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三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三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聊城市茌平区的黑陶制作历史已有4300多年,选用红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晾晒、雕绘、磨光、烧制等工艺而制成。其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拉坯B. 晾晒
C. 磨光D. 烧制
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B. 被蚂蚁叮咬,可涂抹氨水减轻疼痛
C. 用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以防止白色污染
3.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 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
B. 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D. 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4.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B.
C. D.
5. 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2X+3O2↑。一根氧烛大约可以供100个人呼吸1小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应为NaClB. 氧烛是一种纯净物
C. NaClO3中Cl+5价D. 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
6.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7. 求帮助!童鞋们,下列的“学以致用”是我学习化学后总结的笔记,其中有一条是错误的,请帮忙找出
A.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 工业上可以利用物理方法分离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
C. 图书馆内的火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方法进行灭火
D. 纯净物是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的,所以五水硫酸铜(化学式:CuSO4·5H2O)是纯净物
8.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9. 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B. 1个维生素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D.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10. 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 有蓝色沉淀生成B. 无明显现象
C. 溶液变为蓝色D. 有气泡产生
11. 甲乙丙是某同学设计的三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三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
B. 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 甲装置和丙装置具有可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的功能
D. 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12. 某固体混合物由镁和氧化镁组成,取该混合物3.2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2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A. 2.4gB. 0.8gC. 1.6gD. 1.28g
13. 铅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它的正负极分别是浸在稀硫酸中的未知物质X和铅(Pb),充电和放电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为PbO2
B. 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在PbSO4中Pb的化合价为+2价
14. 一定质量的 CH4可与常见物质 M 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 Cu2O 与 O2反应又生成 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Cu2O 中的高
B. 理论上反应每生成 44g CO2,同时生成 18g H2O
C. 理论上每 16g 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 32g O2
D. 过程①可将 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 Cu2O 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6分。
15. 水是重要资,水资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
(1)请结合下表回答:
①我国人均水量为2300m3/年,居世界第89位,水资紧缺程度为______。
②写出你对节约用水有何建议?(任答一条)______。
(2)小华为了净化采集到的汀江水,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
①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作用是______,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通过此装置净化后的水为______(填“纯净”或“混合”)物
②实验中,静置、过滤、吸附、蒸馏操作中,净化最彻底的是______;
③为验证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取______方法。
16. 中华文化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化学方而的贡献较为突出。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从微观角度分析闻到花香的原因:______。
(2)兵马俑彩绘中发现了绝美的“中国紫”,“中国紫”主要成分是硅酸铜(BaCuSi2O6),其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写出最简比)
(3)“天宫课堂”上,某同学提问“空间站的氧气是怎么来的?”,太空教师解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航天员使用过后的水净化后可循环使用,其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等。
17. 钪钛合金在火箭上有重要的用途。钪(S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结合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钪元素属于___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2所表示的四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不同。
(3)写出微粒D对应的符号___________。
18. 填空。
(1)按要求从二氧化硫、氧气、氢氧化钡、氯化锌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______。
②一种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
③一种可溶于水的盐__________。
④一种可溶于水的碱__________。
(2)化学与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①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奶类、蛋类、蔬菜、水果等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牛奶、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维生素C B.纤维素 C.淀粉 D.蛋白质
②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内壁上往往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厨房中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中,可以通过浸泡将水垢除去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食用油 B.食醋 C.食盐 D.料酒
③我国是湿法冶铜的先驱。早在西汉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晋代的《抱朴子内篇》里也有铁置换铜的记载。请写出单质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化学肥料的使用,使人类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复合肥,它能同时均匀的供给作物多种养分。在硝酸钾中钾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显__________价。
19. 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氧气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请联系实际,解决相关问题。
(1)通常条件下,氧气的密度______空气的密度。
(2)实验室有一个充满某气体的集气瓶,若要验证其是否为氧气,操作是______。
(3)“烧烤”是一种街头美食,可以用木炭烧烤食物,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0. 生活就是一本化学教科书,只要你留心观察,便可发现化学无处不在,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1)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有____;
(2)夜晚霓红灯闪烁,是因为灯内充的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光,这属于它的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的最小粒子;
(4)原子是_____中最小粒子;
(5)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
(6)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____。
