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食品制作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缺氧、呈酸性的环境适合乳酸菌繁殖,但酸奶制作时仍需消毒
B.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C.在食品工业上可利用发酵工程生产食品添加剂和酶制剂等
D.若出现面包长霉、酸奶胀袋、腐乳表面出现“皮”等情况,则不能再食用
2.《黄帝内经》中提到:“米酒甘甜,入肝经,能补血行气。”某品牌的甜酒曲中只有需氧型根霉菌,这种菌促进淀粉水解的能力强,产生酒精的能力较弱,因而用其制作的甜米酒甜味明显又略带酒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根霉菌和酵母菌一起进行有氧发酵来提高甜米酒的酒精浓度
B.用适宜的选择培养基即可获得某种用于酿制米酒的优质根霉菌种
C.蒸好的米饭放至室温再添加甜酒曲可以防止根霉菌因高温而失活
D.用纯根霉菌制作的甜米酒中只有酒精一种代谢产物因而更加安全
3.“恐惧生态学”认为恐惧能影响捕食者的捕食行为。某岛屿上中型肉食动物浣熊的天敌——大型肉食动物被人类捕杀殆尽后,浣熊大量捕食蟹类(如红黄道蟹)和鱼类(如线 鳚),导致该岛屿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为探究恢复该岛屿生态平衡的对策,研究者在观测区播放浣熊的捕食者(大型肉食动物)和非捕食者的叫声,一段时间后调查统计观测区相关数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型肉食动物的存在会导致该岛屿的物种多样性降低
B.恐惧使浣熊躲避或离开观测区,并减少了捕食时间
C.该研究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播放浣熊捕食者叫声的对策有利于恢复该岛屿的生态平衡
4.某地湖泊由于大量生活及工业污水导致每年5、6月份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而产生“水华”现象。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种本地沉水植物进行了相关修复实验,测量水样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本地物种进行生态修复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
B.甲、乙植物减弱“水华”现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该湖泊中总磷的含量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更大
D.叶绿素a含量越多说明生产者越多,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5.某团队为探究制作泡菜所用盐水的最佳质量分数,进行了探究实验。为方便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先用配置好的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做了吸光度测试,并绘制下图甲。再分别以不同质量分数的盐溶液制作泡菜,从第三天开始,每两天测一次亚硝酸盐含量并绘制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5%质量分数的盐水制作泡菜的第7天,取泡菜液测出的吸光度约为0.46A
B.5天的时候,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此时乳酸菌成为优势菌种
C.如用7%质量分数的盐水制作泡菜可能会导致“咸而不酸”
D.适量加入“陈泡菜水”可缩短泡菜酿造周期
6.桑葚玫瑰酒既融合了桑葚和玫瑰的果香、花香,又使其营养价值和功能活性增加,极大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图1为制作桑葚玫瑰酒的装置图;图2为不同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对花色苷含量、酒精度和感官评分(感官评分越高,品质越好)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排气口连接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避免其他微生物进入装置
B.由图2可知,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对酒精度影响不大
C.各组中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为4:1时酒的感官评分最高
D.桑葚玫瑰酒发酵所用菌种的代谢类型与醋酸菌相同
7.将两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a和b)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接种至培养基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B.基本培养基出现的少量菌落一定是单菌落
C.基本培养基中包含菌株a和b的生长因子
D.菌株a和b需要生长因子有所不同
8.一次性口罩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纤维(PP),某科研团队准备从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的细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所用培养基是以PP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B.图示所用接种方法分别为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在三个平板滴加0.1ml的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75、76、77,则1g土壤中活菌数约为7.6×108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数量统计一般比实际值偏低
9.在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其中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某科研团队按照如图所示的流程分离瘤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实验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并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表面均加入一层无菌的石蜡主要是为防止杂菌的污染
B.甲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纤维素,则该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C.过程②中用适宜浓度NaCl进行梯度稀释是为了保持细胞形态
