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879586/0-17188459779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879586/0-17188459780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879586/0-171884597803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展开1.(2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繁多,蕴含着生命的神奇和美丽。下列均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灵芝、泥土B.蟑螂、雪花
C.水仙、蚂蚁D.生石花、机器人
2.(2分)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沙漠B.一个池塘C.一片天空D.一片森林
3.(2分)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叶片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叶片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
B.③是叶脉,起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C.④是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D.①是叶片的下表皮细胞
4.(2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远洋船上安装了水培蔬菜设备。新鲜蔬菜可防止船员患上坏血病,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 )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
5.(2分)母爱是伟大的,母亲怀胎期间是异常艰辛的。人体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
A.输卵管B.胎盘C.卵巢D.子宫
6.(2分)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途径是( )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B.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
C.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
D.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
7.(2分)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8.(2分)下表是某人的血液常规检验报告单,根据化验结果判断此人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贫血B.有炎症C.甲状腺肿D.凝血障碍
9.(2分)青少年经常熬夜除了导致睡眠不足之外,还会影响脑垂体分泌某种激素,造成生长发育延迟,比一般人矮小。这种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B.性激素
C.生长激素D.肾上腺素
10.(2分)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鹦鹉学舌
B.仓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
C.蜘蛛结网
D.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
11.(2分)大鲵因鸣似小孩啼哭故名“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据此判断,大鲵属于( )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
12.(2分)将糖和酵母菌放入装有温开水的瓶中搅拌,把挤瘪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一段时间后,小气球鼓了起来,如图所示。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乳酸
B.酵母菌分解糖产生氧气
C.酵母菌分解糖产生淀粉
D.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
13.(2分)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看到一条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该血管为( )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主动脉
14.(2分)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上.制作酸奶和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B.乳酸菌C.醋酸菌D.霉菌
15.(2分)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正确叙述是( )
A.按照自己经验吃药
B.非处方药简称为OTC
C.处方药可自行购买,按照使用说明服用
D.阅读药品使用说明,只需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和生产日期
16.(2分)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病菌无处不在,可我们大多人能够健康的生活,这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思维导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特异性免疫,乙是非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免疫系统不会攻击人体自身细胞
17.(2分)下列植物的繁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繁殖的是( )
A.椒草的叶能发出芽和根,长成新植株
B.小麦种子能萌发,长成新植株
C.竹子地下茎节上的芽发育为竹笋,竹笋长成新竹
D.马铃薯块茎的芽眼里能发芽,长成新植株
18.(2分)蝗虫的发育要经历三个时期,正确的顺序是( )
A.受精卵→蛹→成虫B.受精卵→成虫→若虫
C.受精卵→若虫→成虫D.成虫→受精卵→若虫
19.(2分)能正确表示细胞核及其中的染色体、DNA之间层次关系的是( )
A.B.
C.D.
20.(2分)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高茎和皱粒B.人的有耳垂和双眼皮
C.兔的白毛和粗毛D.番茄的红果与黄果
21.(2分)下列与图解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Y时,将发育为男孩
B.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X时,将发育为女孩
C.正常男性产生的精子中,性染色体只有Y染色体
D.正常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
22.(2分)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
A.由水生到陆生B.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C.由低等到高等D.由简单到复杂
23.(2分)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分类由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B.“种”是生物分类学上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C.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D.同属的生物一定同种
二、本卷共8题,共54分。
24.(8分)根据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应包括的成分是分解者和 。
(2)图中有4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 。图中蜘蛛和青蛙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 。
(3)若此农田生态系统施用DDT农药,则体内DDT农药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25.(6分)请根据动物细胞模式图回答。
(1)细胞中的[①] 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细胞中的[②] 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图中的 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26.(8分)请根据“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并且转动[③] ,从而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甲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显微镜目镜为8×,物镜有10×和40×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物镜是 。
(3)图中A~D为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要使视野由A变为B应将装片向 方向移动;要使视野从C(模糊物像)变为D(清晰物像),应调节显微镜的[⑤] 。
27.(6分)请根据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回答。
(1)图中表示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
(2)蛋白质在消化道的C部位开始被消化,其中的 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
