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867954/0-17185924388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867954/0-1718592438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867954/0-17185924389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______》)
(3)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作者______《晚春》)
(5)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杜牧《清明》)
(6)北朝民歌《木兰诗》中“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北方奇寒环境中的军营生活。
【答案】 (1)人无远虑 (2)谁家玉笛暗飞声 春夜洛城闻笛 (3)故园东望路漫漫 (4)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 (5)牧童遥指杏花村 (6)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2.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①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chí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jiāng,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②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涨,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杨绛《老王》)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的。
(杨振宁《邓稼先》)
④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用沸腾的热血唱响了屯垦戍边的战旗,用火热的激情打破了北大荒悠悠千载的沉寂,他们把自己交给了亘古荒原,交给了北大荒碧朗的天空,交给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共青农场。
(吴志菲《生长精神的黑土地》,有删改)
(1)将有关词语认真誊写在方格内。
又青又紫 悠悠千载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chí向______ 犁耙______ 豆jiāng______
(3)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4)将选段③括号中的内容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
(5)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正确。
(6)下列加点词语的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他们把自己交给了亘古荒原。
A.动词B.介词C.连词D.副词
【答案】(1)又青又紫 悠悠千载
(2)①驰 ②bà ③浆
(3)①涨 ②胀 ③征 ④症
(4)当之无愧
(5)示例:将“唱响”改为“染红”。
(6)B
【解析】
(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一定要保证书写的正确与美观。注意:紫、悠、载。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驰,chí,奔驰。
犁耙,lí bà,指两种农业用具,是犁与耙的合称。
豆浆,dòu jiāng,食品,黄豆泡透磨成的浆,加水去渣煮开而成。
(3)本题考查字形。
肿涨——肿胀,意为:肌肉或皮肤等组织因发炎、充血或瘀血而使体积变大的现象。
夜盲征——夜盲症,意为:指夜视力差或根本不能看见。
(4)本题考查成语。
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完全当得 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
(5)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中的“唱响了屯垦戍边的战旗”搭配不当,将“唱响”改为“染红”。
(6)本题考查词性。
把:介词,用在直接宾语之前,宾语之后跟着及物动词。故选B。
3.综合性学习。
(1)班级开展“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小语同学负责策划此次活动,请你仿照下列示例,帮助他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举办爱国人物故事会。
(2)袁隆平是中国功臣,也是一位以一介“农夫”姿态,一辈子行走在田埂间的稻田守望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后,许多人在网上撰联悼念,有一位网友写出上联:兀兀穷年,清苦产粮,只为国人图一饱。小语同学写出如下几幅下联,请你帮助他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半世悠悠,育种精勤,但求天下解长饥。
B.半世悠悠,育种精勤,但求天下足口腹。
C.悠悠半世,精勤育种,但求天下足口腹。
D.悠悠半世,精勤育种,但求天下解长饥。
(3)学校晨光文学社准备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活动,小语同学设计了以下两幅活动海报,请你从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幅用作宣传,并结合画面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1)示例:举办爱国名言展示会,举办爱国诗词朗诵会,举办“爱国歌曲”歌咏比赛,举办“爱国诗词”书法比赛等。
(2)D
(3)示例1:甲图。甲图中学生和老师正在阅览室中读书,有的自己聚精会神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有的和老师共同阅读,交流读书心得。此图能够表现出师生同读的融洽气氛,体现出了校园环境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示例2:乙图。乙图中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阅读,画面温馨和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陪伴,只有家人一起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的阅读兴趣才能提高。此图既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也体现了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解析】
(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围绕“天下国家”的主题,适合学生开展,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举行“天下国家”征文比赛,举行“我的中国梦”主题海报展示。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的末字应是一声或二声。“腹”是四声,不得体。故排除BC两项。
上联中的“兀兀穷年”是偏正短语。A项中的“半世悠悠”是主谓短语,不得体。