D.图中降解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活性有关,菌落①降解能力最强
10.下图是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对特定单克隆抗体(单抗)进行检测筛选原理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检测涉及到的主要原理是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图中“抗原”应是免疫小鼠时注射的物质
C.图中“二抗”必须结合到待测单抗的可变区(具特定氨基酸序列的片段)
D.可根据反应体系中颜色的深浅来判断待测单抗的含量
11.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尿素分解菌可合成脲酶,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并进行计数,科研人员取0.1g土壤分别稀释103~107倍,将0.1mL不同稀释倍数的土壤稀释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得到如下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将稀释液中的菌体完全分离,一个菌落对应一个菌体
B.该实验中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菌落数为30~300,最适合用来统计活菌数
C.每克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数量是2.7×108,该结果比实际活菌数多
D.若在显微镜下利用细菌计数板直接计数,则统计结果一般比实际活菌数少
12.用拟南芥C株系与野生型杂交,可使受精卵发育过程中来自一方亲本的染色体消失,可获得单倍体子代。受精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统计杂交子代染色体组成,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方法与获得单倍体的传统途径原理不同
B.此方法获得的子代大部分为单倍体,少部分为非整倍体
C.所有子代体细胞的染色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25℃比22℃更利于获得单倍体,并可直接用于杂交实验
13.为培育繁殖周期快、高产人参皂苷的杂种植物,研究人员将人参和胡萝卜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并检测了原生质体密度对融合率的影响,结果如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去壁处理获得原生质体
B.原生质体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原生质体的融合
C.融合后的原生质体经过脱分化即可发育成杂种植株
D.对杂种植株需进行生长速度和人参皂苷含量的检测
14.胞质杂种是指两个原生质体融合时,其中一个的细胞核消失后,与另一个原生质体的细胞质杂交得到的个体。科研人员利用雄性不育的品种A与可育的品种B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雄性不育的胞质杂种——华柚2号,有关过程如图所示,其中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了品种A的细胞核基因组中。经检测,华柚2号的细胞核和叶绿体基因组来自品种B,线粒体基因组来自品种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原生质体A和B时需用胰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B.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可用于诱导原生质体A和B的融合
C.华柚2号的获得说明控制品种A雄性不育的基因可能位于线粒体中
D.应筛选发绿色荧光的杂种细胞,再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华柚2号
15.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提取的一种高效抗癌的药物,虽然能造福人类,但却为濒危的红豆杉带来灭顶之灾。为取代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紫杉醇的方式,可进行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其过程为:获取红豆杉外植体→消毒→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提取紫杉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紫杉醇是存在于红豆杉属植物体内的一种次生代谢物
B.研究发现用红豆杉幼嫩茎段比成年老枝更易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原因是幼嫩茎段细胞分化程度低
C.用少量果胶酶处理红豆杉愈伤组织获取单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可有效提高紫杉醇的产量
D.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2n)经诱导处理后,观察到染色体数为8n的细胞,原因是经加倍到4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二、读图填空题
16.水稻矮缩病毒(RDV)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研究者对三种生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
(1)RDV与水稻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叶蝉通过取食水稻获得水稻同化的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携带RDV的叶蝉(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毒水稻作为实验组;用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将15头饥饿处理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水稻上的叶蝉数量,结果如图2。
图2体现出不带毒、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RDV感染使水稻释放两种挥发性物质E和H。将叶蝉置于图3a所示的四臂嗅觉仪的中心,其中一臂连接气味源,统计一段时间内叶蝉在四个区域停留的时间,如图3b、c。
①据图3b、c分析E、H对叶蝉的作用______________。
②现有无法合成E的突变体甲,无法合成H的突变体乙。利用图1装置设计实验验证“RDV通过诱导水稻产生挥发性物质影响叶蝉的取食偏好”。
