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命题:本溪高中
审题:本溪高中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严密的实验分析方法,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豌豆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并且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B.孟德尔发现F₂中高茎:矮茎=3:1,这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假说”内容
C.F₁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演绎”内容
D.F₁ 测交实验得到的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1:1,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
2.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有如图三种类型。若在产生配子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三种类型中的A和a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和b的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
B.三种类型中的A、a和B、b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类型1和类型2的个体减数分裂产生两种配子,类型3产生四种配子
D.类型1和类型2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类型不相同
3.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₁,再用 F₁ 与玉米丙杂交(如图1),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物 第1页(共8页)
A.F₁ 与丙个体的配子在受精时能够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B.丙个体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秆抗病个体占1/2
C.图2 四种类型的个体中都有纯合子和杂合子
D.对后代个体中矮秆抗病个体进行连续的自交处理,能够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个体
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建立雄性果蝇(2n=8)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的实践活动中采用橡皮泥为主体材料捏出每条染色体,并在每条染色体的适宜位置嵌上1粒小纽扣来模拟着丝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活动需要2种颜色、4 种不同长度的橡皮泥条来代表染色体的来源和形态
B.将两种颜色、长度相同的橡皮泥条中部用铁丝扎起,代表一条完成复制的染色体
C.减数分裂Ⅰ前期,用于模拟每个四分体着丝粒的小纽扣数为2粒
D.模拟减数分裂Ⅰ后期时,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要不同
5.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下列叙述不符合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一定独立性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减数分裂Ⅰ的后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
D.在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6.“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即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了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性反转得到的公鸡,其性染色体组成为ZZ
B.位于Z和 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且部分基因无显隐之分
C.若WW会胚胎致死,性反转得到的公鸡与普通母鸡交配,子代雌:雄=1:2
D.生物性别决定方式只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与环境因素无关
7.将含有R型肺炎链球菌的培养液加入试管甲,将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破碎后得到细胞提取物放入试管乙,并在试管乙中加入一定量的 RNA 酶;将试管甲、乙中的液体混合后得到试管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
B.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中蛋白质和核酸均失去功能
C.此实验并不能证明何种物质是S型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D.试管甲、乙中的液体混合后,试管丙中S型肺炎链球菌的数量多于 R型
生物 第 2 页(共8 页)8.如图为某链状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 DNA 聚合酶可催化⑥或⑦形成
C.解旋酶可断开⑤,因此DNA 的稳定性与⑤无关
D.DNA单链中有羟基和磷酸基团的末端分别称为3'端和5'端
9.下列有关 DNA 的相关计算正确的是
A.某人 X染色体上含有a个碱基对,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种
B.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4,其互补链中(A+T)/(C+G)=2.5
C.某双链DNA分子共有碱基m个,其中鸟嘌呤a个,以该DNA为亲代进行DNA复制,则第三次复制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数为3.5m-7a
D.若一个 mRNA 中,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2%,转录形成它的DNA 区段中一条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则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4%
10.利用一定浓度的乙基甲磺酸浸泡处理油菜种子。乙基甲磺酸能使鸟嘌呤变成O-6-烷基鸟嘌呤,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乙基甲磺酸也能使胸腺嘧啶变成O-4-烷基胸腺嘧啶,而与鸟嘌呤配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处理后的油菜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其细胞内一定会产生新型蛋白质
B.O-6-烷基鸟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处理后的油菜种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D.用乙基甲磺酸处理萌发种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11.校正 tRNA 是指某些能校正基因的有害突变的tRNA,编码tRNA 的DNA 某些碱基改变导致反密码子发生改变而产生的。由于单个碱基替换导致的某种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精氨酸但是识别甲硫氨酸遗传密码的 tRNA(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由多个核糖核苷酸构成,是基因转录的产物
B.X参与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甲硫氨酸的位置可被替换为精氨酸
C.X 可以对应两种氨基酸,体现出密码子简并的特点,提高容错率
D.校正 tRNA 的存在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