21.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编写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19世纪俄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 拉瓦锡B. 门捷列夫C. 波义尔
(2)请从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图中镁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不同。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 C和NeB. Be和MgC. A1和SiD. F和C1
(4)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
(5)二氧化碳是碳元素的相关化合物。为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乙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2H4)和丁物质。根据以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2.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硝酸钾、少量氯化钠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的混合物中得到硝酸钾的流程如下:
①结合图分析,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
②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③滤液2的溶质是________。
(2)A~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紫红色金属,B为某盐溶液,C溶液为蓝色,在常温下通过如图所示转化可获得硝酸钾。
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i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
②若D为银白色金属,则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③若只需一步实现反应ii,可能加入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3. 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如图是NaCl与AgNO3两溶液反应的示意图。
①图中酸根离子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反应,该反应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成沉淀。
(2)写出铜与Ag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图原理分析类推,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是___________。
(3)图中可作融雪剂的物质是_____,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4.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B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常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若需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25.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4)检验C中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_。
(5)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1、K4,关闭K2、K3,其中打开K1的目的是______,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K3,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6)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时,先称量出稀盐酸及烧杯的总质量是100g,再加入10g大理石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称得此时总质量为107.8g。求:
①生成的CO2的质量______;
②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1. 聊城市茌平区的黑陶制作历史已有4300多年,选用红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晾晒、雕绘、磨光、烧制等工艺而制成。其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拉坯B. 晾晒
C. 磨光D. 烧制
【答案】D
【解析】
A、拉坯的过程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晾晒的过程只是陶土中水分子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磨光的过程只是物质的外表被打磨光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制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B. 被蚂蚁叮咬,可涂抹氨水减轻疼痛
C. 用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以防止白色污染
【答案】A
【解析】
A、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易引发燃气爆炸,应该开窗通风,符合题意;
B、被蚂蚁叮咬,皮肤中有甲酸,可使用显碱性的稀氨水涂抹可以减轻疼痛,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不符合题意;
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废弃塑料的产生,进而防止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 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
B. 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D. 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C
【解析】
A、森林着火时,开辟隔离带,移出可燃物,可达到灭火的目的,该选项措施正确;
B、图书档案着火时,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后没有任何痕迹,不会破坏图书档案,该选项措施正确;
C、水能导电,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该选项措施不正确;
D、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可隔绝空气,该选项措施正确。
故选C。
4.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稀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与二氧化碳,则可以用稀盐酸除去水壶内的水垢碳酸钙,故选项说法正确;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饱和石灰水中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钙,降低温度未溶解的熟石灰会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C、锌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金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则将样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有气泡产生为铜锌合金,无明显反应现象的为真黄金,故选项说法正确;
D、白酒和白醋的气味不同,则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两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 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2X+3O2↑。一根氧烛大约可以供100个人呼吸1小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应为NaClB. 氧烛是一种纯净物
C. NaClO3中Cl为+5价D. 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
【答案】B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Na,2;Cl,2;O,6;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Na,Cl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故X的化学式为NaCl,不符合题意;
B、氧烛的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不符合题意;
D、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A、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两种气体中,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将小木条迅速插入酒精灯的火焰中,可以看到接触外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可以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点燃甲烷,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甲烷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7. 求帮助!童鞋们,下列的“学以致用”是我学习化学后总结的笔记,其中有一条是错误的,请帮忙找出
A.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 工业上可以利用物理方法分离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
C. 图书馆内的火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方法进行灭火
D. 纯净物是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的,所以五水硫酸铜(化学式:CuSO4·5H2O)是纯净物
【答案】C
【解析】
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选项A正确;
B、液氮的沸点是-196℃,液氧的沸点是-183℃,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来制取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工业上可以利用物理方法分离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选项B正确;