请依据图3结果,预期本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选择字母填于表内)。
a.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与右侧水稻的基本相同
b.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多于右侧水稻
c.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少于右侧水稻
(4)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会影响叶蝉嗅觉相关基因的表达。RDV对水稻和叶蝉的影响有利于RDV在水稻间______________和繁殖,这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
17.PHA是嗜盐单胞菌H的一种代谢产物,也是一种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发酵生产PHA可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工艺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啤酒酵母是啤酒发酵的常用菌种,菌种选育是发酵工程的首要环节,部分菌种使用基因工程进行改造,使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啤酒酵母,可以______________,选育的菌种通常要进行扩大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______________等发酵条件。
(3)评估发酵过程发酵罐内菌株增殖状况应采取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发酵结束之后,采取适当的______________措施来获得产品PHA。
18.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是指利用射线破坏供体细胞的染色质,与未经射线照射的受体细胞融合,所得融合细胞含受体全部遗传物质及供体部分遗传物质。红豆杉的次生产物紫杉醇是一种高效抗癌药物,但由于红豆杉野生资源匮乏,且红豆杉植株紫杉醇含量极低,导致了紫杉醇的供应严重不足。因此,研究人员尝试运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将红豆杉(2n=24)与柴胡(2n=12)进行了融合,培育能产生紫杉醇的柴胡,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需将植物组织经无菌水和次氯酸钠的_______________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上诱导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愈伤组织。
(2)过程②中将愈伤组织加入_______________的酶液去壁,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洗液多次洗涤后获得原生质体。可采用二乙酸光素(FAD)法测定原生质体活力,已知FAD本身无荧光,当其进入细胞后可被酯酶分解为无毒、具有荧光的物质,该荧光物质不能透过细胞膜,会留在细胞内发出荧光。据此应选择____________的原生质体用于融合。
(3)获得的原生质体常使用化学试剂________诱导融合,经诱导融合后,只有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形成再生细胞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对获得的部分植株细胞进行染色体观察、计数和DNA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如下:
由表可知,后代植株中________________类型一定不是所需植株。科研人员推测杂种植株的染色体主要来源亲本柴胡的染色体,另一方亲本的遗传物质可能不是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于杂种植株细胞中,而是以DNA片段的方式整合进柴胡的基因组,作出以上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土壤中线虫的种类与数量非常丰富,按营养类群可划分为食细菌类线虫(Ba)、食真菌类线虫(Fu)、捕食/腐食类线虫(Op)和植物寄生类线虫(Pp),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及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营养物质添加对土壤线虫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氮、磷添加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线虫属于生态系统中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研究线虫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食物、______________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图1为能量流经植物寄生类线虫的示意图,图中小写字母表示能量的大小,X代表______________。同化效率是指被动物同化的能量占其摄食能量的比率,植物寄生类线虫(Pp)同化效率约为0.25,则其b与c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_;植物寄生类线虫同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线虫营养类群,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部分结果如图2、3所示。据图2可知,添加______________(选填“氮肥”或“磷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线虫丰度。据图3可知,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结构中,______________类线虫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群,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与CK相比,氮、磷添加均提升了______________类线虫的比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注:CK:不施肥;N:氮肥;P:磷肥;下标12,24:施肥量分别为60和120g⋅m-2⋅a-1。