12.某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 第 3 页(共8 页)A.图中转录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B.图中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4条多肽链
C.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的过程中
D.图中存在DNA--RNA杂交区域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3.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基因可突变为m₁ 基因,m₁ 基因也可突变为M基因
B.基因发生单个碱基对替换,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最多会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来源,发生突变的基因一定会遗传给子代
D.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了白化病孩子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14.无子西瓜是由普通二倍体西瓜(2n=22)与四倍体西瓜(4n=44)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B.四倍体西瓜的配子可发育成二倍体
C.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D.无子西瓜中不会有少量发育并不成熟的种子
15.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支持和发展,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中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约翰逊用“基因”代替“遗传因子”并且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B.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C.沃森和克里克主要以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 DNA复制的方式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某种自花传粉植物,其花瓣的大小受到基因A/a的控制。现有大花瓣植株甲和大花瓣植株乙,其中植株甲自交所得F₁全为大花瓣,植株乙自交所得F₁中大花瓣:小花瓣=2:1。现已知该花的某种花粉在产生的过程中有部分死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大花瓣对小花瓣为显性
B.植株甲的基因型是 AA,乙的基因型是 Aa
C.根据两组植株自交实验结果推测:含有基因A 的花粉产生过程中存在1/3死亡
D.植株乙自交所得 F₁ 中杂合大花瓣植株占1/3
17.下图为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某种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不考虑变异和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3 号携带致病基因,则9号与5号基因型一定相同
C.若3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则1号和2号所生的男孩一定患病
D.若3 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则4号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个该病的致病基因
生物 第4页(共8页)18.某同学要搭建一条核酸单链,现有代表5种碱基的塑料片共7个,其中A、C、G各有1个,U 和 T各有2个。五碳糖和磷酸之间的化学键有7个,其他的构建材料均充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搭建的DNA 单链最多含有4个脱氧核糖核酸
B.搭建的 RNA单链最多含有5个核糖
C.搭建最长的 DNA 单链的彻底水解产物至少有6 种
D.将搭建好的 DNA 单链转变为 RNA 单链时,需要将 T 换成 U,脱氧核糖换成核糖
19.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遗传印记重要的方式之一,甲基化修饰的基因往往不能表达。已知鼠的灰色(A)与褐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图表示部分被甲基化的DNA片段及遗传印记对亲代小鼠等位基因表达和传递的影响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雄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 基因遗传信息保持不变
B.DNA 的甲基化,影响了 DNA 聚合酶与DNA 的结合,导致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C.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的父方
D.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色:褐色=1:1
20.某动物一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下图所示,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若干精细胞中,出现了如图6种异常精子。下列关于异常精子出现的原因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和6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2、4、5 的产生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三者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变化
C.3中出现d基因发生的变异会改变碱基序列,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D.只有2、4 发生的变异改变了染色体上 DNA 的碱基数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2分)Ⅰ.现已知家兔的毛色受A、a和 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 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散(黑色素的分散决定了灰色性状的出现,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散)。育种工作者选用纯合的家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生物 第 5 页(共 8 页)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和B、b所遵循的遗传规律的实质是 ,F₂个体中与F₁基因型相同的比例为 。
(2)F₂ 中白色家兔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 。若F₂中黑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色个体的比例为 。
Ⅱ.科研人员发现了该兔的两个野生种群,一个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长,另一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短。为确定控制后肢长短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显隐性关系及基因所在位置,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分析和实验。基因所在位置包括: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的Ⅰ、Ⅱ₁、Ⅱ₂片段。
注:Ⅰ区段为X染色体与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₁为Y染色体上特有区段,Ⅱ₂为X染色体上特有区段。
(3)在兔的种群中Ⅱ₂ 片段是否有等位基因 (填“是”或“否”)。
