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时间:8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表格内,20×2分=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K-39 S-32 Mn-55 Cl-35.5 N-14 Mg-24
1. 下列成语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拔苗助长B. 刻舟求剑
C. 火烧赤壁D. 风吹草动
2.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加人石灰石
C. 取稀盐酸D. 收集二氧化碳
3.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溶剂的1/2
B. 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 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4. 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 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B. 身上着火时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D. 无法逃生时,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并向门窗浇水,再发出求救信号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空气是混合物
B. 空气中氧气与氮气体积比约为4:1
C. 氧气不易溶于水
D. 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6.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内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 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则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7. 中国农科院研究成功利用一氧化碳和氨(NH3)合成氨基酸,进而合成蛋白质的新技术。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 氨B. 氮、氢C. 氢、碳、氧D. 氢、碳、氧、氮
8. 2021 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用液氦造出-271℃世界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如图是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没有氦气B. 氦原子中有 2 个质子
C. 氦是一种金属元素D. 液氦和氦气是不同的物质
9.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 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 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10.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
C. D.
11. 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SO2>HCl>O2B. 氮元素的化合价:NO2>N2>NH3
C. 原子序数:Be
A. 甲酸是一种氧化物B. 甲酸中含有四种元素
C. 甲酸具有可燃性D. 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g
13.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蜡烛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4. 向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数值为3
B. 此反应可表示为:乙+丙→甲
C. 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5
D.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5. 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为了保护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①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 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 ④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A. 只有②③④⑤B. 只有①③④⑤
C. 只有①③⑤D. ①②③④⑤
16. 2022年春晚上,一支国风舞蹈《只此青绿》生动舞绘了北宋名画一《千里江山图》,该图历经千年色彩依旧,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加热碱式碳酸铜除了生成CuO和CO2,还可能会生成的物质是
A. CuSB. H2OC. SO2D. N2
17. 化学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氖气Ne2B. 氧化铝AlO
C. 干冰COD. 碳酸钙CaCO3
18. “碳排放管理师”是 2021 年发布的一种新职业,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 的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某企业的“碳排放管理师” 需要对下列物质的排放进行监测的是
A. 工业废水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建筑灰尘
1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20mL 酒精与2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
B. 镁带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了
C. 100g干冰完全气化得到100g二氧化碳
D. 水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体积增大
20.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是
A. 煤通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过程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B. “在食堂外能够闻到饭菜香”的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江河、湖泊中的天然淡水经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过程后可变成生活用的自来水
D. 大气雾霾污染现象的产生与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有关
二、填空及简答题
2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若用“”表示一个氮原子,则“”可表示______。
②氧离子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3”的含义:
①SO3______
②3Cu______。
2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①石墨 ②大理石 ③金刚石 ④二氧化碳 ⑤甲烷”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天然最硬的物质是______;
(2)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
(3)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______;
(4)被称作“清洁的燃料”的是______。
23.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1到18号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①11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1号、6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_是某种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该物质与石油产品、煤相比属于______(填“清洁”或“不清洁”)能。
(2)8号、16号元素形成的常见气态化合物是形成______的主要物质,请你写出一条防范措施______。
24. “认识水、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矿泉水B. 蒸馏水C. 自来水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软化硬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3)如图1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4)如图2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中A端为电的______(填“正”或“负”)极,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三、实验及探究题
25.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b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应注意______,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优点是(与B比较)______。
(4)E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填“m”或“n”)端通入。
(5)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四、分析与计算题
26. 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高锰酸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取10.00g该样品加热一定时间后(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重复以上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并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表格内,20×2分=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K-39 S-32 Mn-55 Cl-35.5 N-14 Mg-24
1. 下列成语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拔苗助长B. 刻舟求剑
C. 火烧赤壁D. 风吹草动
【答案】C
【解析】
A、拔苗助长,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刻舟求剑,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火烧赤壁是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风吹草动,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加人石灰石
C. 取稀盐酸D. 收集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A、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为:先将导管的末端放入水中,然后再用手捂住试管,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开手后在导管的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的操作为:先将试管平放,把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缓缓的竖直试管,使石灰石慢慢的滑入试管底部,故选项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的操作为:打开试剂瓶塞,并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试管略倾斜,缓缓的将液体倒入试管中,故选项操作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故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A。
3.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溶剂的1/2
