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24届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2024届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养鱼”实验。在实验中,金鱼藻为斑马鱼提供呼吸所需的( )
A.B.C.D.
2.宜宾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十大“美好宜居”城市。下列做法利于城市宜居的是( )
A.推广使用电动汽车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任意排放工业废水D.大量使用塑料口袋
3.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漏斗的是( )
A.称量B.溶解C.过滤D.蒸发
4.下列有益于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饮食习惯是( )
A.常喝碳酸饮料B.常食高盐食物
C.常吃新鲜蔬菜D.常食霉变食物
5.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沉淀B.吸附C.消毒D.蒸馏
6.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质属于钾肥的是( )
A.B.C.D.
7.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光学晶体——转角氮化硼晶体。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硼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为5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为BD.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
A.2个氮气分子:B.二氧化氮的化学式:
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3个硫酸根离子:
9.四川人有食用大蒜的习惯。大蒜辣素()是大蒜的成分之一,下列关于大蒜辣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四种元素组成B.由19个原子构成
C.属于氧化物D.其中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10.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
B.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参加该反应的与的个数比为
11.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不同金属导电性强弱,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在金属片横截面积、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测得电流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导电性:
B.三种金属中,片电阻最大
C.设计并联电路的目的是控制变量
D.利用图中仪器,改为串联电路也可得出相同结论
12.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AB.BC.CD.D
13.为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下图所示的操作(忽略水的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A.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B.②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②的溶液降温到时会析出固体D.③的溶液质量是
14.一定条件下,X、Y、乙、W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为化合反应
C.X与W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
D.Z与W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
二、填空题
15.宜宾白酒享誉全球,白酒中的乙醇(俗称酒精)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酒厂常用富含淀粉的小麦、高粱等粮食酿酒。淀粉属于______(填字母标号)。
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
(2)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将酒精喷洒在皮肤上,感觉到皮肤发凉,说明酒精挥发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打开瓶盖能闻到酒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
(4)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当燃着的酒精灯被打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灭火原理是______。
16.二水合氯化钙()可用于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工业上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含少量和等杂质)为原料生产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已知:时,和完全转化为沉淀。
问答下列问题:
(1)将石灰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酸溶”时,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滤渣”的成分有和______(填化学式)。
(4)“系列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______、过滤,得到晶体。
(5)若用的浓盐酸制得,则浓盐酸中的利用率是______。(的相对分子质为147)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择下图中的部分仪器完成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
(2)加热时需垫陶土网(或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3)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该实验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_(填字母标号,不重复选用仪器)。
(5)用制取的进行铁丝燃烧实验:点燃系在光亮的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迅速插入盛满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火柴剧烈燃烧,但细铁丝未燃烧,细铁丝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23年杭州亚运会场馆外墙覆盖了一层纳米级二氧化钛()光催化保护薄膜,该薄膜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能够快速分解建筑物表面的污染物,让场馆外墙拥有神奇的自净能力。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场馆上超大面积使用光催化材料。作为一种含量丰富、无毒且化学性质稳定的光催化材料,广泛应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分解水制氢、还原等领域。
由于只在紫外光区有催化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改变形态、掺杂非金属或金属(铁、铂、金等)等方法,使能在可见光区有催化作用,以提高催化效果。目前,改变形态的方法有:通过喷雾、球磨等物理技术制备纳米管状、颗粒状的,或让与在高温下反应生成表面积更大且具有特殊孔隙的空心球。当中掺杂非金属或金属时,掺入物质的类型、掺入的量会对其光催化效果产生不同影响。掺杂不同比例石墨氦化碳()的纳米光催化分解水时,产生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在今后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将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工艺,使带来更多经济与社会效益。
回答下列问题:
(1)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氮化碳()属于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3)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与电解水制氢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A.改变形态的方法均属于物理方法
B.掺杂石墨氮化碳越多,光催化分解水效果越好
C.与掺杂铁相比,掺杂金()会提高生产成本
D.光催化还原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四、实验题
19.某实验小组将稀盐酸逐滴加入溶液中,观察到先无气泡,过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问题提出]为什么滴入稀盐酸没有立即产生气泡?