故选D。
(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开放类试题,结合海报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选择甲图。看图可知,图中几个学生围绕着一位教师,他们正在阅览室里读书。有几位同学在和教师共同阅读一本书,一边阅读,一边交流。还有几位同学正在自己读书。这幅图展现了师生共同阅读的融洽氛围。这幅场景很明显发生在学校,故这幅图还体现了校园环境对于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发挥想象,描绘划横线诗句的优美意境。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4.示例:在一片僻静竹林的深处,夜空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诗人盘腿端坐地面,双手合十,双目微闭,十分闲适安静。
5.示例: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淡泊名利、远离世俗、追求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中画面。开放类试题,尊重诗句原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即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据此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即可。示例:我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虽无人知晓,无人欣赏,但天上的明月与我相伴,它理解我的心意,我并不为此感到孤独。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祈作者感情。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穷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深林人不知”本来就是诗中应有之意,如果对人知与不知毫不在意,那他就不会写出这句诗,既然写了这句诗,就表明他还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遗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链接材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选自《三国志》)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刮目相待______ (2)蒙乃始就学______
(3)遂往诣蒙______ (4)肃造次应曰______
7.用“/”给下列句子断句,请断两处。
今 东 西 虽 为 一 家 而 关 羽 实 虎 熊 也 计 安 可 不 豫 定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9.两文都描写了吕蒙学识的进步,但表现的方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6.(1)擦拭眼睛(或用新眼光) (2)从事 (3)拜访 (4)鲁莽(或轻率,大意)
7.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
8.(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
9.示例:课文主要通过鲁肃“大惊”“结友”等行为,运用侧面(间接)的手法,表现吕蒙学识进步;链接材料既详细描写吕蒙给鲁肃出的计谋中展现的惊人才略,又写“鲁肃越席就之”“结友”等行为,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吕蒙学识进步。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拭眼睛(或用新的眼光)。
(2)句意: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就,从事。
(3)句意:于是前往拜访吕蒙。诣,拜访。
(4)句意:鲁肃轻慢地说。造次,鲁莽(或轻率,大意)。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句意: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分析句意可知,“而”表示语义的转折,其前断开。“计安可不豫定”是一个反问句。故断句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2)何,什么。计略,计谋。以,来。不虞,出乎意料的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联系课文中的“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知,本文主要是通过过鲁肃“大惊”“结友”等行为,从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学习后学识大进的事实。故课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学识的进步。
根据材料中的“因为肃画五策”可知,这句话是从正面展现吕蒙的谋略。根据“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知,材料通过鲁肃对吕蒙的承认来从侧面展现吕蒙学识的长进。故材料主要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吕蒙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入驻吕蒙的屯兵之处。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您应该去看望他。”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 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当时吕蒙屯军与成当、宋定、徐顾非常的靠近。这三位将军战死后,他们的儿子都还很小。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部曲全都给吕蒙。可是吕蒙坚决辞让,说这三位将军勤劳国事,为国家战死,国家还是不应该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忘记这些孤儿。接连上书三次,孙权才同意这一做法。吕蒙又找到了几位老师,让他们辅导这些孩子,他对国家,朋友的操心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三)(5分)
阅读课文《老山界》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0.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1.在爬山过程中,作者除了对老山界的描绘,还加入了红军队伍中的谈笑,这样描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10.示例:运用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通过写火把排成“之”字形,与星光相接,表现出山之高,以及点火把的人之多。