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图书馆内火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C错误;
D、纯净物是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的,五水硫酸铜是由一种物质CuSO4·5H2O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选项D正确。
故选:C。
8.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A、图中实验,酸的种类和金属种类都不同,多个变量,不能比较铁、镁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根据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变色情况,可探究酸与指示剂的作用,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换算为),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A。
9. 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B. 1个维生素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D.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6×12):(8×1):(6×16)=9:1:12,说法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说法正确;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6×12)+(8×1)+(6×16)=176,说法正确;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8×1)/176×100%=4.5%,说法正确。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和计算
10. 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 有蓝色沉淀生成B. 无明显现象
C. 溶液变为蓝色D. 有气泡产生
【答案】D
【解析】
A、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错误;
C、铁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和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有气泡产生,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 甲乙丙是某同学设计的三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三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
B. 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 甲装置和丙装置具有可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的功能
D. 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此时甲装置中固液分离,故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不符合题意;
B、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甲装置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才会顺利导出,符合题意;
C、甲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从而实现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丙装置可通过抽拉铜丝,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从而实现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
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将固体置于试管中,液体置于烧杯中,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某固体混合物由镁和氧化镁组成,取该混合物3.2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2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A. 2.4gB. 0.8gC. 1.6gD. 1.28g
【答案】B
【解析】
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镁,所以12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2.4g=0.8g,故选:B。
13. 铅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它的正负极分别是浸在稀硫酸中的未知物质X和铅(Pb),充电和放电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为PbO2
B. 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在PbSO4中Pb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B
【解析】
A、由充电和放电的反应过程图,反应物中铅、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铅、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2、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铅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PbO2,故正确;
B、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错误;
C、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反应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D、硫酸根显-2价,设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故正确。故选B。
14. 一定质量的 CH4可与常见物质 M 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 Cu2O 与 O2反应又生成 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Cu2O 中的高
B. 理论上反应每生成 44g CO2,同时生成 18g H2O
C. 理论上每 16g 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 32g O2
D. 过程①可将 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 Cu2O 中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在一定条件下,CH4与常见M反应生成Cu2O、CO2、H2O,Cu2O与O2反应又生成M,M的化学式是CuO,Cu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u2O中的低,选项错误;
B、CH4中C、H的质量比为3:1,C、H分别生成CO2、H2O的质量比为11:9,也就是理论上反应每生成44gCO2,同时生成36gH2O,选项错误;
C、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 + 2O2CO2 + 2H2O,根据质量比可知,理论上每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gO2,选项错误;
D、CH4与常见物质M反应放出少量的热量,将所得产物Cu2O与O2反应放出较多热量,说明过程①可将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Cu2O中,选项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6分。
15. 水是重要的资,水资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
(1)请结合下表回答:
①我国人均水量为2300m3/年,居世界第89位,水资紧缺程度为______。
②写出你对节约用水有何建议?(任答一条)______。
(2)小华为了净化采集到的汀江水,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
①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______,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通过此装置净化后的水为______(填“纯净”或“混合”)物
②实验中,静置、过滤、吸附、蒸馏操作中,净化最彻底的是______;
③为验证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取______方法。
【答案】(1) ①. 轻度缺水 ②. 使用节水龙头(或一水多用,用洗菜的水浇花等)
(2) ①. 过滤 ②.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③. 混合 ④. 蒸馏 ⑤. 肥皂水 ⑥. 煮沸
【解析】
【小问1】
我国人均水量为2300m3/年处在1700m3~3000m3范围内,故属于轻度缺水;
节约用水建议:使用节水龙头,用后拧紧水龙头;一水多用,用洗菜的水浇花等;
【小问2】
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作用为过滤;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净化后的水中仍还有可溶性物质,故属于混合物;
静置、过滤、吸附、蒸馏操作中净化最彻底的是蒸馏;
为验证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可选用的试剂为肥皂水,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煮沸和蒸馏都能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取煮沸的方法。
16. 中华文化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化学方而的贡献较为突出。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从微观角度分析闻到花香的原因:______。
(2)兵马俑彩绘中发现了绝美的“中国紫”,“中国紫”主要成分是硅酸铜(BaCuSi2O6),其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写出最简比)
(3)“天宫课堂”上,某同学提问“空间站的氧气是怎么来的?”,太空教师解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航天员使用过后的水净化后可循环使用,其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等。
【答案】(1)分子在不停运动
(2)2:3 (3) ①.