(3)脂肪最终在[D] 中被彻底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28.(6分)根据以下资料分析回答。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甲H1N1流感可防可控,通过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该传染病。
(1)引起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 。
(2)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甲型H1N1流感患者属于 。
(3)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以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人体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29.(6分)如图表示一对黑色雌、雄豚鼠交配后产下后代的遗传图,据图回答。
(1)在遗传学上,豚鼠的黑色和棕色是一对 。
(2)如果用T和t表示豚鼠的毛色,则图中所示子代中,棕色豚鼠的基因组成应该是 。
(3)如果亲代黑色豚鼠再生育一只豚鼠,该豚鼠的颜色为 。
30.(6分)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 作用。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 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31.(8分)如图是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
(1)如图②所示,在进行光照之前,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设置 。
(2)如图①所示,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B.使叶片内的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3)如图⑥所示,叶色发生了变化,其中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 是绿色植物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卷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繁多,蕴含着生命的神奇和美丽。下列均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灵芝、泥土B.蟑螂、雪花
C.水仙、蚂蚁D.生石花、机器人
【解答】解:泥土、雪花、机器人都不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不属于生物。灵芝、蟑螂、蚂蚁、生石花都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C。
2.(2分)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沙漠B.一个池塘C.一片天空D.一片森林
【解答】解:ABD.一片沙漠、一个池塘、一片森林,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ABD不符合题意。
C.一片天空中没有生产者,生物成分不全,非生物成分也不完整,所以不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故选:C。
3.(2分)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叶片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叶片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
B.③是叶脉,起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C.④是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D.①是叶片的下表皮细胞
【解答】解: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A正确。
B、③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B正确。
C、④是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C正确。
D、①接近细胞排列紧密的栅栏组织,是叶片的上表皮。D错误。
故选:D。
4.(2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远洋船上安装了水培蔬菜设备。新鲜蔬菜可防止船员患上坏血病,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 )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
【解答】解: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为预防坏血病,要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故选:C。
5.(2分)母爱是伟大的,母亲怀胎期间是异常艰辛的。人体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
A.输卵管B.胎盘C.卵巢D.子宫
【解答】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当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因此人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故选:D。
6.(2分)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途径是( )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B.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
C.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
D.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
【解答】解: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它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引起反射。
故选:A。
7.(2分)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解答】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此处,由于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此相适应,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C。
8.(2分)下表是某人的血液常规检验报告单,根据化验结果判断此人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贫血B.有炎症C.甲状腺肿D.凝血障碍
【解答】解: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红细胞过少或其中的血红蛋白过少时会患贫血,白细胞过多说明有炎症,血小板过少会止血困难。通过分析图中数据可知此人白细胞高于正常值,所以可以判断此人可能患有炎症。
故选:B。
9.(2分)青少年经常熬夜除了导致睡眠不足之外,还会影响脑垂体分泌某种激素,造成生长发育延迟,比一般人矮小。这种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B.性激素
C.生长激素D.肾上腺素
【解答】解: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身材矮小,造成侏儒症。
故选:C。
10.(2分)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鹦鹉学舌
B.仓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
C.蜘蛛结网
D.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
【解答】解:ABD、鹦鹉学舌、仓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导盲犬引领盲人过马路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C、蜘蛛结网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C。
11.(2分)大鲵因鸣似小孩啼哭故名“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据此判断,大鲵属于( )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
【解答】解:A、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A不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据此可判断大鲵属于两栖动物,B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C不符合题意;
D、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分)将糖和酵母菌放入装有温开水的瓶中搅拌,把挤瘪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一段时间后,小气球鼓了起来,如图所示。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乳酸
B.酵母菌分解糖产生氧气
C.酵母菌分解糖产生淀粉
D.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
【解答】解:如图是发酵现象的实验图,水中加入了葡萄糖和小包酵母,进行搅拌,瓶口用气球套住,在实验中,加入的酵母菌会分解水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其中二氧化碳是气体,因此会出现气泡,所以气球会鼓起来。
故选:D。
13.(2分)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看到一条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该血管为( )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主动脉
