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地理中考(会考)热点练习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深中通道计划6月28日正式通车】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深中通道计划6月28日正式通车】,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深中通道开通后,将产生的影响是,深中通道连接的城市分别是,深中通道全线通车的意义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深中通道(深圳至中山)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项重大工程,通车后深圳至中山只需30分钟,让深圳和中山两座城市同步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互联互通。读图“深中通道位置图和深中通道景观图”,完成1﹣3题。
1.深中通道让深圳、中山两座城市同步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所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水路运输B.航空运输C.公路运输D.管道运输
2.深中通道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其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
①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吸引外资
②靠近长江,水路交通便利
③享受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策优惠
④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修建深中通道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B.寒潮C.泥石流D.滑坡
2023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贯通,这也标志着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深中通道全线计划在2024年6月建成通车,通车后由深圳直达中山只需30分钟。读“深中通道位置示意图”(如图),完成4﹣5题。
4.深中通道东侧设计为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
A.缩短通行时间B.保持水面通航
C.降低修建难度D.减少建设投入
5.深中通道开通后,将产生的影响是( )
A.缩短深圳与中山之间的空间距离
B.加快深圳人口迁移到中山工作
C.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D.增大港珠澳大桥交通运输压力
深中通道计划2024年6月正式通车,届时从深圳市开车到中山市将由两小时缩短到30分钟,方便了珠江两岸人民购物旅游、休闲娱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读“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图和深中通道位置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叙述正确的是( )
A.澳门是国际金融中心B.香港重点发展服务业
C.广州博彩旅游业发达D.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7.修建“深中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义是( )
①利于提高珠江的航运价值
②方便珠江两岸人民往来
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⑤方便港澳间的货物运输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2023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实现贯通,建设过程中多项技术成果为世界首创。深中通道计划于2024年全线通车,届时其连接的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将进入“半小时生活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快速发展。如图为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深中通道连接的城市分别是( )
A.深圳、澳门B.香港、中山C.香港、澳门D.深圳、中山
9.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建成的关键因素是( )
A.劳动力B.科学技术C.经济水平D.政策支持
10.深中通道全线通车的意义有( )
①缓解珠江两岸的交通压力
②区域内劳动力数量快速增加
③吸引更多技术型产业布局
④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幅贯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如图为粤港澳核心交通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深中通道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的“南大门”,其地理位置优越性体现在( )
A.气候条件好,光照充足
B.人才济济,科技水平高
C.靠近能源基地,资源丰富
D.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12.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迅速,与“粤”相比,“港”发展经济的优势有( )
①信息、技术
②丰富的劳动力
③资金支持
④原料、燃料
⑤管理经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
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该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读图,完成下题。
13.深中通道南临( )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14.深中通道建成后将产生的影响有( )
A.深圳与中山将产生“同城效应”
B.增加港珠澳大桥的运输压力
C.缩短了深圳到中山的空间距离
D.促进长江口东西两岸经济发展
15.深中通道的建设,将使深圳和香港的影响力辐射至中山,为中山提供( )
A.雄厚的农业基础
B.丰富的自然资源
C.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D.众多廉价劳动力
2023年年底,连接深圳和中山两市的“深中通道”已全线贯通。通道采用“桥隧结合”的建设方案,其中西段为桥梁、东段为隧道。如图为“深中通道”主体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深中通道采用“桥隧结合”的建设方案利用了( )
A.海洋生物资源B.海洋空间资源
C.海洋化学资源D.海洋能源资源
17.结合珠江的水文特征,深中通道建设水下工程最易施工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8.“深中通道”东段不建桥梁而是采用隧道的目的是( )
①不影响东部机场飞机的正常飞行
②减少桥梁对通行船只的影响
③减少气候对其通道的影响
④减少东段海底水流对桥梁的影响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2023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主线贯通,深中通道全长24千米,工程采用“东隧西桥”的方案,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为一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该工程通车后,深圳到中山的行车时间缩短至半小时。读下图深中通道位置图和“东隧西桥”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规划深中通道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技术B.历史C.政策D.经济
20.深中通道采用“东隧西桥”方案,东段采用海底沉管隧道技术,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建设投入B.降低建设难度
C.保留水面航道D.保障隧道通行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群、广阔海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材料二: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工程,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8千米,沉管段长约5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计划2024年6月正式通车,深中通道将与周边高速路网连接。届时从深圳市开车到中山市将由两小时缩短到30分钟,方便了珠江两岸人民购物旅游、休闲娱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材料三: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图和深中通道位置图。
(1)列举两点珠江的水文特征。
