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广西南宁三雅学校中考模拟(四)语文试题

    2024年广西南宁三雅学校中考模拟(四)语文试题第1页
    2024年广西南宁三雅学校中考模拟(四)语文试题第2页
    2024年广西南宁三雅学校中考模拟(四)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广西南宁三雅学校中考模拟(四)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南宁三雅学校中考模拟(四)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0% 10,下列对材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共21 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6题
    从《易经》对“天人合一”的阐述,到《诗经》对山光水色的欣赏;从孔子“乐山乐水”的 山水观,到庄子“物我两忘”的审美观;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友谊,到“醉翁之意不在 酒”的山水之乐……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深厚的山水情结。古往今来,山水音乐、山水园林、 山水绘画和山水诗文多得 A , 令人神往
    【山水·音乐】《高山流水》是古琴曲,为伯牙所作。伯牙与子期, 一个是达官贵人, 一个是山 野樵夫,虽然他们之间学识和地位 B ,但琴声将两个纯净的灵魂紧紧相连,叙说了一段人 世间难得的真 zhì( )友情。曲中描绘了“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今若江河”的景象。初志 在乎高山矗( )立,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潺潺,言智者乐水之意。琴韵之中, 尽显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秀。
    【山水·园林】从古至今,自然山水思想广受推崇。有山水者,加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 水。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参天古木、嶙峋怪石融为一体,修建出“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门墙装饰中的匾额、对联、雕刻及绘画等文化元素,给园林 提升了古朴的韵味。山水园林如果少了文学的烘托和渲染,将索然无味。
    【山水·绘画】中国画家自古崇尚自然,重“神韵”,讲“意境”。魏晋画家宗炳认为,画山水 者,眼所见,心所画,画山水之灵气,观者 C , “畅神”也。唐诗的灿烂成果,让画家得 以在诗境的品味中,获得更多创作的主题和灵感。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不仅以人与自然的对话, 把诗从玄理中解放出来,更通过对山水和田园的审美观照和抒情表达,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 1.阅读【山水·音乐】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2 分 )
    (1)矗( )立 ( 2 ) 真zhì( )
    2.请你结合语境,解释文段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1)索然无味 (2)崇尚
    3.文段中A、B、C 三处需填上成语,请从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对应填写。(3分) 备选词语:寥若晨星、天壤之别、不可胜数、难分伯仲、心旷神恰、沾沾自喜
    4.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反映山川秀美主题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2分)
    ① 绿水无弦万古琴 ②白首壮志驯大海 ③海到无边天作岸
    ④山登绝顶我为峰 ⑤青春浩气走千山 ⑥青山不墨千秋画
    (1)上联: 下联:
    5.以下从文段抽取出来的句子需要修改,下列病因分析及修改意见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门墙装饰中的匾额、对联、雕刻及绘画等文化元素,给园林提升了古朴的韵味。
    A.此句语序不当,要将“雕刻”移至“匾额”的前面。
    B.此句重复啰嗦,“文化”和“元素”删掉其中一个。
    C.此句搭配不当,应该把“提升”一词换成“增添”。
    D.此句成分残缺,需在第二句“给”的前面加“门墙”。
    【山水·诗文】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10分)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壮锦是壮族的文化瑰宝之一,一丝一缕的织线绘制与记载了赓续千年的壮乡文化故事。距今 为止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于2006年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锦与云锦、蜀锦、宋 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其中靖西、龙州、百色、宾阳壮锦最为特色精美。
    壮锦以棉纱为经,以彩色丝线、棉线为纬,以“通经断纬”的方式精制而成。 一张宽50cm、 长180cm, 难度一般的传统彩色壮锦需160个小时左右完成,中等难度的壮锦织造时长翻倍,多 种颜色所配出的绚丽壮锦耗时更长。
    壮锦的纹样十分丰富,在沿用传统纹样(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的 同时,又有新的纹样,如“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极具民族风格。壮锦的 织造工艺流程繁多且复杂,共经15道工序,其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蚕丝和棉纱,成品由专用织机 织造,织机全机由机身、装纱、提纱、提花和打花五部分构成,结构简单、操作轻便,但效率较 低,所以,手工织造的壮锦成品产量极低。
    壮锦不仅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资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 的纺织史增添鲜活例证,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 作用,同时,国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这门传统民族工艺的保护和重视。保障艺人工匠的生存 条件,让壮锦艺术得以传承和沿袭。