(4)结合上述分析,为提高土壤线虫群落的健康发展,提出的施肥建议是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0.HER2是一种定位于细胞膜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过度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为开发用于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抗HER2—ADC)。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抗HER2—ADC的过程中,需要用________对小鼠多次进行免疫,以期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过程②和③分别表示筛选出________、________。
(2)抗HER2—ADC作为靶向药杀伤HER2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细胞的效果较为明显。其原因是________。
(3)为研究抗HER2—ADC对HER2过度表达的胃癌细胞代谢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人乳腺癌细胞BT—474、裸鼠(先天性胸腺缺陷的突变小鼠)、多种化疗药物和试剂(抗HER2—ADC、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美坦新联药物、磷酸缓冲液等)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将乳腺癌细胞BT—474移植到裸鼠体内,待肿瘤体积达到200mm时将裸鼠分为4组并分别给药处理,空白对照组的给药处理是注射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裸鼠体内肿瘤的体积,结果如图所示。
②实验结果表明,抗HER2—ADC对BT—474细胞的________具有促进作用,且效果较其他药物更好。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但并不是只适合乳酸菌繁殖,因此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酸奶制作时仍需消毒,A正确;B、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因为需要这些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因而能获得腐乳独特的风味,B正确;C、在食品工业上可利用发酵工程生产食品添加剂和酶制剂等,进而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C正确;D、若出现面包长霉、酸奶胀袋则不能再食用,腐乳表面出现“皮”属于正常情况,能食用,D错误。故选D。
2.答案:C
解析: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A错误;
B、用适宜的选择培养基可获得根霉菌种,还需经发酵检测才能获得某种用于酿制米酒的优质根霉菌种,B错误;
C、蒸好的米饭放至室温再添加甜酒曲可以防止温度过高杀死发酵微生物,C正确;
D、用纯根霉菌制作的甜米酒中不是只有酒精一种代谢产物,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解析:A、据图可知,在观测区播放浣熊的捕食者的叫声后,浣熊的捕食时间与出没时间都减少,而红黄道蟹和红鳚都增多,说明大型肉食动物的捕食不会导致物种的多样性降低,反而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积极作用,A错误;
B、据图可知,在播放浣熊的捕食者的叫声后,浣熊的出没时间和捕食时间都下降,说明捕食者的叫声,使浣熊产生恐惧,并躲避或离开观测区,减少了捕食时间,B正确;
C、捕食者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能使浣熊的出没和捕食时间减少,而使红黄道蟹的数量增多,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正确;
D、据图可知,在观测区播放浣熊的捕食者的叫声后,浣熊的捕食时间与出没时间都减少,而红黄道蟹和红鳚都增多,有利于恢复该岛屿的生态平衡,D正确。
故选A。
4.答案:A
解析:A、由于本地物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强,选择本地物种进行生态修复有利于修复的成功,A正确;B、甲、乙植物减弱“水华”现象是其生态价值的表现,B错误;C、叶绿素a含量变化代表的是浮游藻类变化情况,种植两种沉水植物后总氮降低的更多,C错误;D、叶绿素a含量越多说明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5.答案:B
解析:
6.答案:D
解析:A、图I中排气口连接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避免空气中其他微生物进入装置,避免杂菌污染,A正确;B、由图2可知,随着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增加,酒精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对酒精度影响不大,B正确;C、由图2可知,感官评分随着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在4:1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说明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为4:1时酒的感官评分最高,品质最好,C正确;D、桑葚玫瑰酒发酵利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异养好氧型细菌,D错误。故选D。
7.答案:D
解析:
8.答案:C
解析:A、聚丙烯纤维(PP)是一种含碳有机物,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的细菌,因此图示所用培养基是以PP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A正确;B、图示有微生物的梯度稀释过程,故图示所用接种方法分别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正确;C、在三个平板滴加0.1mI的稀释液,稀释倍数为105,经适当培养后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75、76、77,则1g土壤中活菌数[(75+76+77)÷3]÷0.1×109=7.6×107,则1g土壤中能高效降解聚丙烯纤维(PP)活菌数约为约为7.6x107,c错误;D、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数量统计一般比实际值偏低,D正确。
9.答案:A
解析:A、反刍动物的瘤胃中不含氧气,其中存在的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因此培养基表面覆盖无菌的石蜡主要是为了保证培养的无氧环境,A错误;
B、为了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够生存,不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因无法获得碳源而死亡,因此甲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纤维素,该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B正确。