(2)请简述“深中通道”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结合材料,简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4)简述修建“深中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义。
22.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5周年。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读粤港澳大湾区和深中通道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粤港澳大湾区由分别位于 (填河流名称)口东、西两侧的香港和澳门以及位于 省的广州、深圳等九市组成,两地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香港、澳门长期以来一直在填海造陆,其共同原因是 。
(2)深中通道项目是广东省境内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计划2024年6月通车。深中通道海上建设过程中,夏季容易受到 等气象灾害的影响。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将 广东省东部和西部的通行时间。
(3)长期以来,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从“前店后厂”到目前“粤港合作新模式”——珠江三角洲制造业+香港服务业,反映了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方式的变化,简述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被称为“中国第一湾”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材料二:2023年11月28日,深中大桥又称“深中通道”的主线全县贯通,深中通道开通之后,从中山到深圳不用再绕道虎门大桥,将从目前两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届时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材料三:如图分别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和粤港澳核心交通图。
(1)粤港澳大湾区由分别位于 (填河流)口东西两侧的香港和澳门以及位于 省的广州、深圳等九市组成,两地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
(2)请根据粤港澳核心交通图判断“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生活方式最主要依赖哪两种交通运输方式?
(3)粤港澳大湾区能成为“中国第一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4)简述深中大桥通车后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
【答案】
【深中通道计划6月28日正式通车】
深中通道(深圳至中山)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项重大工程,通车后深圳至中山只需30分钟,让深圳和中山两座城市同步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互联互通。读图“深中通道位置图和深中通道景观图”,完成1﹣3题。
1.深中通道让深圳、中山两座城市同步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所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水路运输B.航空运输C.公路运输D.管道运输
【答案】C
2.深中通道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其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
①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吸引外资
②靠近长江,水路交通便利
③享受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策优惠
④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3.修建深中通道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B.寒潮C.泥石流D.滑坡
【答案】A
2023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贯通,这也标志着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深中通道全线计划在2024年6月建成通车,通车后由深圳直达中山只需30分钟。读“深中通道位置示意图”(如图),完成4﹣5题。
4.深中通道东侧设计为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
A.缩短通行时间B.保持水面通航
C.降低修建难度D.减少建设投入
【答案】B
5.深中通道开通后,将产生的影响是( )
A.缩短深圳与中山之间的空间距离
B.加快深圳人口迁移到中山工作
C.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D.增大港珠澳大桥交通运输压力
【答案】C
深中通道计划2024年6月正式通车,届时从深圳市开车到中山市将由两小时缩短到30分钟,方便了珠江两岸人民购物旅游、休闲娱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读“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图和深中通道位置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叙述正确的是( )
A.澳门是国际金融中心B.香港重点发展服务业
C.广州博彩旅游业发达D.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B
7.修建“深中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义是( )
①利于提高珠江的航运价值
②方便珠江两岸人民往来
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⑤方便港澳间的货物运输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C
2023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实现贯通,建设过程中多项技术成果为世界首创。深中通道计划于2024年全线通车,届时其连接的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将进入“半小时生活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快速发展。如图为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深中通道连接的城市分别是( )
A.深圳、澳门B.香港、中山C.香港、澳门D.深圳、中山
【答案】D
9.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建成的关键因素是( )
A.劳动力B.科学技术C.经济水平D.政策支持
【答案】B
10.深中通道全线通车的意义有( )
①缓解珠江两岸的交通压力
②区域内劳动力数量快速增加
③吸引更多技术型产业布局
④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2023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幅贯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如图为粤港澳核心交通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深中通道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的“南大门”,其地理位置优越性体现在( )
A.气候条件好,光照充足
B.人才济济,科技水平高
C.靠近能源基地,资源丰富
D.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答案】D
12.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迅速,与“粤”相比,“港”发展经济的优势有( )
①信息、技术
②丰富的劳动力
③资金支持
④原料、燃料
⑤管理经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
【答案】D
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该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读图,完成下题。
13.深中通道南临( )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答案】D
14.深中通道建成后将产生的影响有( )
A.深圳与中山将产生“同城效应”
B.增加港珠澳大桥的运输压力
C.缩短了深圳到中山的空间距离
D.促进长江口东西两岸经济发展
【答案】A
15.深中通道的建设,将使深圳和香港的影响力辐射至中山,为中山提供( )
A.雄厚的农业基础
B.丰富的自然资源
C.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D.众多廉价劳动力
【答案】C
2023年年底,连接深圳和中山两市的“深中通道”已全线贯通。通道采用“桥隧结合”的建设方案,其中西段为桥梁、东段为隧道。如图为“深中通道”主体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深中通道采用“桥隧结合”的建设方案利用了( )