    (节选自《浅谈非遗生产性保护》,有删改)
    【材料二】
    据《广舆揽胜》载:“贺县壮人,男花巾缠头,项饰银圈,青衣绣绿,女环,遍插银簪。衣 锦边,短衫系纯棉,裙华丽。自喜能织壮锦及手巾帕。其男子所携必家织者。”由此可见壮锦在 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但现代社会,壮锦从生活必需品逐渐转变成了民间工艺品,渐渐淡出了 人们的生活。
    怎么解决传统工艺消亡的困境,让壮锦重新焕发生机,可通过以下三方面: 第2页 (共8页)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名句
    陶渊明
    《饮酒(其五)》
    山下采菊,心境闲适,与山野物我合
    一。
    ①_ ,悠然见南 山 。
    杜甫
    《望岳》
    远大的抱负与巍峨的暴山融为一体。
    ② ③ -
    吴均
    《与朱元思书》
    美丽的自然风景净化心灵,由景而生 慨叹,反衬景物怡人。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 , 窥 谷 忘 反 ,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 古》
    从视觉和听觉写了山川的壮美。
    ⑤ (6) _
    ⑦.
    《秋词》
    表达诗人凌云壮志与高昂进取的精 神。
    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 情到碧霄。
    常建
    ⑧《
    山林的美景使百鸟欢悦,潭水倒影让 人杂念全消。
    ⑨.
    首先大力宣传,建立文化情感。政府助力、企业配合通过各种途径实施对壮锦的宣传和推广:
    第一,利用新媒体各大平台,多维度地向人们展示壮锦的价值与魅力,使壮锦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中。第二,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在直播间直播壮锦的生产制作过程,让受众拥有即时评论、 点赞、转发的操作,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壮锦的文化内涵,形成文化自觉。
    其次重构壮锦的数字化展示空间。告别仅停留在言传身教、口口相传、师徒传授,同族相传 的传统方式,采用数字媒体形成一个系统化、充满活性的传承模式。例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在2004 年就推动了“乡村记录影像培训计划”,潜移默化地培养大众对壮锦的保护意识,加入宣传保护 与传承壮锦的队伍中来。第二,采用数字建模AR 展示、AI 互动体验、全景视频等数字技术。只 要人们带上VR 眼镜,在这个场景里就可以通过全息影像的方式与壮锦进行沉浸式交互,切身参 与到壮锦织锦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去。
    最后多途径寻找、培养传承人。对具有现代意识、系统知识和热衷壮锦织锦技艺的人才进行 重点培养;利用新媒体平台,寻找壮锦的民间爱好者,挖掘更多的人才;加强学校教育对民间艺 术的重视度,对学生进行宣讲,形成一代又一代年轻且富有贵任感的传承群体。
    (节选自《新媒体视角壮锦的传承与发展》,有删改)
    【材料三】 促进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措施的数据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3% 70.009%
    7.下列说法与以上三则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壮锦历史悠久,距今为止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 壮锦织造耗时长,以棉纱为经,以彩色棉线为纬,以“通纬断经”的方式精制而成。
    C. 在传统社会中壮锦占重要作用,但现代社会壮锦从生活必需品逐渐转变成了民间工艺品。 D. 国家、社会应加强对壮锦工艺的保护和重视,通过各种途径让壮锦艺术得以传承和沿袭。 8.下列对材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
    A.【材料一】首句中“之一”指壮锦是壮族的文化瑰宝中的一种,起限制作用,不能删。
    B.【材料一】第②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壮锦织造的时长。
    C.【材料二】第①段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壮锦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D.【材料三】的图表说明了政府加强重视、增加投资力度功能促进非遗项目传承发展。
    9.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出传承和发展壮锦工艺的三条措施。 ( 3 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穿校服的父亲
    邓迎雪
    ①听说,校门口有个卖凉皮的老头,穿着我校的老校服,让人感觉特别滑稽,特别逗,同学 们称他为“凉皮校服哥”。
    ②作为全年级的尖子生,我的自尊心格外强,从不在同学面前显露我贫寒的家境,母亲早逝, 父亲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咬咬牙拘了高价择校费,我这才进到这所重点中学读书。 父亲又心疼我学校离家太远,就让我住校, 一周只回一次家。
    ③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请我一起到校外吃饭。我拗不过他们的热情,随着去了。校 门口,吃饭的同学很多,肉夹馍、凉皮、包子、稀饭一应俱全,每个摊点前都围满了人。这时, 不知谁提议去吃凉皮,在一路打打闹闹的笑声里,我们走向“凉皮校服哥”。
    ④我随着人流往前走,远远看去,那个摊点前围了不少人,透过些微的空隙,发现那个忙碌 的身影如此熟悉。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停下脚步,那满头白发、低头忙碌的可不正是自 己的父亲?他穿着一身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此刻,他正不停地忙着, 偶尔抬起头笑着跟同学说些什么。
    ⑤“师哥,今天生意不错啊。”我听见一个大嗓门男生在跟父亲开玩笑,而父亲居然还好脾 气地笑!