C、过程②是进行梯度稀释的过程,由于不确定该纤维素分解菌是否具有细胞壁,因此在梯度稀释的过程中使用适宜浓度的NaCl可以防止细胞因过度吸水导致膨胀破裂,保持细胞形态,C正确;
D、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是因为其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的活性越高,对纤维素的分解效果越好,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的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据图比较菌落①的降解能力最强,D正确。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A、把抗原固定在一定的固体表面,把待测单克隆抗体与抗原混合,涉及到的主要原理是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正确;B、图中“抗原”应是免疫小鼠时注射的物质,如果单克隆抗体与该抗原能发生结合反应,则该单克隆抗体就是所需要的抗体,B正确;C、由图可知,抗原结合到待测单抗的可变区,二抗结合到待测单抗的恒定区,C错误;D、单抗和二抗会发生特异性结合,二抗上携带的酶催化无色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反应体系中单抗越多,结合的二抗越多,酶催化产生的有色产物越多颜色越深,D正确。
11.答案:B
解析: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不可将稀释液中的菌体完全分离,可能会出现两个或多个菌体连在一起,A错误;
B、为减小误差一般统计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该实验中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菌落数为30~300,最适合用来统计活菌数,B正确;
C、每克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数量是(270+268+272)÷3÷0.1×105=2.7×108,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少,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C错误;
D、若在显微镜下利用细菌计数板直接计数,不能区分活菌和死菌,则统计结果一般比实际活菌数多,D错误。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A、传统获得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该方法用拟南芥C株系与野生型杂交,可使受精卵发育过程中一方亲本染色体消失,子代可获得单倍体,A正确;B、由图可知,此方法获得的子代少部分为单倍体,大部分为二倍体,非整倍体的比例最少,B错误;C、子代有单倍体、非整倍体和二倍体,二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由图可知,25C比22'C获得的单倍体的比例更高,故25'C比22C更利于获得单倍体,但单倍体高度不育,不可直接用于杂交实验,D错误。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去壁处理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B、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密度过低和密度过高融合率都不高,说明原生质体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原生质体的融合,B正确;C、融合后的原生质体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后可形成杂种植株,C错误;D、该实验目的是为培育繁殖周期快、高产人参皂苷的杂种植物,因此实验过程中对杂种植株需进行生长速度和人参皂苷含量的检测,D正确。故选C。
14.答案:C
解析:制备植物原生质体时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A错误;
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灭活的病毒不能用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B错误;
雄性不育的胞质杂种华柚2号的细胞核和叶绿体基因组来自雄性可育品种B,线粒体基因组来自雄性不育品种A,说明原生质体融合时品种A(雄性不育)的细胞核消失,由此可推测控制品种A雄性不育的基因可能位于线粒体中,C正确;
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了品种A的细胞核基因组中,而由上述分析可知,杂种细胞C中不含品种A的细胞核,因此发绿色荧光的杂种细胞应在筛选时被淘汰,D错误。
15.答案:C
解析:A、紫杉醇是存在于红豆杉属植物体内的一种次生代谢物,主要存在于紫杉的树皮和树叶中,具有高抗癌活性,A正确;B、幼嫩茎段细胞分化程度低,所以幼嫩茎段比成年老枝更易产生愈伤组织,且时间早,诱导率高,B正确;C、可用少量纤维素(或果胶)酶处理愈伤组织,获取单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可有效提高紫杉醇的产量,C错误;D、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2n)经诱导处理后,观察到染色体数为8n的细胞,原因是经加倍到4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而此时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变成了8n,D正确。
16.答案:(1)寄生;物质和能量;第二营养级
(2)(相同数量的)不带毒叶蝉
(不带毒叶蝉偏好取食)带毒水稻;(带毒叶蝉偏好取食)不带毒水稻
(3) E只吸引不带毒叶蝉,H只对带毒叶蝉有趋避作用
(4)传播;进化(自然选择)
解析:
17.答案:(1)加速发酵过程,缩短生产周期
工业发酵的体积一般比较大,接入的菌种总体积需要量大
(2)发酵罐内发酵;溶解氧
(3)检测微生物数量
(4)提取、分离和纯化
解析:(1)菌种选育是发酵工程的首要环节,部分菌种使用基因工程进行改造,使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啤酒酵母,可以加速发酵过程,缩短生产周期;工业发酵的体积一般为几十立方米到几百立方米,接入的菌种总体积需要几立方米到几十立方米,所以选育的菌种通常要进行扩大培养。
(2)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罐内发酵,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
(3)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数量评估发酵过程发酵罐内菌株增殖状况。