A.海洋生物资源B.海洋空间资源
C.海洋化学资源D.海洋能源资源
【答案】B
17.结合珠江的水文特征,深中通道建设水下工程最易施工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D
18.“深中通道”东段不建桥梁而是采用隧道的目的是( )
①不影响东部机场飞机的正常飞行
②减少桥梁对通行船只的影响
③减少气候对其通道的影响
④减少东段海底水流对桥梁的影响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答案】A
2023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主线贯通,深中通道全长24千米,工程采用“东隧西桥”的方案,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为一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该工程通车后,深圳到中山的行车时间缩短至半小时。读下图深中通道位置图和“东隧西桥”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规划深中通道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技术B.历史C.政策D.经济
【答案】D
20.深中通道采用“东隧西桥”方案,东段采用海底沉管隧道技术,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建设投入B.降低建设难度
C.保留水面航道D.保障隧道通行
【答案】C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群、广阔海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材料二: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工程,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8千米,沉管段长约5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计划2024年6月正式通车,深中通道将与周边高速路网连接。届时从深圳市开车到中山市将由两小时缩短到30分钟,方便了珠江两岸人民购物旅游、休闲娱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材料三: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图和深中通道位置图。
(1)列举两点珠江的水文特征。
(2)请简述“深中通道”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结合材料,简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4)简述修建“深中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义。
【答案】(1)水量大、含沙量小;
(2)①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于一体,结构复杂,修建成本高、难度大;②海底隧道里程长,修建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③沿海地区易受台风影响;④夏季湿热,施工人员要忍受酷暑高温;
(3)①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地理位置优越;②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海陆(海运)交通发达;③海洋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④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⑤有国家政策的支持;⑥基础设施完善等;
(4)①有利于完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②有利于缩短出行时间,方便珠江两岸人民往来;③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④有利于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⑤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⑥有利于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
22.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5周年。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读粤港澳大湾区和深中通道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粤港澳大湾区由分别位于 珠江 (填河流名称)口东、西两侧的香港和澳门以及位于 广东 省的广州、深圳等九市组成,两地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香港、澳门长期以来一直在填海造陆,其共同原因是 地狭人稠 。
(2)深中通道项目是广东省境内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计划2024年6月通车。深中通道海上建设过程中,夏季容易受到 台风 等气象灾害的影响。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将 缩短 广东省东部和西部的通行时间。
(3)长期以来,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从“前店后厂”到目前“粤港合作新模式”——珠江三角洲制造业+香港服务业,反映了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方式的变化,简述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1)珠江;广东;地狭人稠;
(2)台风;缩短;
(3)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产业转型升级;内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等。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被称为“中国第一湾”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材料二:2023年11月28日,深中大桥又称“深中通道”的主线全县贯通,深中通道开通之后,从中山到深圳不用再绕道虎门大桥,将从目前两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届时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材料三:如图分别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和粤港澳核心交通图。
(1)粤港澳大湾区由分别位于 珠江 (填河流)口东西两侧的香港和澳门以及位于 广东 省的广州、深圳等九市组成,两地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
(2)请根据粤港澳核心交通图判断“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生活方式最主要依赖哪两种交通运输方式?
(3)粤港澳大湾区能成为“中国第一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4)简述深中大桥通车后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1)珠江;广东;
(2)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3)①国家政策扶持;②地理位置优越;③交通便利;④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多侨乡,工业发达,资金雄厚;⑤人才资源丰富⑥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强大;
(4)①缓解了虎门大桥的交通压力;②缩短了珠江口两岸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③促进了珠江口两岸城市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④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大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⑤时空距离的缩短,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雅万高铁所属国家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施工难度大,主要原因有,雅万高铁的建设可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福厦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福厦高铁东面的海峡A是,福厦高铁的修建有利于,福厦高铁建成通车的意义不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站,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意义是,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秦岭站的建立与现实不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