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原卷版)-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
    • 解析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解析版)-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原卷版)-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1页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原卷版)-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2页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原卷版)-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3页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解析版)-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1页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解析版)-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2页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解析版)-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2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原卷版-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专题02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8篇解析版-备战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3·上海虹口区统考·期末卷 2、2022·上海宝山区民办交华·期末卷
    3、2022·上海七宝中学·期末卷 4、2023·上海师大附中·期末卷
    5、2022·上海阳光外国语·期末卷 6、2022·上海世界外国语·期末卷
    7、2023·上海复旦五浦汇中学·期末卷 8、2023·上海文来中学·期末卷
    9、2023·上海实验中学·期末卷 10、2023·上海市北中学·期末卷
    11、2022·上海上宝中学·期末卷 12、2023·上海民办尚德实验·期末卷
    13、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4、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5、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6、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7、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8、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目 录

    TOC \ "1-3" \h \u \l "_Tc24313" 一、重温经典,6篇 PAGEREF _Tc24313 \h 2
    \l "_Tc3338" 二、跃升精练,6篇 PAGEREF _Tc3338 \h 16
    \l "_Tc21562" 三、期末预测,6篇 PAGEREF _Tc21562 \h 31
    一、重温经典,6篇
    1、2023·上海虹口区统考·期末卷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第5—9题
    【甲】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杨氏入山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①,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桑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注释:①陶冶:悠闲和乐的样子。
    1.【甲】文选自我国儒家经典之一《 》, (人名)作的《桃花源记》一文和【乙】文内容相似。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盗窃乱贼而不作( ) (2)桑麻之属(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画线句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阅读【甲】文,归纳大同社会理想三个方面:一是 ;二是 ;三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乙】文中描摹的村落符合【甲】文中所说的火同社会理想,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2、2022·上海宝山区民办交华·期末卷
    6.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对上述文段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B.“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
    C.【甲】文侧重于议论,而【乙】文则侧重于记叙和描写。
    D.【甲】【乙】都暗示了文中的言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2)上述文段,【甲】的作者是西汉时的 (人名),【乙】选自《 》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选贤与能 ( ) ②寻病终(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2022·上海七宝中学·期末卷
    7.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甲文的作者是 (人名),乙文选自《礼记》中的《 》篇。
    (2)以下《礼记》中的句子,与其他三句表达内容不同类的是( )
    A.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划线句。
    故人不独亲其亲
    (4)根据乙文给我们描绘的“大同社会”的特征,像甲诗中卖炭翁这样的人,如果生在“大同社会”,会“ ”;而“黄衣使者白衫儿”这样的人,如果生在“大同社会”,应该“ ”。
    4、2023·上海师大附中·期末卷
    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胡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率叱牛牵向北。一车发,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不独子其子
    ②系向牛头充炭直
    (2)给甲文划线句子翻译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A.选拔推举品德高尚和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B.选拔和推举品德高尚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C.选拔推举品德高尚和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和和睦气氛。
    D.选拔和推举品德高尚的人,讲求诚信和和睦气氛。
    (3)(甲)文写了 社会,(乙)文则写了 社会。
    (4)卖炭翁的命运同甲文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差距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满足生存需要
    B.没有满足发展需要
    C.没有满足精神需要
    D.没有满足被赡养需要
    5、2022·上海阳光外国语·期末卷
    9.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甲】出自柳宗元写的 一文,【乙】选自 写的《卖炭翁》一诗。
    (2)解释加点字。
    ①以其境过清
    ②系向牛头充炭直
    (3)下列表述 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描写小石潭岸势时,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读来形象生动,趣意横生。
    B.【乙】诗用一问一答的写法,勾勒出了宫使及其爪牙由远及近而来、嚣张跋扈的风姿。
    C.【甲】文中作者所记的是小石潭幽深凄清的景致,这是一篇游记,所以他“记之而去”。
    D.【乙】诗中老翁所惜的是那一车千余斤的炭,“惜不得”表达了他难言的悲愤与辛酸。
    6、2022·上海世界外国语·期末卷
    10.阅读【甲】【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②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③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①鹓雏:中国神话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②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③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1)【甲】【乙】两文均选自《庄子》,庄子是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去以六月息者也。