②. 吸附
【解析】
【小问1】
“闻到香气”是因为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闻到,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小问2】
硅酸铜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小问3】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17. 钪钛合金在火箭上有重要的用途。钪(S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结合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钪元素属于___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2所表示的四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不同。
(3)写出微粒D对应的符号___________。
【答案】(1)金属 (2)质子数##核电荷数
(3)Na+
【解析】
【小问1】
钪是“钅”字旁,所以钪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小问2】
元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图2所表示的四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小问3】
微粒D中核电荷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表示钠离子,对应的符号为Na+。
18. 填空。
(1)按要求从二氧化硫、氧气、氢氧化钡、氯化锌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______。
②一种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
③一种可溶于水的盐__________。
④一种可溶于水的碱__________。
(2)化学与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①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奶类、蛋类、蔬菜、水果等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牛奶、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维生素C B.纤维素 C.淀粉 D.蛋白质
②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内壁上往往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厨房中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中,可以通过浸泡将水垢除去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食用油 B.食醋 C.食盐 D.料酒
③我国是湿法冶铜的先驱。早在西汉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晋代的《抱朴子内篇》里也有铁置换铜的记载。请写出单质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化学肥料的使用,使人类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复合肥,它能同时均匀的供给作物多种养分。在硝酸钾中钾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显__________价。
【答案】(1) ①. O2 ②. SO2 ③. ZnCl2 ④. Ba(OH)2
(2) ①. D ②. B ③. ④. 13:16 ⑤. +5
【解析】
【小问1】
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其化学式是O2,故填:O2;
②二氧化硫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硫是非金属元素,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其化学式是SO2,故填:SO2;
③氯化锌是由锌离子和氯离子(盐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酸盐,根据盐酸盐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可知氯化锌属于一种可溶性的盐,其化学式是ZnCl2,故填:ZnCl2;
④氢氧化钡由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是Ba(OH)2,故填:Ba(OH)2;
【小问2】
①牛奶、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D;
②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CaCO3、 Mg(OH)2均能与酸反应,厨房中常用食醋(酸),可以通过浸泡将水垢除去,故选:B;
③单质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为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④硝酸钾中钾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13:16;
硝酸钾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解得x=+5,故填:+5。
19. 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氧气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请联系实际,解决相关问题。
(1)通常条件下,氧气的密度______空气的密度。
(2)实验室有一个充满某气体的集气瓶,若要验证其是否为氧气,操作是______。
(3)“烧烤”是一种街头美食,可以用木炭烧烤食物,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1)略大于 (2)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若木条不复燃,则不是;
(3) ①. 放热,发红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
③. 化合反应
(4)
【解析】
【小问1】
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空气的相对质量为29,所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小问2】
验证氧气一般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具体操作为: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若木条不复燃,则不是;
【小问3】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热,发红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生成物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小问4】
高锰酸钾在受热的条件下分解制取氧气,同时还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0. 生活就是一本化学教科书,只要你留心观察,便可发现化学无处不在,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1)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有____;
(2)夜晚霓红灯闪烁,是因为灯内充的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光,这属于它的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的最小粒子;
(4)原子是_____中的最小粒子;
(5)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
(6)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____。
【答案】(1)氧气##O2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4)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
(5)分子总是不停运动着
(6)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
【小问1】
氧气能供给呼吸,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有氧气。
【小问2】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小问3】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小问4】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小问5】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小问6】
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21.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编写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19世纪俄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 拉瓦锡B. 门捷列夫C. 波义尔
(2)请从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图中镁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不同。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 C和NeB. Be和MgC. A1和SiD. F和C1
(4)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
(5)二氧化碳是碳元素的相关化合物。为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乙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2H4)和丁物质。根据以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1)B (2) ①. 10.81 ②. 质子数##核电荷数 (3)BD
(4)2OH- (5)
【解析】
【小问1】
编写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19世纪俄国科学家是门捷列夫,故填B。
【小问2】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镁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故填10.81;质子数
【小问3】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BD
【小问4】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个氢氧根离子:2OH-,故填:2OH-
【小问5】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推断出,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乙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故填:。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2.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硝酸钾、少量氯化钠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的混合物中得到硝酸钾的流程如下:
①结合图分析,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
②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③滤液2的溶质是________。
(2)A~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紫红色金属,B为某盐溶液,C溶液为蓝色,在常温下通过如图所示转化可获得硝酸钾。
