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学案 0 次下载
-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学案 0 次下载
-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学案 0 次下载
-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学案 0 次下载
-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学案 1 次下载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展开第一、六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0÷5 = 60)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如:105÷5 = 21)
4、笔算除法:
(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 没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 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 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 位置与变换
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
1、[记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记忆]早晨面向太阳,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傍晚面向太阳,后面是东,右面是北,左面是南;东风吹,树叶向西边飘;树木枝叶繁茂的一面是南面。
4、找方向过程中,注意描述中哪个是观察点,哪个是被观察的对象。把自己想象成站在观察点上,用方位坐标图去找方向。
5、东对(西),南对(北),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
6、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
7、东和南的正中间是(东南),东和北的正中间是(东北),西和南的正中间是(西南),西和北的正中间是(西北)。
8、“四面八方”是个成语。“四面”是(东)、(南)、(西)、(北)这四个面,“八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9、 平移和旋转
旋转和平移都是物体的运动现象,旋转是一个物体绕着某一点(或一条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平移是一个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平移现象:推积木、拉窗帘、玩滑梯、升降国旗、拉抽屉……
旋转现象:转动的风车、转动的方向盘、转动的车轮,转动的电风扇、开关水龙头……
应用:
1、教学楼在食堂的南面,食堂就在教学楼的(北)面。单反
2、小明在小林的东南面,小林就在小明的(西北)面。双反
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四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一刻钟=15分
2.求经过时间
1)、结束的时刻 — 开始的时刻= 经过的时间(或 到达的时刻 — 出发的时刻= 经过时间)
开始的时刻 + 经过的时间 = 结束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 —经过的时间= 开始的时刻
3)、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第五单元 图形的周长
1、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
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周长÷2-宽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的( 2 )倍。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
正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边长的(4 )倍。
4、求正方形的周长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求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5、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的(宽)。
利用(一)面墙围一个长方形,最少的长度=宽+长+宽;
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七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 “够不够” ,“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在进行等量代换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已知条件,掌握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在进行交换。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 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因数×因数=积 因数=积÷因数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 3台拖拉机1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1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0(公顷)
(2)5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30×5=15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5=150(公顷)
答:5台拖拉机1 天耕地150公顷。
2 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知识点:已知一份是多少,求几份是多少运用乘法计算。
知识点:已知总数和一份是多少,求份数,或已知总数和份数,求一份是多少,都是运用除法来计算。
没有括号的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知识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借助表格、文字摘录、画线段图等方法整理信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知识点:利用表格或摘录等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来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先列分步再列综合算式(先乘后除)。
知识拓展
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
归一问题,先用除法算出单一量,再用乘法求总量。
归总问题,先用乘法算出总量,再用除法求出单一量。
第九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 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4.面积单位 :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不一定是正方形。)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5.①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③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但米和千米进率是1000
④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但平方米和公顷(平方百米)进率是10000。
6.常用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进率×高级单位的数(进率100)
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的数÷进率(进率100)
7、 注 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大小。例如:16平方米和16米是无法比较大小的(如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常见长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第十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平均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用(分数)表示。
4、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是有几个分数单位。
5、(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二、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三、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①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分子相加、减。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 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十一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知识点:知道条形统计图能直观、清楚地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数据,还要掌握如何根据提供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绘制条形统计图,首先要明确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什么,再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画出相应的直条。在涂格子的时候,要看准对应的数据,从下到上数格子涂色,1格代表1人,有几人就涂几格,涂完后,在所涂格子的上方标上对应的数据。也可以按下面的方法绘制:
(1)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条形统计图小格子中点“.”。
(2)数出相应格子后,在顶端画横线“封顶”。
(3)在条形顶端写具体数据。
(4)在相应格子内,画斜线作“阴影”。
提示学生要注意涂的时候:一要涂均匀,二是两个条形之间留出空格,且间隔一致,三是相同格数代表的数量相同。
知识点: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这是一份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圆柱,圆锥,圆柱和圆锥的关系,典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这是一份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共9页。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这是一份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