【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C。
14.(2分)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上.制作酸奶和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B.乳酸菌C.醋酸菌D.霉菌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和泡菜都要用到乳酸菌。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制作泡菜时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还不破坏菜的品质。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5.(2分)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正确叙述是( )
A.按照自己经验吃药
B.非处方药简称为OTC
C.处方药可自行购买,按照使用说明服用
D.阅读药品使用说明,只需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和生产日期
【解答】解:A、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不能按照自己经验吃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规定药品的标签应当包含药品通用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其中生产企业和批准文号等信息,可以证明药品的是否由合法的正规企业生产,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该药品是否过期。功能用量、禁忌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病症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2分)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病菌无处不在,可我们大多人能够健康的生活,这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思维导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特异性免疫,乙是非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免疫系统不会攻击人体自身细胞
【解答】解: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 道防线。乙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形成的屏障,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即第三道防线,A错误。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错误。
C.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C正确。
D.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的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D错误。
故选:C。
17.(2分)下列植物的繁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繁殖的是( )
A.椒草的叶能发出芽和根,长成新植株
B.小麦种子能萌发,长成新植株
C.竹子地下茎节上的芽发育为竹笋,竹笋长成新竹
D.马铃薯块茎的芽眼里能发芽,长成新植株
【解答】解:A、用椒草的叶进行繁殖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B、小麦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CD、竹子地下茎和马铃薯的茎属于营养器官,用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故选:B。
18.(2分)蝗虫的发育要经历三个时期,正确的顺序是( )
A.受精卵→蛹→成虫B.受精卵→成虫→若虫
C.受精卵→若虫→成虫D.成虫→受精卵→若虫
【解答】解:蝗虫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时期;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是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C。
19.(2分)能正确表示细胞核及其中的染色体、DNA之间层次关系的是( )
A.B.
C.D.
【解答】解: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片段。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上。
故选:D。
20.(2分)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高茎和皱粒B.人的有耳垂和双眼皮
C.兔的白毛和粗毛D.番茄的红果与黄果
【解答】解:ABC、豌豆的高茎和皱粒、人的有耳垂和双眼皮、兔的白毛和粗毛,都是两种性状,因此都不是相对性状,ABC不正确;
D、番茄的红果与黄果,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故选:D。
21.(2分)下列与图解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Y时,将发育为男孩
B.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X时,将发育为女孩
C.正常男性产生的精子中,性染色体只有Y染色体
D.正常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
【解答】解:A、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Y时,将发育为男孩,正确。
B、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X时,将发育为女孩,正确。
C、正常男性产生的精子中,性染色体有X、Y两种染色体,错误。
D、正常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正确。
故选:C。
22.(2分)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
A.由水生到陆生B.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C.由低等到高等D.由简单到复杂
【解答】解:ACD、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都属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ACD正确;
B、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由体型小到体型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B不正确。
故选:B。
23.(2分)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分类由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B.“种”是生物分类学上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C.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D.同属的生物一定同种
【解答】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A正确;
B、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故B正确;
C、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为密切。故C正确。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属种的生物一定同属,但同属的生物不一定同种。故D错误。
故选:D。
二、本卷共8题,共54分。
24.(8分)根据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应包括的成分是分解者和 非生物部分 。
(2)图中有4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 水稻→田鼠→猫头鹰 。图中蜘蛛和青蛙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 竞争 。
(3)若此农田生态系统施用DDT农药,则体内DDT农药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猫头鹰 。
【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水稻是生产者,田鼠、蛇、猫头鹰、青蛙、蜘蛛、昆虫都属于消费者,因此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缺少了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3)图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水稻→昆虫→青蛙→蛇→猫头鹰;水稻→田鼠→猫头鹰;水稻→田鼠→蛇→猫头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最短的食物链是:水稻→田鼠→猫头鹰。青蛙以蜘蛛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青蛙与蜘蛛均以昆虫为食,二者是竞争关系。
(3)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体内有害物质含量越少。猫头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
故答案为:
(1)非生物部分。
(2)水稻→田鼠→猫头鹰;竞争。
(3)猫头鹰。
25.(6分)请根据动物细胞模式图回答。