    (3)下列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一幅鲲化为鹏,鹏扶摇直上,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B.结尾处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天地,抒发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感慨。
    C.文章将“野马”“尘埃”与鲲鹏进行对比,意在表明大如鲲鹏便可实现绝对的自由。
    D.文章想象瑰丽雄奇,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4)解释【乙】文中的加点词。
    ①名
    ②得
    (5)【甲】【乙】两文以不同的修辞手法分别表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鲲鹏和鹓鶵的形象,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6)【甲】文将深刻的哲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阐发了① 的思想;【乙】文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作者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表明自己② 的志趣。
    二、跃升精练,6篇
    7、2023·上海复旦五浦汇中学·期末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执策而临之( )
    (3)君遣之( ) (4)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13.【甲】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甲】文:
    【乙】文:
    8、2023·上海文来中学·期末卷
    阅读【甲】【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②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③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①鹓雏:中国神话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②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③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15.【甲】【乙】两文均选自《庄子》,庄子是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生气、愤怒。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上:向上。
    C.或谓惠子曰 或:有人。
    D.子知之乎 之:代词,指代鹓雏。
    17.下列对【甲】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描绘了一幅鲲化为鹏,鹏扶摇直上,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B.文章将“野马”“尘埃”与鲲鹏进行对比,说明大如鲲鹏便可绝对逍遥。
    C.结尾处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感慨。
    D.文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瑰丽雄奇,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去以六月息者也。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19.【甲】文将深刻的哲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阐发了(1) 的思想;【乙】文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作者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表明自己(1) 的志趣。
    9、2023·上海实验中学·期末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①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注]:①介:披上鞍甲。②褫(chǐ):脱去,解下。
    2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才美不外见
    ③此其受大而不苟取
    21.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23.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用文中的语句填空回答问题。
    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的优良特点。
    24.两文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10、2023·上海市北中学·期末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⑤,眼如望羊⑥,如王四国⑦,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⑧也。”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琴》,有删改)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几然而长:身材高大。⑥眼如望羊:眼睛深邃远望。⑦如王四国: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⑧《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
    ②教然后知困
    ③丘已习其曲矣
    ④有所穆然深思焉
    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不知其善也”中“其”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
    B.丘未得其志也。
    C.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2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28.【甲】【乙】两文都是关于 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 。
    11、2022·上海上宝中学·期末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2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策之不以其道
    3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
    B.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
    C.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可诬一世之人
    D.弗食,不知其旨也/其真无马邪
    3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2.(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
    33.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说出举荐理由。
    12、2023·上海民办尚德实验·期末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3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心乐之( ) (2)卷石底以出( ) (3)往来翕忽( )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6.请给下列句子用“/”线划分三处停顿
    石 篑 数 为 余 言 傅 金 吾 园 中 梅 张 功 甫 玉 照 堂 故 物 也 急 往 观 之。
    37.甲乙两文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试结合内容分析。
    三、期末预测,6篇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①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③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38.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
    A.斗折蛇行( )
    B.子瞻名之曰“快哉”( )
    C.以其境过清( )
    D.穷耳目之胜( )
    3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不以物伤性B.不可知其源/其势益张
    C.出淤泥而不染/隶而从者D.心乐之/以天下之所顺
    40.把【甲】【乙】两文段的画线句分别翻译成现代汉语。
