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1页
    专题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2页
    专题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3页
    专题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4页
    专题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5页
    专题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6页
    专题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7页
    专题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突破点1大气热力状况,考点二逆温现象,辐射逆温,地形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突破点2大气运动状况,热力环流,大气环流,季风环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球上的大气 · 知识系统
    大气运动规律 · 核心考点
    0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03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04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特征分析
    专题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2. 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1) 大气成分: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如全球变暖。(2) 天气状况:主要是大气中云层、尘埃影响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3) 地面状况:近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水陆热力性质、植被、冰雪等下垫面状况差异不仅直接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而且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度。地形起伏、地势高低通过影响大气层的厚度来影响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 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2) 在农业中的应用① 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② 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③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 分析太阳能的分布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如青藏高原、西北地区。
    4. 气温的日变化(1) 大气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①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日出后,太阳辐射变强,地面增温,大气温度升高)② 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12时;③ 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1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3:00)左右④ 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热量传输需要一定的时间)
    4. 气温的日变化(2) 气温日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① 纬度因素: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② 海陆位置:沿海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原因: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这里可以适当迁移水汽较充足,湿度较大地区日较差会较小。③ 天气状况: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原因: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保温作用比较强,气温不会太低。④ 地形因素:(接触面积大,气温日较差大)a. 大尺度山地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b. 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⑤ 注意低纬度的高原,其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大。原因: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4. 气温的日变化(3) 分析昼夜温差大小影响因素的思维流程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高原和山地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平原和盆地太阳辐射弱,昼夜温差小
    温度增降幅度小,温差小
    温度增降幅度大,温差大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5. 气温的年变化(1) 海、陆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是6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是7月份;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8月份。辐射最弱为12月,陆地气温最低为1月份,海洋气温最低为2月份(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 气温年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① 纬度因素: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② 海陆位置: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③ 海拔因素:a.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b. 凹地年较差大,凸地年较差小。【凹地>平原>凸地】
    6.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7. 分析气温高低影响因素的思维流程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相同海拔,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夏季:沙漠气温高于绿洲
    冬季:沙漠气温低于绿洲
    夏季:裸地气温高于林地
    冬季:裸地气温低于林地
    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年均温大小差异
    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年(日)温差大小
    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气温高低差异
    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高低有明显差异
    8. 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逆温造成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部,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
    逆温也能带来一些好处:抑制沙尘暴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逆温若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可有效提高冬季温度,对果树、蔬菜有利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
    逆温的判读原理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升高。但逆温形成的原因有多种:
    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日落后近地面降温快,日出后逐渐消失
    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明前
    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夜间冷空气从山坡下沉到谷底堆积
    从锋结构角度下冷气团上暖气团锋面是一个过渡区
    锋面活动区域冷锋锋后,暖锋锋前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
    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状态形成三圈环流
