁人志士______,救民族于存亡之时;一代代革命先烈______,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一代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鞠躬尽瘁。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______而是为了让红色基因______,激励青年一代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A.前仆后继 赴汤蹈火 慰藉 薪火相传
B.上下求索 义无反顾 安慰 熠熠闪光
C.上下求索 赴汤蹈火 慰藉 熠熠闪光
D.前仆后继 义无反顾 安慰 薪火相传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司业、博士都是古代学官名。
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别号即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以居住地或室名为自己取的别称。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苏轼号东坡居士,白居易号易安居士等。
D.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类似于今天的“引言”“前言”;赠序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是一篇表劝慰的赠序。
5.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2)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3)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秋瑾在《满江红》中借汉军破楚的典故,喻指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的句子是:“ , ”。
综合性学习(共6分)
6.你和小南一起参加了劳动实践,请完成下面的题目。
(1)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你和小南邀请了三五个好友一起在家烹饪,举办宴会。请运用至少一种修辞,为自己的拿手菜品写推荐语。(4分)
(2)为了歌颂劳动的崇高与美丽,小南挥毫泼墨,创作了一首歌唱劳动的诗歌。请你将空缺处补充完整。(2分)
田野间,稻香四溢 工厂里,机器轰鸣 校园里,书声琅琅
农民伯伯,耕耘不辍 工人叔叔,挥汗如雨 莘莘学子,勤学不辍
播种希望,收获梦想 ① 知识是力量,劳动是根基
劳动的果实,甜在心间 ② 未来的栋梁,正茁壮成长
二、阅读与理解(共50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
和王中丞闻琴
南北朝·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风①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②,蹉跎③江海心。
【注】①蕙风:带着兰蕙花香的风。蕙,香草。②容与:徘徊犹疑。③蹉跎:光阴白白过去,此处为“耽搁”意。
7.下列选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从诗歌题目来看,本诗很可能是王中丞闻琴有感赋诗言情,诗人知晓后,又作此诗以和。诗歌既有自我心志的表达,也有对友人的劝勉。
B.前四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角度写出秋夜的清凉和宁静,透露出诗人的愉悦和陶醉。
C.五六句通过比喻写琴声像满林传遍的飒飒秋声,又似涧水发出淙淙轻鸣,侧面描写琴声的清幽雅致。
D.最后一句“江海心”让人联想到浪迹四方,放情江海,诗人听到琴声后,产生了不要迟疑,赶快归隐江湖的感慨。
8.在“阅读遇先贤”诗歌朗诵会上,你被推举朗诵这首诗。一二句中有两个字可以重读,你能找出来并说说理由吗?(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2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选自《梅花岭记》,有删改)
【注】:①【史忠烈公】明代督相史可法。忠烈,是他的谥号。因曾担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忧虑,担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C.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D.被执至南门 执:押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B.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C.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D.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11.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乙文记述了江都城被攻陷后,和硕豫亲王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大骂而死,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
C.甲文孟子善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乙文饱含深情地叙述了史可法的悲壮事迹,极具感染力。
D.甲文孟子认为“正义”“大义”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文史可法用行动捍卫了他心中的“大义”。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①中国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8000年。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②龙的形成历来众说纷纭。古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依赖于雨水,雨水适度,牧草丰茂,谷物有成;雨水乏缺,叶草干枯,百谷旱绝;雨水过量,人畜受淹,农田泡汤。古人猜想一定有一个“神物”掌管着一切,它能兴云降雨、翻江倒海,在土壤干涸急需甘霖滋润时能够降下喜雨。于是一个集飞禽、走兽、水族及自然天象之精华于一身的虚拟组合——龙形成了。
【文段二】
①龙这一虚拟出的神灵形象,其组合物象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是骆驼头、鹿角、虎眼、马齿、牛耳、蛇身、鲤鱼鳞、鹰爪、泥鳅尾。龙身如蛇,灵敏矫健;龙鳞如鱼鳞,井然有序;龙爪如鹰爪,扎实有力;龙角如鹿角,华美稳重。集如此多的优势于一身的组合自然是万物之灵,它的身上自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人们将自己对身外世界的畏惧、疑惑、想象、依赖、崇拜等,都贯穿、体现到龙的组合中了。龙成为灵异、祥瑞之物。古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及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在百虫蠢动、疫病益发之时,龙出则百虫伏藏。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其间体现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审美感受和艺术情趣。
②除了能兴云降雨,使百虫伏藏,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封建社会皇帝头戴双龙戏珠金冠,身穿龙袍,手持龙钮玉印,自称真龙天子,希望拥有龙的威严、精神和本领。龙还具有出类拔萃,不同凡俗的文化象征意义。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本事、有成就的人称为“龙”。
③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帝、炎帝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是“龙子”。自然,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也就是“龙的传人”了。
【文段三】
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龙文化深深熔铸在汉语中,和龙有关的成语比比皆是,且大都体现出了正面色彩。“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飞龙在天”“虎啸龙吟”“车水马龙”“卧虎藏龙”“龙飞凤舞”“望子成龙”“叶公好龙”“龙游天下”……它们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龙独有的敬仰与崇拜情结。甚至在给下一代取名字时,“龙”字也时常成为宠儿。
②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语言中也有龙,但西方的dragn,翅膀是极有力的攻击武器,长相怪诞,往往是邪恶的象征,这与我们中国龙勇敢、威严、吉祥的寓意截然相反。