11.示例:表现红军战士互相鼓励的战友之情,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火把们排列在一起比作是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语义明显夸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许多‘之’字形”表现了点火把之人的多。“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强调了老山界的高。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表现了红军战士们互相鼓励的战友之情。“我们顶着天啦!”表现了战士们战胜困难,成功翻越老山界的豪情壮志。联系“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可知,表现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妈是个菜贩子
邹华卫
①许朵的叛逆,是从厌烦“菜贩子老妈”开始的。
②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嫌她不似同学牟卉卉的老妈,举手投足,一股文化人的范儿。一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
③不过许朵老妈的菜摊,经营得真不错。她做买卖诚实,人又热情活络,很快就从菜摊发展到菜店,后来拥有十多家连锁店。但在许朵看来,老妈骨子里是暴发户,不管老妈的职业还是素养,都不值得敬重,以至于坚决要让自己和老妈的人生拉开距离。
④读到高中,许朵坚决要求住校。老妈不同意,说:“牟卉卉跟你一个班,人家咋不住校?”许朵“哧”地冷笑一下,压根不想服从。最后老妈拗不过许朵,只好依她住校。但让许朵没有想到的是,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张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沮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坚持住校就是想离老妈远一点儿,可是一天没过,又被罩在她的影子里了。
⑤因为卖菜的老妈,许朵不由自主地在同学面前显出自卑,甚至承受不了一些善意的玩笑。在大家聊起老爸老妈的时候,她便找借口溜出去。由此,许朵对老妈的忌恨又多了一重。
⑥而老妈还是老妈,又跟学校管后勤的校长扯上,零利润为学校食堂送菜。老妈得意洋洋地对许朵说:“你们校领导说了,你吃饭不用花钱,想吃啥就去吃啥。”
⑦许朵简直要崩溃了,但这次,她默然不语,只是坚决不肯再去食堂,而宁愿去学校门口那些不卫生的廉价小食店吃、结果没几天就吃坏了肚子,患了急性肠炎。
⑧至此老妈终于知道许朵的抗议行为,她又气恼又意外,哆嗦着嘴唇,抬起手掌,可看着许朵苍白的小脸儿,还是无力地放了下来,叹口气,转身走了。这样的抗争之后,许朵觉得再多花一分钱就是对老妈的妥协与认输。她分外努力,只想远远地逃离老妈。
⑨可到底是长身体的时候,功课越来越紧张,到了高二上学期,许朵明显出现营养跟不上的疲累。恰在这个时候,牟卉卉的老妈找到许朵,以一个母亲的急切央求道:“朵朵,卉卉也住校了,可她不许我中午送饭,这样营养怎么能跟得上呢?阿姨求你,跟她做伴儿吃饭好不好,卉卉说了,只要你同意我给你们俩送饭,她就让我送。”
⑩许朵过意不去,可看着牟卉卉老妈祈求的眼神,她还是点了头。许朵想,这才是爱孩子且有素养的妈妈,不像自己老妈,是个卖菜的,永远不考虑后果,总把事情做得那样浅薄。
⑪于是,牟卉卉老妈每天中午都送来丰盛的午餐,让许朵有了足够的体能,加上要远离老妈的动力,许朵的状态越来越好,高考时发挥出超常水平,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所远离家乡的一流大学。
⑫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天,许朵很兴奋,去答谢牟卉卉老妈。没想到牟卉卉老妈微笑着揽过许朵的肩膀说道:“朵朵呀,你真把你老妈逼急了,就为你的吃,来求我求卉卉想了这个法子。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
⑬这些话,一句一句戳在许朵心窝里。
⑭话语如蚕,心似桑叶。
⑮真的,老妈有什么错,她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血汗钱,过好自己的生活,竭尽全力爱自己的孩子……
⑯许朵简直想给自己一耳光。
⑰那天下午,许朵第一次去了老妈的菜店,看老妈正弯着已然有些佝偻的身子,跟员工一起码菜,菜在老妈的手里是那样乖巧,服服帖帖地任由老妈侍弄。许朵愣了愣,过去接过老妈手里的菜,轻声说:“妈,你歇着去,我来吧。”
(选自《意林》,有删改)
12.通读全文,完成以下框架图,梳理许朵对老妈的情感变化过程。
读初中时,①______→读到高中,忌恨老妈→高考之后,②________
1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4.许朵想要逃离老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5.许朵老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概括两点,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6.简述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思想。
【答案】12.①嫌弃老妈 ②理解(心疼、敬重)老妈
13.示例: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地描绘出母亲得知许朵的抗议行为而感到气恼、意外和无奈,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心疼,为下文母亲托卉卉妈妈给许朵送饭作铺垫。
14.示例:她认为老妈所从事的卖菜职业低人一等,对老妈从事的职业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不值得敬重”。
15.示例:勤劳能干、心灵手巧,将菜摊发展为拥有十多家连锁店的菜店,菜服服帖帖任由她的侍弄;热情活络,诚实经营,主动为学校食堂零利润送菜,她的店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母亲关爱孩子,疼爱有方,托卉卉妈妈为孩子送饭,默默地关爱孩子。
16.示例: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都是美丽的,值得尊重的。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情感变化
①依据第②段“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嫌她不似同学牟卉卉的老妈,举手投足,一股文化人的范儿。一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可知,许朵厌烦(嫌弃、讨厌)老妈。
②依据第⑮段“真的,老妈有什么错,她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血汗钱,过好自己的生活,竭尽全力爱自己的孩子”可知,许朵理解(心疼、敬重)老妈。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她又气恼又意外,哆嗦着嘴唇”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抬起手掌,可看着许朵苍白的小脸儿,还是无力地放了下来,叹口气,转身走了”是对她的神态描写。联系句中的“至此老妈终于知道许朵的抗议行为,她又气恼又意外”和“是无力地放了下来,叹口气,转身走了”可知,画线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得知许朵的抗议行为而感到气恼、意外和无奈的心理。联系“可看着许朵苍白的小脸儿”可知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担忧与心疼。所以才会托卉卉妈妈给许朵送饭。