    高低压中心变化产生季风下垫面差异引发同纬度地区热量再分配
    海(湖)陆风、绿洲和沙漠的风
    核心还是要从受热的角度分析
    坡地上的下降风、冰川表面的冰川风等
    局地环流形成后可以调剂局地温差,有时也可能成为大气污染物的输送通道。
    在山脉的背风坡,由于山脉的阻挡作用通常风速很小,但在有些情况下,空气越过山后,在山的背风面一侧会出现局地强风。
    凡地处高寒山区,又面临温暖海面的地形,都有发生布拉风的可能
    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高压
    气流过山后形成的地方性的干热风
    山地的背风坡、山谷、洼地或盆地,形成干热河谷
    1.高压的气压值不一定高于低压。气压高低的比较是在同一海拔基础上进行的,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下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一定大于丙、丁两地。甲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乙地而言,丙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丁地而言,图中四地的气压值大小是:甲>乙>丙>丁。2.气温高的地方不一定都是低压,气温低的地方不一定都是高压。只有热力作用形成的气流才符合气温高的地方是低压,气温低的地方是高压的规律,而动力作用形成的不符合上述规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易错警示
    气压带的范围及名称:根据气压带的中心纬度0°, 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的名称。气压带大致跨10°的范围。
    风带:风带位于气压带之间。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高纬极地东风带风向可以根据气压带的高低压判读。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有关,但有滞后性(晚1月),幅度大约10°左右
    掌握三圈环流的分布及移动
    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大气环流的运行并不十分规则。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冰岛低压(大西洋)
    典型地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非洲北部和澳大利亚西北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要结合高低压位置。
    气压带风带移动而成的季风(一般是信风),信风跨赤道后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变化进行判读
    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差)
    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和动力
    根本原因:受热不均存在温度差
    纬度越高,越大,赤道附近的影响忽略不计
    越粗糙,风力削弱越多,风向偏转的夹角越大
    是环流中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最基本的力,其他力是在空气开始运动后产生和起作用的。
    1.气压场中方向的判读
    (1)根据等压线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2)根据(南北)半球确定偏转方向,南左北右。(3)确定偏转的角度:高空偏转90°,近地面偏转30°~45°。
    2.热力环流、大气环流中判读
    (1)热力环流: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低温区流向高温区) 海陆风、山谷风(注意方向转变)(2)大气环流中的风带:低纬信风(北半球东北、南半球东南),中纬西风,极地东风
    3.风向标和风向玫瑰图
    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在风杆底端绘制箭头即代表风向。
    点所在的方位即代表风向,与原点之间的距离越远,风力越强
    迎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
    旗形树风向与树枝朝向相反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
    地面起伏大,风力小;地面(如高原)平坦开阔,风力大;海面上摩擦力小,风力大
    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
    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强劲
    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4. 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① 气候:a. 大风有利于蒸发,蒸发吸热产生降温作用;b.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② 地貌:a. 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b. 风力堆积地貌:新月形沙丘等案例:风沙的形成
    冬春季节退水后的河滩、湖滩
    距风源地远近、地形(狭管效应)
    4. 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③ 大气污染物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风力微弱(高压控制、或者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④ 洋流风海流的形成:海洋中的海水在盛行风的影响下常年稳定地沿一定的方向做大规模的运动。离岸风:熟悉风向的基础上,结合大陆的东西岸,分析出迎岸风和离岸风。离岸风会在沿岸形成上升补偿流,促使海雾、渔场的形成。(索马里寒流)
    4. 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对人文地理环境① 农业a. 冬季风引发寒潮,农作物冻伤;b. 夏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导致减产;c. 背风坡的干热风,引发旱灾。② 风电:内陆、沿海风大可开发风电。③ 城市规划a. 工业区:盛行风的下风向;b. 居民区:盛行风的上风向。④ 交通a. 飞机逆风起降,飞机跑道要与盛行风方向平行;b. 船只航行,顺风顺水,节省燃料,提高航运效率。
    受季节影响,风速不稳定
    5. 降水的形成条件和过程(1) 降水的形成条件①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2) 降水的过程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降水①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②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③地形的起伏,使水汽在迎风坡被迫抬升,形成降水。
    6. 降水的类型(1) 地形雨:发生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高大山地阻挡时。迎风坡气流上升,多地形雨,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2) 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后,气温下降使得水汽饱和凝结。与地面温度有关(纬度,海拔),热带最明显,中纬度夏季午后易出现。
    6. 降水的类型(3)锋面雨:锋面处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含较多水汽)被抬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饱和凝结,成云致雨。我国东部地区多见。
    (4) 台风雨:台风为气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台风区内水汽充足,上升运动强烈,降水量常常很大。台风眼区气流下沉,一般没有降水。太平洋西岸较常见。
    7. 影响降水的因素——水汽和气温角度
    气流上升运动(对流雨、锋面雨、气旋雨、地形雨)
    夏季风湿润,冬季风干燥
    8. 掌握影响大气降水的四大因素
    9. 掌握降水差异成因的分析方法(1) 大气环流: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大气环流不同,即受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或季风影响。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2) 地形(迎、背风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3) 海陆位置:若两地纬度相当,距海远近不同(两地之间无高大山地的阻隔作用),且降水季节分布相同,但降水量差异较大。例如,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4) 洋流因素:发生在沿海。主要表现为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例如,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也与寒暖流有关。