(4)首先同学们认为不论雌雄后肢长度表现都一致,即同一性状在雌雄中均有表现,可以确定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不位于 。
(5)同学们分别从两种群中选多对亲本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甲组:♂后肢长×♀后肢短→F₁后肢短;乙组:♀后肢长×⊄后肢短→F₁后肢短。从两组实验中可得到以下结论:后肢短对后肢长为显性。由于乙组实验 F₁不论雌雄均表现为后肢短,可以确定基因不位于 。
(6)为进一步确定基因位置的其他两种可能性,同学们准备分别用乙组的 F₁与亲代个体进行两组回交实验:①F₁雌×亲代雄;②F₁雄×亲代雌。分析:假设基因位于Ⅰ片段(用B、b表示),则乙组亲本中子的基因型为 。在两组回交实验中,能确定基因位置的是 (填“①”或“②”)。
22.(11分)某二倍体动物的基因型为 AaXⁿY,其某次细胞分裂如图1 所示,该动物产生精子并参与受精卵形成及受精卵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如图2所示。
(1)图1所示细胞名称为 。
(2)图2中,7时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 ,10时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 。图2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时段,进入有丝分裂后期具有染色体组数为 。
生物 第 6 页(共 8 页)(3)原始生殖细胞在经历图1最终产生精子的完整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 A 和 a 发生分离的时期为 。
(4)已知图1细胞所处时期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与核DNA(c)的数量关系如图3所示,请在图 3 中画出减数分裂Ⅰ后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 的数量关系。
(5)若该个体某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 AAXⁿ的精细胞,且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则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
23.(12 分)miRNA 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但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 RNA。成熟的miRNA组装成沉默复合体,识别某些特定的mRNA(靶 RNA),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请据图回答:
(1)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图甲过程①发生的时期是 ,该过程采用的方式是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该过程进行 次。图甲过程②的原料是 。
(2)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发生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
(3)图乙中甲硫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 。miRNA 是 (填名称)过程的产物。作用原理推测:miRNA通过识别靶RNA并与之结合,通过引导沉默复合体使靶 RNA降解;或者不影响靶 RNA 的稳定性,但干扰 tRNA 识别密码子,进而阻止 (填图甲中序号)过程,如图乙所示,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 个tRNA的结合位点。
(4)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顺序如图丙所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一脯氨酸一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
注:脯氨酸的密码子是 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 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 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 GGU、GGC、GGA、GGG。
则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 (填“甲”或“乙”)链转录形成的。
生物 第7页(共8页)24.(11分)科研工作者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³²P、³⁵S和¹⁴C对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成分做了如下标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在第一组实验中,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³²P的噬菌体和³⁵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
(2)第二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存在的碳元素是 。一般来说,第二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中 (填“一定都含有”“一定都不含有”或“不一定都含有”)¹⁴C。
(3)第一组与第二组实验经过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检测到同位素标记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 (均填“沉淀物”“上清液”或“沉淀物和上清液”)。
(4)若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噬菌体标签脱落,无法辨别,请设计实验进行鉴别,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预期结果: 。
25.(9分)某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花瓣中色素合成的控制过程如左图。现让该种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据左图可知,基因控制该植物花色这一性状的途径是 。
(2)由c到f的育种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生物体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发生该变异,体现了该变异 特点。
(3)由c到e育种方式的优点是 ,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 。
(4)将利用上述某途径获得的多株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 F₁均为红花, F₁自交, F₂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 =35:1。让 F₁ 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5:1。分析发现,F₁产生配子时,其遗传因子均等分配。则据此推断,合理的假说应为该种植物体细胞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有 (填遗传因子的数目)个, F₁的基因型为 ,F₁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 。
生物 第8页(共8页)
第一组
第二组
噬菌体成分
用³⁵S标记
用¹⁴C标记
大肠杆菌成分
用³²P标记
未标记(¹²C)
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扫描版无答案),共8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甲基化修饰会抑制基因的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大联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大联考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