[实验探究]借助数字化实验进行探究。一定温度下,用的稀盐酸与饱和溶液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随稀盐酸逐滴加入,充分搅拌,采集到溶液的随滴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实验中发现A~B段对应烧杯中无气泡产生,B点后逐渐有气泡冒出,C点后几乎无气泡。
[查阅资料]溶液的约为8.2。
[实验分析]
(1)图2中A点对应溶液的颜色是______。
(2)“液滴数传感器”采集的坐标数据是______。
(3)随着稀盐酸滴入,溶液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图2中D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结论]
(5)稀盐酸滴入溶液,反应分两段进行。
A~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B~C段:A~B段的生成物继续与稀盐酸反应转化为逸出。
五、计算题
20.某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燃煤烟气中的排出后污染环境,选择使用石灰石进行烟气脱疏,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2)X是______(填化学式)。
(3)若火力发电厂每天燃煤产生,通过以上反应进行烟气脱硫,每天至少需要消耗的质量是多少t?(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金鱼藻的作用是利用光能释放出一种能供给斑马鱼呼吸的气体,氧气能供给呼吸,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其化学式是。故选B。
2.答案:A
解析:A、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该做法利于城市宜居,故A符合题意;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该做法不利于城市宜居,故B不符合题意;
C、任意排放工业废水,会造成水体污染,该做法不利于城市宜居,故C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塑料口袋,会造成白色污染,该做法不利于城市宜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C
解析:A、称量所需的仪器是:托盘天平、药匙,不符合题意;
B、溶解所需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不符合题意;
C、过滤所需的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符合题意;
D、蒸发所需的仪器是: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经常喝碳酸饮料,会造成人体钙流失,对青少年的发育不好,故A不符合题意;
B、常食高盐食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血压升高、加重肾脏负担、损害牙齿以及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故B不符合题意;
C、新鲜的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则常吃新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有益于青少年身体健康,故C符合题意;
D、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解析:沉淀只能使悬浮的杂质沉降,吸附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消毒只能除去细菌和病毒等,蒸馏可除去所有杂质,故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故选D。
6.答案:A
解析:A、硫酸钾含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B、碳酸氢铵含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磷酸钙含N、P、K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钠含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
解析: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硼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故A说法正确;
B、硼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说法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则硼元素符号表示为B,故C说法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其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中氮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故二氧化氮的化学式表示为:NO2,故选项符合题意;
C、硫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1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2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3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则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A
解析:A、物质由元素组成,大蒜辣素由碳、氢、硫、氧四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B、大蒜辣素由大蒜辣素分子构成,1个大蒜辣素分子中含有6+10+2+1=19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大蒜辣素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大蒜辣素中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0):(32×2)≠5:1。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A、对应的物质为氨气,化学式为,故A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则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为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反应后为2个氨分子,则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该反应的() 与() 的个数比为1:3,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根据表格数据,电压一定时,电流表示数大小为,则说明导电性Ag>Cu>Fe,故A说法正确;
B、根据表格数据,电压一定时,电流表示数大小为,通过Fe片电流最小,则三种金属中,Fe片电阻最大,故B说法正确;
C、设计并联电路的目的是控制变量 ,即控制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故C说法正确;
D、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通电时间相同,利用图中仪器,改为串联电路不可得出相同结论,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露置于空气中,固体表面逐渐潮湿,说明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A正确;
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向某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呈酸性,B正确;
C、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铝丝表而出现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说明铝能将铜置换出来,金属活动性:Al>Cu,C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向盛有半瓶水的锥形瓶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投入几块活性炭,振荡,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正确。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4gKCl,故15gKCl加入50g水中,固体全部溶解,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KCl,故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KCl,此时加入KCl的质量一共为15g+5g=20g,此时②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B符合题意;