    突破点3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大气运动的产生和变化直接决定于大气压力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1. 掌握“天气系统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根据等压线上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判读出图中任意一点气压数值大小、范围及图中高低气压中心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结合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进行风向判定
    等压线密(疏)→单位距离气压差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风力大(小)
    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锋面系统,冷锋雨带多分布在锋后,暖锋雨带多分布在锋前
    2. 掌握天气系统与天气判断的三大方法(1) 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① 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场类型,确定天气状况a.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b.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c.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大风晴朗天气。d.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② 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向、风力a.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判断即可。b.风力: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力较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密大疏小)③ 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a.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左冷右暖)b.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
    2. 掌握天气系统与天气判断的三大方法(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结果,冬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3. 天气系统——气旋
    偏离极地向低纬度移动时
    3. 天气系统——热带气旋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遇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热带气旋是生成和发展于热带海域的暖性气旋系统。产生于西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及其临近海域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产生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被称为飓风;产生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可能被称为气旋风暴或简称为气旋。 热带气旋包含大量不稳定能量并可能成为气象灾害,登陆的成熟期热带气旋带来范围显著的破坏性强风、大量降水并伴随有风暴潮、雷暴等次生灾害。存在于洋面的热带气旋是航运业的重大威胁。现代业务天气预报能够通过卫星遥感识别和观测热带气旋并结合数值天气预报对其发展和移动进行预报和预警。
    3. 天气系统——温带气旋近地面的气旋往往与锋面联系在一起,故也称锋面气旋。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上(在高压脊不能形成)。(1) 锋面气旋结构图的解读 ① 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将冷暖锋连接将系统分为两部分,低纬度部分受暖气团控制,高纬度部分受冷气团控制。(2) 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① 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左冷右暖)② 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南顺北逆)(3) 锋面附近的风向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4) 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冷气团一侧降水,暖气团一侧晴朗。
    4. 气象灾害——洪涝
    暴雨集中,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
    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汛期集中
    河道弯曲,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道淤积,河床升高
    河湖淤积,面积缩小,调蓄能力下降
    河流入海河道单一,海水顶托作用强,泄洪慢
    水利工程设施和预警系统不完善
    加强对蓄洪区的土地管理
    建立洪水的预警警报系统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4. 气象灾害——干旱
    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
    人口增多,生活用水量多
    人类开垦耕地,破坏涵养水源的植被
    调整生产结构,改善干旱区工农业生态环境
    干旱区多选择种植耐旱的林草,涵养水分
    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和农业
    加强水利建设,兴建水库(调节水的季节分配)
    寒冷空气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9月到次年5月均可发生,集中于3、4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影响。
    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平原和华中南下。
    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和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经华北地区南下。
    大风摧毁建筑物,危及江湖海面的船只
    雾凇、冻雨使通讯及输电线路中断、交通阻塞
    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暴风雪吹散或冻死牧区草原上的牧群
    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维持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缓解旱情;雪水能加速土壤有机物分解;大雪覆盖越冬农作物,起到抗寒保温作用
    低温可以冻死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减轻病虫害
    4. 气象灾害——寒潮
    1.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特征分析
    影响降水量多少和温差大小
    改变沿岸地区的水热条件
    影响和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
    影响下垫面性质,如植被覆盖情况、水域面积
    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为主
    破坏气候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特征分析
    3. 气候类型的判断(1)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确定气压带、风带或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
    造成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确定热量带(温度带)
    3. 气候类型的判断(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①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先依据经度或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是内陆)判断是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模式,还是大陆西岸的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模式;再依据气候的纬度分布位置判断温度带。②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先根据经度或海陆位置“定模式”
    再根据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推演“热型”