故画线句还有为下文母亲托卉卉妈妈给许朵送饭作铺垫的作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②段“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一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第④段“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张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沮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等语句可知,许朵总想逃离老妈的原因是许朵认为老妈从事的工作“卖菜”低人一等,对卖菜职业有错误认识,认为“不值得敬重”;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③段“不过许朵老妈的菜摊,经营得真不错。她做买卖诚实,人又热情活络,很快就从菜摊发展到菜店,后来拥有十多家连锁店”、④段“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⑩段“许朵过意不去,可看着牟卉卉老妈祈求的眼神,她还是点了头”等内容可知,老妈的菜摊在她的勤劳努力下发展成菜店,后来拥有了十多家连锁店,靠自己的辛勤劳动、亲力亲为把生意做强做大;此外老妈担心许朵拒绝,求牟卉卉妈妈送饭,这个做法感动并教育了女儿,由此可见其聪明能干、为人诚信、吃苦耐劳、关爱孩子。结合第⑥段“而老妈还是老妈,又跟学校管后勤的校长扯上,零利润为学校食堂送菜”等内容可知,老妈头脑灵活、热情大方。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主旨。
第⑫段牟卉卉老妈所说的话揭示主旨“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即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靠劳动致富,都是值得尊重、骄傲、赞美的。
(五)名著阅读。(10分)
17.下列有关名著《骆驼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主人不把仆人当人看。后因杨太太的无礼,祥子愤怒地辞掉了这份工作。
B.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一共买过两辆车,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省吃俭用、辛苦劳动赚来的钱买的。
C.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是因为祥子很早就来到人和车厂,而且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
D.祥子偶遇老马和小马后,似乎在老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在小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将来,从此不想买车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祥子的第二辆车是用虎妞的私房钱买的邻居二强子的二手车;
C.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是因为他非常勤劳,经常帮着刘四爷做事;
D.“在老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在小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有误,应为:在老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在小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
故选A。
18.下面是《骆驼祥子》中的两幅插图,请认真观察,完成下面题目。
(a) (b)
A.请依据插图所涉及的小说情节,分别给两幅图片命名。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觉得这两幅图能否体现小说中骆驼祥子的境遇?请选择其中一幅图,结合小说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祥子在烈日下拉车 ②祥子在暴雨中拉车 ③例:b能够体现小说中骆驼祥子的境遇;祥子在暴雨中拉车,暴雨大而猛,自然环境恶劣;坐车的人对待祥子冷漠,可见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加上当时社会黑暗,所以说插图能够体现祥子悲惨的遭遇。
【解析】
【详解】A: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名著内容识记。
(a)图展现的是烈日当空,祥子还在奋力拉车的场景;在《骆驼祥子》中写到“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正在午后一点的时候,他又拉上个买卖”描写的是祥子在烈日下拉车;
(b)展现的是祥子在暴雨之中奋力拉车的场景;在《骆驼祥子》中写到“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描写的是祥子在暴雨中拉车。
B: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
两幅图画的都是祥子拉车的环境,烈日和暴雨的恶劣环境,加深了祥子拉车的痛苦,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形是祥子苦难生活的写照,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痛苦生活的一个缩影,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示例一:我选择a;这幅图能体现小说中骆驼祥子的境遇。烈日当空、天气酷热是祥子拉车的自然环境,恶劣的环境不适于人活动,祥子却要被生活所迫在这样的天气中拉车,所以说插图能够体现祥子悲惨的遭遇。
示例二:我选择b;这幅图能体现小说中骆驼祥子的境遇。祥子在暴雨中拉车,暴雨大而猛,自然环境恶劣;坐车的人对待祥子态度冷漠,如果坐车人不那么冷酷无情,祥子就可以“避避再走”,造成祥子痛苦生活的原因不只是天气,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所以说插图能够体现祥子悲惨的遭遇。
19.“祥子!你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
“你要是还没吃了的话,一块儿吧!”
“过来先吃碗饭!毒不死你!两碗老豆腐管什么事?!”
“上哪儿了?你!”她一边去盛白菜,一边问。
“啊!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大咧咧的甩手一走!”
“会哼一声不会?不会,我教给你!”
上述语句选自《骆驼祥子》,都是谁对祥子说的话语?请简要概括说话者的特点,写出三点。
【答案】示例:是虎妞对祥子说的话语。虎妞特点:一是粗俗,二是对祥子关心与爱护,三是对祥子有强烈的掌控欲。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第一问:选段是虎妞对祥子说话。虎妞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她喜欢祥子,以假怀孕逼祥子与自己成婚。
第二问:根据“你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可得:说话粗俗。
根据“你要是还没吃了的话,一块儿吧”可得:对祥子关心爱护。
根据“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大咧咧的甩手一走”可得:对祥子有强烈的掌控欲。
三、作文(40分)
20.我们常常羡慕他人的世界,总是不由自主的忽略了自己的世界。其实,用心感受自己的世界,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请以“我的世界也很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