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乡镇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乡镇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所描述的特征不同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虎父无犬子
C.桂实生桂,桐实生桐D.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绵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B.番茄的红果和樱桃的红果
C.玉米的黄粒和甜粒D.爸爸的有酒窝和妈妈的无酒窝
3.现在的“5G”手机几乎都有指纹解锁,因为人的指纹重复的概率极低,可以用来进行身份识别,决定指纹这一性状的是( )
A.细胞核B.染色体C.DNAD.基因
4.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人体正常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
A.22条+XB.11对+X、11对+Y
C.22条+X或22条+YD.X、Y
5.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色觉正常,有的人却是色盲患者,在生物学上这些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叫做( )
A.基因B.性状C.遗传D.变异
6.下列哪种细胞内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 )
A.白细胞B.肌细胞C.受精卵D.卵细胞
7.某男子将其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儿子的可能性是( )
A.25%B.0C.100%D.50%
8.豌豆的圆粒(Y)与皱粒(y)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组成为Yy的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成为( )
A.YyB.yyC.Yy和yyD.YY和Yy
9.下列关于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B.
C.D.
10.人类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决定双眼皮的基因是D,决定单眼皮的基因是d,有一对夫妇他们都是双眼皮且基因型均为Dd,则生出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可能性有多大?( )
A.1/2B.1/4C.1/3D.3/4
11.下列关于人的性别遗传叙述错误的是( )
A.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
B.女性卵细胞中都含有X染色体
C.女孩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
D.一个人的性别在形成受精卵时就已经确定
12.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性别及色盲基因的来源分别是( )
A.男、父亲B.女、母亲C.女、父亲D.男、母亲
13.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胎是男孩,若这对夫妇打算生育第二胎,则第二胎仍生男孩的概率( )
A.0B.50%C.75%D.100%
14.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基因型相同,性状就一定相同
B.只要性状相同,基因型就一定相同
C.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D.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5.科研人员将某基因转入奶牛的细胞中,培育出的新品种奶牛能够产生乳糖含量较低的牛奶,从而使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群受益。该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 )
A.组织培养技术B.转基因技术C.克隆技术D.发酵技术
16.生物的性状是由其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请根据如图判断各序号所对应的结构名( )
A.①基因,②DNA,③染色体B.①DNA,②基因,③染色体
C.①染色体,②DNA,③基因D.①基因,②染色体,③DMA
17.下列各组疾病中,全部属于遗传病的一组是( )
A.血友病、侏儒症B.色盲、坏血病
C.白化病、血友病D.气管炎、佝偻病
18.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近亲结婚情况下( )
A.后代都会患遗传病B.会造成后代不能生育
C.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高D.会导致遗传病在人群中传播
19.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B.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不利的
C.变异一旦出现,就可以遗传给后代
D.有些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有些变异仅由环境引起
20.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A.某人是单眼皮,通过整容手术变成了双眼皮
B.普通大豆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高产大豆
C.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太空椒
D.用化学药剂处理甜菜幼苗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含糖量提高
21.2022年,数千粒水稻种子跟随神舟十四号进入太空,科学家希望能从中选育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这是因为太空条件有可能( )
A.定向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B.提高水稻营养价值
C.淘汰生物的某些不良性状D.诱导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2.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 )
A.温泉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岩层
23.许多科学家认为,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不含的物质是( )
A.甲烷B.氢C.氧气D.水蒸气
24.1952年,美国学者米勒等人,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的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
A.核酸B.蛋白质C.氨基酸D.葡萄糖
25.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 )
A.解剖学证据B.胚胎学证据C.分子生物学证据D.化石证据
26.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B.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C.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2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
A.由简单到复杂B.由水生到陆生
C.由体积小到体积大D.由低等到高等
28.在生物”进化树”上,位于进化树分枝最顶端的植物是(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D.被子植物
29.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场为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0.比较人与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得到下表数据:六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分析这些数据,错误的是( )
A.上表所示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B.这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比较
C.由于人和这六种生物存在细胞色素C,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其上储存有遗传信息
31.很多人喜爱养菊和赏菊,人类培养的菊花中有很多品种,不同品种的菊花在颜色、形态等方面都有差别。造成这些差别主要原因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菊花为了满足人类的喜好产生了变异
C.菊花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32.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的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会逐渐下降,其原因是( )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C.害虫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了抗药性
D.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了抗药性
33.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A.能够直立行走B.能够使用工具C.产生了语言D.形成了社会
34.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B.森林古狼C.北京猿人D.长臂狼
3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是( )
A.皮肤的角质有助于防止病菌侵入人体
B.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C.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伤口处的细菌
D.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黏附细菌形成痰排出体外
36.下列哪一项是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征( )
A.后天获得的,能防御多种病原体B.生病以后有的,只防御一种病原体