    41.柳宗元和苏辙都是被贬谪后而分别写出【甲】文和【乙】文,但两文所表达的情怀不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更欣赏哪种情怀呢?请结合【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怀,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选自《商汤见伊尹》)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4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吾必欲说而强食之/而伯乐不常有
    B.天下之贱人也/心忧炭贱愿天寒
    C.非汝所知也/汝安知鱼乐
    D.是子不欲吾善也/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4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
    4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5.根据选文内容填空。(要求:①③处用原文词语或短语,②④处用自己的话概括)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方法,【甲】文以 比喻人才,表现出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 ;【乙】文以 比喻人才,表现出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 。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谱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③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兵⑤;骐骥、騄駬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⑦;干将⑧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⑨,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间:间隔。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⑥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⑦小狸:小野猫。⑧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4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B.不然/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甘戊使于齐/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D.志怪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4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②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48.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
    49.【甲】文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句可以看出大鹏 特点,“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可以看出大鹏 特点,【乙】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前两个空均用一个四字短语作答)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文本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文本二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①,不知远去②。怒其柱之触己也③,则张颊竖鳍④。鼓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⑤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⑥好游而不知止⑦,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⑧,妄肆其忿⑨,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⑩
    (选自苏轼《河豚之死》)
    【注】①触:碰到,这里指撞。②去:离开。③(河豚)恼怒那柱子撞了自己。④颊:面颊,这里指鱼腮。鳍(qí):此指鱼颔下两侧的鳍。⑤鼓起腹部漂浮在水面上,很久不动。⑥鸢(yuān);老鹰。攫:(jué)抓取。磔[zhé]:原指分裂,此指撕裂。食:吃。⑦止:停止。⑧不知道反省自己的过错。罪:错误;此指怪在……错在……⑨胡乱发泄它的怒气。肆:发泄。⑩导致被撕裂肚腹而死,多么可悲啊!至于:因此,以至于。可:令人。夫:语气词。
    50.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的意思。
    (1)怒而飞 飞:
    (2)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
    51.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2.请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5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是在说明道理,但采用的方法,说明的道理却不相同,请结合语段内容分别简要分析。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②,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③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④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作州:出任知州。②滋:滋长。③洒然:猛然清醒的样子。④即:走近,接近。这里引申为“根据、结合”的意思。
    5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日光下澈 澈:
    (2)斗折蛇行 斗:
    (3)草树众而泉石嘉 嘉:
    (4)而名之以见其实 名:
    5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2)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56.【乙】文最后一句中“善”字出现了两次,含义却不相同。请结合语境,分别概括两个“善”的含义。
    57.面对美景,【甲】文中作者说“不可久居”,而【乙】文中人们却“更欲久而忘归”。试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这两种情感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王茂,字休远,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马。茂年数岁,为大父深所异,常谓亲识曰:“此吾家之千里驹,成门户者必此儿也。”及长,好读兵书,性沈隐,不妄交游,身长八尺,洁白美容观。齐武帝布衣时,见之叹曰:“王茂年少,堂堂如此,必为公辅之器。”宋升明末,起家奉朝请,历后军行参军,太尉中兵参军。魏将李乌奴寇汉中,茂受诏西讨。魏军退,还为镇南司马,带临湘令。
    (选自《梁书·卷九·列传三》,有删改)
    【注】①王茂:南北朝时南梁开国功臣。②北中郎司马:与下文“奉朝请”“后军行参军”“太尉中兵参军”“镇南司马”“令”都是古代官名。③沈隐深沉。④李乌奴:南北朝时期历史人物。
    5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为大父深所异 为:
    (4)魏将李乌奴寇汉中 寇: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5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此吾家之千里驹,成门户者必此儿也。
    60.【甲】文的写作手法是“ ”;【乙】文的体裁是“ ”。
    61.【甲】【乙】两个文段中,统治者分别具有怎样的人才观?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文中语句
    修辞手法
    形象
    甲:鲲鹏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A比喻
    B夸张


    乙:鹓雏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相关试卷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16区新题速递)-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16区新题速递)-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2文言文对比阅读16区新题速递原卷版docx、专题02文言文对比阅读16区新题速递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2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原卷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专题02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解析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