C、由选项B可知,②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根据表中数据可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将②的溶液降温到20°C时会析出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90℃时,KCl的溶解度为54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4gKCl,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7g,③中加入KCl的总质量一共为15g+5g+10g=30,最多溶解27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27g+50g=77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由分析可知,a=1.0 ,反应前后Y的质量不变,则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故A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X在一定条件下生成Z和W,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B说法错误;
C、由分子可知,X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8g-0g):(3.2g-0g)=6.8g:3.2g=17:8,但因为反应式中X与W的系数之比未知,故无法判断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C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Z与W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96.8g-93.2g):(3.2g-0g)=3.6g:3.2g= 9:8,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5.答案:(1)B
(2)吸收
(3)分子在不断运动
(4)
(5)隔绝空气(或氧气)
解析:(1)A、动物肌肉、皮肤、毛发等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富含糖类,淀粉属于糖类,符合题意;
C、油脂包括豆油、菜籽油等,不符合题意;
D、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将酒精喷洒在皮肤上,感觉到皮肤发凉,说明酒精挥发吸收热量;
(3)打开瓶盖能闻到酒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4)酒精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当燃着的酒精灯被打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16.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复分解反应
(3)
(4)降温结晶
(5)90
解析:(1)将石灰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酸溶”时,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少量氧化铁和碳酸镁,加入浓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加入石灰乳,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故“滤渣”的成分有和;
(4)通过系列操作将氯化钙溶液转化为氯化钙晶体,应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故“系列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晶体;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制得6.615t 需要消耗HCl的质量为:,则浓盐酸中HCl的利用率是:。
17.答案:(1)试管
(2)H
(3)
(4)A、B、D、E、F、G
(5)火柴燃烧消耗了过多氧气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是:试管;
(2)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可垫上陶土网加热,故填:H;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B、D、G,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所选仪器,应选择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E、F,故应选择的仪器有:A、B、D、E、F、G;
(5)细铁丝未燃烧,可能是火柴燃烧消耗了过多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
18.答案:(1)+4
(2)化合物
(3);节约能源
(4)CD
解析:(1)一般氧元素显-2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钛元素化合价为x,则,故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4;
(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氮化碳由氮元素和碳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3)光催化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此方法节约能源;
(4)A、由题目信息可知,改变形态的方法有:通过喷雾、球磨等物理技术制备纳米管状、颗粒状的,此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或让与在高温下反应生成表面积更大且具有特殊孔隙的空心球,此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改变形态的方法不都属于物理方法,说法错误;
B、分析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和的比值越大,产生氢气越少,即反应速率越慢,催化效果越差,说法错误;
C、黄金价格比铁的价格高,故与掺杂铁相比,掺杂金(Au)会提高生产成本,说法正确;
D、光催化还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说法正确;
故选CD。
19.答案:(1)红色
(2)稀盐酸体积
(3)减小
(4)HCl、NaCl
(5)
解析:(1)A点pH>7,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所以对应溶液的颜色是红色。
(2)根据图2可知,需要采集pH和稀盐酸体积数据,pH传感器采集溶液pH,则“液滴数传感器”采集的坐标数据是稀盐酸体积。
(3)从图2可知,随着稀盐酸的滴入(稀盐酸体积变大),溶液的pH减小。
(4)D点对应pH=2,小于7,溶液呈酸性。则盐酸过量。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D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HCl、NaCl。
(5)B点溶液pH=8.2,而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8.2,则推测B点溶质中有碳酸氢钠。则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无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为。
20.答案:(1)酸雨
(2)
(3)解:设每天至少需要消耗碳酸钙的质量是x
x=75t
答:每天至少需要消耗的质量是75t
解析:(1)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故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引起的环境问题是:酸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a、C、O、S的个数分别是2、2、12、2,生成物中含Ca、C、O、S的个数分别是2、0、8、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C、4个O,故X的化学式为:;
(3)见答案。
电流表
电流表示数/A
1.7
1.5
1.0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露置于空气中
固体表面逐渐潮湿
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
B
向某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该浴液呈酸性
C
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
铝丝表而出现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
金属活动性:
D
向盛有半瓶水的锥形瓶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投入几块活性炭,振荡
溶液的红色褪去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温度/
20
40
90
溶解度/g
34
40
54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6.8
1.0
93.2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96.8
3.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宜宾早茶享誉全国,09”表示1个硅原子的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