C.人生来就有的,只防御一种病原体D.人生来就有的,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37.下列器官中,都属于免疫器官的一组是( )
①心脏
②骨髓
③肺
④扁桃体
⑤脾
⑥肾脏
⑦淋巴结
⑧胸腺
A.①③⑥B.②④⑤⑦⑧C.①②③④⑤D.⑤⑥⑦⑧
38.人患急性炎症时,人体的白细胞数目会增多。这种现象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属于( )
A.特异性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C.计划免疫D.和免疫无关
39.人体的免疫细胞主要是( )
A.淋巴细胞B.白细胞C.溶菌酶D.血小板
40.如图中,I和II分别表示某种病毒两次侵染人体的先后时间顺序,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I次侵染被清除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消失
B.该病毒第II次侵入后,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大量增多
C.人体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D.产生的相应抗体只对该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二、填空题
41.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___________,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___________中。通常情况下,染色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是___________存在的。
42.人患天花病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抵抗天花病毒的蛋白质,病愈后这种蛋白质终生留在人体内,使此人不再患天花病,请思考:
(1)上述过程中属于抗原的是___________,病毒进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___免疫。
三、读图填空题
43.人类的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正常基因B为显性基因,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子女③的基因_________,性状是_________。
(2)若这对夫妇的基因组合都是Bb,那么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男孩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题干中A、B、C都属于遗传现象; D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属于变异现象。故选: D。
2.答案:D
解析:A.绵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是两种生物的两种性状,A错误。
B.番茄的红果和樱桃的红果是两种生物的性状,B错误。
C.玉米的黄粒和甜粒是一种生物的两种性状,C错误。
D.爸爸的有酒窝和妈妈的无酒窝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4.答案:A
解析: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对+XX,因此,其形成的卵细胞内含有23条染色体,组成是22条+X, A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B
解析: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不符合题意。
B.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因此单眼皮、双眼皮、色盲、色觉正常等,在生物学上这些形态和生理特征叫做性状,B符合题意。
C.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C不符合题意。
D.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解析:生物的体细胞内有一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在生物体的传宗接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随着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数目都比体细胞减少一半,不再成对而是成单数;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于精子和卵细胞,数目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卵细胞是生殖细胞,染色体、基因成单;受精卵、肌细胞、皮肤细胞属于体细胞,染色体、基因成对。卵细胞内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故选: D。
7.答案:B
解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父亲Y染色体一定传给儿子,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某男子将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0。
故选B。
8.答案:C
解析:豌豆的圆粒(Y)与皱粒(y)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组成为Yy的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遗传图如下图:
由遗传图解可知,后代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
故选C。
9.答案:A
解析: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DNA位于染色体上,而基因是DNA.上的片段,因此三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染色体、DNA、基因。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双眼皮为显性基因控制(D),单眼皮为隐性基因控制(d),有一对夫妇,夫妻双方都是双眼皮,基因型都是Dd,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可以看出:则生出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可能性是概率是1/4,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1.答案:C
解析: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
A.正常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是22对+XY,A正确。
B.女性卵细胞中都含有X染色体,B正确。
C.女孩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可以来自母亲,还可以来自父亲,C错误。
D.一个人的性别在形成受精卵时就已经确定,D正确。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色盲致病基因用b表示,色觉正常基因用B表示,一对色觉E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孩子,则妻子的基因XBXB,丈夫的基因为XBY,其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患色盲孩子的性别是男性,色盲基因的来源是母亲。
13.答案:B
解析:男性产生两种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生男生女的几率是一样的,都是50%,所以选B。
14.答案:D
解析:A、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A错误。B、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但性状相同,基因不-定相同,如AA或Aa,含有不同基因,但两个个体的性状是相同的,B错误。C、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体,其性状可以是显性性状,也可以是隐性性状,C错误。D、生物性状的表现是基因组成和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D。
15.答案:B
解析: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由于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科研人员将某基因转入奶牛的细胞中,培育出的新品种奶牛能够产生乳糖含量较低的牛奶,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③是基因。
17.答案:C
解析:白化病、血友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都属于遗传病, C符合题意。故选: C。
18.答案:C
解析:AC.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但是后代不都会患遗传病,A错误C正确。BD、近亲结婚只是造成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增大,但是后代不一定不能生育,遗传病不是传染病,不会在人群中传播,BD错误。故选C。
19.答案:D
解析:A、变异包括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因此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不一定是有利的,A错误。B、变异包括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因此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不一定是不利的,B错误。C、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D、有些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有些变异仅由环境引起不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故选D。
20.答案:A