B. 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 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答案】C
【解析】
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酒精在桌上燃烧,应该用湿布盖灭。
4. 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 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B. 身上着火时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D. 无法逃生时,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并向门窗浇水,再发出求救信号
【答案】A
【解析】
A、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用水无法浇灭,同时油飘在水面上还可能引起火势蔓延,故方法错误;
B、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方法正确;
C、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故方法正确;
D、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会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可以减少空气对流,而浇水可以降温,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故方法正确。
点睛: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到一条带树木(即造隔离带);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空气是混合物
B. 空气中氧气与氮气体积比约为4:1
C. 氧气不易溶于水
D. 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答案】B
【解析】
A、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空气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78%,约为80%,氧气体积分数为21%约为20%,所以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符合题意;
C、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30毫升的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液氮蒸发吸热降温,故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内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 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则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A、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错误;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只含有氧元素,错误;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不带电,正确;
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除了分子,还有原子和离子,错误;
故选:C。
7. 中国农科院研究成功利用一氧化碳和氨(NH3)合成氨基酸,进而合成蛋白质的新技术。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 氨B. 氮、氢C. 氢、碳、氧D. 氢、碳、氧、氮
【答案】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利用一氧化碳和氨(NH3)合成氨基酸,进而合成蛋白质,反应前一氧化碳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氨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反应后生成蛋白质,说明蛋白质中有氧元素、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故选D。
8. 2021 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用液氦造出-271℃世界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如图是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没有氦气B. 氦原子中有 2 个质子
C. 氦是一种金属元素D. 液氦和氦气是不同的物质
【答案】B
【解析】
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故A错误;
B、根据图中信息,2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B正确;
C、根据氦的偏旁,可知氦不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
D、液氦和氦气只是状态不同,是同种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9.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 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 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答案】A
【解析】
A 、用水灭火是利用了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灭火,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外界条件无关;
B、 碳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耀眼的白光。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硫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正确;
C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灭火,是因为这样可以隔绝空气;
D 、钠在氯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燃烧在氯气中也可以进行。
点睛:燃烧与灭火。
10.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该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气体,不能保持H2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该图是氢气,能保持H2的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SO2>HCl>O2B. 氮元素的化合价:NO2>N2>NH3
C. 原子序数:Be
【解析】
A、SO2、HCl、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4、36.5、32,正确;
B、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O2、N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0、-3,正确;
C、Be、N、F、S原子序数分别为4、7、9、16,正确;
D、CH4、CO、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错误。
故选D。
12.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究出将二氧化碳和水制备纯甲酸液体燃料的新技术,甲酸的化学式是HC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酸是一种氧化物B. 甲酸中含有四种元素
C. 甲酸具有可燃性D. 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g
【答案】C
【解析】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甲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甲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C、甲酸可以做液体燃料,说明甲酸具有可燃性,故选项正确;
D、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1×2=4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错误。故选C。
13.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解析】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都含有剧烈燃烧和放出大量的热这两个现象;除此之外,分别是: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
14. 向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数值为3
B. 此反应可表示为:乙+丙→甲
C. 乙和丙质量变化之比为3:5
D.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乙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丙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丁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反应为丙生成甲乙。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26+a+15+5=30+10+5+5,a=4,错误;
B、由分析可知,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乙+甲,错误;
C、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比为:(10g-4g):(15g-5g)=6g:10g=3:5,正确;
D、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错误。
故选C。
15. 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为了保护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①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 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 ④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A. 只有②③④⑤B. 只有①③④⑤
C. 只有①③⑤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①大量砍伐森林,会家居环境的恶化,不利于保护环境,选项错误;
②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能防止水体污染,可以减少污染,选项正确;
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使用清洁能代替燃煤发电,可以减少污染,选项正确;
④烟花爆竹的燃放,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粉尘,对大气污染严重,所以要控制,选项正确;
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可以保护土壤和水资,可以减少污染,选项正确。故选A。
16. 2022年春晚上,一支国风舞蹈《只此青绿》生动舞绘了北宋名画一《千里江山图》,该图历经千年色彩依旧,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加热碱式碳酸铜除了生成CuO和CO2,还可能会生成的物质是
A. CuSB. H2OC. SO2D. N2
【答案】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u2(OH)2CO3中含有Cu、O、H、C四种元素,反应后也只有这四种元素,故选B。
17. 化学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氖气Ne2B. 氧化铝AlO
C. 干冰COD. 碳酸钙CaCO3
【答案】D
【解析】
A. 氖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氖气的化学式为Ne,此选项错误;
B. 氧化铝由铝元素、氧元素组成,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此选项错误;
C.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此选项错误;