(1)细胞中的[①] 细胞核 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细胞中的[②] 细胞膜 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图中的 线粒体 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答】解:(1)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它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2)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随意渗出细胞,有害物质不能轻易进入细胞内。
(3)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故答案为:(1)细胞核。
(2)细胞膜。
(3)线粒体。
26.(8分)请根据“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并且转动[③] 反光镜 ,从而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甲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显微镜目镜为8×,物镜有10×和40×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物镜是 10× 。
(3)图中A~D为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要使视野由A变为B应将装片向 右下 方向移动;要使视野从C(模糊物像)变为D(清晰物像),应调节显微镜的[⑤] 细准焦螺旋 。
【解答】解:(1)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并且转动③反光镜,从而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甲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显微镜目镜为8×,物镜有10×和40×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物镜是10×。
(3)观图可知:A位于视野的右下方,B位于视野的正中央,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要使视野由A变为B应将装片向右下方向移动;要使视野从C(模糊物像)变为D(清晰物像),应调节显微镜的⑤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1)反光镜;
(2)10×;
(3)右下;细准焦螺旋。
27.(6分)请根据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回答。
(1)图中表示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X 。
(2)蛋白质在消化道的C部位开始被消化,其中的 胃蛋白 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
(3)脂肪最终在[D] 小肠 中被彻底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解答】解:(1)糖类首先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由图可知,在A口腔开始消化的是X,所以,图中表示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是X。
(2)蛋白质首先在胃内进行初步消化,胃内含有的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D小肠,D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蛋白质在D小肠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3)淀粉最终在小肠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在小肠被彻底消化完氨基酸,脂肪最终在小肠被彻底消化完甘油和脂肪酸。
故答案为:
(1)X;
(2)胃蛋白酶;
(3)小肠。
28.(6分)根据以下资料分析回答。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甲H1N1流感可防可控,通过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该传染病。
(1)引起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 甲型H1N1流感病毒 。
(2)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甲型H1N1流感患者属于 传染源 。
(3)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以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人体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 特异性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1)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病原体。
(2)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
(3)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某种病原体起到抵抗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甲型H1N1流感病毒;
(2)传染源;
(3)特异性。
29.(6分)如图表示一对黑色雌、雄豚鼠交配后产下后代的遗传图,据图回答。
(1)在遗传学上,豚鼠的黑色和棕色是一对 相对性状 。
(2)如果用T和t表示豚鼠的毛色,则图中所示子代中,棕色豚鼠的基因组成应该是 tt 。
(3)如果亲代黑色豚鼠再生育一只豚鼠,该豚鼠的颜色为 黑色或棕色 。
【解答】解:(1)在遗传学上,豚鼠的黑色和棕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2)(3)黑鼠与黑鼠杂交,子代中出现棕鼠,棕鼠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tt,亲代黑鼠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Tt,遗传图为:
如果亲代黑色豚鼠再生育一只豚鼠,该豚鼠的颜色为黑色或棕色。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
(2)tt;
(3)黑色或棕色。
30.(6分)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 有利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 选择 作用。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 不适者 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解:(1)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
(2)刮大风时,有翅的昆虫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变异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大风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
(3)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故答案为:(1)有利;
(2)选择;
(3)不适者。
31.(8分)如图是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
(1)如图②所示,在进行光照之前,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设置 对照实验 。
(2)如图①所示,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 。
A.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B.使叶片内的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3)如图⑥所示,叶色发生了变化,其中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 淀粉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 叶绿体 是绿色植物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解答】解:(1)如图②所示,在进行光照之前,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使之与未遮盖部分形成对照实验,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2)图如图①所示,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叶片内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运走、耗尽,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故选:A。
(3)如图⑥所示,叶色发生了变化,其中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变蓝;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相当于生产车间。
故答案为:
(1)对照实验
(2)A
(3)淀粉
(4)叶绿体项目
正常参考值
单位
化验结果
红细胞
4.2~5
×1012个/L
4.6
白细胞
4~10
×109个/L
12.3
血小板
1~3
×1011个/L
2.6
血红蛋白
110~160
g/L
120
项目
正常参考值
单位
化验结果
红细胞
4.2~5
×1012个/L
4.6
白细胞
4~10
×109个/L
12.3
血小板
1~3
×1011个/L
2.6
血红蛋白
110~160
g/L
120
2024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8题,共54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卷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