解析:A.某人是单眼皮,通过整容手术变成了双眼皮,这是由于外界环境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A符合题意。B.普通大豆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高产大豆,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能够遗传给后代,故B不符合题意。C,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太空漫游后插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太空椒。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能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C不符合题意。D.用化学药剂处理甜荣幼苗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含糖量提高,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能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1.答案:D
解析:数干粒水稻种子跟随神舟十四号进入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水稻种子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产量可能提高,改良农作物新品种,可见D正确。故选D。
22.答案:B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故选:B。
23.答案:C
解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因此,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相比没有氧气。故选C。
24.答案:C
解析:米勒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由无机分子转变为有机小分子(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25.答案:D
解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26.答案:C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由此可知,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根本原因是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有一定的顺序, C符合题意。故选C。
27.答案:C
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选C。
28.答案:D
解析:如图生物进化图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
故选:D。
29.答案:C
解析:A.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正确。
B.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B正确。
C.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生物产生的变异有的有利于适应环境,有的不利于适应环境,C错误。
D.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正确。
故选C。
30.答案:D
解析:A、由表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是O,A正确;
B、通过比较人与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得出这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比较法,B正确;
C、由于人和这六种生物存在细胞色素C,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C正确;
D、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不含有遗传信息,D错误。
故选:D。
31.答案:A
解析:A.菊花的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不断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可见,造成菊花品种这些差别主要原因人工选择的结果,A正确。
B.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菊花的变异本来就有,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喜好,才产生了变异”,B错误。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且变异不是生物的自主选择,因此菊花品种的多样性,不是“菊花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的结果”,而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错误。
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D错误。
故选A。
32.答案:B
解析:A.害虫本身就存在抗药性强弱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起选择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B符合题意。
C.害虫抗药性的强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并不是适应环境变的变化而产生的抗药性,C不符合题意。
D.害虫本身就存在抗药性强的和抗药性弱的,与用药量太少没有直接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答案:A
解析: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因此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所以,从古猿进化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能够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得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和手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因此,直立行走是从古猿进化到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故选:A。
34.答案:B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条件的改变,为了适应生活,不得不下到地面上来生活,并慢慢地进化成了人类,所以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5.答案:B
解析:A.皮肤的角质有助于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不符合题意。B.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符合题意。C.口腔属于消化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因此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伤口处的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不符合题意。D.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黏附细菌形成痰排出体外,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6.答案:D
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故D符合题意。
37.答案:B
解析:①心脏属于循环系统,③肺属于消化系统,⑥肾脏属于泌尿系统;而②骨髓、④扁桃体、⑤脾、⑦淋巴结、⑧胸腺都属于免疫系统中的免疫器官,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8.答案:B
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资,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白细胞属于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就做非特异性免疫。故选:B。
39.答案:A
解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其中免疫器官有胸腺,而免疫细胞即淋巴细胞,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叫做抗体,便于吞噬细胞吞噬和消灭,来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所以淋巴细胞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细胞。
故选:A。
40.答案:A
解析:AB.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A错误,B正确。
C.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C正确。
D.产生的相应抗体只对该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A。
41.答案:脱氧核糖核酸;DNA;染色体;成对
解析:
42.答案:(1)天花病毒;抗体
(2)特异性(或获得性)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上述过程中属于抗原的是天花病毒,病毒进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
(2)患过天花病的人,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该抗体只对天花病毒有免疫作用;并在人体内存留。当再有天花病毒侵入时,就会被存留在人体的抗体清除,但其他病原体侵入时,它并不起作用,因此上述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43.答案:(1)Bb;正常
(2)25%
解析:(1)白化病由隐性基因b控制,正常基因B为显性基因;父亲的基因组成是Bb(正常),父亲能产生2种精子,分别是含B的和含b精子。因此,识图可知,精子①的基因是B;已知母亲的基因型是bb(白化病),母亲只要能产生一种卵细胞b,即②的基因是b,所以③的基因是Bb(肤色正常),④的基因是bb(白化病)。
(2)若这对夫妇的基因组合都是Bb,从图中看出一对夫妇体细胞内控制肤色的基因组成都是Bb,那么这对夫妇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BB、1/2Bb、1/4bb,因此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25%。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35
38
4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南洋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