(4)发酵结束之后,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PHA。
18.答案: (1)消毒;脱分化
(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发出荧光
(3)聚乙二醇(PEG);杂种细胞由于融合后在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上实现互补,使细胞恢复正常分裂
(4)乙;甲、丙类型植株细胞的染色体与柴胡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相似,且含有双亲的DNA片段
解析:
19.答案:(1)消费者、分解者;栖息地、天敌
(2)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1:3植物寄生类线虫粪便量占比多
(3)磷肥;植物寄生类线虫(Pp)该地植物多,土地中植物根系丰富
食真菌类线虫(Fu);氮、磷添加,增加了土壤中真菌的数量
(4)适当增加磷肥施加
解析:(1)土壤中线虫的种类与数量非常丰富,按营养类群可划分为食细菌类线虫(Ba)、食真菌类线虫(Fu)、捕食/腐食类线虫(Op)和植物寄生类线虫(Pp),因此土壤中的线虫属于生态系统中成分中的消费者、分解者,研究线虫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食物、栖息地、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摄食能=同化能+粪便能,同化能=呼吸散失热能+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因此X代表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效率是指被动物同化的能量占其摄食能量的比率,植物寄生类线虫(Pp)同化效率约为0.25,b/a=1/4,c/a=3/4,因此b:c=1:3。植物寄生类线虫同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线虫营养类群,原因可能植物寄生类线虫粪便量占比多。
(3)实验部分结果如图2、3所示。据图2可知,添加磷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线虫丰度。据图3可知,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结构中,植物寄生类线虫(Pp)类线虫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群,其可能原因是该地植物多,土地中植物根系丰富。与CK相比,氮、磷添加均提升了食真菌类线虫(Fu)类线虫的比例,可能的原因是氮、磷添加,增加了土壤中真菌的数量,进而食真菌类线虫(Fu)类线虫增多。
(4)结合上述分析,为提高土壤线虫群落的健康发展,提出的施肥建议是适当增加磷肥施加,增加土壤中线虫的丰度,及各种线虫比例。
20.答案:(1)HER2;杂交瘤细胞;分泌抗HER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HER2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多,与抗HER2—ADC结合的概率高
(3)等剂量的磷酸缓冲液;凋亡/细胞凋亡
解析:(1)用HER2对小鼠多次进行免疫,获得分泌抗HER2抗体的B淋巴细胞;过程②为融合后细胞的筛选,其中可能有B细胞和B细胞融合型、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型、骨髓瘤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型,从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过程③为用特定的抗原决定簇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正常细胞和HER2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细胞都能产生HER2,但是HER2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多,与抗HER2-ADC结合的概率高,因而抗HER2-ADC可作为靶向药杀伤HER2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细胞,
(3)HER2-ADC、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美坦新联药物都是治疗癌细胞的药物,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等剂量的磷酸缓冲液。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抗HER2-ADC组裸鼠的肿瘤体积最小,且比初始肿瘤体积小,说明抗HER2-ADC对BT474细胞的凋亡具有促进作用,且效果较其他药物更好。
总氮(mg/L)
总磷(mg/L)
叶绿素a(mg/L)
对照水样
1.73
0.071
22
甲
1.25
0.051
3
乙
1.41
0.039
12
稀释倍数
103
104
105
106
107
菌落数/个
1号平板
478
367
270
26
5
2号平板
496
354
268
20
8
3号平板
509
332
272
29
3
原生质体密度(1:1混合)
0.5×105个/mL
2×105个/mL
5×105个/mL
10×105个/mL
融合率(%)
18.6
35.8
29.2
23.6
组别
左侧水稻
右侧水稻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甲
a
a
2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甲
3
野生型
突变体乙
a
a
4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乙
后代植株类型
染色体数目、形态
DNA 分子标记鉴定
甲
12,形态与柴胡染色体相似
含双亲DNA片段
乙
12,形态与柴胡染色体相似
无红豆杉 DNA 片段
丙
12,形态与柴胡染色体相似
含双亲 DNA片段和新的 DNA片段
组别
左侧水稻
右侧水稻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甲
a
a
2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甲
b
a
3
野生型
突变体乙
a
a
4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乙
a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达州万源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文件包含01-生物学试题docx、03-生物学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01-生物学试题docx、03-生物学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