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i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
②若D为银白色金属,则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③若只需一步实现反应ii,可能加入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1) ①. 防止硝酸钾晶体析出晶体而损失或减少硝酸钾的结晶损失 ②. 降温结晶 ③. 硝酸钾、氯化钠或KNO3、NaCl
(2) ①. 金属A的金属活动性比B中金属的活动性强,且B为可溶性的盐溶液 ②. ③. 置换反应 ④. KOH
【解析】
【小问1】
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趁热过滤的原因是防止硝酸钾析出晶体而损失,故填防止硝酸钾晶体析出晶体而损失。
②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使硝酸钾结晶可选择降温结晶的方法,即操作a的名称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
③降温结晶后的溶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滤液2中的溶质是硝酸钾和没有结晶的杂质氯化钠,故填硝酸钾、氯化钠。
【小问2】
A为紫红色金属,则A为铜; C溶液为蓝色,反应后能够生成硝酸钾,即C中含有硝酸根离子,则C为硝酸铜;B为某盐溶液,且B中金属的活动性比铜弱,且B中含有硝酸根,则B为硝酸银,D为银。
①反应i能发生的原因是金属A的金属活动性比B中金属的活动性强,且B为可溶性的盐溶液,故填金属A的金属活动性比B中金属的活动性强,且B为可溶性的盐溶液。
②由分析可知,A为铜,B为硝酸银,则反应i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2AgNO3=Cu(NO3)2+2Ag;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③由分析可知,C为硝酸铜,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钾,硝酸钾易溶于水,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反应后含铜的物质是一种难溶性的物质,可为氢氧化铜,则只需一步实现反应ii,可能加入的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钾,其化学式为KOH,故填KOH。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3. 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如图是NaCl与AgNO3两溶液反应的示意图。
①图中酸根离子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反应,该反应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成沉淀。
(2)写出铜与Ag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图原理分析类推,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是___________。
(3)图中可作融雪剂的物质是_____,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硝酸根离子 ②. NaCl+ AgNO3==AgCl ↓ +NaNO3 ③. 复分解反应 ④. Ag+和Cl— ⑤. Cu+2AgNO3=Cu(NO3) 2 + 2Ag ⑥. 铜原子和银离子(也可写化学符号) ⑦. 氯化钠 ⑧. 雪水凝固点降低
【解析】
(1). ①NO3-是硝酸根离子 ② NaCl与AgNO3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AgNO3==AgCl ↓ +NaNO3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实际上是Ag+和Cl— 结合生成沉淀。 (2)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前,银在后,排前置后,故铜能置换出AgNO3溶液中的银:Cu+2AgNO3=Cu(NO3)2 + 2Ag 。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是铜原子和银离子。(3) 氯化钠能使雪水凝固点降低,可作融雪剂。
点睛:会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并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4.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B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常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若需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答案】(1)试管 (2)
(3) ①. 气密性 ②. D
【解析】
【小问1】
B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小问2】
实验室常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常用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小问3】
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于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与反应的发生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需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因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纯度高,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是干燥气体。
25.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4)检验C中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_。
(5)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1、K4,关闭K2、K3,其中打开K1的目的是______,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K3,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6)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时,先称量出稀盐酸及烧杯的总质量是100g,再加入10g大理石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称得此时总质量为107.8g。求:
①生成的CO2的质量______;
②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2H2O22H2O+O2↑
(3)向上排空气法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瓶上端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5) ①. 排出A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气压过大 ②.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③. 烧杯中B中的水进去入装置C
(6) ① 2.2g ②. 50%
解:设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5g
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解析】
【小问1】
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
A装置是固液常温制取气体,用此装置制取氧气,则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小问3】
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进去,将空气从双口瓶的上端排出。
【小问4】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气体的验满在瓶口处进行。所以检验C中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瓶上端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小问5】
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1、K4,关闭K2、K3,其中打开K1的目的是排出A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气压过大,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由于C装置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所以打开K3,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B中的水进去入装置C。
【小问6】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0g-107.8g=2.2g。
②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将带火星木条伸入到两种气体中
B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充分加热固体至质量不再减少
C
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
将小木条迅速插入酒精灯的火焰中,观察小木条各个部位炭化的程度
D
探究甲烷中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点燃甲烷,检验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比较铁、镁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探究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探究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ρ水=1g/mL)
水资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3/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两种气体中
B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充分加热固体至质量不再减少
C
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
将小木条迅速插入酒精灯的火焰中,观察小木条各个部位炭化的程度
D
探究甲烷中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点燃甲烷,检验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比较铁、镁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探究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探究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ρ水=1g/mL)
水资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3/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三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综合应用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十校联考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等三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