    3. 气候类型的判断(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③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 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a. 以“形”定球(半球):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南半球b. 以“温”定带(温度带):热带:终年皆高温,> 15℃; 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 寒带:冷季最低温,< 0 ℃c.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冰原、苔原气候(年少雨)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4. 世界气候类型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5. 气候特征的描述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降水以及光照三要素分别进行描述:① 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于15°C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C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② 高温、凉爽、温和、寒冷:夏季月均温大于20°C可认为是高温,小于20°C可认为是凉爽;冬季月均温大于0°C一般可认为是温和,小于0°C一般可认为是寒冷。 ③ 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 mm描述时称为稀少,10~50 mm为少雨,50~100 mm为多雨,大于100 mm为丰富。
    6. 气候的描述技巧(1) 描述气候特征抓住三个核心:① 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② 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③ 描述降水量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2) 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3) 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4) 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雨热组合状况等。
    气候对地形的影响: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沙漠地带,降水少、温差大、风力强,风蚀、风积地貌多;湿润地带,降水多、流水作用强大,流水侵蚀、堆积地貌发育
    气候对水文的影响:影响河流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结冰期等水文特征;影响河流的河网密度、流程长短等;影响湖泊的盐度高低;影响海水的盐度和海水的运动——风海流、上升流;影响雪线高低
    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气候特点→植被生长状况或枯枝落叶多少→土壤;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影响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
    气候对生物的影响:光照、温度和雨量等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气候对人口、城市、建筑的影响: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城市人口密集;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对建筑物形状,南北方屋顶坡度的差异,云南的吊脚竹楼;对服饰影响,光照强,风沙大地区,如阿拉伯民族的服饰特点。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的热量、水分、光照、昼夜温差、旱涝低温冻害雪灾干热风等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气候对交通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来影响内河航运,风向影响远洋航行;恶劣天气影响航空;低温冻害影响管道运输;灾害性天气如台风、好吵、暴雨洪涝、沙尘暴等影响公路、铁路的选线、桥涵的孔径大小等
    微专题(二)辨云识雾判天气
    1. 云和雾的区别 云和雾都是水汽凝结现象,本质上是一样的。(1) 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2) 近地面微细水滴或冰晶附着在大量的悬浮颗粒上形成的水汽凝结物(悬浮于空气中的小水点),看得见,但导致能见度下降。尘埃、烟雾使雾变得更浓。
    主要区别: 一是高度的差异,云离地面较远,雾是接触到地面的,我们可以形象理解为“雾是趴在地面上的云”,但在山体中我们会看到云接触到了山顶或山腰,我们就称之为云雾; 第二个主要区别是移动性,云一般是移动性较强,雾一般是在静风或微风环境下形成的,其移动性较弱。
    云和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液化而成的,云是出现在天空,而雾是发生在近地面。露、霜是水蒸气在地面上遇冷凝华附在物体表面而成的。
    充足的水汽(分析水汽的来源)
    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④暖流经过;⑤水汽输送(向岸风);⑥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气流上升,冷却凝固,如热带地区气温最高,上升气流多,冷却凝固,云层最厚
    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此时积云的云底高度为低值
    上升气流强弱决定云层的高度
    ①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逆辐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保温作用和降温作用的强弱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
    ②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起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可以从云的生消演变中识别预测各种天气现象,如清晨宝塔云(堡状云),下午雨倾盆;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雾的消散①温度升高,雾滴蒸发;②风力增大,吹散大雾;③上升气流增强,抬升成云。
    团雾(又名坨坨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一片朦胧。团雾的形成需要两个主要条件:一是低层水汽充沛、空气湿度大,二是昼夜温差大且风小。天气晴好时不易出现团雾。高速公路上团雾容易出现的原因是: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而高速公路路面白天温度较高,昼夜温差更大,更有利于团雾形成;公路附近一些排放污染物颗粒的增加,如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中微小颗粒的增加,有利于形成团雾;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处于低洼地段的路段更容易形成团雾。
    城市雾城市颗粒污染物增加,凝结核过多,引起雾日的增加。如伦敦为国际著名的雾都,重庆为我国的雾都,除了自然条件的原因外,城市雾岛效应也是重要因素,大城市的工业中心及工厂附近,由于有大量的活跃性凝结核存在,对雾的形成特别有利。
    易出现海雾的地区:①寒暖流交汇处; ②中、低纬度寒流流经地区,夏季显著; ③中、高纬度暖流流经地区,冬季显著。
    按照地域分:海雾和陆域雾
    皖南山区河谷地河漫滩上茶叶质量较高,也与秋冬季节多河谷厌恶有关
    云南南部高原盆地有明显干季,但此时多辐射雾,对植物和热带作物生长有利
    有害雾滴影响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雾天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人们出行,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降低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易引发支气管炎等
    雾滴中含有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对金属腐蚀性很大,使外露金属物件寿命缩短
    影响通信:危害电力设施,影响微波及卫星通信,使其信号锐减、杂音增大,通信质量下降
    雾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减少植物的蒸腾,对植物的生长有益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统考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大气运动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统考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大气运动课件,共1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续上表,考点1大气热力作用,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答案1A2D,答案1B2D,答案1B2A,答案1C2A,主要气象灾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续上表,考点1大气热力作用,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答案1A2D,答案1B2D,答案1B2A,答案1C2A,主要气象灾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