    ⑥我的耳朵嗡嗡作响,脸发烫,步子也变得轻飘飘的,转身逃跑般离开了。
    ⑦到了寝室,我的心仍扑扑腾腾地跳,对父亲的埋怨排山倒海般撞击着我的胸口。
    ⑧周末回家,父亲看见我回来很高兴,而我却冲他发火:“谁让你去学校门口的?你不怕人 家笑话我啊?”他没有计较我的无理,说:“那儿生意好,我故意躲得远一些,离学校还远着呢。 再说你住校, 一直在食堂吃饭,遇不见。”
    ⑨“你怎么知道我遇不见?你还穿校服,那适合你穿吗?你知道人家叫你什么吗?”我竟然 委屈得流出了眼泪。
    ⑩父亲的表情很复杂,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叹口气,递给我一条毛巾,就 到厨房做饭去了。也许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就不在校门口摆摊了。我隐隐约约听同学说,那个卖凉 皮的不在那儿了,找了好几回都没有。我听了,略略放了心,心想父亲在别处做生意也是一样的。 再回到家时,我和父亲都没有提过这事。
    ⑪转眼到了六月,市里组织了一场中学生物理竞赛,全校共有十几名学生参加,那天上午, 我和老师、同学一起乘车赶往赛场,因为前方堵车,车子在一个十字路口减速前行,我就在那儿 猝不及防地看见了父亲。
    ⑫那天,天气预报说是近五十年来最高温,四十一摄氏度。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 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父亲就在一棵大 树下,摆了几张小方桌卖凉皮。天太热,行人逃也似的匆匆而过,没人向摊点张望一眼。父亲没 有泄气,不时扯起围裙擦一下满头的大汗,大着嗓门吆喝,声音听起来有些嘶哑,就像要被太阳 烤化的柏油路,让人揪心。
    ⑬车子很快就走过去了,把父亲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汽车空调“咝咝”地吹着冷气,竟然吹 出了我的泪,我愧疚极了。是不是自从被我从校门口撵走后,父亲就一直在这儿摆摊?在这个长 长的炎热的夏季,再苦再累再难,他从不在我面前提一个字。我把成长的疼痛留给父亲,可父亲 给我的依旧是浓浓的爱。
    ⑭那天考试后,我回到家,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爸,天太热,别出去摆摊了,等凉 快了还去老地方吧,同学们老念叨你。”父亲有些吃惊的望着我。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 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
    10.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并从文中找出能表现“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列
    表格。 (3分)
    11.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 连知了也没了叫声。 (从描写的角度)
    12. 对比是写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情感,请从文章第⑫、⑬ 段中找到一处对比,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13. 本文结尾段和链接材料都写了与流泪相关的情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两者分别抒发了什 么情感? (4分)
    【链接材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 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主要情节
    “我”对父亲的情感
    ‘我”发现凉皮校服哥是父亲
    埋怨
    “我”周末回家冲父亲发火

    ②.