D. 碳酸钙由钙离子、碳酸根离子构成,离子个数比为1:1,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8. “碳排放管理师”是 2021 年发布的一种新职业,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 的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某企业的“碳排放管理师” 需要对下列物质的排放进行监测的是
A 工业废水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建筑灰尘
【答案】B
【解析】
“碳排放管理师”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的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而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氟利昂、甲烷等物质,所以需要检测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选:B。
1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20mL 酒精与2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
B. 镁带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了
C. 100g干冰完全气化得到100g二氧化碳
D. 水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体积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A、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化学变化,A不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B符合题意;
C、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20.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煤通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过程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B. “在食堂外能够闻到饭菜香”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江河、湖泊中的天然淡水经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过程后可变成生活用的自来水
D. 大气雾霾污染现象的产生与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有关
【答案】A
【解析】
A、煤经过气化生成CO和氢气,液化生成甲醇,均为化学变化,A错误;
B、“在食堂外能够闻到饭菜香”的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正确;
C、江河、湖泊中的天然淡水经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过程后除去了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微生物等可变成生活用的自来水,C正确;
D、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会产生一些固体颗粒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大气雾霾污染现象,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及简答题
2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若用“”表示一个氮原子,则“”可表示______。
②氧离子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3”的含义:
①SO3______。
②3Cu______。
【答案】21. ①. 2N2 ②. O2-
22. ①. 1 个三氧化硫分子中有 3 个氧原子 ②. 3 个铜原子
【解析】
【小问1】
①若用“ ”表示一个氮原子,则“ ”可表示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氧离子表示为O2-。
【小问2】
①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SO3中“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②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3Cu中的“3”表示3个铜原子。
2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①石墨 ②大理石 ③金刚石 ④二氧化碳 ⑤甲烷”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天然最硬的物质是______;
(2)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
(3)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______;
(4)被称作“清洁的燃料”的是______。
【答案】22. ③ 23. ④⑤
24. ① 25. ⑤
【解析】
【小问1】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故选③;
【小问2】
二氧化碳和甲烷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故选④⑤;
【小问3】
石墨质软,呈深灰色,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选①;
【小问4】
甲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甲烷被称作“清洁的燃料”,故选⑤。
23.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1到18号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①11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1号、6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_是某种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该物质与石油产品、煤相比属于______(填“清洁”或“不清洁”)能。
(2)8号、16号元素形成的常见气态化合物是形成______的主要物质,请你写出一条防范措施______。
【答案】23. ①. Na ②. 金属 ③. CH4或甲烷 ④. 清洁
24. ①. 酸雨 ②. 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
①由图可知,11号元素为钠元素,元素符号为:Na;由“金”字旁可知,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②1号元素是氢元素、6号元素是碳元素,它们形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化学式为:CH4;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硫、氮的氧化物,故与石油产品、煤相比更清洁能;
【小问2】
8号元素是氧元素、16号元素是硫元素,形成的常见气态化合物是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可以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多用新能等。
24. “认识水、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矿泉水B. 蒸馏水C. 自来水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软化硬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3)如图1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4)如图2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中A端为电的______(填“正”或“负”)极,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答案】24. B 25. 加热煮沸
26. 吸附色素和异味
27. ①. 正 ②. 氢元素、氧元素
【解析】
小问1】
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C、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杂质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2】
生活中煮沸能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则能软化硬水。
【小问3】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问4】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由图可知,C管中收集的气体较少,则收集的气体为氧气,则A端为电正极;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三、实验及探究题
25.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b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应注意______,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与B比较)______。
(4)E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填“m”或“n”)端通入。
(5)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答案】25. 长颈漏斗
26. ①. A ②.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③. 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④.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27. 控制反应速率 28. m
29. B ## C
【解析】
【小问1】
据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可选用发生装置A;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应注意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产生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小问3】
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选用C的优点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或控制反应的速率;
【小问4】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m端通入;
【小问5】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硫化氢密度比空气大,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或C。
四、分析与计算题
26. 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高锰酸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取10.00g该样品加热一定时间后(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重复以上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并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
【答案】(1)0.96
(2)解: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x
x=9.48g
答: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纯度94.8%。
【解析】
【小问1】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10.00 g-9.04g=0.96g;
【小问2】
见答案。加热时间/s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9.12
9.08
9.04
9.04
加热时间/s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9.12
9.08
9.04
9.04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5g的NaCl固体B,75mL的水D,6g,【答案】D,【答案】C,【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