13.下列对以上三个文段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一】开头引出说明对象,文段内容主要是介绍了中国龙的起源和龙形成的原因。
B.【文段二】中第①段中加点部分“比较广泛的”的相当于“比较普遍的”,限定了范围。
C.【文段二】中第③段“龙的传人”表现出中国人对于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中国龙,有着超乎寻常的青睐。
D.【文段三】中第②段中划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东西方语言中“龙”形象的差异。
14.找出下列对三个文段理解和推断相符的一项( )(2分)
A.龙的起源历史悠久,从它形成之日起帝王之家就将其据为己有,定型为帝王化身,皇室专利。
B.龙是一个集飞禽、走兽、水族及自然天象之精华于一身的虚拟的神灵形象。
C.“龙”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具体表现为选取了泥鳅尾的灵敏矫健及鹿角的华美稳重等。
D.“龙行大运”“龙福齐天”等均体现龙的正面色彩,表明和“龙”有关的成语都是褒义词。
15.玉兔辞旧岁,金龙迎新春。2024,甲辰龙年到来,中国人对龙年也有着更多美好的期许。龙是意蕴独特的符号,下列谚语、成语都和“龙”有关,请你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分别说明它们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愿望以及这种愿望产生的原因。(4分)
知识链接: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着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亦称春龙节。民间有剃头、祭祀、吃春饼(吃龙鳞)、吃面条(扶龙须)、吃饺子(吃龙耳)等习俗,人们相信如此可“龙威大发”。
(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2)望子成龙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1985年的一场电影
①明天家里放电影!
②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
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
④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刘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⑤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⑥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
⑦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
⑧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⑨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⑩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干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
⑪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
⑫每天天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
⑬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
⑭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汗湿了,到了砖瓦厂,姐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
⑮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
⑯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
⑰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
⑱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
⑲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伛偻的背影,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⑳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
㉑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
㉒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
㉓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
㉔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
㉕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
㉖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
㉗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
㉘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
16.阅读⑳~㉘自然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3分)
电影放映前:①
电影放映中:②
电影散场后:③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4分)
①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②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19.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台阶》,请与本文⑩~⑫自然段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并说说两位父亲的动力分别是什么。(5分)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拾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四)名著阅读(共8分)
20.阅读下面《水浒传》片段,完成小题。
【甲】
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两个公人听了,暗暗地道:“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节选自《水浒传》第八回)
【乙】
直到天明, B 起来安排早饭,相待两个吃了。戴宗道:“再请先生同引我二人上山,恳告真人。”李逵听了,暗暗地冷笑。三个依原旧路,再上山来。入到紫虚观里松鹤轩中,见两个童子。B问道:“真人何在?”童子答道:“真人坐在云床上养性。”李逵听说,吃了一惊,把舌头伸将出来,半日缩不入去。三个揭起帘子,入来看时,见罗真人坐在云床上中间。
(节选自《水浒传》第五十三回)
(1)【甲】段中鲁智深在 (地点)救了兄弟,【乙】段中B是真人的徒弟 。(2分)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段【乙】中的画线句。(2分)
(3)人生路上最大的幸运是:人生途中有师者指引,有朋友相知相携。请从下面任选一组人物,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①林冲 鲁智深 《水浒传》
②唐僧 孙悟空 《西游记》
③鲁迅 范爱农 《朝花夕拾》
三、写作(共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人生就像一场拳击赛,你不站起来,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接受所有的声音,打破所有的质疑,你永远来得及选择滚烫的人生。——《热辣滚烫》
人生漫漫,你我从不被定义!——路遥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河南卷),文件包含语文河南卷全解全析docx、语文河南卷考试版A4docx、语文河南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语文河南卷考试版A3docx、语文河南卷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山西卷),文件包含语文山西卷解析版A4docx、语文山西卷考试版A4docx、语文山西卷答题卡pdf、语文山西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语文山西卷考试版A3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吉林卷),文件包含语文吉林卷全解全析docx、语文吉林卷考试版A4docx、语文吉林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语文吉林卷考试版A3docx、语文吉林卷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