    揪心
    “我”在车上吹着空调,想着父亲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
    点;散句及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
    B. 本诗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叙写了“狂风破屋”的情状,然后依次叙写了“群童抱茅”
    “娇儿踏被”“屋漏床湿”等情节,为后文蓄势。
    C.“南村群童……倚杖自叹息”这一段写顽皮的群童抱茅而去,诗人因“老无力”说不出话来,
    只能眼睁睁看着群童趁火打劫,遭受欺侮而气急败坏。
    D. 全诗先叙事,后抒情议论,既表现了诗人贫困悲苦的窘状,也表明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
    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
    15. 这首诗画面感极强,请你选择一精彩之处进行简要分析。 (3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伯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 乙 】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 “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①, 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 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
    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
    (节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记》,有删改)
    【注释】①罅 (xià): 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 花。④掣折:转折。⑤欹 (qī): 倾斜,斜靠。
    16.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
    A.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 B.以其境过清
    C. 潭西南而望 面山而居 D.乃记之而去
    去以六月息者也
    乃不知有汉
    17. 下列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2 分 )
    A.【 甲】文按照发现小石潭——小源源流 --潭中景物--记录同游者的顺序来写的。
    B.【 甲】“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突出小潭环境幽美,与“四面竹树环合”呼应。 C.【 乙】文开头未见其瀑,先闻其声,以似“疾雷”的“瀑声”起笔,唤起游者观赏的兴趣。 D.【甲】【乙】两文都写了水,其姿态又各不相同,甲文突出水的清丽,乙文突出水的奇伟。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4 分 )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2 分 )
    (2)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 2 分 )
    19. 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甲】文是一篇经典的山水游记,请 自选角度赏析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20. 无论是江河湖海,还是小池深潭,都可能因一双慧眼、 一支妙笔而有了情感,有了境界。结 合【甲】【乙】两文,简要说明柳宗元、袁宏道各自借眼前水景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综合 (共10分)
    21. 我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初三1班在收集素材时,针对文化专题进行了学习和 讨论,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名著寻文化】(3分)
    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就像走进一个丰富的知识之林,有丰富的科学道理、历史知识、生 活掌故等。如《狗、猫、鼠》里有“翻筋斗”的猴,““请安”的象;《阿长与》里的阿 长有“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如放福橘、吃福橘、说福语; ①《 》里描绘了迎神赛会和手 工艺品……不读不知道, 一读有惊喜。
    ② (作者)在《骆驼祥子》中把人物,都放在老北京这真实的地理环境与市井生活 中,所以书中诸多场景,车厂、大杂院、四合院、大大小小的胡同、茶馆等,都体现了京味。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在介绍汉字的由来时让我 们知道了③. (人物)造字的传说。
    【任务二:班级贴文化】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龙”既是有形的图腾,又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在讨论怎样布 置“龙年龙文化”主题文化照片墙时,同学们各抒已见,请你参考同学们的观点和分析,发表个 人见解。(3分)
    小语:我认为“龙”代表的是① 精神,龙的形象融合了多种动物、自然天象等 元素,与中华文明和谐包容的特征是一致的,建议贴上龙形象的图片。
    小文:我认为“龙”代表的是创新精神,可展示国之重器“鲲龙”大飞机上天入海的图片。
    小西:我认为“龙”代表的是吉祥文化,寄寓新春佳节美好祝愿的舞龙灯的图片很合适。 你:②
    【任务三:生活谈文化】
    随着短视频的广泛传播,网络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拍摄非遗文化的短视频而大火。有人觉 得短视频有助于弘扬非遗文化,但也有人认为那些拍摄短视频的人不过是利用文化吸粉,然后接 广告赚钱。对于拍摄非遗文化短视频的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 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4分)
    四、写作(50分)
    22.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青春路上,难免遇到挫折、遭逢失败,它让人焦虑、 难过、疼痛,陷入生命的低谷。可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正是这些磨砺,把生活中的种种不 如意,淬炼、砥砺成刺破人生黑暗的利刃,让生命焕发出熠熠的星光。
    请以“磨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还可以发表议论。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相关试卷

    2023年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原南宁市三美学校银海校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原南宁市三美学校银海校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原南宁市三美学校银海校区20222023学年度春季学期九年级语文6月三模试题docx、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原南宁市三美学校银海校区20222023学年度春季学期九年级语文6月三模试题答题卡正面docx、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原南宁市三美学校银海校区20222023学年度春季学期九年级语文6月三模试题答题卡背面1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回答问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