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江苏地区)专题复习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讲 细胞中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72476/0-17186753433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江苏地区)专题复习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讲 细胞中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72476/0-17186753433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江苏地区)专题复习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讲 细胞中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72476/0-17186753434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江苏地区)专题复习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讲 细胞中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72476/0-171867534343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江苏地区)专题复习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讲 细胞中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72476/0-171867534347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江苏地区)专题复习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讲 细胞中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72476/0-171867534349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江苏地区)专题复习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讲 细胞中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72476/0-171867534353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江苏地区)专题复习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讲 细胞中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72476/0-171867534358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江苏地区)专题复习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讲 细胞中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江苏地区)专题复习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讲 细胞中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下列有关水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酶促反应的环境B.参与血液中缓冲体系的形成C.可作为维生素D等物质的溶剂D.可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氧化过程解析: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故水是酶促反应的环境,A正确;血液中的缓冲对是由离子组成的,离子溶解在水中才能形成缓冲体系,B正确;维生素D属于脂质,脂质通常不溶于水,C错误;自由水能参与化学反应,故水可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氧化过程,D正确。
2.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机体通过主动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量的增加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B正确;细胞内液可以与细胞外液相互交换成分,因此,细胞内液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可以使细胞外液总量增多,体液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故体液的总量也会增多,D正确。答案: C
3.为探究水和氮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将一批长势相同的玉米植株随机均分成三组,在限制水肥的条件下做如下处理:(1)对照组;(2)施氮组,补充尿素(12 g·m-2);(3)水+氮组,补充尿素(12 g·m-2)同时补水。检测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下表。
注:气孔导度反映气孔开放的程度
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细胞中自由水的生理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两点即可)。补充水分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对氮的______________,提高植株氮供应水平。(2)参与光合作用的很多分子都含有氮。氮与______离子参与组成的环式结构使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用于驱动____________两种物质的合成以及________的分解;RuBP羧化酶将CO2转变为羧基加到______分子上,反应形成的产物被还原为糖类。(3)施氮同时补充水分增加了光合速率,这需要足量的CO2供应。据实验结果分析,叶肉细胞CO2供应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参与光合作用的很多分子都含有氮,叶绿素的元素组成有C、H、O、N、Mg,其中氮与镁离子参与组成的环式结构使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用于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水光解产生NADPH和O2,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其中ATP和NADPH两种物质含有氮元素;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过程,其中RuBP羧化酶将CO2转变为羧基加到C5(RuBP)分子上,反应形成的C3被还原为糖类。(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施氮同时补充水分使气孔导度增加,CO2吸收量增多,同时RuBP羧化酶活性增大,使叶肉细胞固定CO2的效率增大,植物有足量的CO2供应,从而增加了光合速率。答案:(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能够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能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还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主动吸收 (2)镁 ATP和NADPH 水 C5(或RuBP) (3)气孔导度增加,CO2吸收量增多,同时RuBP羧化酶活性增大,使叶肉细胞固定CO2的效率增大
知能集成(一) 水、无机盐与细胞代谢及稳态调节整合知识·形成系统思维1.水与细胞代谢
2.水和无机盐与稳态的调节(1)人体水平衡调节
(2)无机盐及其在稳态中的作用
综合训练·强化迁移应用题组一 水、无机盐与细胞代谢1.作物种子贮藏过程中的损耗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抑制作物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减少损耗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作物种子呼吸速率与其含水量密切相关,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含水量低时,呼吸速率微弱的原因是种子的自由水含量较少,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B.种子含水量高时,呼吸速率增强的原因是种子的自由水含量增加,细胞代谢水平增强C.种子含水量降至14%以下时,呼吸速率微弱的原因是种子的结合水含量较少,细胞线粒体损伤D.种子含水量升至16%左右时,作物1种子较作物2种子更耐贮藏
解析:种子含水量低时,呼吸速率微弱的原因是种子的自由水含量较少,细胞代谢缓慢,但细胞并未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种子含水量高时,呼吸速率增强的原因是种子的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B正确;种子含水量降至14%以下时,呼吸速率微弱的原因是种子的结合水含量相对较少,细胞代谢较慢,C错误;种子含水量升至16%左右时,作物2种子呼吸速率较低,更耐贮藏,D错误。答案: B
2.氮肥是指以氮为主要成分,可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的肥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施用氮肥的目的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B.根细胞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淀粉等物质C.氮肥施用过多可能会使植物根细胞失水,导致植株萎蔫D.土壤缺氧时,植物根细胞不能主动吸收含氮的无机盐答案:C
题组二 水、无机盐与稳态调节
4.水、无机盐等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呕吐、腹泻的病人,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B.过量饮水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需脱水治疗C.缺钙引起的肌肉抽搐,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合理膳食得到改善D.铁摄入不足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贫血,需适量补铁解析:过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吸水,引起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答案:B
知能集成(二) 模型法分析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关系整合知识·形成系统思维1.蛋白质与核酸的关系模型及解读
2.有关蛋白质与核酸关系的两个链接(1)与基因表达的链接①分析此类问题要借助基因表达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明确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②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此外还要明确染色体、核糖体及常见病毒的化学组成:染色体→蛋白质+DNA→C、H、O、N、P核糖体→蛋白质+RNA→C、H、O、N、PT2噬菌体→蛋白质+DNA→C、H、O、N、P等
(2)与细胞分化的链接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DNA相同,m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tRNA基本相同。3.归纳生物体中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综合训练·强化迁移应用1.如图中甲、乙、丙表示生物大分子,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c共有的元素为C、H、O、NB.a与b的区别只是含有的五碳糖不同C.通过②③过程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的丙有差异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代表DNA,乙代表RNA,丙代表蛋白质,①代表DNA的复制,②代表转录,③代表翻译。单体a是脱氧核苷酸,单体b是核糖核苷酸,单体c是氨基酸。a与b的区别除了五碳糖不同外,碱基种类上也有差别,B错误。
2.下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⑦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时发生B.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都是mRNAC.过程③存在A—U、C—G、T—A三种碱基配对方式D.过程⑤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解析:在正常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⑦逆转录、⑤RNA复制过程,A错误;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为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有mRNA、rRNA和tRNA,B错误;过程③为转录,即DNA转录为RNA,存在A—U、C—G、T—A三种碱基配对方式,C正确;由于RNA一般为单链,过程⑤RNA的复制没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的复制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D错误。
知能集成(三) 种子形成和萌发时物质的变化整合知识·形成系统思维1.种子与水2.种子与有机物及检测
3.种子萌发时吸水和呼吸方式的变化曲线分析
4.种子与相关植物激素
综合训练·强化迁移应用1.下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子形成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很高B.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C.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脂肪多于糖D.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氮元素增加
解析:种子形成过程中,可溶性糖逐渐转化为脂肪,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较低,A错误;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B错误;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故不会导致种子需要的氮元素增加,D错误。答案:C
2.如图1表示某油料植物的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1可知,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常用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色的脂肪颗粒。(3)图2中在7天之前,导致萌发种子初期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N”或“O”)。7~10天干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1天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江苏地区)专题复习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细胞内其他物质,生物化学,液体环境,代谢废物,生物体,细胞中的无机盐,答案C,3实验中的对照,细胞中的糖类,细胞中的脂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江苏地区)专题复习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1讲 走近细胞,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合大概念,主要内容和意义,动植物,细胞产物,老细胞,生物界,观察与归纳概括,答案A,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讲细胞的增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备考指导,内容索引,实验步骤,②曲线解读,A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